返回列表 发帖

行过知沧桑 ——20年的《围棋天地》告诉你

行过知沧桑
——20年的《围棋天地》告诉你

  张大勇/文

  围棋界是一个不大的江湖,20年不过一箭之远,这片不大的江湖与不长的岁月连在一起,就串成了一段充实的围棋史。20年来,《围棋天地》是默默谱写这段胜负春秋的一支笔。
  从1985年围棋爱好者案头陌生的创刊号,到刚刚出版尚带着铅味气息的本期杂志,20年斗转星移,《围棋天地》成为千百万棋迷的挚友。通过这个窗口,看我们所面对的世界,看为围棋倾倒的众生,一切似隔世,一切又似在眼前。
  在本刊迈上20年的最后一个台阶之际,我们有一种行过之后追忆往昔的冲动。谨以此文从《围棋天地》的窗口眺望历史,重读过去曾经的头条、沧桑的光影以及那些朴实抑或激扬的文字……
  
行(1985-1989)
  行:经历和从事某种活动,另谓围棋下子。《淮南子,说林训》:行一棋不足以见智,弹一弦不足以见悲。
  1984年冬的北京街头,还没有那么多的汽车尾气,天空要比今天灿烂许多。两位新体育杂志社的编辑蹬着三轮车前往北京站送货,从此,一本新的 围棋刊物在城市的报摊亭、城镇的邮电所、乡村邮递员的自行车上悄然出现了。这个年代的爱好者,没有足够的书籍,没有网络,没有赏心悦目的美女棋士。但一杯 香茗,一本《围棋天地》足矣。让我们从那个激动人心的年代开始吧。
  1、幸运的冬季
  双月刊,16开本,48页,印刷略显简陋,郝克强任主编,封面是陈老总弈棋的油画和方毅副总理的题字,它的定价现在仅够自行车充一次气,只有3角6分。这就是《围棋天地》创刊号。现在提起或许还有读者能忆起第一次捧起它的情景、打开它时铅墨的气息。
  在江南水乡,养鹅人总是将雏鹅免费交于买主,待日后雏鹅长大后再挨家挨户收费。孰不知,当年《围棋天地》的发行就象江南的养鹅人一样,由编辑骑着自行车挨个往北京的大小报摊送货,待人家卖出后再去收钱,其中辛酸至今令编辑们感慨不已。
  创刊号中有关中日围棋擂台赛的报道占了20多页,其后数年,《围棋天地》从内容到形式一直以擂台赛为主线展开。
  第2、3期封面上是擂台5连胜的江铸久与新体育杯冠军马晓春,20多岁的小伙子,他们青春的脸庞与中国围棋一样年轻。
  汪见虹获第7届世界业余围棋冠军,85年第5期封面上汪见虹手捧的奖杯看起来比现今世界大赛的冠军奖杯还要气派。不过,擂台先锋打业余赛,总有怪怪的味道。更受关注的擂台赛,小林光一6连胜把主将聂卫平逼到了背水一战的绝境。
  一篇“对杀公式”的文章引起棋迷的关注,巧的是,最近一位北京延庆的读者还三次来电话希望重刊该文。
  主将聂卫平终于出场了,力挫小林、加藤双保险。第6期《聂卫平北大为你欢呼》告诉你一个时代的围棋热情是如何燃起的:“9月10日7点刚过, 北京大学办公楼礼堂楼上楼下所有的过道以至舞台两侧都挤满了激动的人群,九百人的礼堂已经容纳了一千多名激动的观众,七点半聂卫平在侧门出现,学生们立即 围上前去。聂卫平刚刚走上讲台,整个礼堂顿时沸腾了,人们再也坐不住了,拼命地鼓掌、欢呼雀跃。”
  1985年中国围棋十大新闻出台,擂台赛获胜排第一位,《围棋天地》创刊榜上有名。
  整整一年让人欣喜、焦虑、紧张直到狂喜的擂争进程,在最后决战来临时反而呈现出意外的平静,四获全国女子冠军的杨晖替代聂卫平出现在86新年号的封面上。但打开首页,仍能感到擂台赛扑面而来的激战气氛。
  86年迟来的春天聚积了许多震撼人心的画面:陈毅元帅遗像前聂卫平战胜藤泽秀行的决胜谱;擂台败将小林、加藤、藤泽削发谢罪;轮椅上满身绷带的赵治勋死守棋圣位……
  2、怀旧时代
  转瞬即逝的1986年有很多值得记忆。
  中日友好围棋会馆落成,没有中国棋院的年代,这是最高档的对局场所了。马晓春半目力阻5连胜的“小林觉旋风”后,二百余名群众在会馆外站了半 个多小时,一遍一遍地呼喊着马晓春的名字久久不肯离去。1年后聂卫平在山西大学受到欢迎的情景更具有时代色彩,那种被数千名学生层层包围、被迫以武警开道 的场面今天是再也看不到了。几天前,恰好在CCTV杯比赛现场见到聂卫平九段,当拿出这幅照片问他的时候,他特意擦了擦眼镜仔细观看,爽朗地说:“那年擂 台赛在山西举行,我到山西大学参观,一进校门就被卷到‘海’里了。”擂台赛掀起的围棋热潮是今天无法想象的,全国图书展读者排队抢购围棋书籍,北京市级位 赛参加人数逾千。今天大批爱好者都是从那个时代开始进入围棋世界的。
吴清源故国重游,第6期封面吴先生携夫人在西安华清池留念。那时人们对吴清源的关注远不如现在,时代主角只有聂卫平,第2届擂台赛连胜日方五员虎将、中日对抗赛2比0击败加藤正夫。这段时期,日本一流高手在聂卫平手下简直呈“灰飞烟灭”之势。
  进入87年,《围棋天地》改为了月刊,这是一次与时俱进的改版。第1期推出马晓春的新连载《三十六与围棋》;晚报杯产生我国第一批业余6段, 使历时1年的专业九段与业余强豪升降对抗赛出炉;第9期后范西屏、施襄夏、黄龙士等古代力战名手的传奇经历陆续与读者见面,与第3届擂台赛4连胜的纹枰大 力士刘小光相映成趣;展现古代围棋创作魅力的《围棋发阳论》新解选介等新栏目陆续出现。天地的内容正在从新闻性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87年第4期封面上的老人,年轻的棋迷已经不认识了,“南刘北过”中的“北过”过惕生在80岁寿辰时获得体育运动荣誉勋章。过老是20几年前日本伊藤老太横扫中国棋界的亲历者,新旧中国围棋沧桑巨变的见证人。
  87年12期首届中国围棋十强诞生。十强战之前,举办了读者围棋十强评选活动,由于读者踊跃参与,当时只好用麻袋来装选票。结果聂卫平以193325分遥遥领先,一番激战下来,聂卫平名至实归,荣膺十强之首。
  3、一条血路
  1988年中期,第一个世界大赛富士通杯诞生,武宫正树“三连星世界制霸”。接踵而至的应氏杯,40万美元的冠军奖金高的令人眩晕。据说韩方 力举“野草”徐奉洙参赛,却被应老先生一句“土法炼钢”婉拒。具有讽刺意味的是,4年后的第2届应氏杯,应昌期竟然亲自将冠军奖杯交到徐奉洙手中。
  88年国内比赛的主角是刘小光,他获得了首届名人称号和天元冠军,独霸两大新闻棋战头衔。次年富士通杯刘小光狂屠赵治勋巨龙,自1985年擂台赛惜败小林至此,战胜日本超一流耗费了小光4年的青春。
  这一年,个人赛之王马晓春以11战全胜夺冠,但没有挡住直捣聂帅帐前的日本先锋依田纪基。直到88年第12期聂卫平战胜这位酷似动漫中圣斗士的英武小生,日方热炒的“先锋克主帅”终成南柯一梦。
  新的一年刚刚来临,89年第1期抖出两枚“重磅炸弹”:聂卫平擂台赛失手。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日本棋手专门在《棋道》上开设聂卫平研究专 栏,甚至在床头都悬挂着聂卫平的照片,但聂被羽根泰正战胜仍令很多棋迷无法接受。不过,聂卫平旋即取得应氏杯决赛权,擂台赛的失利只是他从一个山头迈到另 一个山头,巅峰漫步而已。
  第1期应氏杯决赛前三局聂卫平与曹薰铉战成2比1,距“天下第一”仅一步之遥。但新加坡的最后激战,曹薰铉一夜之间成为南朝鲜的民族英雄,汉城机场迎接他的是铺天盖地的花环和长长的红地毯,曹薰铉坐着敞蓬车沿着汉城的大小街道巡行。
   “围棋皇帝”从这一刻起名震棋界。
  
过(1990-1994)
  过:经过、渡过、过去之意。
  时代风云的大幕,开于老聂,落于老聂。80年代永恒的主题擂台赛正在褪色,历来雷打不动的头版头条已经被一浪高过一浪的世界大赛取代。
  港台歌曲风靡大陆,满大街的“我拿青春赌明天”勾画出一个过渡的时代。从普通运动员到社会名人、从一年四季都裹着运动服到西装革履、从百元的冠军奖金到炫目的高额支票……这些恍若隔世的变迁,驱动着经过擂台烽火洗礼的中国棋手开始了另一种焦灼期待。
  1、古风彰显
  90年代的来临,天地的步履越发成熟、大气。
  “龙士如龙,东侯如虎”。清初最负盛名的围棋大国手黄龙士与周东侯的《龙争虎斗谱》登上《围棋天地》。黄龙士还在世的时候就被奉为“棋圣”, 被日本棋界认定有十三段的棋力。而周东侯是唯一能与黄龙士抗衡的国手。此番厮杀遮云蔽日精彩频出,堪称与当湖十局相媲美的经典古谱。
  90年初开始连载的《围棋史话》以连环画的方式叙述了从尧造围棋后的千年围棋故事,近200幅连环图片刊载近4年,古往今来的围棋脉络一览无 遗。此外,91年对三国“孙吕遗谱”真伪的再研究、1992年《古代围棋故事》连载等等,本刊对古典精粹的挖掘具有了相当的力度。
90年代的棋,也充斥着浓重的争棋气息。
  中日名人论剑,马晓春一年复一年与小林光一作棋士荣誉之搏,7年苦旅向谁诉说;赵治勋1990年起本因坊战三次惊天大逆转震惊日本棋界;“自 愿挂1亿日元与曹薰铉决斗”富士通杯冠军武宫正树叫板应氏杯冠军曹薰铉。90年第6期的世界冠军特别三番棋战,孤独的曹燕子迷失于武宫的宇宙,一时无颜再 见江东父老。
  1990年富士通杯决赛,连续三次打进决赛的林海峰终于首尝胜果,聂卫平又一次与世界冠军擦肩而过。第9期封面是一个篮球场作成的大棋盘。第 5届擂台赛最终局钱宇平力拔武宫正树,南京五台山万人体育馆座无虚席,掌声雷动,连体育馆的钢筋架子都被摇得吱吱作响。比赛结束后,钱宇平和武宫与沸腾的 观众见面,一向潇洒大气的武宫也被从未见过的热烈气氛镇住了,颤抖的双手不断挥舞,面露激动的神色。近千名棋迷聚集在体育馆外等候两位对局者签名,使钱宇 平与武宫一直在体育馆中停留了2个多小时才离开。这种场面今天只有在足球场上才能见到,还是“假球黑哨”的那种。
  2、太极虎跃
  这个神秘人物出现时,天下便永无宁日了。一个长着肉鼻头、樱桃小口的少年像小学生般站立在一旁,石阶上潇洒落座的是南朝鲜围棋皇帝曹薰铉。李昌镐的照片第一次出现在1991年第7期上,这副尊容使其本已强大的印象陡增三分。
   
满脸青春痘的李少年1比3不低剃光头发的依田纪基,李昌镐一夜之间被日本棋迷熟识。富士通杯李昌镐完胜武宫后半目惜败小林光一,聂卫平评价说: “南朝鲜除曹薰铉外无人可与之匹敌,但要与超一流对抗,还需努力。”但李昌镐日后成长的速度,大跌聂帅之眼镜。不久,17岁的李昌镐加冕东洋证券杯,“少 年姜太公”名动天下。多年以后,不知“姜太公”无从比较其不动心还是别的原因,竟以“石佛”取而代之。
  天才不分先后,早在1989年刘昌赫在IBM快棋赛中战胜钱宇平。以他23岁的年龄,不是什么新闻,但三段战胜九段那时可是惊天动地的大事 件。91年第4期惊爆刘昌赫夺取南朝鲜棋圣,从1984年世界业余比赛中被吃“大猪嘴”的业余棋手到南朝鲜围棋第一人,刘昌赫仅仅用了七年时间。
  “忽如春天里的柔风,忽如置人于死地的快枪”,曹薰铉获得世界冠军两年后,中国棋迷第一次在《柔风与快枪》这样明晰而理性的分析中见识到其真价。不幸的是,当曹薰铉的世界开始像玻璃一样透明,我们已经很难战胜他了。
  在南朝鲜棋手大肆抢占《围棋天地》滩头阵地的同时,中国围棋面临着尴尬局面,中日天元对抗连续四年不胜;富士通杯钱宇平一路战胜羽根泰正、林 海峰、石田芳夫,又在半决赛中挑落从未在中国输过棋的小林光一挺进决赛,此番长途奔袭几乎燃尽了他的棋士生命。一个月后,钱宇平因病在决赛中弃权,其彗星 般的命运至今令世人嗟叹。后来,当钱宇平的照片久违地刊登在2003年第9期上时,已经是一副市井凡人之相,当年“钝刀扫天下”的风采一去不复返。
  3、老去与新生
  中国棋院创立与网络围棋的萌芽是92年中国棋界的大事。
  一座气派的白色4层楼房出现在92年第5期的封面。棋院大厅矗立着陈毅元帅的铜像,总面积近1万平方米,承担着围棋、中国象棋、国际象棋的训 练和比赛任务。中国棋院创立,标志着中国围棋走向职业化轨道的开始。可惜,在旧中国颠簸弈棋的围棋大师过惕生无缘见证这沧桑变迁的一幕,他于90年代初辞 世,记载其一生事迹的《沧桑谱》于其身后出版,该书收集了过惕生对段祺瑞、陈毅元帅、刘棣怀、陈祖德等近、现代名家的共30局代表作。
  “南朝鲜”成为历史名词,为庆祝中韩两国建交,马晓春与刘昌赫通过互联网对局。在北京国际展览中心,聂卫平的大棋盘讲解被数千名棋迷围得水泄不通;在韩国,约10万名中学生在家中通过互联网收看比赛。在互联网时代来临的前夜,网络围棋已经显露强劲的先锋优势。
  武宫正树、聂卫平、小林光一、曹薰铉究竟谁更强?惊动心弦的豪门排位出世,92年第11期韩国记者李圣九的一篇《谁是世界纹枰最强者》评点豪门。然而,一切似天意捉弄,此番评判尘埃未定,时代的风云人物一个个竞相凋零,首先就是威名赫赫的小林光一。
 91年富士通杯车泽武抽签抽到小林时,脱口而出“抽了一个死签”。但他仍幽默地干掉了李昌镐和小林光一;连续4届中日名人战,小林战无不胜,马晓春顶着 从名人“逊位”的压力扳倒小林这座铁瓮城,刊出棋谱的93年第2期被棋迷抢购一空。同一期日本老将藤泽秀行击败小林卫冕第40期王座冠军,创下了67岁夺 冠的最高龄纪录。日本第18期棋圣战激战上海滩,在94年第4期上棋迷见识到两日制庄重而神秘的对局方式。所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从8年前棋圣战轮椅上治 勋落败,到今天棋圣位完璧归赵,8年的小林时代结束了。
  曾经取得100多个冠军的曹薰铉被满脸青春痘的弟子几乎赶尽杀绝,在四面楚歌中让出韩国霸主宝座。第7届擂台赛聂卫平负淡路修三,可怕的“昏着论”开始出现。中韩围棋对抗赛,此前对中国棋手保持7战全胜的徐奉洙被新锐常昊狂屠50余子的大龙……
  1994年是一个多事之秋,80年代的壁垒们,从孤芳自赏到巅峰论剑,再到或走或跌下神坛,他们带走的不仅是《围棋天地》上曾经盛极一时的头版头条,也带去了棋迷割舍不去的怀旧情感。
  
知(1995-1997)
  知:了解、认识、知道、记忆
  10年过去,街头满眼的军大衣已经被多彩的服饰取代,市场经济的铺开,引发“媒体大爆发”,这段时期,仅期刊全国就上万家,人们关注力与兴趣 点的分散,给办刊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就在这个迷茫的时代,中日围棋擂台赛走过一代人的青春岁月,留下一个日渐萧条的背影后,终于在1996年画上一个句 号。
  告别一同走过11年春秋的老友,棋道还要延伸,《围棋天地》在努力地探索“知”的含义。
  1、人在江湖
  1995年注定是不凡的一年。
  郝克强主编在1995年第1期十周年贺词中,以围棋“千古无穷秘,神仙不测机”的深奥玄妙鼓励棋手勇攀围棋高峰。此前的1994年,以第3届 真露杯全军覆没为标志,中国棋手在国际比赛中遭到近于羞辱的溃败。就在《围棋天地》为拿什么奉献给读者而困惑时,天赐的转机来了。
  “只此一日就可当一本书读……世界围棋赛自1988年创设的那天,就成了中国棋手的梦想史和奋斗史的开端,1995年3月24日,八年抗战顿 作沧桑,不想成了这部史书的杀青日……”这是1995年第5期《八年沧桑史解读》中的感慨,聂马双雄挺进东洋证券杯决赛,从世界赛创立到中国围棋的第一个 世界冠军,七年的蹉跎岁月已使多少人白发丛生。
  七年沧桑,首夺金冠。1995年第5期聂卫平与马晓春的东洋证券杯决赛,是他们十几年胜负恩怨的最后了结。从1980年起,两人就开始了中国 霸主之争,在重大头衔战中难分高下。一年前聂卫平在一次特别的七番棋赛中以3连胜3连败再胜最终局的方式令马晓春饮恨。但这次决战,渐露颓势的聂卫平已经 无法抵挡马晓春欲霸天下的快拳,马晓春以3比1登顶世界冠军。
  接着马晓春半目胜赵治勋挺进富士通杯决赛,继而力克宿敌小林光一再夺世界冠军。“世界冠军的棋不是谁都能看懂”也成为一时的焦点话题。当时的 翻译王谊五段问起第159手棋的意义时,马九段幽默地说:“啊?!这么一手技惊四座的妙手你却看不懂。不过也难为你了,世界冠军的棋你是有可能看不懂。那 么劳驾你一定要买9月号的《围棋天地》,那上面会给你一个明白。”95年第9期上围绕第159手的玄机,马九段进行了详尽的解说,使棋迷尽情地领略到他最 巅峰时期的技艺。
  中国围棋的春天开始了,但接着就是严冬。
  两获世界冠军、名人七连霸、棋王卫冕、终结第10届擂台赛……御风而行,潇洒桀骜,1995年马九段的收入一举赶超火爆天际的足球明星范志 毅。进入96年,马九段再次打进东洋证券杯和富士通杯决赛,但面对韩国十二冠王李昌镐,全部失利。加上与韩国名人李昌镐、日本名人武宫正树对抗四战皆北, 马晓春的95年与96年简直有丰碑荒丘之别。
  1996年第5期上,第4届真露杯决赛马晓春在战胜李昌镐后不敌曹薰铉。对局结束后马晓春离开棋盘,棋迷蜂拥围着曹薰铉签名,一张张签名在一 旁观战的武宫正树面前穿梭,令武宫备受冷落,尴尬不已。一幅照片准确地抓住了这一瞬间。仅过一年,再度身披中国主将战袍的马晓春成就了徐奉洙“旋风9连 胜”,5届真露杯以梦幻的方式结束了。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马九段深感其荣,也深感其痛。
  2、新波涌起
  1997年第1期的彩色中插,常昊、邵炜刚、周鹤洋、罗洗河、刘菁、王磊、丁伟“七小龙”参见棋迷,天坛公园里七位身穿印有“中国”字样白色运动服的小伙子犹如七条白龙,振翼欲翔。
  事实上,早在1994年,为尽快提高年轻棋手的水平,聂卫平、马晓春收下最有前途的六位年轻棋手为徒,这就是名噪一时的“聂马六大弟子”。一 年后,19岁的常昊夺取了全国个人赛冠军,第10、11届中日擂台赛11胜1负并亲手终结最后的擂台赛。常昊之于日渐乏味的擂台赛就像三国后期跃马横抢的 姜伯约,给昏昏欲睡的人们带来希冀。七小龙相继冲天,在很长一段时期,他们是中国围棋一道骄傲的屏障。
  天坛美如斯,豪情已消逝。如今,棋海沉浮的七小龙命运各异,回头再看这幅图片定有唏嘘感慨。
  韩国的年轻棋手也在酝酿着推翻李昌镐的“暴动”。早在94年的第5期中,四位韩国少年发出狂言:“三年内我们要彻底击败李昌镐。”他们就是当 时风靡韩国棋坛的“四小天王”尹盛铉、梁建、尹炫皙、崔明勋。几年之后又出现四小小天王。尽管韩国的天才少年层出不穷,但李昌镐的江山始终坚如磐石,李昌 镐有着比追赶者更“硬”的命。唯一令李昌镐不安的是刘昌赫,1992年,刘昌赫撬走曹薰铉的王位头衔后三连霸。王位战是韩国历史最为悠久的赛事,韩国历史 上的赵南哲、金寅、曹薰铉、李昌镐都是从夺取王位开始无敌时代的,因此王位战又有开创时代的大赛之称。对李昌镐来说,王位一日不夺,天下一日不统。而在 93~94年度被李昌镐杀得溃不成军的曹薰铉也急于寻找安身的“荆襄之地”。所以在95年,就形成了韩国李、曹、刘三强虎视王位的态势。
  95年韩国王位战决战于德崇山修德寺,设局于苍山古刹使人联想起56年前的镰仓镭争十番棋。95年第8期这样描述曹刘决战“刘昌赫因赛前不慎 扭伤脚,他希望古刹的仙气能够冲掉这次晦气,当他一瘸一拐地登上德崇山,在寺中好奇地东张西望时,他看到曹薰铉正在大雄宝殿五体投地,长跪不起”。王位战 血战七局,虔诚的曹薰铉并未得到神灵的庇护,无神论的刘昌赫取得王位四连霸。
  第3届应氏杯和第1届三星杯,同生于1966年的刘昌赫与依田纪基在而立之年展开巅峰对决,日韩两位潮头勇士的“80万美元”大对抗以平分秋色告终。
  3、天地人文
  从95年开始连载8期的华以刚八段的《我打韩国谱》、连载8期的吴玉林六段的《日本古代名局鉴赏》,这些选题新颖的专栏系统介绍了最新锐的韩国流以及精深隽永的日本古谱,使棋迷受益匪浅。
  1997年第11期的一篇关于围棋爱好者调查问卷的报道,标志着《围棋天地》的价值观、深度在发生变化。该调查从棋迷的年龄、棋龄、棋力、职业、文化程度等全方位进行调研,其统计结果以及分析报告值得信赖,是围棋普及和棋迷调研方面的一份难得的资料。
  1997年7月1日,香港重回祖国怀抱,为喜迎这一庄严的历史时刻,举办了1997人参加的围棋联谊大赛,创意独特盛况空前,尽管使用的是最普通的棋盘棋子,但一切都被淹没在高涨的热情中。1997年第11期中插彩页中盛大的对弈场面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沧(1998-2001)
  沧:水青绿色,更多与其他字组词,如沧茫、沧凉、沧桑。刘基《惜余春慢》:沧海桑田有时,海若未枯,愁应无已。
  1999年,是盛传的诺查丹马斯预言中的世界末日。此前的98大洪水、亚洲金融危机都给围棋带来或多或少的冲击,当一切战战兢兢过去的时候,天空依旧湛蓝、棋道依旧人拥马嘶。
  世纪之交,我们在探索世界冠军的隧道中穿行。《围棋天地》首页悄然出现了《本刊特约专稿》,中国围棋的现状与未来正在引起人们的思考。
  1、长夜茫茫
  1998年,席卷亚洲的金融危机给日韩经济带来重创,并很快就波及到了围棋界。东洋证券杯、真露杯相继停办,世界大赛从规模到奖金都出现萎缩。就在此间,中国棋圣战诞生,1999年常昊击败马晓春成为第一位中国棋圣。
史上秀哉让出本因坊位和吴清源成就日本名人战都是棋界的美谈,中国棋圣战的出台同样有感人的故事。1988年3月,为表彰聂卫平三届擂台赛的贡献,中国围 棋协会授予聂卫平“棋圣”称号。这个称号成为10年后棋圣战诞生的一个障碍,为此主办方提出一个方案:在第1期决出挑战者,挑战聂卫平。但聂卫平认为他不 应该有什么“特殊待遇”,毅然以九段身份参赛,一篇刊载于98年11期的文章详细介绍了有关棋圣战出台前后的种种故事。尽管聂卫平从未在比赛中赢得棋圣冠 军,但至今仍有不少棋迷尊称他为“聂棋圣”。
  仅仅过去一年,全国围棋团体赛结束了30年的历史,全新的围甲联赛诞生。而段位赛也出现升段定段冷热分化现象并愈演愈烈。
  98年7月14日,日本第53期本因坊战第6局,赵治勋154手快胜王立诚,取得光辉的本因坊十连霸。斗魂赵治勋说:即使上帝告诉我,拿到十 连霸之后,第二天就会惨遭横祸,死于非命,我都会毫不犹豫地拿下十连霸。98年,16岁的邱峻勇夺全国个人赛冠军,这个酷似初中生的新科状元不善言辞,只 有简短而震撼的一句:我有信心战胜李昌镐。
  1999年还有一件值得纪念的事情,刘昌赫与韩国漂亮的电视节目主持人金兑姬喜结良缘,爱江山更爱美人的刘天王跨着漂亮爱妻的巨幅照片出现在 本刊上,接受中国棋迷的祝福。但5年后,金兑姬不幸辞世,陷入巨大悲痛中的刘昌赫从此判若两人,状态和战绩一落千丈,曾令人胆颤心寒的“天下第一攻击手” 锐气全无。
  第4期的封底,是芮乃伟九段的大幅照片,在韩国43届国手战中,芮乃伟2比1力克曹薰铉成为韩国第七位国手,同时芮乃伟对李昌镐保持着3连胜的不败纪录,一时“盘上魔女”,技惊汉江。
   2000年第6期,LG杯俞斌扬眉剑出鞘,3比1力克刘昌赫夺冠,成为中国围棋慢慢长夜中久违的光亮。
  2000年第9期,富士通杯、三星杯、本因坊战走马灯般展开。但51页的一篇短讯更受关注,韩国17岁的飞禽岛少年李世石打进了包括三星杯在 内的9项棋战的本赛,年度战绩47胜5败,并取得了狂风般的32连胜。就像当年李昌镐出道前的那段寂静,李世石如豹的目光在凝视着繁华而陌生的江湖。
  2000年是世界大赛年,中国棋手连续打进四大世界赛的决赛。在富士通杯、应氏杯常昊左右开弓死拼曹李师徒的同时,1999年马晓春与“世纪 冤家”李昌镐在三星杯展开最后一搏。最终局马晓春在必胜之势下翻盘,首届农心杯决战马晓春再败于李昌镐,成为宿命之争的终结篇。99年富士通杯马晓春半目 饮恨刘昌赫,第2届春兰杯,马晓春先胜一局后被王立诚逆转。
  东山再起的马九段终于无力重现一个东山再起的时代。
  在这个“冠军荒”时代,唯一令人扬眉吐气的是第4届LG杯,俞斌以冷静稳健的发挥力压刘昌赫荣登世界冠军宝座。
  2001年第9期马晓春、刘小光论道华山之巅,俞斌加冕棋圣、刘昌赫力取春兰杯、刘菁高举“八风不动”的阿含·桐山杯、中韩新人王战古力称雄、李岱春获世界业余冠军……这是一个大批冠军出炉的季节,有人欢喜有人忧。
  2、常李死斗
  常昊的出现,是上天赐给李昌镐的劲敌,也是一枚生不逢时的悲壮棋子。
  早在86年第5期时,常昊就出现在《围棋天地》的封面上,蓝色的学生服和成人气十足的落子姿势,不过当时他只有10岁。12年过去,常昊成为 98中国棋界的热点。98年第4期常昊与王磊握拳明志的一幕恐怕是年度最有激情的封面,两位22岁的少年即将在乐百氏杯、天元战大战十番棋。
  从1997年开始,到2000年连续四届的中韩天元战常昊在李昌镐面前遭到毁灭性的失败。98年富士通杯是常昊与李昌镐的第一次世界冠军决战,但包括98年LG杯本赛在内常昊连续在李昌镐手下折戟,常李的密集交锋,占据了98年的9、10期的大部分版面。
  2000年常昊与李昌镐的应氏杯决赛,是他们之间最残酷的激战,常昊在完胜第3局后无法守住最后的城池。中国棋迷期待的淬火时刻终于没有来临。不过封二一个标题很耐人寻味,使人难解其意——输了你,赢了世界又如何!
2001年三星杯半决赛常昊与李昌镐狭路相逢,由于常昊此时对李昌镐的战绩已经处于绝对下风,很少人相信奇迹会发生,但常昊抖擞精神,第一次番棋战击败李 昌镐进入决赛,并使三星杯移至上海举行。2001年第12期上常昊漂亮击败李昌镐的棋谱以及极度渲染的彩色中插,使棋迷坚信常昊的第一个世界冠军已经为时 不远了。
  3、棋盘边缘
  2000年第1期清风围棋俱乐部的八位国手与读者见面,围棋产业与经商理念开始悄然走进棋手的世界……
  对爱好者来说,2001年第1期只是普通的一期,马晓春的名人十二连霸毫无悬念。但对笔者个人来说,这是值得纪念的一期,通过《百年虎啸》有幸与天地结识,有幸成为广大棋迷的朋友,有幸在今天回顾《围棋天地》不凡的昨天。
  “龙飞虎”惊现棋坛,在业余围棋界深藏顶尖高手?在虚拟的世界里存在蒙面杀手?2001年第3期种种龙飞虎的话题被一网打尽,但就不知道龙飞虎是何许人也!最具有煽情意味的是:封四的大幅彩页中,在龙飞虎手下连折四阵的罗洗河八段正举着第6届NEC杯快棋的冠军奖杯。
  《天涯棋客》引发棋界旧日的是非恩怨;LG杯二李大战双方棋迷的口水战,韩国《围棋》原主编郑庸珍公开指责李世石;小林觉“醉打事件”;“围乙假棋事件”加上常在江湖漂的龙飞虎,这些林林总总的事件搞得《围棋天地》第一次看起来像一本娱乐杂志。
  2001年第10期,改版试刊投石问路。2001年就要过去,谭靖华的围棋漫画纷至沓来,令人忍俊不禁的一幅幅佳作,使天地从此有了幽默风趣的魅力。
  
桑(2002-2004)
  桑:树名,以桑田沧海喻世事的巨大变迁,元朝王进之《春日田园杂兴》诗曰:桑田沧海几兴亡。
  2002年,国足打进世界杯决赛圈,带来对足球的空前关注,在这个狂热的夏季,“飞火流星”(2002韩日世界杯用球)使其他的竞技项目走远;2004年,国足命绝天河,从此三年无战事,在这个阴冷的冬夜,远走的老友重回视野。
  麦当劳一代的棋迷,青春、奔放,关注棋手的发型甚过于他们的技艺,21世纪的围棋面临网络的全面冲击,天地又将何去何从?
  1、直面韩流
  曾经与《围棋天地》并立于棋界潮头的《新民围棋》(原上海《围棋》月刊》)于2002年12月停刊,而从2003年1月起,《围棋天地》改为半月刊。逝去与新生,都是一种痛。
  虽然停刊与自身有一定的关系,但中国棋手在国际比赛中战绩不佳,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回顾2002年度的中韩交锋史,不由想起《光荣与梦想》的第一章标题——最惨的一年。
  当《围棋天地》进入第18个年头,终于有了一次革命性的改版了!2002年第1期中棋战国际、棋战中国、棋战日韩、特别报道、天地丽人等栏目 为《围棋天地》注入了新的血液。彩色的中插古力、孔杰、胡耀宇“国少三剑客”,直到今天都被认为是最青春激昂的图片。不过所有的欣喜都被封面上冰水淋头的 “常昊挥泪三星杯”抹杀了。第4期20岁的黄奕中登上封面,他取代了如日中天的常昊成为新的天元,继三星杯后,内外交困的常昊走进长达两年的黑暗隧道。
  富士通杯,19岁,不败少年掀起“世石风暴”。
  常昊、王磊分别杀进丰田杯、三星杯决赛,中国双星与韩国曹李师徒大战在即。农心杯五连胜的胡耀宇与罗洗河合围李昌镐。
  然而,硝烟飘过,韩国人没有一个倒下,我们所期待的“中国四虎”又一次饮恨韩流。
  2003年,第3-4期是创刊以来唯一的合刊。三星杯罗洗河对老曹这一局:两年来曹薰铉最经典的“回光返照”、围棋版的“捉放曹”、中国棋手世界冠军争夺史上最绚丽的一个肥皂泡、27页的棋评、还有催人泪下的读秒声,尽在其中。
  2003年春天的那场非典疫情相信至今还在大家心中留有阴影。30年来,围棋罕见地遭受意外事件的冲击,围甲联赛被无限期推迟,富士通杯移 址,国家队棋手被遣散……在没有棋下的日子里,为完成第2届CSK杯的文稿,马九段连续摆了5天的棋,驱车穿越全城,将厚厚的一叠手稿交于本刊编辑部。 2003年第10期封底的一枝向日葵,一句问候棋迷们的“非常时期大家保重”永远定格了这个非常时期的记忆。
 12期“等你归来”马晓春、13期“顺势而为”王汝南、22期“斗魂重现”赵治勋、23期“求道一生”常昊。2003年四位棋坛风云人物各有辛酸与豪迈。
  2、异域风情
  藤原佐为来了!
    2002年的凄美画卷——棋魂冲击波
  2002年第6期封面上破天荒的“绝美棋魂”给人带来巨大的视觉震撼。这是《围棋天地》自创刊以来最前卫的封面。围棋与动漫世界通过棋魂融为 一体,近藤光、塔矢亮这些鲜活的人物与凄美的围棋故事令人爱不释手,极大地提高了青少年对围棋的热情。有人断言,它对日本围棋的普及功效胜于20年的努 力。2003年1月开始,本刊开始连载《棋魂》故事,引起中国棋迷的极大兴趣,直到今天仍有很多的爱好者希望看到有关棋魂的文章。2003年是日本棋界的 “地震年”,第15期封面上的日本双子星座张栩本因坊、山下敬吾棋圣以及后来居上的羽根直树,引领日本围棋真正进入年轻人的天下。
   
日本围棋有耐人寻味的一面,他们国内比赛如火如荼,国际比赛却屡屡疲软,他们棋界锋线不力,却有令人咋舌的高收入。藤泽秀行最后一次访华,要在有 生之年,看望他曾教导过的中国学生。2004年第20期《吾道独行》回顾秀行不凡的历程。老先生在中国留下最清晰的一句话是:日本围棋不行了。
  3、江湖之声
  “江湖”在围棋界属于业余。
  2002年第8期是《围棋天地》创刊200期纪念号。特别的“寻亲活动”使全国各地的27位全部拥有创刊以来200期杂志的棋迷相聚北京。在长城、中国棋院、《围棋天地》社、农心杯现场,27位《围棋天地》首批荣誉读者为天地的过去、现状以及未来畅所欲言。
  2002年不能忘记两位业余大胡子:洋大胡子阿基·鲁尔和徒步旅行者孙心圣。阿基·鲁尔在第一届丰田杯连胜长谷川直和杨嘉源,令日本九段丢尽 颜面。现在还有很多读者打电话询问2002年第10期上那个徒步旅行者孙心圣的情况,据说他现在在新疆,继续他徒步周游全国的大志愿。以《一个徒步旅行者 的围棋天地》为代表,《教棋在北京》《天堂里有没有棋来棋往》《一粒铜豆》一个接一个的棋迷故事登场,这是围棋版的“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
  2003年是《围棋天地》报道业余赛事力度最大的一年。《误读绿林多少年》《江湖故事》《草莽英雄》三次特别报道全面搜寻业余围棋的生存状况。
  闰年的棋界风雨不祥,业余天王刘钧辞世。一个普通的、人们每天都在谈论的心脏病断送了一个围棋奇才和一段令人引以为傲的传奇。2004年第7期的《江湖举丧》痛悼刘钧的逝去。
  4、最后的台阶
  2004年的来临,《围棋天地》有了一个新的容貌,一幅幅精美的围棋古画出现在读者的眼帘,最前线以最快、最新、最锐的速度和方式报道着大赛进程。短信服务使本刊与棋迷有了便利的交流机会……
  古力是2003年、2004年《围棋天地》的主角,围甲五连霸、国内四冠王,快意纹枰古少侠。
  飞越汉城、北京、宁波、天津四地,半月征战五局的李昌镐第一次全面与本刊接触,一个特殊的6月探索李昌镐孤独深邃的围棋世界。
  2004年第14期,经过最漫长的等待,80年代曾经辉煌的聂卫平,过关斩将进入第18期名人战挑战者决定战,屈指算来老聂的自战棋评已经有4年没有在天地上出现了,虽然后来不敌古力,但这一次出击仍给惦记着他的棋迷带来无限欣喜。
  10大世界赛决定棋士沉浮,春兰杯周鹤洋VS李昌镐、丰田杯常昊VS李世石、应氏杯常昊VS崔哲瀚、三星杯王檄VS李世石,第21期《终须一 决》全面回顾中韩对抗的血泪史。在本期印刷期间,王檄率先与李世石展开三星杯决赛,从2001到2003年李昌镐连续3次被中国棋手淘汰,但中国棋手三次 与冠军无缘。2004年,李昌镐再次掉进这个怪圈,王檄面临打破宿命的一战。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