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杨志存|精心打造围棋裁判队伍

本帖最后由 天马行空 于 2022-5-1 09:51 编辑

作者:杨志存  2022-04-29


如今,已退休的我,疫情中呆在家里,很少出门。闲赋之余,萌发了撰写回忆录的念头,这样,既可排解无聊与寂寞,又不会浪费宝贵的光阴,还能作为纪念品珍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延长自己生命的另一种方式。

湖南围棋事业的发展,仅靠少数几个人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有几支能打善战的队伍,湖南围棋裁判队伍就是其中一支战功卓著的军团。

我作为这支队伍的创建者,回眸上世纪九十年代前一幕幕战斗画面,不禁感慨万千。

特借此文,表达对与我共同奋斗战友们的崇高敬意。

图为今年已满71岁的笔者。


我正式做围棋裁判工作,是1973年在长沙市东区围棋赛上。那时,我在东区从事体育工作,知道湖南省还没有一位有级别的围棋裁判,围棋裁判就是“一张白纸”。

按体育竞赛规定,参赛者是不能当裁判的,可在“文革”期间的特殊情况下,也顾不了那么多了。只有15人参赛,我(后右一立者)补单上场比赛,得了个季军,同时担任裁判长,请棋手曹壮的父亲曹炎汉(后右二坐者)协助我数子。曹炎汉是位象棋棋手,喜欢看围棋,自己不参赛,还难称是围棋裁判。实际上,我本人就是湖南省第一位围棋裁判。

那时,裁判也决不是只数数子判胜负那么简单,还得负责编排,好在用的是循环制,这对我这体育工作者来说,自然是轻车熟路喽。


到了1974年的东区围棋赛,我从东区棋手中挑选了陈枝根(后左一立)当裁判;同时,让棋手曹国文(前右一,曹壮的哥哥)的父亲曹炎汉(后中坐者)协助数子。

陈枝根也成为我发展的,最早参加裁判工作的裁判员。

陈枝根是那类憨厚的神情中偶露狡黠之人,工作挺踏实,他原在长沙市第三机床电器厂工作时,从事裁判工作较多,自从九十年代初去了长沙冷气实业公司,就没再做正规赛事裁判工作了。


那时做裁判工作,说实在的,数数子,编排编排还行,但对各种案例的判罚还是搞不大明白,这方面就向张名世老师请教了。

同时,我开始有意识的考察、挑选裁判员,主动打造能“战斗”的围棋裁判队伍。

1978年6月,在湘春路长沙市工人文化宫举行了长沙市围棋、象棋选拔赛,选出棋手组队参加湖南省第四届运动会。

张名世老师(后右二)担任裁判长,我(前中)担任副裁判长,张老师委托我挑选裁判员,我从平时比较了解的围棋爱好者中,挑选了东区医院周锡鹏(后左二)、长沙风机厂周林向(后左一)、长沙第三机床电器厂陈枝根(后右一)、长沙机床厂李大钊(前右一),不记得其单位的蔡某(前左一)共5人,组建了第一支裁判队伍。

周林向在长沙风机厂工作,个头不高,娃娃脸上架副眼镜,口吃非常严重,与他交流很费劲,林向人很善良,乐于助人,后来其兴趣转为国际象棋,就很少做围棋裁判了。

周锡鹏比我年长,出身中医世家,子承父业,是位于浏正街的东区医院中医,人品好,很聪明,办事稳重,深得我器重,是我七、八十年代裁判工作的最佳搭档。九十年代初,在“改制”、“下海”浪潮中,周锡鹏去了珠海行医,从此便杳无音讯。


1978年,湖南省第四届运动会围棋赛在岳阳举行,长沙市工人文化宫体育组组长李中节向省体委推荐我任裁判长,这是我第一次担任省赛裁判长,我(左)选择了长沙方丹丹(中)等当裁判员。

大约是在1974年,我经过梁鹤年介绍,在长沙市工人文化宫对面陆军的家中,认识了方丹丹,得知她跟张名世老师学过棋,也算是我的师妹了。其父方用是老干部,曾担任过省教育厅、卫生厅的厅级领导,丹丹与我的家庭背景相似,加上女孩子会下围棋在七十年代仅她一人,我们就很谈得来,我毫不犹豫选择了丹丹作为骨干裁判培养。

湖南省体委竞赛处曹运棠老师在省运会期间,给了我一张等级裁判员登记表,运动会后没多久,我就被批准为湖南省第一位围棋一级裁判,也是湖南省第一位有级别证书的围棋裁判。


我能从事围棋普及推广工作,是张名世老师的指引,而能担任省赛裁判长则感谢长沙市工人文化宫体育组组长李中节老师推荐。两位恩师都已仙逝,我深深怀念他们。

图为1980年9月,在乐山观摩完全国棋类联赛后,我与李中节老师在峨眉山脚下的报国寺留影。


1980年5月,湖南省象、围棋赛在岳阳举行,我(第二排左一)依然担任围棋裁判长。

那时,我刚入选成立才半年的湖南省棋类协会,并被领导分工抓全省的围棋工作,所处位置不一样了,工作就得从全省围棋事业发展的角度来考虑。


1982年,中南五省六市职工围棋赛在长沙司马里市总工会举行,我担任裁判长,组织全体裁判员与长沙队合影。

其中中左三康兆平、中左二饶学明、前左三曹盈武、后右一高凡四位裁判已离世,令人唏嘘。

罗如钟(后右二)、方丹丹(前左二)、周刚(后右三)、黄鸿章(后左一)四位裁判在其列。

后排左四为笔者,这是我第一次担任全国区域性围棋赛裁判长。


1985年7月,聂卫平、马晓春“双龙”围棋精英赛在长沙举行,我有幸担任了裁判长(中),裁判员是东区医院的周锡鹏(左)和东区少儿围棋班实战教练康兆平。

为保证曹志林老师大盘讲棋需要,我亲自记谱,同时安排周锡鹏也记一份谱,以防万一。

康兆平是长沙铁路局电务工程段退休人员,1982年在东区少儿围棋班任实战教练,自己在蔡锷中路开了家棋室,1983年东区体委主办了儿童围棋赛,他是唯一裁判。后年老体衰,因病逝世。


那时,聂、马比赛有一盘是快棋,全凭手工记谱,没有一定棋力还真记不下来,康兆平(右)在棋手令人眼花缭乱的对局中,试着记了十几手就放弃了。

我(中)和周锡鹏(左)都圆满完成了记谱任务,由此我认定周医生可以成为裁判工作骨干。


在中日围棋擂台赛推动下,随着比赛增多,湖南省亟待拥有一支招之即来,来之能战的围棋裁判队伍,我开始有意识发现好“苗子”,并注意考察。

我挑选、培养围棋裁判的标准是:热爱围棋,思想进步,人品质好,业务素质高,自愿为棋友服务。

我考察裁判有二个很具体的硬指标:一是按规定时间迟到,那怕是一秒钟,就没有下次了,一次即淘汰;二是在我布置任务时,被我发现注意力不集中,就会判定为不够格,也就没戏了。

我的理由是,没有时间观念的人,思想开小差者基本素质差,不会尊重人,也不尊重自己的工作,这种人靠不住,不能使用。

至于入选裁判队伍后偶尔犯规,批评教育,超过三次就不再使用。

我相信,一支作风过硬的队伍就是从细微之处磨砺出来的。

1986年10月9日,日本鹿儿岛市围棋友好访华团访问长沙,我挑选了一批围棋爱好者做裁判,图为裁判名单。


图中这位裁判叫贺铁生,是长沙船舶厂的工人,他的特点如其名字一样,铁面无私,原则性强,让他管理赛场井井有条,秩序良好,我多次安排贺师傅担任副裁判长。

贺师傅原则性很强,容易得罪人,每当有人无理投诉他,我都为贺师傅撑腰打气,还在裁判会上给予表扬。

图为1986年,贺铁生在首届“九星杯”决赛执台。


1986年,首届“九星杯”赛破土而出,近600人参赛,需要的裁判员猛增,我只好从大量的围棋爱好者中物色、挑选合适者。

1987年,到了第二届“九星杯”,参赛棋手达到1353人,更是需要大量的裁判员,光靠自己物色已难以完成,我就请各单位工会选送裁判,再集中起来临时培训,裁判只要会数子和登记成绩就行,将判罚权交给几位副裁判长。

由预赛各赛场推荐上来的裁判,加上原有的骨干裁判,在东区体委集中培训后,决赛执台。         

图为我为决赛全体裁判拍的合影,前排左起:姜年、饶学明、易武炎、贺铁生、曹盈武、周锡鹏、黄鸿章、刘卫东、方丹丹。         

后排左起:王涛、李剑、周刚、?、?、张建湘、彭明波、余文宇、?、何飞。

至此,在长沙,一支裁判队伍已经组建起来。

上图中前左二饶学明是湖南建湘瓷厂工人,我1967年去他家下棋时相识。他家住韭菜园边的新军路,其父亲是国民党将军,长沙解放时起义,他是长沙市一中的学生,与我同届,属“棋臭瘾大”一类棋友。

饶学明人挺善良、乐于助人,弱点是好表现过度,脑子缺根筋,往往好心办坏了事,没少给我惹麻烦,因是老棋友,我在裁判工作中一般留用,但没法重用。

曹盈武是长沙冷冻加工厂老工人,酷爱围棋,是东区少儿围棋班的实战教练,是位工作极端负责,和蔼可亲,整天笑眯眯的憨厚长者。


到1988年,东区医院周锡鹏、长沙冷冻加工厂黄鸿章和曹盈武、长沙铁路局电务工程段康兆平、长沙第三机床电器厂陈枝根、长沙船舶厂贺铁生、长沙机床修理厂张建湘、湖南绸厂方丹丹、湖南建湘瓷厂饶学明 、长沙拖拉机配件厂王涛、湖南生物制药厂李志清等成为长沙市围棋裁判的中坚力量。

图为1988年,第二届“弈苑杯”赛决赛结束后,裁判员在长沙市体委合影留念。左起:笔者、?、张建湘、王涛、周锡鹏、贺铁生、曹盈武。


1988年4月,我被国家体委调到杭州,担任全国围棋团体赛裁判,裁判长邱百瑞老师分配我担任记谱组组长。这是我第一次在全国正式比赛做裁判工作。

图为左起:笔者、安徽朱宝训、上海邱百瑞、四川伍孝祥、陕西赵子儒、山东王堉厚。


图为1988年,在杭州举行的全国围棋团体赛上,我为马晓春对曹大元执台并记谱。


1988年,长沙第二届“弈苑杯”在湖南生物药厂设了个赛区,该厂厂长的专车司机李志清担任裁判,他出色的组织工作引起我注意,感觉志清一身正气,工作非常踏实负责,是在领导身边见多识广,社会经验丰富的那类人。

我开始重用他,九十年代后李志清成为继周锡鹏之后我的第二位最佳搭档,后来年纪大精力不够,渐渐退出裁判工作,到国外儿子那去享受天伦之乐了。

在“九星杯”和“弈苑杯”比赛过程中,优秀裁判员王涛、杨建军、钟正泉、李祝双等进入我的视野,我便开始启用他们。

图为1990年,第六届“九星杯”在长沙市工人文化宫弈苑厅落幕后,裁判员合影。后排左起:李其武(文化宫职工)、陈枝根、李志清、董东风、?、?、钟正泉。前排左起:王涛、杨志存、饶学明、周锡鹏、曹盈武、杨建军、李祝双。


1989年,我(左一)和周锡鹏(右一)、上海谢裕国(右二)在福州参加围棋国家级裁判考试后,与安徽朱宝训(左二)老师合影。


1989年12月,我第一次被湖南省体委评为1989年湖南省优秀裁判员,这在湖南围棋裁判史上是首位。


1989年底,我被国家体委评为1989年全国优秀裁判员,这也是湖南首位围棋裁判荣获此殊荣。


1989年12月20日,我被国家体委授予围棋国家级裁判员,成为湖南省首批二位围棋国家级裁判之一,还有一位是周锡鹏。


在中日围棋擂台赛的推动下,湖南省围棋运动蓬勃发展,各地赛事增多,迫切需要培训高水平的裁判员;同时,我已向国家体委争取到,由长沙市工人文化宫承办第12届“新体育杯”围棋(循环圈)赛。

我感到时机成熟了,便给省体委竞赛处打报告,请求开办围棋裁判员培训班,为全国赛做准备,并愿意免费提供文化宫弈苑厅作为办班场地。

1990年2月12日至18日,湖南省第一期围棋一级裁判员培训班在长沙市工人文化宫弈苑厅举行,我和周锡鹏担任主讲,图为师生结业合影。

后排左起:娄底陈久红、郴州周沛捷、娄底李柏金、永州杨海安、怀化肖大勇、郴州陈耀华、郴州王国平、长沙方丹丹。

前排左起:怀化胡元铸、笔者、长沙李志清、湖南省体委竞赛处谭并、长沙周锡鹏、株洲孙晓初、长沙饶学明、长沙贺铁生。


14名学员中,长沙市的都是我推荐,其他地市的由各地体委推荐,永州还推荐了谭念湘,他因出差而放弃了。

学员们戏称该班是湖南裁判“黄埔一期”。


为了办好第一期围棋一级裁判学习班,我翻阅了大量资料备课,并草拟了授课内容、学习日程和试卷,我与授课老师周锡鹏分头作足了准备,授课很成功。


我坚持学员以考试分数论优劣,出题、阅卷都是我一人完成,绝不送人情分,这个制度从第一期一直延续至第十四期,从而保证了湖南围棋裁判队伍的高质量。


1990年6月1日至7日,第12届“新体育杯”围棋循环圈第5、6、7轮比赛在长沙市工人文化宫弈苑厅举行,新建的文化宫第一次承办全国赛,全宫上下全力以赴,办得很成功。

我根据长沙市裁判的水平和能力,选调了周锡鹏、黄鸿章、陈枝根、方丹丹、饶学明、贺铁生、李志清、曹盈武八位裁判执台。

裁判长是时任国家少年围棋队教练的梁鹤年,我和周锡鹏刚被批准为围棋国家级裁判,担任副裁判长。

长沙建筑涂料总厂因为曾积极资助了湖南围棋,作为奖励,其副厂长陶宪生也上了秩序册裁判名单,为的是方便其观摩比赛。


图为我(立右)与周锡鹏(立中)陈枝根(坐左)在第12届“新体育杯”围棋赛工作中留影。


黄鸿章是长沙冷冻加工厂工人,生得高高大大,一表人才,平时少言寡语,爱做实事,交给他的任务都能较好完成,是我信得过的得力干将。

1989年在福州考围棋国家级裁判,我向省体委竞赛处推荐了周锡鹏和黄鸿章赴考,谁知黄没考好,湖南考生第一批授予国家级裁判的只有我与周锡鹏。过了几个月后,黄鸿章在“新体育杯”赛通过了国家体委考核,第二批才授予其围棋国家级裁判。谁知好事多磨,鸿章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不知何原因错过了国家体育局进行的各体育项目国家级裁判重新注册,而被注销了围棋国家级裁判,直到2017年才又恢复其国家级裁判。

长沙拖拉机配件厂王涛是裁判记谱中最棒者,每逢各级重要比赛有记谱任务,我都交给他,王涛没有出过一次差错,很不容易,他是湖南裁判中手工记谱的“王牌”。

王涛人品上乘,诚实、稳重,好学,办事总是不慌不忙,他是那种心灵手巧的人。

王涛开始记谱时没经验,有点忐忑,他特别担心棋手噼里啪啦走大型定式或出现难记的“劫争”。

我便向他传授经验,让他把“大斜定式”和“大、小雪崩”等几个大型定式熟记,关键还是要把黑白为何这样走的棋理搞懂,就不怕记不下来。

我特别提醒他,最重要的是裁判在对局时要同样思考,尽量捕捉双方的思路,多预测下一着,如果感觉会发生劫争,一定要与对局者一样算清楚哪些地方有“劫材”,裁判的思路总跟着当局者走,没有记不下来的。

我告诫王涛,记谱最忌讳棋手走一步裁判就记一手,棋手不走时裁判就若无其事,或开小差或发呆。

棋手双方都算清局部变化,在读秒声中,往往会飞快落子。此刻有经验的裁判就只看不记,把着手顺序默记于心,待棋手手停思考时再补记。

如此手把手传授,终于把他培养成湖南“记谱王”。

图为裁判黄鸿章(左)王涛(右)在为钱宇平战曹大元一局执台。


王涛手工记的谱不仅没差错,卷面还很干净,令人赏心悦目。图为1990年6月5日,王涛所记录的钱宇平与曹大元的对局谱。

我倾力打造的围棋裁判队伍一直保持“三会制”的传统,即赛前开预备会,学规程、规则、规定,分工;每轮赛后开小结会点评,找问题;全部赛完开总结会,评优秀裁判员,表彰先进。

经过反复锤炼,到2021年我从协会退下来时,湖南已有了一支拥有8位国家级裁判,近200名一级裁判高水平的裁判队伍,非常令人欣慰。


图为1989年,我(右)和周锡鹏(左)在福州报考围棋国家级裁判时留影。

在湖南省体委和湖南省棋类协会领导下,湖南围棋事业发展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叶,就已经形成了一支特别能战斗的围棋裁判队伍,正是拥有了这支出色的队伍,才保证了各级围棋赛事圆满成功。

在此,谨向为湖南围棋事业发展付出心血和辛劳,做出突出贡献的全体裁判员,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永远怀念已仙逝的康兆平、曹盈武、饶学明、孙晓初、高凡等裁判员。

末了,朋友们若对我之前的回忆录感兴趣,欢迎来美篇我的专栏做客,搜索智慧丛生(美篇号806427),即可登录详细阅读,恭候您的光临。谢谢。

作者:杨志存
2022年4月29日
附件: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