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杨志存|弈苑杯,我的情怀我的爱

本帖最后由 天马行空 于 2022-4-30 23:43 编辑

作者:杨志存  2022-04-27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中国是个蓬勃向上的“火热年代”,改革开放,唤醒了神州大地,正所谓“国运兴,棋运兴”。

作为个人,只有顺应滚滚向前的历史潮流,才能有所作为。

时年36岁的我审时度势,顺势而为,决定再创办一项围棋团体赛,在中日围棋擂台赛点燃的“围棋之火”上再浇一勺油,长沙市“弈苑杯”围棋团体赛应运而生,坚持了12年,我的情,我的爱都注入其中,至今念念不忘。

图为今年已满71岁的笔者。


1986年11月,首创的长沙市第一届“九星杯”围棋个人赛取得很大成功,省会棋迷们都为之喝彩,我作为创办比赛者非常开心,大受鼓舞。

1987年初,中国已经获得第一届中日围棋擂台赛的胜利,神州大地“围棋之火”熊熊燃烧,第二届中日擂台赛到了最后关头,“聂孤帅”还将面对日军副帅武宫正树和主帅大竹英雄两位超一流高手,举国关注。

我组织“九星杯”个人赛时,深切感受到了各单位爱国情怀和争办赛场的极大热情,特别是长沙拖拉机配件厂工会的曹述球大姐为组织赛事出了几个好主意,她虽然不会下围棋,却是个难得的组织人才,次年第二届“九星杯”赛时,我就邀请请曹大姐进入了组委会,担任组织竞赛组副组长,我俩密切配合,把“九星杯”办得有声有色。


1987年春节后,我由长沙市东区政府机关劳动服务公司又被调回区体委工作,当时还在半脱产读电大最后一年。

回体委的第一件事就起草长沙市首届“弈苑杯”围棋团体赛竞赛规程报批。

此新赛事在中日围棋擂台赛助推下,报告区体委、市棋协、长沙建筑工人文化宫、长沙晚报时事文体部领导时,一路顺风,随后,四家主办单位便联合向各单位发出了参赛通知和竞赛规程。

不到一周,便有38支围棋队报名,图为我3月4日在《长沙晚报》发出的“弈苑杯”报名消息。


我之所以起赛名叫“弈苑杯”,是因为此赛含围棋与象棋两个项目,必须兼顾,而“弈”作为名词本意是指围棋,但作为动词则两棋种都可通用,“苑”是指学术荟萃的地方,“弈苑”意为围棋象棋群英云集之地。

到3月5日报名截止,有77支围棋队和54支象棋队报名。

无论是围棋还是象棋,都是长沙市乃至湖南省历年来参赛队最多的一次。


1987年3月15日,长沙市首届“弈苑杯”围棋象棋团体赛在湖南建湘瓷厂等六个赛区同时开赛。

实际参赛的78支围棋队和55支象棋队共532名棋手欢聚一堂,切磋棋艺。


平均年龄只有9岁的东区少儿围棋班队4:0战胜预赛种子队长沙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队,震惊赛场。


长沙市南区政府新任区长向良宋也挥戈上阵,在第四台,用“怪招”为南区队夺取了一分。

东区少儿围棋班8岁罗奕痛失好局,一旁其父说:你不要下围棋了。罗奕小手一甩回答:就要下。其父吓唬道:那就要准备挨打。罗奕说:挨打也要下。其父笑了。


1987年3月29日,长沙市首届“弈苑杯”围棋团体赛落幕,中南工业大学队仅以0.2分的微弱优势荣获冠军,获2至6名的队依次是:长沙建筑涂料总厂、长沙铁道学院、长沙机床厂、湖南制药厂、长沙冷冻加工厂。

各参赛单位反响强烈,都希望“弈苑杯”坚持办下去。


到1988年4月第二届“弈苑杯”时,围棋竟然报了105支队,525名围棋棋手参赛,再创了长沙市围棋团体历年来参赛队的新高。

一次围棋团体赛能有105队参加,估计至今在全国也是绝无仅有。


图为长沙市第二届“弈苑杯”围棋团体赛围棋裁判员在长沙建筑工人文化宫合影。

左起:笔者、?、张建湘、王涛、周锡鹏、贺铁生、曹盈武。


坐镇东区少儿围棋班第一台11岁朱毅,复赛5战全胜,而且都是“屠龙”大胜,输棋的成人棋手个个发出赞叹。


平均9岁的东区少儿围棋班队3:2击败上届第五名湖南制药厂,仅以2:3不敌上届冠军中南工业大学队,十分引人注目。

少儿棋手在成人堆里奋勇拼杀、磨练,茁壮成长。


图为在第二届“弈苑杯”中,东区少儿围棋班11岁朱毅在第一台挑落湖南制药厂汪明伟(右)。


第二届“弈苑杯”第七轮更是爆出特大冷门:东区少儿围棋班队第一台11岁朱毅,勇胜在位“九星杯”杯主、湖南动力机械厂李权,为本队3:2拿下动力机械厂立下赫赫战功。


图为朱毅(右)斗李权,把李权惊出一身冷汗。


长沙市“九星杯”围棋个人赛在位冠军李权遭到猛烈冲击,朱毅在与高手搏杀,其父亲在记谱,围观者如堵。


最终,长沙市第二届“弈苑杯”团体赛冠军队是平均17岁的长郡中学队,获2至6名的队是:湖南省邮电学校、中南工业大学、东区少儿围棋班、长沙铁道学院、湖南制药厂。

平均9岁的东区少儿围棋班队最后一轮4:1力挫冠军队长郡中学,十分引人注目。

之后,在长沙市棋界便流传开“大学生下不过中学生,中学生下不过小学生”的笑谈。


图为第二届“弈苑杯”赛后笔者采写的通讯《弈林一支童子军》。


图为笔者拍摄的见报照片:东区少儿围棋班队3:2勇胜湖南制药厂队。


1989年第三届“弈苑杯”,有83支围棋队的415人参赛,中南工业大学队捧杯,图为我采写的《薄冰上的拉锯战》。


第三届“弈苑杯”团体赛决赛在新建的长沙市工人文化宫弈苑厅举行,荣获第2至8名的队是:长郡中学、长沙建筑涂料总厂、市棋校一队(原东区少儿围棋班)、长沙水泵厂、长沙铁道学院、湖南动力机厂、长沙水电师范学院。

我1988年底调到新文化宫后,太忙太忙,已无暇顾及在长沙市青少年宫的市棋校工作,就将校务工作移交给了有志为少儿围棋培训努力工作的教练余文宇。


第四届“弈苑杯”团体赛冠军被长沙建筑涂料总厂夺走,该厂厂长莫克锐酷爱围棋,将围棋悍将易和平、魏东标、罗一谟等收归麾下,大有斩获,理所当然。


获第2至6名的依次是: 湖南动力机厂、中南工业大学、长沙水泵厂、湖南制药厂、长沙师范附属幼儿园童星训练中心一队(原东区少儿围棋班)。

因东区少儿围棋班朱毅已进入湖南省围棋专业队,该队实力下降,虽然只获团体第六名,可主力郑南烽荣获了最佳二台称号,还是可圈可点。

图为1990年5月11日,长沙市第四届“弈苑杯”团体赛闭幕式在长沙市工人文化宫弈苑厅举行。

主席台就坐人员左起:李中节、王鸾章、汤正明、宋白其、骆忠杞、刘治华、?、莫克锐。


1991年,第五届“弈苑杯”赛有64支围棋队320名棋手参赛,长沙建筑涂料总厂队蝉联团体冠军。平均12岁的市棋校队荣获亚军,获3至6名的队依次是:长沙卷烟厂、湖南动力机厂、长沙水泵厂、湖南建湘瓷厂。代表市棋校出战的东区少儿围棋班13岁伍志达荣获最佳二台,11岁何珏荣获最佳四台。


图为第五届“弈苑杯”赛冠军队长沙建筑涂料总厂阵容:左起:罗一谟、?、莫克锐、易和平、陈勇峰、魏东标。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国企改制进入高潮,大批职工下岗,人心浮动,各单位工会已无心思和精力组织队伍参加“弈苑杯”团体赛。

到1993年第七届“弈苑杯”赛时,仅有15支围棋队75人参赛,平均年龄只有11岁的市棋校一队夺得冠军,代表市棋校队出战的东区少儿围棋班学生郑南烽、何珏、申正荣获最佳第一、二、三台。

我对此届感受是喜忧参半,喜的是,长沙市少儿棋手经过七年拼搏,终于登上“弈苑杯”赛峰顶,一览众山小;忧的是,“弈苑杯”围棋参赛从第二届105支队525人骤降,落差太大。

1993年,虽然第七届中日围棋擂台赛还在继续,但在企业改制过程中人们更关注自己的切身利益,围棋激发的爱国热情渐渐平复后,围棋作为小众中的小众项目不可能盖过人们对生存问题的关注度,“弈苑杯”在大环境影响下逐渐式微也成为必然。


994年“弈苑杯”停办,从1995年开始,弈苑杯又勉强支撑了四届,赛制也完全改变,棋手可以任意组队参赛,不局限在同一单位。最后的第十一届,每队人数也由五人降至三人。

围棋团体赛如果组成是“混成旅团”,或者允许请外援进队参赛,单位和棋手的集体荣誉感会大幅度下降,尤其是有赞助的队,棋手多数是奔金钱而去,这已失去了单位团体赛的本来意义。

第八届冠军是由卢红宇、李权、易和平、张红武、吴建彪组成“混合”队的湖南动力机厂。


图为1995年我撰写的第八届“弈苑杯”赛综述《“合成军团”战弈苑》。


由傅冰、王骞、李大可等组成的“混合”队市公用事业局第九届登顶;第十届廖立明领衔的甘文棋社“混合”队夺魁;由张红武、廖立明、潘立安组成的“混合”队市合作银行瑞昌支行第十一届捧杯。


1998年6月,随着第十一届“弈苑杯”在市棋校收盘,伴随着中日围棋擂台赛而诞生,历时12年办了11届的“弈苑杯”围棋团体赛终于偃旗息鼓,真是无巧不成书,恰好中日围棋擂台赛也是历经12年落幕。

我之所以对“弈苑杯”念念不忘,对她有爱,有情怀,不仅仅是它由我提议创办并一手操盘,更重要的是为长沙市少儿棋手提供了磨砺场和展示舞台,目睹了少儿棋手的步步成长,为湖南围棋事业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为日后湖南围棋崛起打下了坚实基础。

末了,朋友们若对我之前的回忆录感兴趣,欢迎来美篇我的专栏做客,搜索智慧丛生(美篇号806427),即可登录详细阅读,恭候您的光临。谢谢。        

作者:杨志存
2022年4月27日
附件: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