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杨志存|回眸围棋由爱好成事业

作者:杨志存  2022-04-18


如今已退休的我,疫情中呆在家里,很少出门。闲赋之余,萌发了撰写回忆录的念头,这样,既可排解无聊与寂寞,又不会浪费宝贵的光阴,还能作为纪念品珍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延长自己生命的另一种方式。

我过去的七十一年生涯,有许许多多往事难以忘怀,不少人和事刻骨铭心,本篇回顾我的业余爱好围棋演变成毕生事业的过程。


14岁的我1965年在长沙五中(雅礼中学)初76班读初二时,第一次接触围棋,文革逍遥中看《围棋》月刊自学,1970年拜湖南围棋元老张名世老师学弈,棋力提高很快。

那时,围棋对我来说,仅仅是业余爱好之一,并没有当作事业来追求,去奋斗。

图为我在家中对照《围棋》月刊打谱自学。


21岁的我1972年进入长沙市东区革委会(现芙蓉区政府)机关,次年就提议主办了东区围棋赛,有15人报名,后我补单加入,得了个第三名,此赛虽然只有16人参加,却是湖南省“文革”时期官办的第一个围棋赛事,在湖南围棋运动发展史上意义很大。

图为1973年,我(站立者)在东区围棋赛中。


1974年,是我人生重要转折点,这年7月,短命的“批林批孔”运动被叫停,我从湖南怀枝柳铁路建设长沙分指挥部七营二十三连返回长沙市东区革委会,23岁的我随即调整事业主攻方向,下决心远离政治是非,潜心专攻学术,选择自己爱好之一的围棋作为奋斗目标。

那时,区文体机构没分家,我在东区政府文化科任体育专干,把围棋作为重点发展项目名正言顺。

图为1974年9月,长沙市东区围棋队迎战来访的株洲市围棋队。


我由怀化铁建返长后,立即赶往西湖桥彭家巷拜见了我的围棋老师张名世,张老师鼓励我转型,指出重点不是自己下好棋,而是要利用现有的岗位,多做推动围棋事业发展的工作,这样比单纯做棋手作用更大。恩师给我指明了努力方向,更坚定了我把围棋作为此生奋斗目标的决心。

张老师和蔼可亲,教学不仅分文不取,还经常留学生在家吃饭。

那时,张老师还教导我,要以东区为基地,把长沙市的围棋活动也带动起来,并告诉我,位于湘春路的长沙市工人文化宫开辟了棋室,长沙市的围棋高手都在那里下棋,让我多去看看,了解情况。

也许是“老天”助我,恰巧我的入党介绍人、时任东区文化科科长的周定安,就是前长沙市工人文化宫的主任。周科长少言寡语,工作经验丰富,喜欢身教,常手把手指导我。周科长带着我去了文化宫,介绍我认识了文化宫体育组组长李中节,李组长比我大二十多岁,我就一直尊称他为李大伯,李大伯也由此成为我推进围棋事业中的“贵人”之一。

图为我的恩师张名世与师母合影。


当即,我就提议办长沙市围棋赛,李大伯满口答应,让我起草竞赛规程,因文化宫属于工会系统,他特别提出赛名要加上“职工”两字。周定安科长主动提出办赛经费由文化宫与东区文化宫分摊。

说干就干,文化宫发出竞赛通知后,我便让所有相识的棋友相互转告这一喜讯。

宣传发动很有成效,1974年11月17日至12月18日,长沙市职工围棋赛在位于湘春路的长沙市工人文化宫举行(现为长沙市第二工人文化宫)举行,有110人参赛,这是湖南省围棋史上第一次举行地市级围棋赛,如此多的人参赛,可谓盛况空前。

18岁的陆军(陆礼楷之子)夺得冠军,梁鹤年亚军,杨云杰第三,曾学初第四,韩祖新第五,吉荣兴第六,前6名定为甲级棋手。第7名至20名定为乙级棋手,易向凡,张建辉,方丹丹,罗如钟,罗敦辉、李安琪和我等都被定为乙级棋手。这也是湖南省首次给围棋手评定级别,裁判长是张名世老师。

该赛分12个小组预赛,每组9-10人,前2名出线,我这组第一名是全胜的吉荣兴,我与陈式钧(绰号七豆腐)争夺第二名,他提出让我让给他,给我二角钱,那时候一碗面条就是二角钱,但被我拒绝了,我赢他后进入决赛,决赛获第11名,被定为长沙市乙级棋手,我自认为棋力在强4段与弱5段之间。

图为我成长道路上遇到的“贵人”彭松柏(左五,东区革委会军代表、东区武装部副政委)和周定安(左六,原长沙市工人文化宫主任、东区文化科科长、我的入党介绍人之一)。


1975年至1976年,我身不由己,被东区区委抽调进入区工作组,下到解放路街道办事处鱼塘街居委会“蹲点”,开始“学习天津小靳庄”及学习武汉汉正街“办社会主义大院”试点工作,也就没时间和精力顾及围棋事业发展了。

1977年,得知湖南省第四届运动会将于1978年在岳阳举行,李大伯与当时在湖南省体委竞赛处的曹运棠老师是老朋友,李大伯带我和张名世老师拜访了曹老师,终于将围棋和象棋争取成为第四届省运会正式比赛项目,正是这一行动,将湖南省围棋运动大大推进了一步,各地市体育部门闻风而动,纷纷举行选拔赛,组织队伍报名参赛。

图为1975年,我(后右一)与解放路街道办事处鱼塘街居委会主任吴石明(前右一)等合影。


1978年6月,在湘春路长沙市工人文化宫举行了长沙市围棋、象棋选拔赛,选出棋手组队参加湖南省第四届运动会。

图为老师张名世(后排左三,担任裁判长)和我(前排中,担任副裁判长)与全体裁判合影。


1978年8月5日至16日,第四届湖南省运动会围棋赛在岳阳市举行,11个地市的33名棋参赛。长沙、株洲、衡阳获团体前3名。长沙的杨云杰、梁鹤年、曾学初获个人前3名。张名世与李中节推荐我担任了裁判长。

杨云杰与梁鹤年决战时,谁都认为肯定是技高一筹的梁鹤年夺冠,但长期在一起厮磨的杨云杰太了解梁鹤年的软肋了,开赛前用语言战术,几回合“斗嘴”就把梁鹤年心绪搞乱了。对局中,梁的意气压倒了理智与棋理,笔者目睹梁鹤年双耳通红败下阵来。

这也导致一个怪现象:棋界公认的湖南第一高手梁鹤年竟然没拿过一次湖南省和长沙市的冠军。

图为赛会期间,笔者(左)与方丹丹、曾学初(右)合影。


通过这次湖南省围棋赛,我认识了湘潭张建国、株洲李大江等一批棋手,摸清了省内各地开展围棋活动的基本情况,也了解了各地水平高低,开始萌发了组织队伍参加全国围棋赛的念头。

这届省运会期间,李大伯与我向省体委竞赛处孙处长、吴副处长建议成立湖南省棋类协会,更有力促进棋类事业发展。

那时,我所在的东区政府已将体育工作从文化科分离,单独成立了体委,我也就成为全省体育系统机关内唯一会下围棋者,加上“根正苗红”,因此得到了省体委的重用。

李大伯人非常朴实,工作扎实,待人诚恳,挺有能力的,就是做事谨小慎微,后来听说他是旧中国旧政府的留用人员,就可以理解其处世态度了。他因历史遗留问题得不到重用,我为敬爱的李大伯怀才不遇而忿忿不平,却无力改变。

图为1980年,观摩完全国围棋联赛,我与李中节大伯在峨眉山报国寺前留影。


1979年12月,28岁的我作为长沙市的代表之一,出席了第一届湖南省棋类协会代表大会,主席是魏一峰,秘书长梁寅生,后来才知道梁寅生老师竟然是我父亲在长沙工程兵预备军官学校的老战友,按辈分我得叫他“梁叔叔”。

因为第一届省棋协委员中,只有我懂围棋,故省棋协分工我负责具体抓围棋工作。

每一个成功的人士都经历过高人的开悟或指路。若解决人的智慧和觉悟及方向等人生关键问题,是需要有高人指点的,张名世老师就是我遇到的高人。

人的成长和追求成功过程中,总会出现若干次拐点。这时候,若能得到贵人的真心支持帮助,就容易柳暗花明。

至此,在我前期成长过程中,除了自己确定目标,努力打好基础之外,更重要的是遇到一位高人三位贵人鼎力相助,他们是:我的指路高人、围棋恩师张名世;看中并选调我进入东区革委会机关的彭松柏,我的入党介绍人、文化科长周定安,积极培养并推荐我进入省棋协的李中节。如果没有他们四人中任何一位的助推,我也不可能有今天的成就,四位前辈都先后驾鹤西去,我感恩之余深深地怀念他们。

我(后排左五)在湖南省棋类协会第三次代表上当选为主管围棋的副秘书长,图中有梁寅生(三排右一)、李中节(二排右五)、李昆仁(二排右三)、曹运棠(二排右一)、易向凡(四排右二)、杜吉士(三排左一)、骆忠杞(三排右二)等。


从1965年自学围棋,到1979年负责湖南省棋类协会围棋工作,我用14年光阴完成了从爱好到事业的转变,我的人生也由此确立了奋斗目标;又经过43年努力,在围棋事业上取得丰硕成果,非常欣慰和满足,也值得骄傲与自豪。

作者:杨志存
2022年4月18日
附件: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