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杨志存|80年围棋国手荟萃乐山

作者:杨志存  2022-04-19


如今,已退休的我,疫情中呆在家里,很少出门。闲赋之余,萌发了撰写回忆录的念头,这样,既可排解无聊与寂寞,又不会浪费宝贵的光阴,还能作为纪念品珍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延长自己生命的另一种方式。

1980年以前,湖南围棋没有政府部门建立的围棋行业协会来组织领导,官方也一直没有与中国围棋协会接轨,基本上是任围棋在民间自发开展。

1980年在乐山,29岁的我见证了湖南围棋有组织的走向全国,迈开了重要的第一步。

从此,第二步、第三步……,湖南围棋一步一步扎扎实实前进了。

图为今年已满七十一岁的笔者。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中国围棋已长期被日本围棋压制的动弹不得,一股压抑的气氛笼罩中国棋坛。陈祖德、聂卫平等当打之年的国手都憋了一口气,立志打翻身仗;马晓春、刘小光等年轻国手正在崛起中。

在此背景下,1980年8月全国棋类联赛在四川乐山打响。

1979年12月,湖南省棋类协会协成立后,领导分工让我抓围棋项目,抓象棋的是湖南省老将李定一,李老是象棋、围棋双枪将,象棋获得过湖南省冠军,但围棋水平一般般。

长沙市工人文化宫体育组组长李中节是我和李定一进入省棋协的推荐人,他让我和李老分别拿出1980年度围棋、象棋工作计划。我和李老商定的第一个计划是组织观摩团到全国棋类联赛现场学习,目的是与中国围棋协会、中国象棋协会取得联系,挂好钩,查找湖南与全国棋类水平的差距,寻求湖南省棋类运动发展的良方。

1980年8月,湖南省棋协批准了计划,选派了我和长沙李中节、李定一、张建辉、李安琪,株洲李大江、罗忠才、湘潭王欢儒、颜应坤等湖南围棋界、象棋界骨干赴四川省乐山市观摩全国棋类联赛,迈出了湖南围棋、象棋有组织走向全国的第一步。

图为1980年8月25日,我在全国棋类联赛赛场之一的“东坡楼”前留影。


在乐山市城东凌云山,世界著名的乐山大佛就雕凿在岷江、青衣江、大渡河汇流处的岩壁上,为弥勒坐像。据说佛像开凿于唐玄宗开元初年,历时90载才完工。乐山大佛高71米,是迄今世界上最大的一座石刻佛像。

有趣的是,联赛围棋部分赛场设在凌云山顶四面通风的亭榭回廊之中,江风习习,落子之余,放眼眺望渔舟点点,心旷神怡啊,这是我印象最为深刻,别具一格的围棋赛场。

图为1980年9月4日,我在赛地乐山凌云禅寺门口“定格”。


让我兴奋的是,第一次见到了慕名已久的中国棋坛大批国手:首次击败日本九段的陈祖德,在位全国冠军聂卫平,当打之年的名将华以刚、罗建文、黄德勋、沈果荪、孔祥明,以及后起之秀刘小光、马晓春、邵震中、杨晖等。还有仰慕已久的象棋界传奇人物杨官璘、胡荣华和风华正茂的吕钦。

那时,长沙市东区革委员已恢复东区人民政府的名称,我所在的文化科调来了新科长,他特别爱好摄影,科里添置了当时国产最好的海鸥牌双镜头反光照相机,我带着它在乐山拍摄了国手大量对局照片,如今这批黑白照片显得分外珍贵。

图为我与著名的乐山大佛“咔嚓”了一幅。


更可喜的是,湖南观摩团被允许近距离观战,与现在不让棋迷观赛相比,显得特别人性化;不过,此举对棋手的不利影响有多大未可知。

陈祖德是1964年、1966年、1974年三次获全国围棋锦标赛冠军。还是1978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特别是1963年和1965年,他受先和分先分别战胜日本杉内雅男九段和岩田达明九段,成为新中国第一个击败日本九段的棋手,是我心目中的英雄。

我打过他的很多棋谱,感觉力大无穷,招法非常犀利,令人佩服。

聂卫平评价:70年代我的棋也很嗜杀,一般的棋手都不在话下了。但一碰到陈祖德我就软了,因为他比我更强大,更凶猛。我碰到他,就像棉花遇到了钢板。

这我是第一次见到陈祖德老师,我守在他身旁观战,对局结束后,我抓住机会自我介绍是湖南棋协的杨志存,前来观摩学习,请陈老师指导湖南围棋如何开展。

陈祖德老师高兴地对我说:“湖南围棋要搞上去有二条,一是抓紧培养少儿棋手;二是组队参赛全国赛。”我牢牢记住了陈老师的教导,暗暗下决心:一定要把湖南围棋抓起来,搞上去。

那时,36岁的陈祖德外表看起来微微发胖,显得儒雅。可是,病魔正在吞噬他的身体,比赛完后,同年9月14日,陈老在成都吐血,经确诊是胃癌,真是万万没想到。

图为陈祖德老师在乐山比赛中,坐在其身后观战的为笔者,我左边的是长沙李安琪。


上世纪五十年代,湖南围棋最高水平曾是全国一流,湖南围棋泰斗郑定远1958年在广州荣获全国围棋个人赛第五名即是例证。

图为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郑定远先生。


郑定远先生所带的唯一弟子是梁鹤年,自1966年郑先生逝世后到1978年,梁被公认为是湖南围棋第一人。

1978年,湖南省第四届运动会围棋比赛后,因湖南省没有围棋专业队,梁鹤年便自荐加盟云南围棋队,随后,湖南另一位高手陆军也进入云南队,湖南围棋瞬间就与全国最高水平拉开了距离。

图为1980年在乐山,26岁的梁鹤年代表云南队出战全国围棋联赛,获男子丙组第二名升至乙组。


8月下旬的乐山,正值盛夏,那年代,公共场所很少有空调,大多是吊扇转啊转的,如果赛场安排在室内,那的确不好受,把赛场放在四面通风的亭阁回廊中,真是明智之举,有自然“空调”,棋手们甚至连折扇都懒得摇。

我的另一偶像是如日中天的聂卫平,他是1975年、1977年、1978年、1979年四次全国冠军,并在1979年夺得第一届“新体育”杯,特别是在1976年中日围棋对抗赛中,他战胜当时日本超一流选手石田芳夫九段等,以6胜1负的出色战绩震惊棋坛,当时的世界围棋第一强国日本称他为“聂旋风”。1975年至1979年可称之为中国围棋的“聂卫平时代”。

图为26岁的聂卫平在比赛中,其身后站立着的观战者为株洲李大江(右一)。


当时,中国围棋两强陈祖德、聂卫平被新秀马晓春、刘小光、邵震中三剑客猛烈冲击,赛前被认为最有可能登顶的浙江马晓春虽然最后一轮赢了河南刘小光,因比小光多输了2局而与冠军失之交臂。

初见河南队19岁刘小光,给我的印象是瘦高瘦高,脸庞棱角分明,给人刚毅的感受,是典型的北方硬小伙。

刘小光首胜陈祖德,次克聂卫平,赢了两位前全国冠军的围剿之后,愈战愈勇,连胜罗建文、华以刚、邵震中等名将,第六轮不敌黄德勋,谁知从第七轮开始又是四连胜,勇挫李钢、李青海、陈嘉锐、宋雪林,9胜1负提前一轮夺得冠军。

图为刘小光在比赛中,观战者是长沙市工人文化宫体育组组长李中节(右二)、长沙棋界象、围棋双枪将李定一(右一)。


浙江队16岁的马晓春给我的第一印象是细高个,走起路来飘然飘然的,一副江南少年才子的形象。

马晓春前四轮同样连胜宋雪林、陈嘉锐、陈祖德、聂卫平,与小光齐头并进,之后却接连败给罗建文、华以刚、邵震中,虽第八、九轮连胜黄德勋、李钢,无奈第十轮又憾负李青海,已失去争冠的可能,马晓春在最后一轮纵然勇胜已提前夺冠的刘小光,为时已晚,遗憾的以7胜4负获亚军。

图为16岁的马晓春在比赛中,观战者是我的师弟、长沙张建辉(左)和株洲李大江。


孔祥明是中国围棋一代女中豪杰,曾三次荣获全国女子个人冠军,她在中日对抗赛上横扫日本女棋手,被坂田荣男赞誉为“中国的女吴清源”。孔祥明是第一位战胜日本九段棋手的中国女棋手,当时为中国女子围棋第一人。

孔祥明第五轮击败主要对手杨晖后,积分一度领先,不料第七轮与何晓任同室操戈,竟遭败局,9胜2负屈居亚军。

图为四川队25岁孔祥明在比赛中,长沙李中节(右)、李定一在观战。


女子组新秀杨晖向孔祥明发起了有力的冲击。孔祥明第一轮就输给金茜倩,杨晖则四战全胜,第五轮与孔祥明狭路相逢,此战事关夺魁,杨晖一招不慎,孔祥明执白中盘告捷,凭小分优势一度跃居榜首。杨晖却并不气馁,调整心情,居然连战连捷,最后以10胜1负荣登榜首。

图为上海17岁的新秀杨晖(右)与四川张成华对垒。后站立观战者是湖南观摩团的李中节(右)、李定一。


全国棋类联赛8月24日开赛,9月6日结束,围棋比赛各组均采用升降制,各升降三人,每组均为单循环赛十一轮,男子为四个组,女子两个组,男子甲组和女子甲组均取前六名为当年全国比赛个人名次。

男子甲组第1至第12名依次是:河南刘小光、浙江马晓春、上海陈祖德、江苏邵震中、上海李青海、上海华以刚、黑龙江聂卫平、四川黄德勋、福建罗建文、江苏李钢、广东陈嘉锐、四川宋雪林。

女子甲组第1至第12名依次是:上海杨晖、四川孔祥明、四川何晓任、上海芮迺伟、浙江金茜倩、浙江朱菊菲、上海华学明、四川张成华、山西郭鹃、黑龙江牛力力、上海马亚兰、福建张璇。

图为1980年,我(左)与株洲李大江(右)、罗忠才(中)在乐山同框。


回湘途中,路过成都,我(前中)与湖南赴全国棋类联赛观摩团部分成员留影。

图为长沙张建辉(前左)、湘潭王欢儒(前右)、株洲罗忠才(后左一)、株洲李大江(后左二)、长沙李定一(后右二)、湘潭颜应坤(后右一)。其中李定一、王欢儒、张建辉三人已仙逝。


1980年9月,全国围棋联赛结束后,我和湖南省棋类协会观摩团团长李中节(左)先生去了峨眉山观光,图为我们在报国寺前留影。

回长沙后,我向省棋类会递交了“关于观摩全国围棋联赛的报告”,并遵照陈祖德老师的意见,提出组队参加1981年全国围棋团体赛的建议,积极迈出了湖南围棋走向全国的第二大步。

作者:杨志存
2022年4月19日
附件: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