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围棋报王振华:爱是黑白世界中一抹暖阳

2021年11月16日 12:34 新浪体育综合

  王振华先生,1953年10月出生于湖北鄂州。毕业于武汉大学图书馆学系。《围棋报》和全国围棋育苗工程创始人,全国围棋爱心志愿者小组组长,世界华人围棋联合会顾问。一生除了办《围棋报》还策划了很多影响深远活动。不遗余力推广围棋,近几年来,带着围棋带着爱走进监狱,走进聋哑学校……一生志愿,让围棋像阳光一样照亮所有人。著有(含合著)《围棋一点通》《趣味围棋一点通》《趣味围棋入门篇》《经典与变异》等。

  2020年已注定不是一个平凡的年代,在全国的抗“疫”战争中,迎来了他创办《围棋报》的第三十二个年头。回首走过的路,从第一次接触围棋开始,一辈子都在跟围棋、跟围棋人在围棋江湖中打交道。那些散落在记忆深处的关于爱的故事,就像是这棋枰之上、黑白世界中的一抹暖阳,指引着他、也温暖着许许多多热爱围棋的人。

  一、众人之爱托起《围棋报》

  有朋友曾好奇地问他,你怎么会想到去创办《围棋报》?这源于36年前他看到的一篇报道。报道的内容是:1961年9月25日,日本53岁的女棋手伊藤友惠来华进行围棋交流,在她连胜五盘之后,中国队派出老国手魏海鸿与之对阵。对局中,被动的局势和紧张的心情一直折磨着老先生,魏老有一着棋甚至思考了七十多分钟。这局棋,魏老还是输了。再后来,当时的顶尖棋手“南刘北过”也都无奈投子。最终,这个日本老太太竟然对中国棋手八战全胜!


  他看到这里心中隐隐着痛。那时年轻,振兴围棋,匹夫有责的精神挺强烈的,觉得自己一定要做点什么。聂卫平棋圣三十二年来一直都很关心,关注围棋。可是做点什么呢?1986年他在鄂州市工人文化宫图书馆任馆长。到邮局想订一份《围棋报》。邮局的工作人员告诉他“中国没有《围棋报》”。他当时就愣住了,中国是围棋的发源地,怎么就没有《围棋报》呢?难以置信的同时,他萌生了创办《围棋报》的念头。当他对儿时的伙伴,棋迷徐昌林说自己要创办《围棋报》时,徐昌林的头像拨浪鼓一样的摇着说:“北京、上海都未办,你要是把《围棋报》办起来,我把头倒着转三圈”。是啊,自己是位业余围棋爱好者,单枪匹马去创办中国第一张《围棋报》谈何容易!但是伊藤友惠五段的刺激,使他有种使命感,驱使他踏上了办报的艰辛之路。


  说干就干,他买了一些办报的书籍自学,三个月读了七本书,记了两本笔记。创业是艰辛的,开始办报只能下班后利用晚上的业余时间。由于长期的用眼过度,眼镜镜片从600度一下子飙升到1300度。办报没有钱怎么办?自己掏。他把家里准备用来买冰箱的1000元存款拿出来办报。并骗妻子说:“钱存活期利息低,不划算,我找人存8年定期,到期了可变成3000元”。妻子信以为真,这钱就成了他办报的第一笔费用。

  1988年3月14日,他捧着花了近两年时间才诞生的《围棋报》创刊号时,百感交集,泪水不禁夺眶而出。他把这份铅印的《围棋报》寄给当时享誉世界棋坛的围棋名流陈祖德、聂卫平等,赢得他们一致的称赞,并得到他们热情洋溢的签名、题词,是他们给了他莫大的鼓励和坚持下来的勇气。


  《围棋报》就这样从一份内部刊号的小报开始,到今天成为面向全世界发行的围棋专业报纸,整整走过了32年。这32年,屡遇绝境,但又能绝境逢生。办报初期,连正式刊号都没有,是棋圣聂卫平给鄂州这座小城带来了一场“中国棋王赛”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围棋报》也取得了省市各级的支持,有了刊号、有了名分。不仅仅是棋圣聂卫平,中国围棋协会主席陈祖德、王汝南、林建超都给他们《围棋报》莫大的支持,《围棋报》之所以有今天的影响力也与他们的奔走呼号息息相关。 2002年起,互联网的普及,使纸质媒体从巅峰跌落,《围棋报》亦是入不敷出,很多人离开了围棋报,但也有人留下和他一起坚守,如现任的总编钱国柱就是。他们在租来的小办公场所里为经费一筹莫展,钱国柱信任地说:“只要王社长你在,围棋报就在。”其实,《围棋报》的存在是因为他的同事们,特别是钱总编一直无怨无悔的跟他一起坚守。他们与他一样,热爱着围棋,热爱着自已奉献终身的事业。


  2004年,在《围棋报》经费紧张,几近停刊的时候,他们四处“化缘”,也得到了很多企业和个人的支持,最艰难的时候,是他们“输血”救活了《围棋报》。经过几轮改革,《围棋报》现在已成为业余围棋领域重要的宣传和学习报刊,成为万千业余棋迷的朋友。


  他记得何云波先生用《一个人的围棋报》报道他办报的故事,这是对他个人的褒奖,他心怀感激。但他要说的是,《围棋报》从诞生到成长,它凝聚了各级领导、围棋大师们、广大围棋爱好者的力量与期待。他庆幸所遇之人,皆为有爱之人,是众人之爱托起了《围棋报》,而他,只是一个坚守者。

  二、手谈无声播撒爱

  在2017年全国残疾人围棋锦标赛上,鄂州市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苏晓勇夺全国听力残疾女子组金牌;金超同学获全国听力残疾男子组第四名。他们是怎样走上围棋之路的呢?那么还得从七年前说起:2011年1月3日7点多钟,王振华在鄂州市特殊教育学校门口等朋友的便车去武汉上班。那天天气很冷,他不停地在学校门前踱步。记得那天离开的时候,正看见一位母亲送她的女儿来上学,母亲怕女儿冷,将自己的围巾解下来给女儿围上。女儿却将刚系好的围巾取下来还给母亲,她不能说话只能用手势比划着。他看着这个情景,心里陡然一震,早春的寒意被这温情的一幕一扫而空。他坐在车上,小女孩和母亲告别时用手比划着的画面定格在他的脑海里。他能帮听障孩子做些什么吗?给他们买学习用品?给学校捐款?可是一时的物质给予所能带来的快乐是短暂的。突然,一个念头闪现:“为什么不教他们下围棋?”。被称为“手谈”的围棋不需要语言,一切交流都可以在棋盘上展现,形式上适合这些生活在无声世界里的听障孩子。围棋就像打仗,是健脑益智的游戏,学围棋肯定能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不一样的快乐。而这种快乐才是长久的,是伴随一生的!对,做最擅长的事,教他们下围棋!这个念头像种子一样在他心里逐渐生根发芽。


  两个月后,他付诸行动,用刚刚收到的2000元稿费给鄂州市特殊教育学校的听障孩子购买了100本《趣味围棋入门》和20套围棋棋具,送到了学校。他向杨校长提出周末义务来学校给孩子们上围棋课。遗憾的是,周末孩子们都被家长接回家了。孩子们的家一般在农村,周末不好集中。而他平时都在武汉上班,只有周末有时间,因此上课的事一直未能如愿。书也送了、棋具也送了,可心里还是惦记着给孩子们上课的事儿。


  2011年3月21日,他因病回鄂州中医院住院治疗。住院期间,上午通常打三瓶吊针,下午是静卧休息。他向护士请假,准备下午到市特殊教育学校给听障孩子上围棋课。护士开始坚决不同意,他只好在病床上备课,但他的真诚终于打动了护士,她们给他亮起了绿灯。3月29日15时30分,他提前30分钟来到市特殊教育学校。16时整,上课铃响了,他走进教室,三十多名听障孩子静静地看着他。他首先用孩子们最感兴趣的形式一一故事,引入课堂。在学校手语老师陈敏的配合下,孩子们“看”的津津有味。那一双双纯净的眼睛饶有兴味地看着他,课堂秩序非常好。等到下课铃响了,孩子全都围在他身边,他们无法用语言表达,大一点的孩子金超和苏晓用粉笔和他交流,小一点的孩子好奇地、怯生生地看着他,看着黑板上的围棋教具。他知道,他为他们打开了一个陌生的世界,一个快乐的世界。在随后的两周里,每天下午16时他都准时站在讲台上。


  半个月过去了,他病愈出院了,也该回武汉上班了。为了不中断孩子们学棋,他找到郭松林老师,希望他继续来上围棋课,郭老师爽快地答应了。

  9年来,在学校的支持下,围棋从一个听障班普及到智障班,让学校所有的残疾孩子都能够体会到围棋给他们带来的快乐,体会到社会带给他们的关爱。

  三、围棋之光净化心灵

  2013年年初,在《围棋报》每逢周一举行的编前会上,他谈到了两件往事:


  第一件事是,在2008年3月14日《围棋报》创刊20周年纪念日期间,《围棋报》收到了一份特别的“生日礼物”—— 一封信。其实,这份礼物源自于一封普通的读者来信。说它特别,是因为这封参加《围棋报》“指错有奖”的信件,来自一个特别的地方——遥远的新疆且末监狱,写信的是一位服刑人员,他叫韩晨光。在信中,这位棋友除了给报纸纠错外,还向《围棋报》求助,他希望能够寄几本围棋书籍给他。


  2008年的5月,《围棋报》收到了新疆且末监狱警官易铁生写来的一封情真意切的感谢信。信中提到,围棋报社赠送给且末监狱的30本围棋书和《围棋报》均已收到,为围棋在监狱的开展,对服刑人员的思想改造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第二件事是,2008年的11月11日,报社收到一位来自河南洛阳049信箱06分箱丁姓读者的来信。这也是位正在服刑的人员,订有《围棋报》,但10月份有一期没有收到。这件事,他当即请发行部主任立刻处理,并赠送这位特殊读者10月份的一整月《围棋报》。此后,他还收到了来自浙江第五监狱东监区叶姓棋友的求助信,向他提出,想利用每年一次的邮购机会,邮购一本围棋书籍。他当即在来信上作了说明,并转交361书友会邮购部赠送邮购书目。自此,王振华开启了围棋为服刑人员服务之门,还希望围棋在社会更多的领域里发挥作用。为促成这一目标的尽早实现,她还写了《围棋进监狱倡议书》,倡议围棋进入高墙之内,让服刑人员陶冶情操,净化灵魂,重塑人生,还请棋圣聂卫平为倡议书题词。


  2013年的4月6日,他收到一封来信。这是来自遥远的黑龙江呼兰监狱一个叫王南开的服刑人员的求助信。信中,王南开感谢《围棋报》帮助他提高棋艺,带来了欢乐,同时,他还说出了心中的梦想,就是创办“火凤凰围棋社”,在监狱中推广围棋,并希望获得棋具棋书。由于工作忙,他还未来得及回信。4月8日,接到一个电话,巧的是,电话来自黑龙江呼兰监狱,是一位叫李岩的警官打来的,他是监狱分监区长。说起来,这位李警官是呼兰监狱开展围棋活动的重要推手。他原本不会下围棋,是因为服刑人员中围棋爱好者的推动,才使他接触到了围棋。他发现,围棋在改造服刑人员过程中,能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才有了向围棋报社求助的想法。在电话中,李警官请他为他们在监狱服刑人员中推广围棋,策划一些活动。他在通话时对李警官说:“帮助服刑人员通过学习围棋,改过自新是一件大事情,这个忙不但要帮,而且要帮到底。”他在和李岩警官交谈了40多分钟之后,主动表态,2013年9月围棋报社将和呼兰监狱联合举办首届“围棋报•火凤凰杯”服刑人员围棋赛,比赛的棋具和奖品全部由报社赞助,以后将办成每年一届的传统赛事。


  为解急难,他决定先将围棋报社准备作为社庆活动奖品的六箱价值8000多元的棋具,还有他个人也筹措了价值1500元的100本《趣味围棋入门》赠给了呼兰监狱。不过,对于此举,报社还是有同事不理解,一位编辑说:报社的日子也过得紧巴巴的,哪有能力去帮助别人?他说:围棋可以净化服刑人员的心灵,在我们自己有困难的时候帮助别人,更显这个社会没有忘记这些特殊人群,最终编辑们达成了共识。


  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于是他还打电话给广东丹朱棋艺董事长刘健,请他帮助找一位老师到监狱上围棋课。豪爽的刘董事长不仅答应了这个请求,还向监狱捐赠棋书棋具,还应他的委托,联系上了一批热心人士、哈尔滨天华围棋学校校长于宙华、大庆付聪老师、哈师大刘斌老师去监狱教围棋……就这样,爱心的接力棒一站接一站的传递下去。


  新疆且末监狱的来信,黑龙江呼兰监狱的电话等等,引起了他的深思。这天,他又一次从一大叠新疆且末监狱的来信中抽出了一封信,这封署名为刘丰林的来信。看得出,这封信写得很认真,字写得十分的工整、漂亮,但让他更加触动的,是信中的内容,“我们不能说是围棋给予了我们新生,但我们敢说是围棋让我们提升了对生命价值的认识。。。。。。。


  说的多好啊。而在另一位名叫韩晨光的来信中,则是高兴地向他报喜:易警官将他与《围棋报》结缘的经历写了一篇报道,刊登在拥有很多读者的兵团《新生》报上,在服刑人员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四、书籍架起爱心桥

  围棋报社与监狱合作、共同为服刑人员的改造所作的尝试迈开了可喜的一步。他又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办一个专门为聋哑人和服刑人员这类特殊群体服务的围棋图书馆,让更多的聋哑人和服刑人员得到帮助。为了能将图书馆顺利办成,经过慎重考虑,他选择将围棋图书馆设在鄂州市特殊教育学校。因为,这里有办馆所需要的馆舍和书架等相关设施设备,更重要的是,这里有志同道合的、年轻的、充满活力的学校领导班子,有渴望新雨露的、热情的师生。


  为将图书馆办得科学合理,他找到大学的同学、市图书馆副研究馆员晓庆以及文化、教育界的一些朋友一起商讨。2013年的5月初的一个周日,他和朋友一起到鄂州市特殊教育学校,将创办围棋图书馆的宗旨、服务对象、办馆规模、运行方式、管理办法等等,逐一和该校杨校长进行详细的探讨、设计和商议。此后,他们又就办馆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几次商讨。为体现办馆宗旨,大家经过充分的讨论,决定将即将诞生的图书馆定名为“中国围棋爱心图书馆”。

  他们深深懂得先贤所说的“爱是生命的火焰,没有它,一切变成黑夜”。为了使围棋图书馆名副其实,必须有围棋书和一定的专项基本资金才行。5月中旬,他找老伴商量。话到嘴边,说不出口,他亏欠家中太多太多。25年前将家里准备用来买冰箱的1000元钱捐给了报社。几十年过去了,家中至今没有冰箱、空调(直到2016年家中才首次添置冰箱和空调),老伴似乎也习惯了。他实在不忍心再将家里计划买空调的钱“充公”了。他便主动到厨房做饭。饭菜端上桌后,为了“围棋图书馆梦”,他硬着头皮与老伴商量:“今年夏天可能不太热,空调明年买行吗?……”他动情地讲了聋哑孩子学棋的故事,服刑人员对围棋的热爱和对新生活的渴望。听完后老伴将家中的一万二千元钱放在桌上:“就是这些了,你拿去用吧”。于是,他用八千元专程到武汉的书店购买围棋书籍,五千元作为围棋图书馆初期运行启动经费。他还用自己广泛的人脉资源,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


  他与棋圣聂卫平联系,得到了聂棋圣的鼓励和支持,聂棋圣将自己撰写并亲笔题有“赠中国围棋爱心图书馆”的专著赠送给了爱心图书馆。市图书馆应爱心图书馆的请求,专门派几位业务骨干上门,帮助进行图书分类、编目和加工。就这样,中国围棋爱心图书馆成立了(从2014年起到现在,他坚持每年购3000元围棋图书赠该馆)。

  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中国围棋爱心图书馆的诞生,既是中国围棋人对一个事业发展的孜孜不倦的追求,也是中国千千万万个围棋人和非围棋人在公益事业上播撒爱心的共同追求。

  五、爱才是这黑白中一抹最温暖的阳光

  2020年刚刚度过了一个惊心动魄的春节,这注定是一段不同寻常的时光。突如其来的重大疫情,牵动着无数国人的心。医护人员、解放军、志愿者……纷纷奔赴武汉。他的家乡鄂州与武汉接壤,是重疫区。


  元月底,他开始考虑,在全民宅家的日子里,围棋人能够做点什么?搞个围棋灯谜竞猜公益活动怎么样?他这一想法得到了众多朋友的肯定和支持,哈尔滨师范大学刘斌老师、《围棋报》钱国柱总编、姚继超美编等还提出了很好的建议。他的策划还引起了中国围棋协会的关注,协会秘书长王谊专程给他打来电话,向他转达了中国围棋协会主席林建超的鼓励和关心。

  他马上行动起来,连续奋战十几天,创作出部分围棋灯谜,并捐赠出120本围棋图书,加上他的好朋友、人民体育出版社编辑石心平也主动捐出80本围棋图书作为奖品。2月8日晚上7时30分,一场元宵节网上围棋灯谜竞猜公益活动在鄂州围棋文化群和鄂州少儿棋院围棋群中举行,参加活动的对象主要是学习围棋的学生和学生家长,以及微信群中的围棋棋友。


  出人意料的是活动不仅吸引了鄂州广大围棋棋友们的参加,还吸引了全国几家知名围棋微信群的主动参与。他们纷纷申请同步转播。其中广东围棋诗词大会微信一群、二群联合成立了灯谜同步直播工作小组。世界围棋冠军芈昱廷的母亲霍女士以及北京、长沙、牡丹江、北海、武汉、襄阳、等外地朋友也积极申请加入鄂州围棋文化群,参与了猜谜。当晚的活动气氛是相当活跃、棋友们争先恐后答题,有的嫌打字慢甚至发来语音抢答。

  活动结束后学生家长琪淼发来微信:“今天的灯米谜活动让我们家长大开眼界,没有想到围棋里还藏有这么多的学问呢。”

  “这次元宵节猜灯谜公益活动成功举办,使他心中十分慰藉,围棋人虽然不能上前线,但也一样能够做点对社会有益的事情。他又在琢磨,如何举办一次范围更广、影响更大的围棋文化活动?几天来他一直思索着。2月14日中午他将起草的“围棋文化公益行文化系列活动”的策划书呈送给中国围棋协会。三天后,中国围棋协会秘书长王谊专程从北京打来电话,同意《围棋报》报送的方案,转达了林建超主席的关心和鼓励,同时指派杨诚同志参与协调工作。

  他再次感受到温暖和激励。说句心里话:这次“围棋文化暖心公益行”活动的成功举办,离不开中国围棋协会的坚强领导,离不开《围棋报》和博客、腾讯、新浪的大力支持,离不开专家学者的鼎力相助,更离不开广大棋友的积极参与!

  是啊,在“围棋文化暖心公益行”这局棋中,他只不过是一颗小小的棋子,只有和大家一道努力、拼搏,才能弈出精彩的棋局。个人的作用也只有溶入团队之中,才能一往无前。就像一滴水汇入海洋,才能奔腾不息。杨绛说:“走好选择的路,别选择好走的路,你才能拥有真正的自己。”


  回首和《围棋报》相伴的这32年,的确不是一条好走的路,但他心中始终有一个信念——为中国围棋播种希望!他坚信,一定会有收获。感恩遇到的那些人,在无数个孤立无援的时候伸手扶助了他,扶助了《围棋报》;感恩遇到的那些事,让他相信,生命虽然很短暂,人活着就要做一件对社会有意义的事情,要为社会多奉献一份爱心。有人问,是什么力量让你坚持一辈子做一件事?他想应该是爱!爱是这黑白世界中最温暖的阳光!
附件: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