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围棋之恋

作者:柳恩铭  2021-02-16


围棋之恋


文/柳恩铭



我与围棋相伴四十年,不离不弃。10多年前,中国围棋协会主席王汝南先生送我一副日本生产的旅行围棋,先生苦心孤诣,勉励业余棋手,我哪能不珍惜!此后出差,必带上这副围棋,碰到棋手就手谈,没机会手谈就打谱;享受围棋,享受孤独,给心灵洗尘,让生命回归宁静!作为生活方式,很优美!数十年来,对围棋之初恋、热恋、迷恋、眷恋,更多的是因为我坚信围棋与生俱来就是中华民族教育传统中最好的教育艺术。没有教育价值追求的围棋是肤浅的,没有围棋课程的教育是不完美的!

01初恋围棋

小学阶段,看电影《梅岭星火》,陈毅元帅负伤留在梅岭,风餐露宿,食不果腹,生存环境极为恶劣,但是陈毅元帅却让警卫随身带着几本书和两罐围棋!为什么带书,我懂;为什么还带围棋,我真不懂,但是开始对围棋有一种神秘的敬畏!围棋有如此魔力?我心中存疑!


初中的时候,阅读到一本写陈毅率领新四军逆行挺进日占区抗战的书,作者借题发挥:陈毅是我军将领中没有上过军事学院,也没有直接担任过基层连长、营长、团长、师长,但是却很会打仗,而打仗的学问都藏在他酷爱的围棋里!果真如此?我满腹狐疑!


中师的时候,一群十四五岁的年轻人,告别了炼狱般的中考,也绕开了地狱般的高考,开始在没有压力的氛围中学习。学业之外,我迷上了武术,自然少不了看武侠小说。1981年9月,同学肖能鹏很神秘地向我推荐金庸先生的处女作《书剑恩仇录》,我再次看到了围棋的神奇,主人公陈家洛居然可以用围棋做暗器,棋无虚发。围棋可以做暗器?我将信将疑!


仅仅是出于好奇,我在图书馆找到一本蜀蓉棋艺出版社出版的林海峰九段的专著《围棋的筋和形》,到新华书店买了一副玻璃围棋,开启了围棋自学模式。《围棋的筋和形》被我读破了,读得面目全非,由于没有对手,没有手谈的机会,缺少实践和实战,对于围棋的奥妙属于一知半解的朦胧。诗人说,初恋是个美丽的错误!而我初恋围棋,很美却不是错误!


02热恋围棋

1984年7—8月,17岁,师范毕业,分配到古镇中心中学教书。开始下围棋和教围棋,有个北大学生,暑期没事可干,两人对弈,我非常熟练地运用林海峰先生书中的筋和形,屡屡摆脱陷阱,转败为胜。古镇上,除了北大的这位青年以外,平日经常下棋的还有:摄影师柳学慧、工人徐小明、农业局的刘秀成——不知道怎么回事,他常常让我联想到太平天国名将李秀成!


围棋在中国火起来,肇始于1984年10月26日开始的首届中日围棋擂台赛,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围棋回归中国,回归故乡和首届擂台赛有莫大的关联。比赛尚未开始,所有关心围棋的人的胃口被吊起来了。日本相当重视,派出超豪华阵容:棋圣藤泽秀行为主帅,天杀星加藤正夫为副帅,其他还包括小林光一、石田章、片冈聪、淡路修三、小林觉、依田纪基,后来作为日本抗韩英雄的“老虎”伊田纪基,居然只能勉强做个先锋官,可见日方态度之慎重和阵容之强大。中国当时处于弱势地位,高手倾巢出动,以聂卫平为主帅,马晓春为副帅,其他选手也是当时国内的一流战将刘小光、曹大元、钱宇平、邵震中、江铸久、汪见虹。总体实力悬殊,棋迷们心中有数。从确定名单,到第一回合比赛,直至第一届擂台赛结束,媒体一直推波助澜,好不热闹。


战局发展惊心动魄。第一局波澜不惊,日本先锋伊田纪基将中国先锋汪见虹打下擂台。第二局开始,江铸久如有神助,连斩日本5员大将,其中包括日本当时的中坚棋手淡路修三、石田章、小林觉等人。危急时刻,小林光一出场,居然连斩中国6员大将——副帅马晓春也未能幸免——直接杀到主帅聂卫平帐下。棋迷的心悬在半空,很多人的心凉了。


聂棋圣是那个年代中国最出色的围棋手,以一敌三,毫无惧色。比赛前聂卫平豪言:“凭小林光一那几手,自己这关他过不了。”小林光一壮语:“输给聂卫平,我就剃光头。”结果小林光一剃了光头。加藤正夫对聂卫平,从无败绩;藤泽秀行虽然六十多岁,但是毕竟是吴清源时代的猛将,获得日本棋圣称号,绝非浪得虚名。结果,聂卫平将棋风彪悍的“天煞星”加藤正夫斩于马下,成功把藤泽秀行棋圣拿下。现在写起来,似乎很轻松,有一定棋力的人明白:要战胜日本三位超一流棋手,谈何容易!

这一届擂台赛,激发了中国人的某种情节,聂卫平因此而被确誉为“抗日英雄”。我生活的古镇,围棋热就是因为江铸久连斩日方五员大将而点火,因为聂卫平逆袭日方三名超一流棋手而燃烧。想不到,围棋的发源地,早已被90%以上的人们遗忘了的围棋国宝,因为有“抗日”色彩的第一届中日围棋擂台赛而风动而风靡而疯狂,热浪席卷全国!在这一股热浪中,我被激发出围棋的兴趣,我被点燃起围棋的热情,我被裹挟着热恋围棋!


那个年代,买围棋书很困难,自然绝不会轻易错过擂台赛的机会,每一场比赛,都想办法看央视体育频道的直播,看不到直播就守着收音机,听完下午七点或晚上十点的新闻,听完了比赛结果和简要评论之后,才能安心睡觉。第二天,最紧要的事情,就是偷偷摸摸把人民日报上登载棋谱的那一角减下来——至今,我的同事们应该还不知道,人民日报常常被神秘剪掉一角是怎么回事,或夹在书中,或过塑放在口袋,时不时拿出来欣赏和揣摩。回到家里,迫不及待拿出再便宜不过的玻璃围棋,一颗子一颗子地把棋谱摆出来,江铸久以后的棋谱,很多都能闭目打出来。就这样,我进入围棋的世界,沉浸在围棋的世界,也把围棋带进了教育教学。


此后,我当教师,必然带着几个学生一起下围棋;我当班主任,必然将围棋作为班里最重要的课外活动;我当教导主任,围棋必然成为部分年级的选修课;我当校长,围棋必然成为学校重要的选修课;我当教育局长,围棋必然成为一个区重要的地方特色课。这倒不是我个人对偏好或嗜好的任性,而是我已然被围棋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所征服,围棋既然改变了我,让我变得安静,宁静,冷静,脱俗,有什么理由不把围棋传递给我周围的朋友和学生呢?


1984年小镇的迎新春围棋比赛,我与刘秀成、徐小明、柳学慧先生都进入决赛圈,但是,活动必须限时结束,到了规定的时日,我们四人小循环赛,居然每人都胜两盘,积分完全相等,没有时间加时赛,如何取名次成了问题——因为工作忙,我放弃了参加闭幕式的机会。最大的问题是,输了棋会导致差不多一夜失眠,整晚上都是失败那盘棋的回放,整晚处于沮丧和后悔之中。此后,参加过黄冈地区的围棋比赛,同样也为自己不该失败的棋局而失眠。参加过武汉市的围棋比赛(那一年的冠军是彭时佳先生),再次为自己不该输掉的棋局失眠——曾经为聂卫平老师与羽根泰正的对决下出惊天巨勺而失眠,为别人的棋失眠,有且仅有这一次。我还要工作,不可以这样;所以,此后基本不参加高强度的围棋比赛了,内心深处,我更多认为,围棋是一种自我修养,是一种哲学修为;远远超出了作为竞技体育项目的价值!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语言艺术家张家声演播陈祖德老师《超越自我》,让我对围棋的认知实现了一次跨越。陈祖德老师的围棋人生,是奋斗的一生,是逆势而上的一生,是超越自我的一生,是因为围棋而实现生命永恒的一生。听张家声老师演播《超越自我》,把我带进了人生的另外一种境界,我自觉不自觉以围棋来对抗孤独和寂寞。从此,常常会念叨一句口头禅:“就算没有了世界,我还有围棋!”从此,我与围棋相伴相依,不离不弃。很多时候,就算停电了,这个世界寂静了,我点着蜡烛,打棋谱,思考围棋、哲学、人生。差不多同一时期(大概是1988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语言艺术家李野默先生播出路遥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与张家声播出的陈祖德先生的《超越自我》,让我那个时期的精神生活十分丰满而充满阳光和希望!


有位业余棋手,让我终身难忘,但非常遗憾,最近三年我已回忆不起他的姓名。那时,他是国企职工,一个如我一样被擂台赛旋风卷进来的围棋青年。他与一般业余棋手最大的差别,就是对围棋的执着几近疯狂,辞掉工作,全心研究,立志做职业围棋手。他逐一挑战古镇进入决赛圈的四位业余棋手,其他三位结果我不清楚,但是跟我的十番棋他输了;乘着周末,他如约来见我,心里赫然,他已经剃了光头,不便多问,无条件答应他加赛三盘,结果我没有输。他告诉我,辞去工作,准备带着几本书,闯荡江湖,做一个职业棋手。如果他没有辞职,我会劝他,既然连公职都不要了,我再说无益。一个比我小一两岁的青年,居然为了围棋理想放弃职业,背水列阵,需要多么大的勇气?我惟一心愿,他能创造奇迹,成为职业棋手!


三年以后的暑假,他邀请我到他家下棋,我见到的他依然是光头,比原来清瘦了许多,坐在棋盘上,犹如冰雕一般冷峻——直觉告诉我,他这三年的闯荡一定经历了很多不为人知的故事;这一次相见,他身边多了一个红布包裹,我猜想红布里面是书。时隔三年,他要求再下十番棋,一天一夜,二十四小时下完——请别笑话,业余棋手往往就是如此暴虐自己和围棋。棋道有一条:故意输棋是侮辱对手,所以,双方全力以赴,以表达尊重对手。非常不幸,他没有能够赢我——以我之见,他没有输在棋艺,而是输在心理,他是被自己的心理负担压垮的。下到第七盘的时候,我已经赢下了六盘。那时那刻,我感觉眼前“冰雕”,瞬间霍然颓然瓦解,整个人精气神全消失了。他眼里噙满泪光,他说,准备从此放下围棋,外出打工,并将身边的红布包裹打开,告诉我里面是一套过惕生、刘庚仪编译的《吴清源名局精解》1-4册,每一册有四局棋,收集的是围棋大师吴清源先生巅峰时代的16局棋。既然做不了职业棋手,也不想浪费这几本书,就把这四本书送给我。虽然没有深交,但是棋手之间心心相惜。当年,他辞职去追职业棋手的梦,我想阻止,为时已晚;如今,他彻底放弃围棋,我又想阻止,又迟了一步。他意已决,我复何言?他告诉我,这三年在国内围棋界参加几乎所有能报名的围棋赛,看棋谱、打棋谱、比赛就是他的全部生活,想不到不成功且耗尽积蓄,甚至于负债,现在必须打工还债。

这位业余棋手是我此生最不能忘记的人之一。现在也不知道他过得怎么样,但愿他做事业也如他追求围棋梦想一样执着!他若安好,我即心安!


从此,《吴清源名局精解》1-4册的16局和后来的聂卫平人生13局(报纸上剪下来的)陪伴我至今。2005年出访台湾,从台湾购买了《吴清源围棋名局细解》12卷,台湾世界文化出版社编印、吴清源解说、吴仁翻译,竖排版。此时,我才知道,过惕生、刘庚仪编译的《吴清源名局精解》1-4册,编排顺序和绝大部分解说,都来自台湾版的《吴清源围棋名局细解》的前四册,毫无疑问,这种“借鉴”推动了中国围棋发展。我的围棋基础和战斗力,主要来源于吴清源先生的48局。青少年时期,我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围棋训练;本世纪初,有幸认识了中国围棋协会主席、中国棋院院长王汝南先生和前国家围棋少年队总教练、中国围棋协会副主席、广东省围棋协会主席容坚行先生,并接受了容坚行先生相对系统的指教,也曾有幸获得马晓春、常昊、李世石等大师的手谈教诲。这是我作为业余棋手的幸运吧!


围棋给我的人生带来了什么呢?带来了人生的定力,带来了性格的文静,带来了内心的安静,带了意志的坚定,带来了无穷无尽的教育智慧。所以,此生我不会放下围棋。也非常希望所有与围棋有缘的人,不要轻易放弃!

03迷恋围棋

迷恋围棋,因为我是不知道疲倦的教育学人、行者、思想者。围棋与教育有着与生俱来的神秘关联。“尧造围棋,教子丹朱。”尧因为自己的孩子丹朱比较调皮,多动,所以就创造了围棋,对他进行教育。5000年前围棋的发明,已经宣示了围棋是教育艺术,围棋是教育课程。而有文字记载的把围棋纳入课程的第一人,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论语·阳货》中,孔子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现代汉语翻译:“吃饱了饭,整天什么心思也不用,难啊!不是还有围棋游戏吗?下围棋,也比闲着好。” 孔子感叹什么呢?学生中有人“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太难教育了?社会中有人“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太难改变了?绝大部分知识分子都“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时候,国家也就处在危险之中了。明末清初志士、鸿儒顾炎武,分析明朝亡国的根本原因是:南方士大夫“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北方士大夫“饱食终日,无所用心”。言不及义,那是因为不学无术,心无主张,心无正义,自然言谈举止,不会涉及到道义。无所用心,那是因为丧失良心,丧失良知,丧失责任。


孔子后半句说,下围棋也很好啊,好过整天醉生梦死厮混,有独特的教育价值判断和追求:脑袋越用越灵,包括记忆力并不遵循年龄越大越差的规律。科学研究表明,人脑的差异不在大脑的重量,在于脑细胞突触之间的连接通道数量,终身学习的人突触连接通道会不断增加,但是无法到达极限,人类无论如何勤奋,都不可能穷尽大脑潜能。越学越聪明,越学越健康,越学越长寿。所以,我主张以学养心,以学养神,以学养身。孔子提倡围棋,犹如醍醐灌顶,促使我不断发掘围棋蕴藏的独特的教育智慧和价值。


围棋可以塑造人格

宁静致远。当今世界,自然科学发展,走向边际,走向边缘,走向学科结合部,新的发现需要人的持续思维能力,需要思维连续性的品质。围棋让人安静,围棋让人冷静,围棋让人深沉,围棋让人有深度,围棋让人有内涵。围棋可以陶冶性情,围棋可以相伴人生,围棋可以相伴终身,围棋可以融入灵魂。围棋对一个人的人格影响力非常巨大。我没有见过围棋贪官,我没有见过围棋流氓,我没有见过围棋痞子……;围棋界坏人比例,可能比其他任何群体要少得多,甚至基本没有。

围棋传递现代价值

围棋传递的是民主精神、平等精神、公平精神、创新精神。无论官大官小,无论钱多钱少,无论年老年少,黑白猜先,一人一手,落子无悔,且谁都可以随时创新。围棋是引导中国人走向现代的一条高速通道!

围棋传递哲学智慧

第一层次:围棋传递形成阴阳两级、黑白对立的世界观。第二层次:围棋实现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高度融合和统一,达到系统思维完美境界。第三层次:围棋过程,就是学习哲学过程。围棋几乎包括了东西方哲学的几乎所有范畴,比如死活、优劣、主次、大小、厚薄、实虚、地势、攻守、取舍、得失、先后、险稳、刚柔、快慢、动静、正变、俗妙、缓急、高低、断连、边角、整体与局部、厚重与飘逸、进攻与防守等等。此外,动态思维、整体思维、开放思维、创新思维等,决定了围棋是世界上最好的游戏,是宇宙中最好的游戏!

围棋开发大脑智慧

上个世纪70年代,北美科学家研究出大脑突触的连接量是1×10的108次方,而这个数字的形象表达是三号字体,40000公里长的标准0,这比宇宙原子个数的总和还要大无数倍。2014年,我委托陈旺胜先生计算围棋的变化基数,他邀请中山大学数学研究所一帮教授,多种模型,多种方法,多种设备,反复计算,最后确认:不包含打劫,围棋的变化基数是1.74×10的361次方(这个数字已经广为围棋界所引用)。围棋的变化基数比大脑细胞联结数量还要大无数倍。这就是为什么时至今日,史上最牛的“阿法狗”依然没有办法穷尽围棋的变化——“阿法狗”最被推崇的招法依然是围棋大师吴清源先生数十年前下过的当时别人不理解的棋,“阿法狗”依然只能以自主学习深度学习的方式进步。

围棋抵挡电游诱惑

喜欢围棋的孩子,很少再迷恋手游电游。2015年四月,一次围棋活动中,一位12岁的少年棋手击败了我。我问他:“平时是否也玩电游?”他很平静地回答:“基本没有。”我问:“为什么?”他答:“跟围棋相比,电游太脑残。”此后,我问过很多围棋少年,问过很多围棋青年,问过很多围棋中年,问过很多围棋老年,年龄不同,答案一样:“电游提不起兴趣,即便是在手机或电脑上玩游戏,玩的也是围棋。”家长和老师都认为最难抵御的是手游、电游,但是,他们基本都不知道,围棋是抵御手游电游的最好方法!

04眷恋围棋

随着岁月的推移,对围棋的认知也不断深入,围棋本身如宇宙一样的神秘深邃。阿法狗和星阵等人工智能先后战胜人类所有围棋高手,很多人对围棋发展持悲观态度,甚至感叹我们不幸迎来了“围棋终结”。纯属无稽之谈,或是杞人忧天。数十年前人类计算能力比不上一部普通的计算器,并不意味着人脑计算能力的终结;二十年多前,人类处理信息的能力,比一台普通的台式电脑相差十万八千里,并不意味着人类处理信息能力的终结。几年前,阿法狗以4:1战胜韩国棋手李世石,又以4:0战胜人类围棋第一人柯洁,并不意味着人类围棋的终结。道理很简单,围棋的目的不在于胜负,而在于智慧、性情、人生、人格,追求精神饱满和人格完善!


如果说汉字书法是是中国文化标志性的艺术符号,《论语》是中国之为中国、中国人是为中国人的标志性的文化基因,那么围棋是中国哲学的物质载体。从哲学层面上讲,围棋艺术更能代表中国,因为围棋的确涵盖了东西方哲学的全部范畴。从文化视域看,围棋既是传统文化,也是现代文化;既是高雅文化,也是流行文化;既是精英文化,又是大众文化。截至今天为止,世界上没有哪一种游戏有围棋这么丰富的内涵和智慧!围棋,是中国文化自信的重要支撑点!


现任中国围棋协会主席的林建超将军说:“围棋的价值在文明进步中深化和升华;围棋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思维特征;围棋是国家智力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围棋命运与国家命运的高度正相关;围棋承载着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对此,我深以为然。围棋兴衰基本与中华民族的兴衰同步,围棋兴则国运兴,围棋衰则国运衰。春秋、汉代、两晋、隋唐之际,围棋一直处于发展兴盛状态,国运也一直向着一个鼎盛时期奔去。宋代是转折点,到了明清之际,尤其是到了晚清,围棋衰落,国势也衰落;如今,围棋走向普及和强盛,国家正在走向复兴和强大!


对于个人来说,围棋是克服当今中国浮躁病的良药,是把青少年从手游电游中挽救出来的良药,是增强人类抗衰老、抗抑郁的良药,是让人冷静下来并回归理性的良药!对于国家而言,围棋兴盛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标志。在东亚文明体系中,围棋的普及程度跟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有着十分神秘的正相关:日本经济鼎盛时期,围棋人口占总人口比例的25%以上;韩国经济鼎盛时期,围棋人口占总人口的36%。而中国现在下围棋的人总数乐观估计不超过4000万,占总人口的比例还不到3%,如果达到10%呢?如果达到25%呢?如果达到40%呢?如果50%呢?


四十年来,围棋给了安静的生活,给了我宁静的内心,给了我纯粹的初心!初恋而热恋而迷恋而眷恋围棋,是因为我笃信围棋承载了中国文化的数学智慧、哲学智慧、教育智慧,是人类最好的思维和思想体操!

围棋相伴的人生是无悔的!围棋融入的教育是优雅的!围棋普及的中国是美好的!围棋流行的世界是理性的!
附件: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