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金华·棋人棋事之11-叶侃侃:围棋舞台不止方寸间

弈客围棋  徐佩玲  2018-12-21

本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金华围棋俱乐部

导语:翻开叶侃侃的微信朋友圈,里面大部分记录、分享的都是关于围棋的点点滴滴,他对围棋的热爱、思考以及传播,娓娓道来,足见深情。作为浦江县围棋协会常务副主席,他常四处奔波、兢兢业业,不空谈宏大的梦想,只埋头躬耕脚下的这片围棋天地。你看,一项项活动接踵而至——拟定于2018年4月22日晚上7点半在浦江围棋活动中心举行围棋专题讲座,届时肖威(职业三段)将受邀到场,欢迎各位围棋爱好者踊跃参加;2018年金华市幼儿围棋赛将于4月29日在浦江举行;2018中国围棋甲级联赛5月9日浙江昆仑(主场)VS中信北京,拟定于浦江举行。


一人,一棋,一天地。

无奈棋子没收,围棋遗憾不复返

叶侃侃,1973年生,浦江县岩头镇人。小升初时,每个乡镇内的小学,年级段前几名的尖子生可进入浦江中学就读,叶侃侃有幸名列其中。毕竟是浦江最好的中学,学校管理严格,学业紧张。1985年—1988年,叶侃侃在这所名校度过了艰苦的三年。

初二,偶然接触到围棋,叶侃侃和同学们都着了迷。他便从零花钱中支出一小部分,购买了一副普通的玻璃围棋,不料,很快被班主任发现,并被没收。刚刚萌芽的围棋兴趣就此破灭。“当时老师敦促我们要专心学习功课,不能分心到其它事情上,希望早日跳出‘龙门’。”叶侃侃回忆道。

到了初三,因参加化学竞赛,化学老师张根满利用晚上的时间,专门为叶侃侃等同学补课,让他们做试卷,模拟练习。其间,叶侃侃发现张老师特别喜欢下围棋,他也曾因与棋友通宵下棋,没少惹师母生气。“但这些都只是蜻蜓点水般让我对围棋多了一些认识,并没有时间真正去下棋。围棋只能是一个美好的存在,不可触及。”

让人欣慰的是,这段奇妙的师生情延续至今,张根满现任浦江县围棋协会主席,与叶侃侃一道,致力浦江围棋事业繁荣发展。

围棋“小遗憾”无独有偶。2005年,搬家时,叶侃侃遗忘了留存在旧房阁楼上的一摞围棋书刊,当他回头去找,早已被后来的房主当废纸变卖。曾经封尘的围棋记忆像是一下子被打破。“那些书以前都是自己平时省吃俭用买来的,当时家里经济条件并不富裕,寒暑假自己还经常出去赚生活费。暑假里,早上8点出门,拖着自行车到处卖棒冰,晚上、下雨天就在家看围棋书。一本一本存放着,从不舍得扔掉。那时我老妈经常唠叨,说我不认真看课本,老是看这些书,所以有时候也是背着她偷偷看的。”说起往事,叶侃侃尤感惋惜,因为每一本围棋书,都是他每一次棋艺进步的阶梯,伴随他走过青春岁月,弥足珍贵。


中专时,叶侃侃在寝室中下棋。

张根满:叶侃侃人特别好,乐于助人,做事很主动、很认真,有一股钻劲。每当组织活动,他总是冲锋在最前面,不计个人得失,尽可能地自己多付出,一心服务棋友、棋迷们。

感慨毕业留言,校园围棋终难忘

1988年—1992年,叶侃侃在位于东阳的金华市城乡建设学校(1986年开始办学)读中专,学习建筑经济管理专业。

第一学期,叶侃侃就发现班里爱下围棋的同学很多,大家在空余时间就会下棋,周末除了回家就是在学校下棋,围棋气氛越来越浓厚。

“当时我们班有围棋、象棋、国际象棋还有桥牌,大家玩得不亦乐乎,经常两人一起同时下三种棋,比输赢。”叶侃侃津津乐道地说着,“我返校都要到义乌转车,所以每次都会去义乌的新华书店,买一些围棋和桥牌的书,带到学校。买不起的时候就去东阳市图书馆借书,一边研究棋谱,一边与同学实战。”

1989年6月,学校成立了围棋协会,大家无一例外地推选叶侃侃担任理事,负责具体相关事宜,还有师兄专门找了石头为协会刻制了印章。叶侃侃不负重托,任劳任怨,有条不紊地开展一系列围棋活动,比如,组织前往义乌观看聂卫平的大盘讲解,同学们热情高涨,意犹未尽。

中专二年级,大家下围棋更加疯狂了。叶侃侃所在的班级,也是整个学校围棋氛围最好的一个班。1992年春节,叶侃侃和同学们参加东阳围棋比赛,他一举夺冠,这是他唯一一个“个人冠军”。校长葛焕余特地拍照留念,表示支持大家开展围棋活动,并给予一定的经费补助。

因为自己是浦江人,叶侃侃就经常牵线,组织学校与浦江棋友开展围棋交流活动。“其间,有一位名叫赵新华(后来得知其假冒当时的围棋高手之名)的大学毕业生‘闯’入我们的圈子,东阳人,他自称职业四段退役,当时东阳围棋协会有些棋手与其对弈,让子四五个而且一对几,也是胜多败少,我们当时都惊呆了。后来我组织东阳与浦江的对抗赛和擂台赛,浦江队一路‘厮杀’,最终‘杀到’主将赵新华帐前,并将其击败。此后,此人在东阳围棋圈里基本销声匿迹。”

校园里,不知天高地厚的学子们,也曾将现在看来甚是差劲的棋谱寄到上海、北京等地的围棋杂志和报社,希望得到高手的点评、解析,但都是石沉大海,从未跃然报端,然而他们热情不减,不甘罢休,还是一封封地往外寄。

时序更替,岁月荏苒。待到毕业时,有同学起意写了一篇毕业留言,后经大家修改留存纪念,其中便有诸多关于围棋的印记,见证着当时同窗们在东阳围棋圈的小小辉煌史,纯真、美好。


中专校园围棋协会印章。


中专校园围棋协会会员证。


中专毕业时,同学们的留言。


中专毕业时,老师们的谆谆寄语。

申屠增强:侃侃是我在金华城乡建设学校的学长,高我一级。有两件事印象极其深刻。记得1990年东阳市五一围棋比赛,我去旁观。当时他只要打败一位老棋手就可以进入前六名获奖,对于一个18岁的农村孩子,赢得市级比赛的奖励确实心之向往。但那盘棋他发挥失常,输了。在回校的路上,我看着他失落而倔强的眼神,不知道怎么安慰他。走在他身后,我看见他几次抹眼睛,但脚步很坚定。这个少年坚毅的背影一直留在我心中。我当时感觉侃侃一定会越来越强大。过了一年多,他果然得了冠军。

还有一件事是1992年,听说叶侃侃要组织东阳对浦江的围棋对抗赛。我觉得他在吹牛,一个学生能把两地围棋高手组织到一起比赛?结果他不但成功组织浦江棋友到东阳交流比赛,后来还组织了东阳对浦江的围棋擂台赛,成为两地棋坛盛事。可见他是天生的组织者。

自由待岗一年,驰骋棋海正当时

1992年,叶侃侃参加工作,被公司派往余杭项目部。工地上没有固定的休息日,每当下雨便可休息,所以那时的叶侃侃对雨天的渴望甚过任何时候。在余杭,他认识了当地税务部门的几位棋友,都是业余3、4段的水平,大家“臭味相投”,经常下棋到天明。因为还没有手机等通讯工具,好多次老板找不到叶侃侃而心生不满,批评、挨骂自然少不了。

后来因恋棋,叶侃侃又找到了临平的棋社,时常前往下棋,也曾与“双枪将”董文渊(此人以棋为生,少年春风得意,晚年凄凉相伴)对弈。不知对手的背景,又高估了自身水平,叶侃侃屡屡败阵,不过也侥幸赢过一盘。“那盘赢棋中,他一不小心一块空被我围住了,我看他极其懊恼,口里不停地说无论怎样都不会被我赢的,后悔不已。”

一年后,叶侃侃调回浦江工作,但领导对其太过贪棋、“不务正业”而颇有成见,便让其待岗,没有工作安排与他。后经同学介绍,叶侃侃到浦江总工会负责基建。恰巧隔壁就是工人文化宫,可免费提供场地给围棋爱好者,叶侃侃便常“扎根于此”,无拘无束,疯狂下棋,结识棋友,组织围棋活动,如邀请孙富前来开办围棋、桥牌培训等。1993年,他与一棋友搭档代表浦阳队参加浦江县全运会,最后一盘赢了当时浦江围棋第一人吴雄钢获得团体冠军。

同时,他们还超前提出“围棋积分制”。“当时大学刚刚毕业的王文昌(现任浦江围棋协会秘书长),脑子特别灵,他经过研究,提出围棋比赛评定水平高低,可先定基础分,之后赢一盘加多少,输一盘扣多少,以便实时掌握棋手的动态水平……”

待岗一年多,公司因缺人再次将叶侃侃召回,派其再赴临平。此后,叶侃侃以工作为中心,逐渐淡出围棋比赛,偶尔下棋自得其乐。“当然,对围棋的热忱不会减退,快乐围棋,以棋会友,我觉得,围棋确实是一个很好的交友平台,而且它对个人的智力开发,意志磨炼,身心健康都有很大裨益,这其中的奥秘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叶侃侃说,“所以近些年来,我还在做着很多有关围棋的事,无关得失,但求值得。”


中专教室里,叶侃侃聚精会神地与同学们下围棋,对面坐着的正是申屠增强。

阮赵树:侃侃有很强的组织能力和执行力,对待各界棋友都非常热心,特别注重细节。他多次组织和参与过地级省级乃至全国的各种围棋赛事,均受到主办方和参赛选手的高度评价。他在围棋发展、推广等方面所做的工作和奉献,令我十分佩服和敬重!

诞生诸多“第一”,未完待续看今朝

2013年,在各位棋友的大力支持下,叶侃侃开设了浦江围棋活动中心(现已扩至200平米),可供下棋、喝茶、打球、打牌,成为棋友们聚会交流的好平台,引得义乌、桐庐、金华棋友纷纷借鉴取经并成立围棋活动中心。

前不久,浦江当地媒体,曾以《十年磨一剑 浦江围棋协会在下一盘大棋》为题,对浦江围棋事业进行综合报道。无疑,在张根满、叶侃侃等一拨人的助力和影响下,浦江围棋正迎来属于自己的春天。

文中提到,近年来,浦江围棋风生水起,大赛不断。继2015年成功承办第29届“黄河杯”全国围棋公开赛之后,2017年8月,举办了金华市围棋“天元赛”,2018年4月又将承办金华市幼儿围棋比赛……

回顾第29届“黄河杯”全国围棋公开赛,叶侃侃作为主要负责人,他坦言,毕竟是首次承办全国性的大赛,筹备期长达一年多。当时,该活动是由金华市棋类协会秘书长彭绍嵩牵线引进,在时任浦江县委常委、宣传部长钱海乐的大力推进下,在浦江县政府、浦江县教育局以及金华市棋类协会的大力支持下,历经千难万阻才取得最后的圆满成功。活动中,浦江围棋界的大团结有目共睹,很多人出钱出力出车,鼎力相助,多方拉赞助,吃、住、行各方面资源整合到位,衔接顺畅。比赛结束,疲惫不堪的叶侃侃,整整熟睡了两天。

据悉,当时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赛选手有200余名,年龄最大的75岁,最小的8岁。中国围棋协会主席王汝南,棋圣聂卫平,中国围棋队领队华学明,浙江省体育局局长、浙江省围棋协会主席孙光明等一大批围棋界大咖莅临浦江。

王汝南主席高度评价承办方创造了“黄河杯”诸多“第一”,并对浦江县围棋协会为围棋做出的贡献表示感谢。“黄河杯”历史上第一次在县级城市举办并由县级围棋协会实施组织;第12届以来第一次有女选手打进前8名;第一次摄制MV短片回顾历届“黄河杯”的精彩过程,由“金华第一拍”徐峰亲自操刀友情制作;第一次有了“黄河杯”歌曲并在开幕式上演唱,歌曲由金华著名主持人阿楼亲自谱曲、作词;第一次与弘弈堂合作定制第二十九届“黄河杯”专用棋盘,引发棋手哄抢;第一次提供了国内一流的比赛场地(约1500平米),五星级食宿接待;第一次在赛后举办抽奖活动,有22名棋手获得了300元至11800元不等的奖品,特别由浙江皇烨珠宝有限公司友情提供的一等奖奖品18K金镶和田玉吊坠,特等奖奖品18K镶嵌澳宝戒指,更是给棋手带来了意外的喜悦。

赛后,浦江乃至周边县市掀起了一股围棋浪潮。金华市目前为止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晋升职业段位的棋手吴俊豪在此次大赛中得到了很好的磨砺,并在随后的段位赛中一举冲段成功。另外一个最直接的影响是诞生了浦江第一个围棋道场——岳权国际围棋道场浦江分部,搭建了高水准学习交流平台。该道场是由围棋界首对中韩职业棋手跨国夫妇岳亮六段、权孝珍六段于2003年在北京创办的围棋培训交流机构。

总之,在叶侃侃等人的助推下,浦江围棋收获了累累硕果。浦江县成人围棋代表曾四次获得金华地区围棋比赛团体冠军,业余强豪郑海剑三次获得金华地区围棋比赛个人冠军。浦江县围棋协会荣获浙江省围棋协会2016年度县级先进协会殊荣,叶侃侃被评为浙江省围棋协会2014年度先进工作者。

茶余饭后,方寸之地,厮杀对弈是东方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它绝不仅仅是一种消遣游戏、竞技体育项目,它更多地被赋予了文化内涵。而对于中年以后的叶侃侃来说,虽已较少下棋,但他将目光放于方寸之外——打造好围棋文化阵地的同时,努力推动更多高等级的围棋赛事和活动在浦江举办。

围棋传承,任重道远。十年磨一剑,他希望浦江早日诞生职业棋手。


2015年1月,“黄河杯”创始人伍爵天,绍兴围棋协会副主席、绍兴市围棋文化研究会秘书长余镒,杭州萧山弈豆围棋文化传播中心毛飞骅到浦江指导第二十九届黄河杯筹备事宜。


颁奖现场。


叶侃侃陪同棋圣聂卫平。


叶侃侃收藏的王汝南和华学明亲笔签名的棋盘。
附件: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