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赵哲伦:从无名棋手到聂道大当家

大洋新闻 时间: 2014-04-29 来源: 信息时报 作者: 邓菲菲

  在人才辈出的80后一代棋手中,赵哲伦这个名字或许并不那么亮眼,虽然他是棋圣聂卫平的弟子之一,也曾在围甲联赛打拼多年,但与同期出身中信少年队的谢赫、刘星等相比,他作为棋手的成绩并没有两位同窗那么辉煌。

  不过在2011年开始转型、投身聂卫平围棋道场的管理工作之后,赵哲伦却挖掘出了自己另一项惊人的天赋:在他主抓冲段少年工作的第一年,聂道就一扫前两年的颓势,以六位棋手成功定段重新在各大道场独占鳌头。

  如今,刚刚而立之年的赵哲伦已经成了聂卫平围棋道场的总经理,但随着职位的提高,他的工作量也更大了。“有时反而有点怀念当棋手时的生活,简简单单、管好自己就行了,而要做管理者,不仅要处理很多复杂的事务,还讲究团队合作和与人打交道的能力,与下棋时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生活”,赵哲伦说。

  弃琴选棋,赴京深造

  赵哲伦走上棋手之路多少有些偶然的因素,毕竟在他出生的泉城济南,当时围棋并不盛行,而他在8岁那年开始学棋时也只是将其作为一种业余爱好,仅仅是每周去少年宫学习。

  “我爸爸希望我学一技之长,让我在大提琴和围棋中选择。刚好教我大提琴的老师出国了。”放弃了大提琴之后,赵哲伦的生活里只剩下围棋了,家里也因此加大了对他学棋的投入,晚上会找当地比较好的业余老师“开小灶”,一年之后,赵哲伦就在全省少年比赛拿到了第四名。

  “当时觉得有点不可思议,一年时间能在全省打到这个成绩算是很厉害了。”巧合的是,赵哲伦9岁那年,职业六段李鑫来到了济南。“他来了半年,带了我半年,到北京下了一个少年赛。”正是这次比赛,让赵哲伦下定了决心,要更进一步往职业道路发展,而当时恰恰就来了这样一个机会:中信少年队开始在全国招人。

  “当时我再次做了一个决定:离开父母,一个人去中信少年队,那年我才9岁多。父母可能觉得北京离济南不算太远,北京又有亲戚可以照顾,也就同意了。”初到北京,赵哲伦就和谢赫成了同窗。半年之后,中信少年队搬到郑州,赵哲伦的同学又多了刘星、王希、彭荃、王磊、李杰、杨一等人。

  “当时的少年队可以说是魔鬼教学,孩子们都是不许出门的,身上不许有钱,不许看围棋以外的书。每天早上六点半起床去跑步,跑大概两公里,回来开始吃饭,然后开始下棋。那时候做死活题,做不出来的要打手板,还专门买了一把戒尺,是专门订做的,打断了十几把了。”

  魔鬼式的训练让远在家乡的父母也感到心疼,但也没有办法。“既然选择了这条路,还是要坚持下去。因为被压抑得太惨了,孩子也容易产生叛逆的情绪。那时候还有几个相对来说比较大的孩子,他们晚上还会偷偷出去,从四楼的一个地方翻下去,其实很危险。”当年学棋时吃过的苦,如今想起来却是有些怀念:“今年的元旦,我们中信少年队还办了一次聚会,回忆起当年的这些事情还是觉得挺有乐趣的。”

  定段受挫,几乎放弃

  刚刚进入中信少年队的时候,同学之间的差距其实并不明显。但是同龄的谢赫和刘星都在1995年顺利定段,赵哲伦自己却在定段赛中屡战屡败。“1995年和1996年都是十盘之前输五盘就淘汰,1997年我的水平应该算是可以了,有冲段的实力,前十盘是九胜一负,按照现在来说已经可以提前定段了,但当时我输了半目,最后是王希定了,我算小分被刷下来,那年是我爸爸妈妈陪我一起去的,我妈妈险些都昏倒了。”

  因为前一年九胜一负都没定上段实在“太狗血”,1998年再次参加段位赛时,赵哲伦变成了很热门的人,这也让他压力倍增。“最后一盘我对唐莉,在平时训练中她是不可能赢我的,到最后又是输了半目。这一次记忆特别深刻,我绝望了,在住的宾馆里哭了一天,哭累了就睡。哭完之后我下定决心不学棋了,跟爸妈说回家上学,爸妈那时受的刺激也是非常大,也同意了我回家上学。”

  不过在段位赛之前,赵哲伦已经报了一个全国少年赛,这个比赛是紧接着段位赛进行的。“我和爸妈说不想下了要回家,但老师说既然都报名了,下完再说上学的事情。”

  出乎意料的是,赵哲伦在这次全国少年赛中拿到亚军。“那简直就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因为参加那次比赛的很多都是职业棋手,结果我打了第二,第一名是古力。我是倒数第二轮输给古力的,也是输半目,他是国家队的,而我什么都不是。”

  那次比赛也让赵哲伦打消了放弃围棋的念头,父母也决定让他换下环境,于是他离开了中信少年队,来到了北京的三九段道场。在郑弘、吴肇毅和汪见虹三位九段老师的督导下,赵哲伦的棋艺见长,也重新建立起了信心,终于在1999年的定段赛中成功定段,当时,和他同期出身的刘星和谢赫都已经是五段了。

  或许也正是这段定段“血泪史”,让赵哲伦对冲段少年的辛酸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也为他多年后的转型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棋难突破,成功转型

  1999年10月,聂卫平围棋道场成立。“聂老的初衷是把不能进国家队的低段数小棋手聚集起来进行训练,成立口号是为国家队输送更多人才。最初选了十几个人,我有幸成为其中一个。当时租了一个大房子,摆了十几张上下铺,那个就是聂道最开始的样子,最早的教练就是聂老和俞斌。”

  2000年开始,聂道小棋手组成的队伍从围乙冲进围甲,从2001年到2011年,赵哲伦代表聂道征战了十年联赛,八年围甲,两年围乙。不过在大部分时间里,赵哲伦都是替补队员,中间虽然也进过国家队,但两年后就因为等级分不够被刷下来了。就在他觉得“棋”路茫茫的时候,恩师聂卫平和俞斌为他打开了另一扇窗。

  “2011年,聂道在定段这方面的成绩很不好。在聂道传统的元旦宴会上,聂老和俞老就问我,会不会觉得下棋走不了多久,愿不愿意去道场从事事务性的工作,主要就是抓冲段少年这一块。”赵哲伦回忆道,“我回去认真地考虑一下,觉得确实是想为道场做一些贡献,于是就答应了。刚开始的半年我还有下棋,仍旧是围甲的替补,但后来发现实在是忙不过来,2011年下半年开始,我就全身心地投入到管理工作当中去了。”

  刚刚转型的那段日子简直比学棋时还要苦,赵哲伦就像一只不停旋转的陀螺,从早上8点半到晚上10点都在道场待着:“除了安排各种事务,我还要给他们上课,周末的时候,我又要带着这些孩子到其他道场去对抗,基本没有休息的时候。”

  不过,辛勤付出也很快得到了回报,在赵哲伦接手冲段少年业务的第一年,聂道就有六位小棋手成功定段,在各大道场中独占鳌头、重拾威风。“当时知道有六个定了,真的是很激动的,第一时间给余老和聂老打了电话。有点我自己定段的感觉。”

  触底反弹后,聂道的冲段少年培训业务也逐渐重回正轨,从2013年年初开始,他们还与葛道合作,把冲段少年和职业培训两块整合成“聂葛道场”,这项合作也是赵哲伦去谈的。而出于对他这几年工作的肯定,他的职务也从最初的聂道总监变成了如今的总经理,管理范围更大,工作也更忙碌了。

  “有时反而有点怀念当棋手时的生活,简简单单、管好自己就行了,而要做管理者,不仅要处理很多复杂的事务,还讲究团队合作和与人打交道的能力,与下棋时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生活。”

  不过对于选择转型,赵哲伦并不会感到后悔:“我在聂道这么多年,最大的感受就是聂老对围棋的热爱和执着:只要是对围棋有帮助的事情,他都会全力支持,而他是我最大的贵人,也是对我影响最深的人。”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