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8日 人物访谈
本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金华围棋俱乐部
枕着火车声声,童年时期的阮赵树在“铁路世家”渐渐长大,老父亲、长兄们下象棋的场景在他的记忆里泛起了胜负波澜,藏进心底,陷入沉思。阮赵树,出生于1971年,回眸过去的“棋情”岁月,曾激情燃烧、孤独求败,也曾闭门造车、左右互搏。如今,他又顺势将自己推向围棋之峰,敬畏围棋历史、汲取围棋力量、弘扬围棋文化,以此奉为信仰。
阮赵树初中毕业照,前排左三为钟光明老师,最后一排左四为阮赵树。
好奇:
数学课堂,围棋一词首次入耳
“1987年6月24日,是我们初中毕业集体分别的日子。”上个月,阮赵树回到老家诸暨,与初中同学、老师相聚,整整三十年过去了,大家对最后一次分别的印象都已碎片化,但他仍记忆犹新,“我对数字比较敏感,我也很重感情。聚会当天,我们回忆了很多,印象比较深刻的当然还有围棋事件……”一场校园情深的记忆码仿佛重新被激活。
1984年秋,阮赵树开始上初中。一堂数学课上,钟光明老师轻描淡写地与大家分享了“围棋新鲜事”——当年10月,中日棋界发起首届中日围棋擂台赛。同学们对这前所未闻的体育事件尤感茫然,但又似乎充满了神秘感。没有更多的途径可以获得相关信息,却也挡不住这群熊孩子们的好奇心。阮赵树和同学们经常向数学老师提出有关围棋的“十万个为什么”。慢慢的,他们了解了围棋常识以及马晓春、刘晓光等围棋名人。
然而,没有任何样本和参考,围棋终究是一个谜一样的存在,这对跃跃欲试的阮赵树和同学们来说像是一种小小的精神煎熬。次年,无意间听说班里一位名叫葛中帷的同学家中有围棋,大家嚷嚷着想看个究竟。原来,葛同学父亲经营的企业常与日本人有生意往来,围棋正是日本人送其父亲的礼物,贝壳材质,当时约合人民币5000元。遗憾的是,阮赵树他们并没有看到“真货”。葛父亲尚觉此副围棋稀少且昂贵,便私下珍藏,另外购买了一副玻璃围棋供大伙观赏。
初识围棋后,这帮对围棋产生兴趣的同学开始“无中生有”,英语课上,他们用英语本子画围棋格子,一人下一步,互相传阅,不亦乐乎。“我们那时很调皮,英语老师实在管不住我们,这就是我们当年围棋的‘课堂交流’。”46岁的阮赵树回忆起15岁左右的围棋小时光,饶有兴致,“自从接触围棋后,觉得它比象棋更具有吸引力和魔力,便痴痴入迷。”
施英杰:我和阮赵树共事快30年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我们棋力相当,那时我还有机会赢他,但他非常努力,痴迷围棋忘乎所以,常常食堂打完饭就回到单身宿舍,一个人边吃饭边打棋谱,或看围棋书、杂志,进步很快。他还向年长他20岁的老棋友虚心请教,加上记性很好,回去后又仔细复盘,每一步都记得清清楚楚。后来即便他让我3子、6子、7子,我都很难再获胜。
阮赵树收藏的吴清源肉笔签名的扇子。
兴奋:
体育商店,首次入手玻璃围棋
“那个年代,物质匮乏,哪怕有闲钱也买不到物质享受,所以围棋成了很多男孩子在单调的业余生活里最具挑战性和娱乐性的活动,无论走到哪,口袋里都会揣着一张纸质棋盘。”三年初中生涯,尽管条件简陋,下围棋还是成了阮赵树最大的精神满足。
1987年暑假的一天,阮赵树经过体育商店,无意中看到了柜台里摆放着玻璃围棋,激动地两眼发光。“这是第一次看到有围棋售卖,我花了8块多,毫不犹豫地买下了。”只不过兴奋之余,乐极生悲,“买到手后我就迫不及待招呼同学们,想在他们面前‘献宝’,就在大家一哄而上,我随手打开的瞬间,玻璃棋子撒了一地,我的心也跟着碎了一地。”由于不清楚包装套盒的上下打开方式,便胡乱拉开,摔碎了十多个棋子,阮赵树心疼至极。
初中毕业后,阮赵树成为了铁路局“诸暨车务段”的一名临时工,边工作边学习文化课,手中也多了些积蓄。所以买到玻璃围棋后,他就寻思着要做一块上好的棋板。于是,他找到了一位同学的父亲,是当地有名的木匠,手工活非常出色。“我与他沟通后,他花了不少心思,用两块三合板粘合,用弹线弹出一条条笔直的线条,最终用清漆涂层,非常精致,可是……又一次搞砸了。”阮赵树拿到这块心心念念了很久的棋板,蒙圈儿了,原来,这位木匠在棋板上横竖都弹了20条线。“后来,我只好将棋板反过来,自己尝试着在上面画线,虽然丑了点,但我也用了好多年,一直不舍得丢弃。”
一边耐心静待铁壶中的水沸腾,一边分享着一件件有意思的往事,阮赵树说虽然自己下围棋的时间并不多,但通过围棋汲取的能量却不少。这就如同他近年来酷爱收藏一样,棋墩、铁壶、古钱币、磁卡、银器等有十多种,每一次收藏都是一次文化记忆,他非常享受这个过程,去了解每一件收藏品背后的历史、文化、故事、特点,不断摸索,积累更多的知识量,提升感官认知和精神养分。“日本盛行唐文化,非常传统,围棋对他们来说不止是一件商品,他们会非常恭敬地对待围棋,下棋之前,擦拭棋子,盘坐端正,下完后先擦拭再入盒。其实生活细节里无不透露着一个人的文化修为。”
朱健华:阮赵树的人品特别“贵重”,古道心肠,乐于助人,从不计个人得失。另外,他的围棋才能也很高,有时候他下的棋看上去似乎不循章法,但他有非常强的计算能力以及腾挪、纠缠的能力,最终会呈现出诡异的爆发力。
2017年春节,阮赵树在灵隐寺围棋活动现场与万宝法师合影。
好胜:
驰骋赛事,棋风厚重频频获胜
1988年5月,阮赵树转为铁路部门的一名正式工,并从诸暨车务段转到金华车务段。从此,16岁半的他开始了“乌伤之旅”。当年12月,阮赵树参加义乌市段位赛,轻松获得业余初段。1990年,他又参加义乌市围棋十强比赛,顺利进入十强。“同年12月,聂卫平、刘晓光来义乌开展围棋指导,我请刘晓光在我的段位证上签名,感觉特别荣幸。”
“但铁路部门类似部队,管理较为封闭、严格,所以我们与外界,也就是所谓的‘地方上’交流不多,我们铁路内部也有围棋圈。我也常常一个人摆棋盘,闭门造车,左右手互博,十七八岁那几年,我的围棋水平进步非常快。”阮赵树回忆。“作为铁路员工,可以享受免费坐火车的待遇,所以我那时候经常在休息时间,坐两个多小时的火车,从义乌到杭州,然后直奔解放路上、滨江路上以及湖滨的新华书店,购买许多与围棋等其它体育类的书籍。”
直到1996年,他才开始与义乌、金华的棋友开始下棋交流。就在那年,他们组织了一次非常有意思的比赛,有十多人参加,经过多轮角逐,最终剩下阮赵树、马树旗、程坚、叶伯桓。此后十年,四人像是构筑了一个高端壁垒,成为义乌围棋第一梯队,不再有其他棋友打破这四强。“我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围棋风格,比较厚重,就像我的体型一样,而这种棋风在混战中获胜的几率相对较高。”阮赵树幽默地说。
而立之年前后,阮赵树驰骋棋场,追求胜负,频繁参加义乌、金华、丽水以及省级赛事。在连续两年参加丽水的对抗赛中,成绩为八战七胜,成了大家口中的“最强守门员”。2008年,他又获得金华市全运会围棋比赛冠军。
“围棋是我生活中很重要的一块。我已经很多年没有好好利用假期出去旅游了,因为每次都有围棋交流活动安排在五一、十一等假期……”阮赵树说,“不惑之年”以后,不再执迷于输赢,而是更多考虑、思索围棋背后的深层次问题。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他开始参加义乌棋类协会的一些公益性工作。2008年,他从副秘书长升为秘书长,连续担任两届,主持各类围棋赛事,主管全部日常工作,繁忙而有序。
马树旗:阮赵树为人随和,对朋友非常热心,经常无私帮助,且理性克制,见利从不贪心伸手。而且他广闻博见,对事物钻研深究明理,所以他成为围棋高手、炒股高手就不足为奇了。
阮赵树收藏的部分棋具,收藏于义乌弈友之家。
上图为阮赵树收藏的日本名家岗村虎吉制作的棋墩。
下图为阮赵树收藏的铁壶之一,旁边为安放铁壶盖的竹筒,筒壁梅花为阮赵树画作。
沉淀:
精耕棋协,推广普及等待回归
酷暑夏日,阮赵树也难有空闲,连日来他们正筹备8月义乌与桐庐的棋友交流活动。“上次是他们主场,我们是客场,这次主客反转。接下去,我们还要参加省队际赛,这是目前最能促进围棋社会化、乐趣化的一项活动。去年10月,我们在义乌大酒店举办了一次,参与性很广很高,效果很好。”
2014年2月1日,义乌棋类协会改选,阮赵树众望所归担任协会法人、常务副主席。目前协会拥有理事40名,会员近300名。近年来,协会每年组织各类活动30多场,其中,省级活动5场左右,国家级活动1—2场,而在弈友之家、韩国烧烤店等场地的小型活动每周一次。“我们协会非常团结,事实上,每组织一次大型活动,都需要花费大量的财力、物力、人力,整合资源,落实经费,确定场地,招募人员,宣传推广等,且筹备期长,所以我们经常动用四五十个人的力量,组织、细分、执行逐渐有序、规范。我特别欣慰能遇见这样一支团队,大家主动参与,积极配合,融洽和谐。现在我们已经完全有能力组织或承办国家级乃至国际性的活动,义乌棋类协会也成了大家公认的活动最丰富、最具有围棋文化多样元素的协会。”阮赵树信心百倍地说。
“围棋,这项古老的智能运动要成为社会现象,并将其国粹魅力发扬广大,就要更多地从发展围棋文化入手,提倡围棋修为,如礼尚往来、以和为贵;释放围棋正能量,如提高思维逻辑能力,以棋会友,促进感情交流等,而不仅仅停留在竞技方面。”为此,阮赵树从未停下奔波的脚步,不断交流平台,挖掘围棋人才,致力全民参与。2015年4月举办的第二届全国上市企业围棋邀请赛,有来自全国各地爱好围棋的37家上市企业董事长以及外国棋友近200人,聚集义乌。2017年4月举办的2016全国网络智力运动会浙江赛区晋级赛,咪咕文化等新媒体公司纷纷参与……所有的努力都为围棋发展提供更多的交流机会和养分。
阮赵树认为,目前整个围棋氛围都非常好,国家领导人也在多个场合谈及围棋益处,或阐述围棋理论,如金边银边草肚皮等术语,意为要把经济盘活,就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包括有关胜负定论,归还战利品等我国的大国文化在围棋中都体现地淋漓尽致。而眼下的热门话题,阿尔法狗事件,就是提醒我们人类要不断提高能动性,打破围棋原有框架,排除固定模式、制约因素,取其最有利的一面,求多求胜求正能量,不断开发人类智慧的大脑,挑战自己,寻找更多的可能性和未知领域。所以,从围棋中可以获得无穷的精神力量,指引人类前行,攀登更远更高的巅峰。
然而,当下最让阮赵树牵挂的是如何建好传承围棋的梯队,去腐存精,创新发展。围棋培训在我国已经发展了十多年,据统计义乌每年的围棋培训人数就有6000多人,但此前有大量的人才流失,首批接受围棋的基本是“00后”,这批人正处于大学阶段或刚进入社会,阮赵树坚信,围棋人才的回归是一种必然,而他们的回归必将形成较大的繁荣之态。“当然,这项伟大的事业光靠我们这代人的力量远远不够,我们的工作也永远做不到头,但我会坚持下去,让围棋成为一项群众性活动,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
阮赵树在金华围棋大讲堂讲课。
2017年7月,阮赵树参加全国城围联围棋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