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在“小事”中留心,小事可成好老师-棋文化峰会《少儿文化型棋手培养探索》经验分享

本帖最后由 天马行空 于 2018-11-12 13:54 编辑

2018年10月30日   棋友文采


在“小事”中留心,小事可成好老师

——杭州国际棋文化峰会《少儿文化型棋手培养探索》经验分享


作者:金刚心(少儿文化型棋手培养与国学围棋通识学习探索者)

能坚持陪棋童成长的家长都是天下最用心的家长。大家不但用心,还会经验共享。

到底把棋童怎么培养?这是家长们最上心也容易迷惘的主题。迷惘是因为学棋的过程孩子投入的时间有点多,似乎收获有点不匹配。所以如何让孩子更多成长就成了没法不操心的主题。

这里提一点经验,供家长们参考。

每天都可能经历很多小事,有的被遗忘,有的被留意。被留意的小事可能酝酿出“文化的酒香”。

几年前,成都棋院的领导、资深老师与孔祥明八段做过一个文化沙龙,被媒体记者登出来。我陪真如学棋时看到了它。

回家的路上,我把其中一个内容说给真如听:“孔详明老师提到一件事,说陈祖德九段可以把《道德经》倒背如流,还能把《道德经》中的内涵和棋融合在一起。陈九段是怎么做到的呢?”

手机媒体这么发达的时代,相信很多家长都陪孩子学棋时都会感受很多小事,其中也会有我这样类似的经历。

这个经历让我好奇。我好奇,真如就会有机会好奇,因为我和她的话题会经常这样探讨。虽然她那时很小。

一晃,真如在第一次4升5段的比赛中9胜7。兴奋之余,把孔祥明老师提到的陈九段的故事想了起来,觉得如果真如也能学些《道德经》,并且讲学习心得与棋理融合在一起,该多好。

这个心思在一年后,真的开始尝试。当时找不到合适的继续学围棋的环境,准备把职业梦放下。之后做什么才能让真如的围棋之路继续往前走呢?于是陈九段与《道德经》的故事又闪现出来。我和真如便在上学的路上背诵、体会起《道德经》,时常我们会琢磨陈九段是怎么把《道德经》与围棋结合在一起的呢?

一个念头存久了,“心”便会成为自己的老师。不知不觉中我们有了一些心得。正好第三节郭沫若杯读经典全国征文活动启动,我便鼓励真如写一篇。写完了好好改。我告诉她:“好文章不是一气呵成的,是修改出来的。”

这篇文章获奖了,还是青少年组第一名。

在第六届杭州国际棋文化论文《少儿文化型棋手的培养探索》中,我写到了这个经历,有家长想看到这篇获奖文章,下面把它转载在此,给更多家长培养自己的孩子成为文化型棋手的努力中借鉴。

《我与经典——我对经典的独特体会》

作者:张真如


经典离我们越来越近,每天的晨读和背诵作业都少不了亲近它。经典又似乎离我们比较远,经常有同学会抱怨:“又背经典。啥用没有。”有的同学说得更直接:“小升初用不着这个,干嘛要花那么时间?”——于此,我很想把经典带给我的启发和帮助分享,让更多人对经典的多一个视角体会。

小学三年级,我转学到了新学校。从我家到校园,要走30分钟。有同学住在学校旁边,可以比我多睡半个小时。我们经常会在校门口不期而遇,每当此时,我会忍不住心声羡慕:“如果我家也住得这么近就幸福了。”

送我上学的是爸爸。除非下雨天,或者我感冒了,不然我得不到坐车的待遇。我原本期待着爸爸能买个自行车,这样他可以锻炼到身体,我上学也会节省一半的时间,可是爸爸不想这样。

每天,我们走在上学的路上,爸爸都会建议我背诵唐诗宋词,有时背一段《论语》。

因为我学围棋的缘故,爸爸对围棋方面的信息很关注,有一天他看到四川著名的女棋手孔祥明的一篇文章里,文章里提到“围棋老一辈高手都很重视经典,比如陈祖德九段能把《道德经》倒背如流”,爸爸来劲了,翻动他的藏书,找出了《道德经》。

于是,在之后的一个学期,只要不用复习语文老师布置的背诵作业,爸爸就会带我诵读一段《道德经》。

于是,在我稚嫩的思想中,那些高深莫测的哲理开始驻足。

也许有些大人会觉得小孩子学《道德经》只是学个皮毛,走走形式,实际上是浪费时间。但是,实际上不是这样。

在学习《道德经》时,爸爸时常和我一起研讨:“为什么陈祖德九段会这么喜欢道德经,它和围棋的棋理会有什么联系呢?”

道德经的第四章里有一段内容这样说“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爸爸给我解释这段话的意思时,我猛然有了种触动。

下棋时,男生老觉得自己的棋厉害,四处点起战火,以前我遇到这类棋总会有头大脑胀的感觉。可是现在不同了,忽然找到了一种理直气壮的力量,只要谁下出过分的棋,我立即以硬碰硬,毫不客气地“挫其锐”。即使这样下没下好,我也不后悔。

当黑白棋子搅在一起难以打开局面时,我也会头疼紧张。现在好了,思路很清晰:“解其纷”。于是,我的第一方案一定是研究能不能弃子围空。记得有一盘棋,在局部战斗中我放弃了24颗子,依然取得全局的大胜。

五年级的上学期我学习了吟诵。于是,上学的路上,我开始用吟诵亲近《经典》。最开始走入《诗经》中的《木瓜》《鹿鸣》《关雎》《蒹葭》,之后是唐诗宋词中的名短篇。再后来《岳阳楼记》《桃花源记》《长恨歌》《琵琶行》等长篇也在琅琅的吟与诵中熟悉。今年的四月初,爸爸看到了清华自主招生中国学班的要求,不知道被哪根神经触动了,爸爸建议我开始按着这个书单走入经典。

刚开始,觉得这个书单还难呢,可是一个月下来,《大学》被我诵读了多遍后,不少内容已经内脱书吟诵。如果不是邻近小升初,文化课的内容加多,这个时候我可能已经通过吟诵把《论语》《中庸》熟悉、并背熟一些章节。同时,再把一年前诵读的《道德经》前九章重新熟悉和体会。

我计划六年级能熟悉整本的《论语》与《中庸》,并脱书吟诵很多内容。

虽然我还没有推开《中庸》的大门、带着虔诚的心境仰视古圣先贤的瑰宝,可是其中一句经典内容已经融入我的身心,指导我的言行。

我学了吟诵后,我们班的班主任很欣赏,时而让我吟诵给全班听,教大家一起“唱”。忽然,我来了动力,我可不可以成立一个“吟诵兴趣小组”,定时教全班同学吟诵?班主任立即对这个建议支持有加,其它班的语文老师也想让更多的同学来旁听。

于是,五年级的我学着老师讲课的样子,开始准备PPT,备课预演,之后带着几十个同学一起吟诵国学经典时体会“音画美、语言美和意境美”。

说到这里,一定有人急着想知道:那句给了我动力的《中庸》名句是什么呢?

君子,诚之为贵。诚者,非自诚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

这段经典的意思,我爸爸是这样解释给我听的:

君子把真诚看作内心最贵重的宝贝。真诚的人并不是成就自己就心满意足了,还要成全万物、成就更多的人。成全自己之美会激发自己的“仁爱”,成全“万物”会让自己变得更“智慧”。

说到这里,就要回到开头,说一下我的那位住在学校旁边、每天可以比我多睡半小时的同学。

上五年级后,在我们班主任老师的带动下,班里形成一股新风尚,有的同学告诉大家他想背诵《滕王阁序》,有的同学会说她想背诵《木兰辞》。于是我的那位住得离学校最近的同学也计划起来,想背诵这个,又想背诵那个。一个学期后,当她还在向往着熟背那些喜欢的经典名篇时,我已经在上学的路上,一边望着车水马龙,留意着红绿灯,一边用十分钟的时间吟诵完《岳阳楼记》;或者《桃花源记》或者《琵琶行》,或者吟诵《孝经》《离骚》的第一章。剩下的十多分钟内,如果没有要背诵复习的作业,我会继续用吟诵熟悉一段国学经典。
附件: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