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大方聊围棋之二:“十番”宿命

本帖最后由 天马行空 于 2018-11-10 12:47 编辑

原创: 大方无隅  大方聊围棋  2018年10月24日

  十番棋,顾名思义,两位对局者之间连下十盘。是棋手间赌上毕生名誉,展示毕生绝学的终极对决。胜则名动天下,败则堕入深渊。这种赛制兴起明清之际,特别是清康熙乾隆年间,由于当时是座子规则,经典的黄龙士徐兴友师徒的血泪十局、范西屏施襄夏的当湖十局,都充分展示了中国古棋中盘战斗力强的特点。最近弈客围棋鹰眼复盘更是证明了这一论点。

  岁月如梭,时光流转到20世纪,十番棋这一赛制在日本昭和时代被推向了顶峰。从1939年开始的十几年间,客座棋手吴清源由于无法参加日本头衔战而先后参加了由新闻出版社组织的十次十番棋特别对局,并将日本当世七大围棋顶尖高手先后降格。由于当时日本围棋实行不贴目加棋份制,结果对被降格的输家尤为残酷。

  而最近的一次著名十番棋,则是2014年的古力李世石十番棋。这是实行贴目制后影响力最大的一次。奖金高达500万人民币。超过了任何一次棋战的冠军奖金。但有一说一,2014年的古李二人,均已处于职业生涯的黄昏余晖期,既不代表当世最高之实力,也无法代表个人自身棋艺的巅峰。因为前一年的2013年,是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年份,以90后为代表的中国一冠群席卷棋坛,把古李孔为代表的80后领军地位一举打落。因此,个人认为这是情怀大于实战意义的十番棋

  事实上,当今棋坛更普遍地采用了世界大赛的比赛类型。而古李二人在巅峰时期的世界大赛决赛中,早已不经意间悄然完成了十番之约,完全没必要再狗尾续貂。且看:
  2009年第13届LG杯决赛:李世石0:2古力
  2011年第3届BC卡杯决赛:李世石3:2古力
  2012年第17届三星杯决赛:李世石2:1古力
  这期间,不仅是两人巅峰的重合期,也是强烈个人风格的展示期。而这三次大赛番棋的真实十番棋较量,也和他们每一盘棋局的走势类似,古力布局崇山峻岭,中盘大开大合,如降龙十八掌般至刚至阳,在前半盘一举建立优势;然后后盘则更多地进入李世石如九阴白骨爪般阴毒狠辣表演时间,灵活的僵尸流弃子转换,加出色的官子收束,总是在冲线前的一刹那完成半目的鬼魅逆转。

  大比分上,两人5:5,但3次番棋结果,李世石反败为胜,最终胜出。

  聊完了古李,那么其他几位传奇人物按图索骥,实际上也曾在世界大赛决赛中经历过十番棋。且看:

  李昌镐VS常昊:韧圣的逆袭
  1998年第11届富士通杯决赛:李昌镐1:0常昊
  2001年第4届应氏杯决赛:李昌镐3:1常昊
  2003年第1届丰田杯决赛:李昌镐1:0常昊
  2007年第11届三星杯决赛:常昊2:0李昌镐
  2009年第7届春兰杯决赛:常昊2:0李昌镐
  历时12年,从局分1:5到5:5,“韧圣”常昊终于从深邃无边的坑洞里爬了出来,重见天日。虽然大比分仍然是2:3落后,但总比分完成了逆袭之旅,定格为5:5。

  李昌镐VS马晓春:坠入深海的恐惧
  1996年第7届东洋证券杯决赛:李昌镐3:1马晓春
  1996年第8届富士通杯决赛:李昌镐1:0马晓春
  1999年第3届三星杯决赛:李昌镐3:2马晓春
  1999年第3届LG杯决赛:李昌镐3:0马晓春
  四次决赛,三次五番,残酷的3:10完败。如果说年龄相当的常昊尚可用时间换取空间,通过自身顽强的意志来完成救赎。但年长一轮又心高气傲的马晓只能用三国典故“既生春何生镐”来感慨这宛如坠入深海般不断下沉的无尽绝望了。

  李昌镐VS刘昌赫:王者的碾压
  1997年第1届LG杯决赛:李昌镐3:0刘昌赫
  1998年第9届东洋证券杯决赛:李昌镐3:1刘昌赫
  这是当时世界第一对第二集团代表人物的一次干脆利落的王者宣言,碾压式的6:1,毫无悬念地分出了胜负。但平心而论,60后的刘昌赫有资格在李昌镐对面,争到2个五番棋,也属不易了。和马晓春不同的是,虽然输的更惨,但他不必背负起一人一城的期待,负重前行。反而在之后抛下包袱,轻装上阵,绕开李昌镐的笼罩,反而获取了更多的荣誉。

  有圆满,就会有遗憾。

  比如,棋坛最强的双李,因为年龄的差异,只完成了2次五番教量,各胜一次后总对局定格在小李五比四领先后,再无机缘。

  比如,同样贵为韩国四大天王之列的老曹大刘,他们第二人之争中曾在决赛舞台也有3次相遇,但因为2次为日本举办的富士通杯的单盘制而未最终决出十番胜负,刘昌赫四比三领先后永久封局。

  再比如,日本唯一一位在本文中提到的当代人物----老虎依田纪基,在1997年与刘昌赫完成八番之约后,也因为其自身状态的迅速衰落而再无下文。

  有时候,缘分就差了那么一点点。

  现如今,三国棋手的培养模式,经过了从最初日本家庭作坊式道场(代表如木谷道场),到中韩流水线式道场(代表如聂道场),再到新世纪网棋训练培养(代表人物柯洁朴廷桓),现在又可以展望不远将来的AI培养(代表人物尚成长中),职业棋手无论厚度还是顶尖层已经进入了完全充分竞争的时代。别说像过去日本九段名人一辈子深闺不出阁,动不动打挂的神秘形象不再,就连曹李师徒和古李双骄这样,风格鲜明,凌驾于同时代半个层次的风华绝代,都很难重现。如今的顶尖棋手,不再优缺点明显,而是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数量上论“打”批量生产,统治力上看,也不再是各领风骚十数年,而是趁热打铁三两年。就像最近5年在等级分上双骑突进的世界前二人柯洁朴廷桓,至今就还未在世界大赛决赛中碰面过一次。

  因此,未来世界大赛的真实十番棋想要再现,不仅仅需要点点机缘巧合,更需要领袖棋手们(如柯洁等)能保持专注,远离诱惑,静心于纹枰,在最好的年纪,为自己留下最美好的回忆,而不是遗憾。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