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7日 经典棋文
本文原载于:《围棋天地》
日本棋坛一位又一位强豪相继走上十番棋的舞台,一位又一位地在吴清源面前倒下。对于挑战者而言,挑战也好,失败也罢,其实都是他们棋士生涯的宿命,也是他们棋士生涯的光荣。与此同时,在一次又一次的胜利之后,吴清源也独自走向了棋界的高峰,走向了历史的深处。
战前的棋界是木谷和吴清源并立的格局,而战后则进人了吴清源独步天下的时代,此时,一位新崛起的棋士更加明确地将吴清源当作了自己的目标,他就是藤泽朋斋,当时叫做藤泽库之助。
昭和二十四年(1949年),藤泽按照日本棋院的升段规定,成为了第一位九段。即便有吴清源的存在,藤泽的登场也和昭和初年的怪童丸木谷实一样,给人以非常爽快的感觉。
当时有一位叫做古桥宏之进的游泳运动员,被誉为“富山的飞鱼”,和他一样,在战败后的混乱时代中,藤泽飒爽地升为九段,其影响其实已经超越了棋界的范畴,而是将一位和平时代的英雄形象展现在了全天下人的眼前。之前,在昭和十八年(1943年),他曾经以定先棋份和吴清源进行过一次十番棋,六胜四败,这是相当不错的成绩。
然而,两者的对决,却不是那么容易实现的。吴清源已经脱离日本棋院,隶属读卖新闻社旗下,这是身份的问题,此外还有用时等其他一些具体的障碍,对于棋士而言,棋盘之外的交涉也是战斗。藤泽升为九段之后,日本棋院向吴清源颁赠了九段段位。于是,昭和二十六年(1951年),两者的第二次十番棋开始了。
在此之前,吴清源昭和二十三年(1948年)至二十四年(1949年)与本因坊岩本薰和下了十番棋,二十五年(1950年)至二十六年(1951年)又与继岩本之后成为本因坊的桥本下了第二次十番棋。具体战绩上,对岩本是五胜一负将其降至先相先,对已经是先相先棋份的桥本也是五胜三负两和取得压倒性胜利。
藤泽的登场早已是千呼万唤。就像当年的木谷•吴十番棋那样,这也是一场万众期待的大胜负。诚然,对岩本和桥本的十番棋不能说不是大胜负,可是归根结底,桥本是同门师兄,岩本是年长的温厚绅士,再加上吴清源的性格原本就淡泊胜负,胜负自然就没有多少紧迫感了。
然而藤泽不同,他是一位年轻的武士,自有一番负重登山的气概。双方之前就对局条件不断讨价还价,客观上也助长了紧迫感。现实已经超越了吴清源和藤泽库之助的个人问题。周边的气氛日益紧张,争棋的味道愈来愈浓厚了。
昭和二十六年(1951年)至二十七年(1952年)之间,天下注目的第二次吴清源藤泽库之助的十番棋当中,藤泽二胜六败二和,被降至先相先。翌年二十八年(1953年),藤泽再度挑战,但是这第三次十番棋更是一胜五败,被降至定先。
当时,仅有的两位九段之间的争棋的结果,使得吴清源的强大在一般大众的记忆中刻下了深深的烙印,近乎神格化了,这一点毋庸赘言。
然而实际上,就争棋本身而言,其实和当年吴对木谷的十番棋一样,虽然表面上是压倒性的战绩,藤泽被连续降级的记录,然而实际上,对局者哪怕偏差一步,胜负的流向就会出现明显的变化,吴清源其实也是如履薄冰,这种情况在第二次十番棋当中体现得尤其明显。
关于两人之间的竞争,我将在关于藤泽的段落中详细描写。不过,在这里,我的确想要强调一件事情,即在我看来,吴清源强大的秘密从这一次十番棋多少可以窥见一斑。
先来记录一下吴清源•藤泽第二次十番棋的战绩:
第一局 日光轮王寺 吴清源 白番中押胜
第二局 高冈延对寺 藤泽 白番六目胜
第三局 东京般若苑 和棋
第四局 静冈浮月楼 藤泽 白番中押胜
第五局 东京红叶馆 吴清源 白番中押胜
第六局 伊香保千明 吴清源 黑番中押胜
第七局 饭坂花水馆 吴清源 白番中押胜
第八局松岛白鸥楼 吴清源 黑番中押胜
第九局北海道登别 吴清源 白番三目胜
第五局之前,双方的胜局都是逆转胜,比赛相当激烈。事实上,藤泽还曾一度领先于被誉为执黑不败的吴清源。当时的解说中提到,最终下成和棋的第三局也曾经是藤泽优势的局面。
然而,我们又不可以在事后再来假设如果藤泽那一局最终获胜又会如何,这种做法全无意义,而且不仅对胜者,对败者来说,也是一种不敬。已经发生过的事实就是,到第五局为止,双方的比分还是难分高下,但是在此之后,局面就出现了戏剧性的转折,吴清源成为了最终的胜者。不过即便如此,假如将这次十番棋比成一盘棋,则可以说藤泽在序盘阶段对吴清源产生了威胁,这也是事实。
吴清源在面对这场十番棋时的心情如何呢?实现这场对决之前,支持吴清源的读卖新闻社与藤泽个人乃至包括藤泽在内的整个日本棋院之间都发生了情绪上的对立,十番棋一直是被激动的气氛包围着的。
“最初我连比赛能不能下都不知道。我只是将命运交给上天决定,运气好就获胜,运气不好就输。”
在第二次十番棋结束之后,吴清源面对广播的麦克风,毫无矫饰地说出了以上这番话语。
如前所述,就自己和木谷的十番棋,吴清源也有类似的感想。胜也好,负也罢,吴清源认为那完全是气运使然,这多少有点日本式的“尽人事听天命”思想的味道,但是似乎又不完全一致。
在我看来,吴清源对于自己的技艺显然是有着完全的自信。只是,这种自信和普通意义上的自信多少不同,有着自己独特的内涵。这不是夸耀自己的力量的自信,而是将自己的力量交给神来裁定的自信。
如果觉得自己的技艺无论如何也不如对手,是绝对说不出这样的话来的。同样,如果满心都是自满和骄傲,同样也是说不出这样的话来的。棋士吴清源的资质,其实从他获胜后的这番感言就可以窥见一二,他既有胜负师必需的斗志,也有作为平常心基础的独特的自信,两者绝妙地在他身上混而为一。
决定争棋胜败的微妙的重点到底在何处?究竟是什么力量使得明暗得以分别?对于所有类似的问题,我是无法回答的。不过,我的确相信,这一切绝非斗志和棋力两者所能解释,更加根本的是人的资质,后者才是发挥决定性作用的。
这才是胜负世界的真正关键所在。这一点不仅仅适用于胜负世界,也适用于整个人类社会。
反过来,我觉得我们有必要对所谓的人的个性进行深入思考。不必说,任何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可是那些类型性的个性作为个性是没有多少价值的,真正有价值的,是那些创造性的、独特的资质。我认为,吴清源的胜负观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
吴清源的胜负观是充满个性色彩的,而支持这种胜负观的,则是他富于个性的技艺。我们之前提到木谷实的时候说过类似的话,之后提到高川格时还要说类似的话。只要是一流的棋士,就都具备独特的创造性的个性,反过来说,如果没有这种个性,也不可能成就一流的棋士。我们可以说,木谷实能够扬名天下,和他是一位有个性的棋手有着莫大的关系,这一点应该没有人会反对。可是,高川格也是一位个性鲜明的棋手吗?我想很多人对此是会抱有疑问的。在此,我希望表明自己的看法:在我看来,高川其实同样是富有个性的,只是人们看问题往往流于表面,因此没有发现他的个性罢了。
胜负都由气运的说法,看起来多少有些夸张,但是我认为,那的确不是吴清源面对电台记者提问所使用的应酬辞令,相反,那恰恰是他贵重个性的流露。更加确切地说,面对记者,吴清源是从自己的本心深处捧出了自己真正的思想。
我曾经将吴清源全部争棋的棋谱都从头到尾看过一遍。当然,以我的水平,只能是将收集到的棋谱拿过来,像阅读小说一样漫然地浏览解说而已,有所思考当然是很难的。不过即便如此,我在读后还是产生了一种感觉:各种各样的评论中,大多都存在着一个让我多少觉得有些奇怪的相同之处,尽管我似乎又不能将其称为问题。
根据别人的解说,吴清源获胜的棋局中,有一半是没有出现任何波折就顺利地赢下来的,也就是所谓完胜;而剩下的另一半胜局则是利用对手的失误而赢下来的。虽然这种简单的划分并不确切,但是我的确是有这样的感觉。
更重要的是,这种扳回的胜局,在中盘阶段还常常是胜负不明,甚至是吴清源处于劣势的局面。这些棋局,据说十有八九都是因为对手出现缓手、失着才被吴清源逆转的。我的疑问就在于此一这种情况是否真的存在?
如果说胜负不明,或者是劣势的棋局,吴清源可以将其中十之八九的对局扳回,那么反过来说,之前胜负不明或者是劣势的判断,是否就有值得推敲的地方呢?记得几年前,赛马场上曾经有过一匹名叫“深山”的名马,因为常常在最后的冲刺中脱颖而出一举成名。这匹马在比赛的途中经常只是列在第五六位的样子,但是到了最后总是能够使出全部力量,超越所有的对手。在冲剌之前,它一直都在储备能量,这时的它恐怕不能说是真的落后吧。这个比较或许未必恰当,但我的确是感觉到,在吴清源的棋局当中,外人眼中的“胜负难分”大概是可以和优势画上等号的。
我之所以会想到这些,是因为从大众的眼中看去,吴清源赢下这么多棋,似乎靠的全部都是运气,但是在我看来,在他超过对手的战绩之下,必然有一些其他的微妙的因素在发挥作用,哪怕这些因素是我们想象不到或者难以理解的。归根结底,比起对手来,吴清源是要高出一筹的。
我曾经就贴目的事情专门询问过吴清源的见解。吴清源认为,贴五目是比较适当的,而他认为五目适当的理由,就是在没有贴目的十番棋当中,他就是按照对方有五目的优势进行判断的,要想尽办法把这五目扳回来。
这话本身没有什么值得惊奇的,因为实际上,我之前就听别人提起或者是在某处看到过类似的意见。然而,在和吴清源谈起这些的时候,我仍然有一种非常新鲜的感觉。
他在谈话中说,白棋必须从布局阶段开始,一手一手地不断下出有力的着手,寻求机会消掉这五目的差距,最终以一目或者二目获胜,就是白棋的名局了。
这话就让我吃惊了。从布局阶段开始,就要考虑在某时某地消掉这五目的差距,并判断能否消掉,这恐怕是神才会有的思路。这是职业棋士将自己毕生全部投入进去研究的课题,我是无由置喙的,但是我的确觉得,棋盘上大概是存在一个超越计算的感觉的世界的。吴清源的强大,一定程度上也因为他的这种感觉要超过别人一筹。
吴清源,赢棋不会放掉,输棋也能够一点点扳回,外人对他的这种评价似乎是说他在技术之外还依靠了运气的眷顾,但是仅仅依靠好运怎么可能一而再,再而三呢?
第二次十番棋失败后发出第三次十番棋挑战的时候,藤泽曾经说过,“我不是不能接受失败,只是不能想明白自己为什么失败,我就是想再试着体会一下”。藤泽是觉得有些棋原本已经是自己必胜之局,却被吴清源捡了过去。比如降级至先相先的第九局,他虽然心里想要全力争胜,但在收官时却是怎么错误怎么来,最终输掉了对局。
于是,两人的第三次十番棋就这样开始了,结果,藤泽这一次的表现比前一次更加可怕,一胜五败,直接被降至定先,屈辱地结束了比赛。当然,吴清源这一次获胜的棋局当中同样不乏逆转的情况,但这显然只能证明他在胜负方面的强大。
我第一次见到吴清源是在昭和三十六年(1961年),那时坂田刚刚从高川格手中夺取本因坊头衔,就与吴清源拉开了三番棋的战幕。我当时负责写观战记,而吴清源当时给我留下了非常鲜明的印象,至今仍难以忘怀。
当时的第一印象,我后来写在了一篇短文当中:
“云上之人——这样的字眼在我的脑海中浮现出来。精瘦的头颅,宽阔的前额,高高的鼻梁,鲜亮的皮肤,独特的高亢而圆润的嗓音。我当时就感觉到,出现在我面前的似乎是一个脱离俗世的人物。
‘腿脚不方便,只能失礼了。’
吴先生招呼着,脸上浮现出笑容。这一年的夏天,吴先生遭遇交通事故,右脚骨折,基本痊愈之后,就一直由护士照看。当时大致就是这样的情况。我这云上之人的印象非常强烈,自然是有原因的。”
事后我又重新回忆了一下,面对吴清源,我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印象,正是因为他是在番棋当中战无不胜的昭和棋界的王者,即便通观整个围棋史,他也是属于最为杰出的大棋士行列,这就使我不能不满怀崇敬之情。何况,眼前的吴清源所表现出的风格和周围的气氛也和我的崇敬丝丝入扣,我自然就会有那样的想法。
然而,棋界的最高峰,任何人都不会怀疑他王者地位的吴清源,竟然落到了不得不在五十岁左右的时候考虑引退问题的地步。更为严重的是,交通事故的后遗症一年之后突然发作,他由于精神障碍再度住进了医院,巨大的不幸始终追逐着他。
万幸的是,健康终于得以恢复,可是他毕竟已经不再适合持续高度紧张的争棋修罗场了。这真是莫大的遗憾,或许也只能用宿命来解释。
多少巧合的是,那个时候,棋战主流从番棋的争棋向头衔战转移的进程已经接近尾声,而作为番棋王者,吴清源的名字遂得以不朽,这未必不是围棋之神的苦心安排。
(张江、杜宇/译)(苏甦二段对本文亦有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