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丁香晴空:对新人王赛几点建议 若办成国际赛偏离初衷

本帖最后由 天马行空 于 2013-12-7 16:05 编辑

文:丁香晴空  2013-05-14

  最近有几篇文章谈到了中国围棋的发展前景,表现了对目前大好形势的肯定以及居安思危的思考。其中谢锐记者认为现在围棋的好形势是三十年前中日围棋擂台赛所培养的围棋爱好者带来的红利,“现场看棋的两种人最多:40岁上下的男人和10岁左右的孩子。”对此晴空表示有保留的赞同,原因是从37岁的常昊、36岁的罗洗河,到31岁的孔杰、30岁的古力,到25岁的朴文垚,再到22岁的周睿羊、江维杰、时越和17岁的范廷钰。中国围棋世界冠军并没有出现一个太大的空档期,代表学棋的人群并没有出现明显的断层。虽然中日围棋擂台赛影响的一群人中有不少是支持围棋发展的主力,但晴空认为,目前中小学的学生家长中有不少不会下围棋的人也认为围棋是一种可以锻炼孩子思维能力、记忆力与耐力的良好智力游戏,从而让自己的孩子也在学习围棋。这样的家长在晴空和丁香孩子的班级和学校里有不少。从这个方面讲,围棋在校园中回到了其智力游戏的根本轨道上来,这就表明在中国的围棋不太可能像在日本那样走向没落,也不太可能像韩国那样开始因为一些冠军的刺激而走向全民学棋,却又因为一段时间世界大赛成绩不佳以及围棋不能进入体育项目而逐渐受到冷落。因此,围棋作为一种智力性的游戏,在中国的中小学中有非常好的土壤,这是一个很好的良性循环。那么中国的围棋需不需要居安思危呢?答案是肯定的。

  围棋要居安思危,应首先看清楚“危”在哪里?可能造成的后果是什么?上海刘世振教练的担忧其实很有代表性,以前围棋基础最好的上海,希望走职业道路的小棋手数量却极为有限。这说明什么问题?晴空认为,在现代社会中,孩子各种成长道路很多,走职业棋手的道路可能会有名有利,但是确实其成长的道路是很坎坷的。所以除非孩子有很好的天份和强烈的意志,否则走这个独木桥的投入产出比并不一定比平常的职业更有优势。所以围棋的“危”并不在于群众基础,而在于职业棋手后备资源的风险,这从一些获得业余比赛冠军而可以申请职业段位的棋手却放弃了申请资格就可以得到证实。虽然目前每年的职业定段赛人满为患,但是并不排除这种高热在某一天降温的可能。如果围棋不想出现中国象棋目前这种的窘境,确实需要居安思危。

  另外想谈谈新人王赛,上海建桥集团董事长周星增谈到这项已经举办了20年的传统赛事可能会改变比赛模式。晴空在一篇博文《谈谈新人王战限制与古李十番棋》中提了一些建议,现在再提几个建议,如果周董事长可以看到这篇博文,不妨考虑一下:

  1、可以举办一个全国性的分年龄段的青少年围棋比赛,例如有10岁以下组、10-13岁组、13-16岁组等。这样可以促进某个年龄段的小棋手的相互交流,比单独的一个新人王更有代表意义。

  2、新人王的赛制可以改为分组的循环赛,最后根据积分,以及组间同名次来决定名次,这比单淘汰更有观赏性。

  3、组织地域间(比如南北间、或者城市间)的小棋手的擂台赛或分组对抗赛。

  另外晴空认为:如果把新人王办成中日韩三国新人的国际性赛事,或者世界围棋名人对抗赛,其影响力是否扩大不说,已经偏离了培养新人的比赛初衷。如果周董希望办这种赛事,建议最好不要用新人王的名义。

  总之,居安思危与新人王比赛看似无关,但因都和中国围棋的未来相关,也就有了关系。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