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昭和的棋》29-石田芳夫(1)新时代的胜负师

本帖最后由 天马行空 于 2018-9-14 10:37 编辑

2018年9月12日   经典棋文


本文原载于:《围棋天地》

当林海峰击败坂田荣男,成为棋界新一代霸主时,这一变化一时引得群情耸动,成为了街谈巷议的话题。毕竟这一变化太过迅速,太过不可思议了。短短几年之后,石田芳夫又取代了林海峰,成为了又一代的霸主,这一次,人们的反应却平静了许多。然而,这一次的反应虽然没有前次那么激烈,但是感悟恐怕同样不少。


石田芳夫的登场,表面上看来和当年的林海峰是极为相似的。

昭和四十年(1965年)第4届名人战,挑战坂田荣男的林海峰当时是二十三岁,而昭和四十六年(1971年)第26届本因坊战,挑战林海峰的石田当时是二十二岁。他们两个都是第一次登上挑战者的舞台,而且都是在不被看好的情况下挑战成功,甚至连所引起的轰动也颇为相像,一个是史上最年轻的名人,一个是史上最年轻的本因坊。

以这样的年龄君临天下,映在棋迷眼里的形象自然应该是英姿飒爽。然而,在我的记忆中,虽然都是风光的登场,但在两者之间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差异并非仅仅是性格使然,而是和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有着很大的关系。林海峰的对手是不同世代的坂田,而石田所面对的却是同世代的林海峰。换言之,两人登上挑战舞台的经过是极为相似的,但是霸权更迭的本质却有所不同。由于战争年代造成的空白,在坂田的时代和林的时代之间,有近二十年的时间,职业棋手的数量都少得可怜。十岁到二十五岁原本应该是棋力成长的黄金时期,但是这一代棋士最关键的成长阶段却不得不陪伴着战火和硝烟渡过。按说在林和坂田之间理应还有一两个顶尖棋手的存在,然而由于时代的作弄,连做父子都存在着年龄差异的新旧两代棋手成为了大胜负舞台上的对手,并最终在激烈的碰撞之中完成了霸权的更迭。

非独围棋界为然,将棋界也存在类似的情况。作为新时代的旗手登场的,在将棋界是中原(译注:中原诚,将棋棋手,1947年出生于日本宫城县,1965年进入职业棋坛,1972年从大山康睛手中夺走名人位。此后共获得过64个冠军头衔,现任日本将棋联盟副会长),在围棋界是林,而阻挡他们前进的,则分别是将棋界的大山和围棋界的坂田。这两代人之间,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彼此成长的环境不同,对事物的思考方法也自然地存在着差异。在残酷的胜负世界里,即便棋手对追求胜利的执着不会改变,时代的变迁却不可避免地使这份执着的本质发生了变化。

胜负的紧迫感,很大程度上都是对局者的性格使然。坂田和林的对决,由于两个人的性格迥然不同,再加上这是一场世代更替所系的激烈碰撞,他们之间的胜负自然就越发引人注目,呈现出无论谁最终倒下都会是一种遗憾的氛围。当林扳倒坂田成为名人•本因坊的那一刻,观者真切地感受到了白刃格斗的血腥。


我无意评判谁成绩更有价值,我只是觉得石田战胜林海峰,成为名人•本因坊的时候,人们已经没有了当初林和坂田对决后留下的血腥印象。这并不是说胜负的震撼力已经就此消失,而是震撼力的本质发生了变化。在人们的眼中,石田更像是一位在现代体育比赛中夺得了冠军的竞技者。或许正是林海蜂这样一位衔接新旧两代的棋士的存在,使棋界霸主的形象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从胜负师变成了竞技者。

其中的原因还不仅仅在于世代的交替,棋界制度的变化也有着相当的影响。战败后,随着棋战的重心从以段位为中心的大手合转到由各大报社创办的头衔战,不必说段位,就连本因坊、名人这样的称号,也没有了以往的权威。

从日本棋院制定的头衔排名也可以看出,以奖金额度的高低为标准,最新创办的棋圣战排在了首位,以下依次为名人、本因坊、十段等等。当然,本因坊、名人所拥有的历史底蕴还会依然传承下去,但在把本因坊、名人称号视为至高无上荣誉的战前派棋手和战后成长起来的棋手之间,确实存在着认识上的差异。   

可是,这些由时代的变迁所带来的变化,在无止境的围棋世界里;也许终究只是一个片断而已。因为对于真正的一流棋士而言,无论外在的一切如何改变,棋的本质却是可以超越时代而相通的。

诚然,石田登场之初,由于他现实理性的棋风和敏锐的胜负感,给人留下的印象不是一个胜负师,而是一个新时代的竞技冠军。然而,不可思议的是,当这样一个形象渐渐固定下来的时候,他行棋的合理及对胜负的敏锐感觉反而又将他性格中胜负师的一面日渐彰显出来。

石田拥有“电子计算机”这样一个绰号。这个绰号当然是源自于他那迅速又准确的超群计算力,然而,在他的电子头脑里,除了机械般的准确,似乎还隐藏着别的机能。

虽然对于这一点我还无法做出明确的解释,但“电子计算机”这个绰号随着石田一起席卷棋界,的确是让人重新认识了一直以来都被忽略的计算的重要性然而,即便如此,在当今的棋界,“计算”的问题也只是被提及而已。我有一种感觉:当初木谷和吴开创新布局革命时所带来的新思维,也被储存到石田的电子头脑中了吧。


在石田语录里,下面的一句话非常有名。

“我不会凭棋感和气势下棋。我是计算以后再落子。”

乍一听似乎是把棋的乐趣变得索然无味了,但仔细想来,又可以说是一种让人毛骨谏然的宣言。

这不是一个企业家抑或一个银行职员所说出来的话,而是石田在攻下林的堡垒后所留下的名言。当时正是林海峰代替不可一世的坂田成为棋界霸主的全盛时期。并且,在石田之前没有哪个棋手说过这样的话。事实上,在一般人看来,即便是就石田所说的“计算”进行讨论,也不可能完全探明它的奥秘。

我只是一个业余爱好者,因此在谈到这些问题时,免不了会有些抽象。特别是在对石田的棋才进行表述时,我总会有非常困难的感觉。石田谈吐明快,头脑清晰,让人完全感觉不到任何的矫揉造作,似乎是一个比谁都容易描绘的形象,然而,当我想要去描述一个真正的石田的时候,原本应该清晰可见的形象却逐渐模糊起来。

“在胜负的世界里,既会有赢,也会有输。”

这也是石田的名言。在我观察初登本因坊挑战舞台的石田时,他给我留下了不可思议的印象:比我之前所接触过的任何棋士都年轻的他,显得比谁都平静而又坦荡。然而,在这样一个专注于胜负的身形周围,却弥漫着不可思议的氛围,充满了气魄,就像一块不应燃烧的冰燃起蓝色火焰的感觉。这就是石田,一个不以感觉和气势落子,而以理性的计算来下棋的棋手的真实身姿。 在登上本因坊挑战舞台的两年前即昭和四十四年(1969年),石田在日本棋院最强战中战胜大平修三,取得了职业生涯中的第一个头衔。记得当时的观战记者榊山润(译注:榊山润——著名历史作家,其代表作有《信长公记》、《明智光秀》及《围棋谈义》等)在描绘当时年方二十、稚气未脱的石田时,竟然用到了“狰狞”这个词。当然,这并不是说外表优雅的石田在下棋时变得面目狰狞,而是说他那始终不变的面部表情让人感到了一丝狰狞。虽然不能光凭面部的表情来完全展现整体的“狰狞”,但可以说,年少的石田身上已经具备了新时代的胜负师气质。

(孙远/译)
附件: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