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围棋制度的历史演变

来源:知乎  刘锐  2016-10-02

最近有不少人讨论围棋制度的改革。本文介绍一下目前的围棋制度是如何演变而来的,供大家参考。

一、日本古代围棋制度

现在的围棋制度是从日本江户幕府时期的围棋制度演变来的。下面分职业棋手的收入来源、职业棋手的资格和等级、资格和等级的认定三方面介绍。

1.在江户幕府时期(1603年-1868年),围棋界是国家体系的一部分。围棋四大家族本因坊、井上、安井、林受到政府扶持。幕府任命最强的棋手做棋所,掌管天下棋事。(严格的说是碁所,因为棋所分碁所和将棋所。)棋所以及每家的掌门人和继承人都从政府领取俸米,其他的职业棋手也有俸米,有其他职业的业余棋手就没有了。当然棋手也有其他收入来源,但俸米是棋界与政府联系的标志。

2.本因坊道策(1645年-1702年)做棋所时确立了段位制。共分九个段位,初段最低,九段最高。九段称为名人,同时期只能有一个。棋所由名人担任,没有名人那就空缺。八段称准名人,七段称上手。

那时的段位是很森严的等级,不同段位的棋手之间对弈时身份是不对等的,这叫做棋份。棋份是两段一子,就是说差两段的话,段位低的棋手被让先执黑先行,差四段的话让两子,依次类推。差一段是先相先,就是说下手在三盘中两盘执黑,一盘执白。差三段是先二,就是让先和让两子轮流交替。依次类推。

3.段位的获得要看棋界的认可。一段到四段的低段只要某个家族认可就行。比如说,一个没有段位的棋手到本因坊家下棋,本因坊家的掌门人觉得你的实力可以和他让三子下,这位掌门人自己是七段上手,他掐指一算,7-3*2=1,就是说你有初段实力,于是他就可以给你一张初段证书。

五段以上的高段就要四大家一致认可才行。比如如果本因坊家要推荐一个六段棋手升七段,但井上家不同意,怎办?不服,干你!那就井上家出一个棋手,进行争棋。如果本因坊家的棋手在争棋中确实表现出了七段的水平,那不服也得服。争棋的目标是改变棋份。比如一名六段棋手和其他六段棋手的比赛中都能多赢四局,那他和六段的棋份就改为先相先,就意味着他有了七段的实力,就可以升七段了。改变棋份的规定不同时代不一样,有多赢四局的,也有多赢五局或六局的。一般的升段不用争棋,棋界还是很友好的,但是要升九段那可就争得面红耳赤,因为九段就是名人,名人就要当棋所。

二、日本现代围棋制度

幕府结束后,新政府当然不会继承俸米,棋手就只能去社会上讨生活了。随着报纸业的繁荣,新闻棋战兴起,就是报纸举办比赛以换取棋谱的刊登权。1939年最后一个名人——本因坊秀哉把本因坊称号转让给日本棋院,由《每日新闻》创办了本因坊战,这是第一个头衔战。之后逐渐产生了七大头衔战,分别是棋圣、名人、本因坊、王座、天元、碁圣(又称小棋圣以和棋圣战区分)、十段。众多的围棋比赛成为了职业棋手的主要收入来源。

职业棋手参加比赛可以获得奖金和对局费。奖金是按成绩算的。而对局费相当于出场费,每下一盘棋都有,输了也有。对局费有点像旧时代的残余,以前成为职业棋手就有俸米,现在成为职业棋手就有对局费。

很多比赛都采取淘汰制,于是执黑的先行优势成了大麻烦。如果只下一盘那执白的一方吃亏,如果下两盘轮流先走那又多耗举办方的精力。于是,贴目制流行起来,先走一方贴给对方一定目数,这样就公平了,就可以一盘淘汰了。另外,新的时代等级不那么森严了,也要求不论段位一律平等对弈。1939年第一届本因坊战就采取了贴目制。当时有棋界元老反对,认为贴目不是围棋,认为一律平等对弈有损高段棋手的尊严。但逐渐地大家也就习惯了。

但是,段位制的不平等传统也没有一下消失,还是保留在了比赛编排上。日本的比赛经常是这样进行的:初段先比,选出人来和二段一起比,再选出人来和三段一起比……在这种制度下初段要赢得比赛要比九段多赢好几盘棋。随着下面讲到的段位越来越和实力脱钩,这种制度就显得很不公平了。

当然,在新的时代,再使用推荐升段也不合时宜了。1924年日本棋院成立后就开始举办称为大手合的段位赛,升段由在段位赛上的胜局决定。段位赛还是按照棋份对弈,不贴目。另外还给没有段位的人创办了定段赛。

以前的段位是不分职业业余的,现在有了职业段位就是职业棋手,那其他人呢?于是又产生了业余段位和业余比赛。没获得职业段位和退出职业现役的就可以参加业余比赛,业余比赛都没有奖金。(职业转业余只限于低段棋手,五段以上不能退段去下业余比赛。)

日本的这套制度后来又被韩国和中国模仿,但由于国情不同而产生了一些偏差,其中有些偏差产生了很大影响。

三、段位制的危机和改革

20世纪50年代中国开始追赶日本时,提出的目标是战胜日本的九段。那时候段位确实是个硬指标。一开始棋手对段位和段位赛都非常重视,原因有几条:一,早期日本棋院按段位给棋手发津贴;二,比赛还不够多,段位赛就是最重要的比赛;三,如前所述,其他赛事的编排也很看段位。日本最开始通过段位赛升上九段的几个人也确实都很强,名副其实。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事情起了变化,段位与实力的关系也变弱了。高段棋手年纪大了会退步,年轻棋手进步的速度超过升段的速度。另外比赛越来越多,无对局费的段位赛吸引力越来越低,只以一项比赛衡量棋手实力也必然会有大的偏差。段位越来越和实力脱钩,于是段位也就越来越不重视。段位不被重视,那么段位赛也就不被重视。段位赛不被重视,那由段位赛产生的段位说服力也就不够。这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1982年时中国决定实行段位制时,日本段位制的弊端已经非常明显,因此当时陈祖德就反对段位制。1995年中国推出了等级分来评价棋手安排比赛,以取代段位制。现在韩国也用等级分,而日本仍然用奖金排名。

接下来对段位制的一个大的冲击发生在韩国。韩国没有日本那样等级森严,低段棋手有较多的机会冲击高段棋手。1999年,上升势头非常猛的李世石三段宣布,他不再参加段位赛了。三段已经可以参加所有比赛,够了。李世石不明白参加一个纯粹只是为了升段的比赛有何意义。世界棋坛意识到,将会有一个三段的世界冠军产生了。这在2002年成为了现实。棋界必须对此做出反应。

2002年,中国推出了奖励升段制度,规定可以根据比赛成绩升段,比如世界冠军直升九段。第二年,韩国和日本也推出了奖励升段。另外韩国和日本还取消了段位赛,改以日常比赛的胜局作为升段标准。当时中国的比赛太少,所以没有这么做。但今年2016年也开始把日常比赛计入升段对局了,而段位赛仍然保留。(中国的段位赛和日本不同,是贴目棋。)当然日本的各项赛事也逐渐改革,不再按段位编排比赛,实行了真正的平等参赛。

四、奖金公开赛的推出

在日本的围棋制度下,理论上所有职业棋手只要不退役,就有比赛下,就有对局费领。但是随着职业棋手的人数越来越多,赞助商的对局费负担也越来越大,因此不得不削减每盘棋的对局费。对局费越来越成为鸡肋。于是韩国的刘昌赫九段干脆提出,取消对局费,实行奖金公开赛制。不要再用对局费区分职业业余。大家都来参加公开赛,有本事就拿奖金,没本事就去做教学普及工作。

经过刘昌赫的不断游说,韩国围棋界终于接受了这一看法。2009年,新的世界大赛BC卡杯世界围棋锦标赛诞生。这项赛事只有进入本赛才有奖金,预选赛没有对局费,还要自费前往。

BC卡杯后来停办了,但产生了很大影响。韩国的其他两项比赛三星杯和LG杯也取消了预选赛对局费。而中国也顺势推出了百灵杯和梦百合杯两项公开赛。

可以说奖金公开赛的推出是真正职业化的开始。

五、职业?业余?

职业棋手人数的增多在韩国造成对局费的降低,而中国的解决方法是减少参赛人数。一方面是围棋市场不够大,另一方面中国棋手不像日韩那样集中,中国国土面积大,要让所有棋手都集中在一起参赛也很不方便。于是,只有少数顶尖棋手可以常年参加比赛,靠奖金过活,而绝大部分职业棋手只能靠教棋度日。

随着围棋市场的发展,这个现象稍微好了一点,但没有根本改变。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围棋市场发展的最大后果是业余赛事的蓬勃发展。也许赞助商觉得办职业赛事麻烦,所以索性办业余赛事?业余比赛越来越多,而奖金也越来越高。已经到了一些业余棋手可以靠奖金过活的地步。

于是形成了一个奇特的局面,一方面很多叫做职业棋手的人实际上是没比赛的业余棋手,另一方面一些叫做业余棋手的人实际上是靠比赛奖金生活的职业棋手。再加上很多职业比赛已经对业余棋手开放,所以职业段位证书越来越不能区分职业业余了。

也许改革的下一步是弄清职业和业余?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