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日本规则“公活无目”的由来

来源\赵之云著《中国围棋胜负计算法及其演变》

  xueweiqi.net的编者按,对作者的观点作了小部分修正及评论。


  (编者按:日本规则硬性规定“公活无目”的源头在哪里? 我们可以从唐宋填空法处理“公活”棋形地域的方法来进行推测。)

  唐宋填空法是如何处理“公活”棋形地域的?对此尽管还没棋谱资料验证,但我们只要懂得唐宋人的地域观,再注意到唐宋与明清之间在计算法方面有同出一源的关系,那么,我们对此也可试作探索了。

  上图,黑▲两子与白方两块棋构成公活,试问如按唐宋填空法,将怎样判断其中地域?

  白方可在左边A位及右边B位自填不影响白棋的生存。故白左、右两块各有一路,计二路,黑棋无路。

  如此处理公活,显然比日本填空法硬性规定‘公活无目”合理,否则,此后黑棋如在A或B位投入当劫材,为什么又成了自损目数之举?这就很难自圆其说了。


  这是50年代一位美国棋艺研究家对日本填空法提出的质疑图,就棋形来看,如果“公活无目”,那真要为白方叫屈!再说,黑方如在A位扑寻劫,又将怎样解释?

  如按唐宋人的地域观,白方可占领A到F位六点,不影响棋的生存,故白有六路;黑方无点可填,黑无路。

  以上两例对公活路数的判断,虽然还缺乏棋谱资料验证,但与唐宋人对地域的见解相符,后来明清人在处理公活时与此也保持一致。所以就计算法而言,怎样对待“棋赖以生存的起码空位”正是中国古棋(由唐代或更早直至清末)与日本及受日本影响的棋的重要区别。写到这里,笔者试就唐宋填空法作个小结。

  如果我们不因为唐宋填空法不合现代潮流而存有先入之见的话,应该承认:这已是达到相当高度的计算法,具有简洁、合理、自成体系等优点。

  唐宋人的地域观是不含糊的。所以如“公活无目”等硬性规定恐怕多半是日本“土产”,与唐宋填空法无涉。

  (编者按:这里与作者有小小的不同意见。正是唐代老师运用唐宋填空法填满活子后,对日本留学生说:公活无目!围棋流传到日本,才产生了硬性的规定:“公活无目”,我们从现行日本规则硬性规定“公活无目”,可以看到唐宋填空法的“一块棋赖以生存的气不是目”的影子。)

  唐宋对局不绝对排斥无路官子不收,仅此一点就具有灵活性,如终局时盘上存有“宽气劫”、“紧气劫”等少见棋形,或许也能找到比较妥善的解决方案了。

  又有些棋界行家认为:日本取消了“还块子”。(实际上是取消了“活棋的起码空位不算地。)是日本对围棋的“改革”与“贡献。

  其实,中、日双方对 “地”的认识仅能说是各有各的理由。取消“还块子”对围棋变化的丰富与否亦无多大关系。

  当然,中、日两种填空法的差异是明摆着的。所以到底是日方改进了中国的填空法?抑是日方对中国的填空法向来不求甚解?这一切至今还是个谜。

  (编者按:日方对中国的填空法不求甚解,是明确的答案。)

  总之,笔者并不想对这一早已消逝的、令人迷离惝恍的计算法作过分的宣扬(它的消逝当然也是新陈代谢、优胜劣败的结果)。

  (编者按:限于当时的客观环境,作者在这里显得不够自信。但事实终将证明,自然、简单的规则就是有生命力的并且优雅的规则,唐宋填空法一定会复兴!)

  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中国古人创造的填空法自有所长,作为后人的我们,对此应给予合情合理的评价。(编者按:非常同意!我们将不遗余力的去恢复、推广唐宋填空法。)
附件: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