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御城棋

本帖最后由 天马行空 于 2017-12-19 16:46 编辑

来源:百度百科

  日本古代从德川时代开始,围棋四大家(本因坊、安井、井上、林)的棋士们每年一度聚会于江户城(东京),在天皇或将军面前对局,这就是“御城棋”(又叫天览棋)制度。比赛规定:每年十一月六日报名, 由四大家协议,决定对局者之间的比赛标准,而且一般要在七段以上才有资格参加。

概述

  因此,御城棋成了棋界最隆重的盛会。当时,由于四大家对外实行技术保密,平日轻易不与别家的棋士对弈,所以除了争棋外,御城棋便成了公开较量的唯一场合。对参加御城棋的棋士来说,对局胜负不但关系到个人的前途,更关系到本门本派的荣誉,甚至与日后棋所宝座归谁家所有有关。故对局者无不全力以赴,比赛紧张酷烈的程度绝非常人所能想象,也着实弈出了许多精彩绝伦的好棋来。

  据《庆长日件录》记载:第一次御城棋,对局者有本因坊、利玄、仙角、道硕四人。利玄就是鹿盐利贤;仙角是本因坊老师仙也的儿子;道硕则是本因坊的徒弟,后来自立门户,成为安井家的开山祖师。这次比赛,本因坊算砂大概因心理压力过大有些失常,结果一胜一负。

  后来的棋圣本因坊秀策曾自1849年起,十三年间创造御城棋赛十九连胜的空前纪录。

参加御城棋的资格:

  御城棋每年十一月初六报名,十一月十七举行。围棋参赛者必须是本因坊家、井上家、安井家、林家四家家元、迹目,以及达到四家协议标准(一般是七段以上)的其他棋士。出席棋士按惯例有十枚银币、衣服、茶食等赏赐。在对局期间,对弈者禁止外出。


御城棋平面图



御城棋的历史:

  1608年(庆长13年),本因坊算砂和林利玄对弈于骏府德川家康御前,此后算砂迁居京都寂光寺,每年三月率领各位棋手拜见将军,并进行对局。嘉永三年(1626年),中村道硕继承算砂的名人棋所身份后同安井算哲对弈于德川秀忠御前,一般认为这是御城棋的正式开始。

  1855年(安政2年),由于安政大地震,御城棋停止了一年。1862年(文久2年),因为江户发生火灾,御城棋暂停,其后再也未能恢复。1864年(元治元年),御城棋正式结束。

  意义

  在200多年间的日本围棋历史上,御城棋是棋四家交锋的最重要舞台,其间出现过多次经典争棋场面。御城棋制度促进了各家之间的了解,从而推动日本围棋水平在竞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

御好棋

  除了御城棋外,通常赛后都会安排御好棋,是一种“余兴棋”,由将军或是其他大官自行指定,不过后来将军与大官也大多不管此事,多由棋界元老安排,许多棋士想与劲敌对局,都会暗地里疏通元老以达到对局的目的。
附件: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本帖最后由 天马行空 于 2017-12-19 16:58 编辑

来源:互动百科

  御城棋(日文:御城碁),日本江户时代的围棋四大家的棋士每年再现当年的御城棋一度在德川将军家御前进行的对局比赛。从1626年(宽永3年)开始第一次,以后每年一次。

基本信息

  御城棋(日文:御城碁),日本江户时代的围棋四大家的棋士每年一度在德川将军家御前进行的对局比赛。从1626年(宽永3年)开始第一次,以后每年一次。围棋比赛的同时还有2到3局将棋比赛。




再现当年的御城棋



简介

  御城棋到1864年(元治元年)结束一共延续了二百多年。参加御城棋的棋士均为日本围棋四大家的顶尖棋手,对局胜负不但关系到个人段位升降,更关系到本门荣誉,甚至与日后棋所归属有关。故对局者无不全力以赴,比赛异常紧张激烈。历史上有记录的御城棋对局共有536局,参加的棋士有67名。历史上的御城棋最高连胜记录是本因坊秀策连续13年出场的19连胜。当时,由于四大家对外实行技术保密,平日轻易不与别家的棋士对弈,所以除了争棋外,御城棋便成了公开较量的唯一场合。对参加御城棋的棋士来说,对局胜负不但关系到个人的前途,更关系到本门本派的荣誉,甚至与日后棋所宝座归谁家所有有关。故对局者无不全力以赴,比赛紧张酷烈的程度绝非常人所能想象,也着实弈出了许多精彩绝伦的好棋来。

  据《庆长日件录》记载:第一次御城棋,对局者有本因坊、利玄、仙角、道硕四人。利玄就是鹿盐利贤;仙角是本因坊老师仙也的儿子;道硕则是本因坊的徒弟,后来自立门户,成为安井家的开山祖师。这次比赛,本因坊算砂大概因心理压力过大有些失常,结果一胜一负。后来的棋圣本因坊秀策曾自1849年起,十三年间创造御城棋赛十九连胜的空前纪录。

比赛规程

  御城棋对局场所是在江户城中奥的黑书院,白书院是棋手休息的地方。在平时,黑书院和白书院都是用于处理公事的房间,主要举行规模较小的仪式。所有出席的棋士均赏赐十枚银子,并赏赐服装、早晚的食物、茶果等。

  棋手对局按照交手棋份(手合割)来进行。由于时间有限,从本因坊道策时代的1669年(宽文9年)开始,御城棋都是事先在别处下完,在将军面前不过是将下完的棋进行复盘。1716年(享保元年),第八代将军德川吉宗将御城棋的日期确定为11月17日(为了纪念大坂战役的胜利),从此每年的御城棋都是在这个固定的时间举行。

  能够参加御城棋的棋士为本因坊家、安井家、井上家、林家的家元(掌门人)、迹目(继承人)和七段以上的棋士。此外由各家家元特别推荐的五段以上棋士也可参加御城棋。此外规定御城棋参加者必须剃发并身着僧侣的服装。对局期间棋手禁止外出。


御城棋场所-江户城黑书院



参加御城棋的资格

  御城棋每年十一月初六报名,十一月十七举行。围棋参赛者必须是本因坊家、井上家、安井家、林家四家 家元、迹目,以及达到四家协议标准(一般是七段以上)的其他棋士。出席棋士按惯例有十枚银币、衣服、茶食等赏赐。在对局期间,对弈者禁止外出。


御城棋平面图



历史

  成立期

  由于德川家康喜好围棋,1608年(庆长3年)曾命一世本因坊算砂和林利玄在骏府的家康御前对弈。从此以后,每年三月本因坊算砂和其他棋家的棋士都要来到江户城,在将军面前对弈供将军观看。

  1626年(嘉永3年),继承算砂担任名人的中村道硕与安井算哲在二条城的将军御前对弈,这局棋算哲执黑3目胜。一般认为这是最早的正式御城棋。

  1631年(宽永8年)以后的“碁将棋御览”记录了历次御城棋活动。

  1637年,御城棋里加入了将棋对弈。在德川家纲时代,围棋和将棋都在寺社奉行管辖之下。1662年(宽文2年)围棋和将棋作为寺社奉行支配的活动被正式确定下来。

  争夺名人棋所的舞台

  中村道硕去世后,本因坊算悦与安井算知为了争夺名人棋所进行了六番争棋,争棋从1645年(正保2年)到1653年(承应2年)共历时9年,这是在江户城御城棋的开始。争棋结果3胜3负双方未分胜负。

  算悦去世后,在1668年(宽文8年)御城棋的前两天,幕府宣布安井算知为名人棋所。这一年的御城棋赛本因坊道悦定先与安井算知下了一局,结果为和棋。这时道悦已经向安井算知提出了六十番争棋(最后只下了二十番棋)请求,所以这一局即作为争棋的第一局。从此以后在御城棋上争棋的第一局都下成和棋就形成了一个奇怪的惯例。

  道悦的继承者是本因坊道策,他以出众的棋艺成为无可争议的名人棋所。道策御城棋16战14胜2负,所负2局均为让二子局,其中1683年(天和3年)与安井春知的二子局仅负1目,被誉为“道策毕生的杰作”。此外他与安井算哲(二世算哲,后更名为涉川春海)在御城棋上下过一局有名的天元局,即执黑的算哲第一手下在天元上,这局棋执白的道策以9目大胜。

  道策去世后,本因坊家的迹目是本因坊道知。1705年(宝永2年),御城棋赛前三世井上道节因硕(道知的师父、监护人)向安井仙角提出让15岁的道知以互先的方式与之对弈,遭到仙角的拒绝(当时道知只有四段)。于是道知向寺社奉行提出二十番争棋要求。这场争棋道知的棋份是先相先。御城棋第一局道知在终局阶段弈出妙手,执黑1目胜安井仙角,这局棋被后世誉为“道知的官子名局”。这次争棋结果以道知3连胜结束。

  1764年(明和元年),九世本因坊察元与六世井上春硕因硕刚刚一起升入八段,察元随即提出担任名人棋所的要求,遭到春硕拒绝后察元与春硕展开了二十番争棋。御城棋上的争棋第一局依照惯例下成和棋,此后察元连胜5局结束了这场争棋。察元先后就任名人和棋所。

  幕末期

  十一世井上幻庵因硕为争夺名人棋所,曾与十四世本因坊秀和提出争棋要求。1840年(天保11年)双方进行了争棋第一局。对局期间幻庵曾两度吐血(后世将本局称为“献身的争棋”),结果秀和执黑4目胜出,这样幻庵只弈一局后就中止了争棋。1842年(天保13年)两雄再次在御城棋赛对垒,结果秀和执黑4目再次胜出,使幻庵彻底断绝了争夺棋所的念头。

  棋力据天保四杰之首的太田雄藏生得“白面朱唇,眉清目秀,头发乌黑”,是个美男子。他因为出战御城棋必须剃发的要求而拒绝参加御城棋。最终他没有剃发也没有参加御城棋,不过后来幕府方面珍惜雄藏的才能,最后协商的结果还是满足了他不剃发升入七段的要求。

  秀和的迹目本因坊秀策于1849年(嘉永2年)初次参加御城棋,到1861年(文久元年)为止的13年间在19次御城棋对局中获得全胜。

  855年(安政2年)由于安政大地震御城棋中断,1859年(安政6年)本因坊秀和向幕府提出担任名人棋所的要求,结果当时幕府正忙于其他事情,秀和的申请最终不了了之。1861年(文久元年),秀和在御城棋上不凑巧地执白1目负于自己的竞争对手井上松本因硕,真是时运不济。1862年(文久2年)的御城棋只是在赛前下完就结束了,幕府以江户城发生火灾为由停止了御城棋。1864年(元治元年),延续了二百多年的御城棋正式中止。


御城棋棋谱集

附件: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