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闲话围棋规则

来源:百度围棋吧 和奔奔奔跑  2017-05-05 11:18

https://tieba.baidu.com/p/5102543903

闲话围棋规则(一)  总论



  围棋和围棋规则是有机的整体,围棋规则决定了围棋游戏的形式,而围棋游戏又回过头来反馈围棋规则。有人只看到了前者,认为围棋规则不能变,这是不对的。纵观历史,无论围棋、象棋,还是麻将、足球各种游戏运动,其规则都是在不断变化之中。大部分的规则改变是有利于这项游戏的发展的,也有的规则变动创生了新的游戏形式。
  怎么评价一个围棋规则的优劣,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可操作性(基本要求)。
  任何规则必须清晰明确可操作,这是最基本的要求。这一点上日本围棋规则就是一个反面典型,里面有诸多似是而非的模糊之处。以前规则由人来执行还好一点,因为人脑有一定模糊处理的能力,现在AI在发展,但是AI无一采用日本围棋规则,就是因为日本围棋规则无法精确翻译成AI能理解的程序化语言。一些对弈网站和ZEN等说是使用日本围棋规则,其实都是中国围棋规则改造的“伪日本围棋规则”,在双活无目等细节上有别于日本围棋规则。

  二、尽量的公平公正(基本要求)。
  围棋是一种竞技游戏,尽量做到公平公正是必须的。比如说,棋类游戏天然有先手与后手的区别,怎么处理先后手带来的差异?在围棋规则里,猜先,这是公平的反映,而贴目,则是公正的反映。

  三、有利于围棋运动的发展。
  围棋规则服务于围棋运动,这是它最重要的职责。这一条涉及方方面面,比如围棋规则应该尽量简单以利于入门和推广,比如围棋游戏应该尽量复杂而更具有挑战性,比如游戏战略要均衡而有多样性(地与势的均衡、攻与守的均衡等等),比如要尽量紧凑有利于商业转播和棋迷欣赏,比如要服务于棋手提供便利等等。这里面可能有一些是互相矛盾的,这时候就需要权衡和舍弃。

  四、尊重围棋传统,发扬围棋逻辑。
  什么是围棋?在我看来,围棋是人类对于围棋游戏数千年来所有认知的总和。曾有棋手说过,9路围棋不是围棋,或者让子棋不是围棋。这话里的意思就是它和人们对围棋的认知不符。围棋规则的改变,必须尊重这种认知,否则就会割裂围棋文化,充其量算是一种新的游戏。
  人类对围棋的认知,其核心是棋理,也就是围棋逻辑。它从气尽提子的基本规则诞生,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逐渐成型。这条要求也就是说围棋规则要“合理”,这个“理”就是围棋游戏暗含的围棋逻辑。
  这并非说,常识不可挑战,规则不可改变。人类对围棋的认识本来就在不断深入,比如假生,早期人类不知道有假生,假生出现后的百余年,对假生死活的认识就摇摆了多次,然后才逐渐形成共识。有一些不完全归纳的“常识”,例如单劫必粘,一气不活,在新的棋形下被推翻,这很正常,因为基本的围棋逻辑并未改变。也就是说,在已有棋形下的已有共识,必须得到尊重;而实战从未出现过的极端棋形,出现反常规的结论,并不奇怪。
  再比如围棋的禁入点规则,由来已久。但是我们发现允许块子自尽,并未颠覆传统的围棋逻辑,反而新增了一些有趣的变化。总而言之,我们倚重的并非“常识”,而是其中蕴含的“棋理”。

闲话围棋规则(二十一)  禁全同规则的实施问题与现状



  任何一个规则,哪怕理论上再完美,最终也要落实到执行层面上来才做数。禁全同目前面临的主要困难就在执行层面上,大部分棋手不愿意接受禁全同规则,认为判断全同太复杂等等,倾向于传统的多劫循环无胜负(实际就是和棋)的规则。

  客观的说,禁全同规则执行起来并不困难。
  上文说过,禁全同规则下,循环棋可以分为三类:封闭结构、单向结构和双向结构,是按照状态数——双方的选择权多少来划分的。这一步是非常简单的。
  然后,对于封闭结构,等同于摇橹劫双活。对于单向结构,等同于假生一方净死。这两种都有简单的结论,对局者无需再在局部行棋,最多是打将换取时间。
  稍微复杂的是双向结构,它等同于单劫,双方就像打劫一样寻劫材交替提劫即可。和单劫不同的是它是多手循环,应由劫败的一方来选择对方消劫的位置。


  如上图,假设白劫材不利,将有一块棋被吃。根据禁全同规则,黑只能吃掉较小的左边,白可以规定黑在如图局面下消劫,白则在别处连走两步。
  另外,尽管理论上可以创作出相当复杂的循环劫,但是越复杂的循环劫在实战中出现的概率就越小。单劫几乎是每盘棋都有,摇橹劫可能几百盘有一盘吧,三劫循环职业对局中每年有几盘,大概一万盘中有一两盘的样子。长生更少,若干年有一盘。真正的四劫循环没出现过,号称四劫循环的实际是一盘棋出现两个摇橹劫。在整个人类历史中,有概率出现的都是最简单的那几种循环劫。

  那么,禁全同规则推行起来为何阻力重重呢?
  首先,传统的力量是很强大的。据说,传统的键盘布局是效率相当低下的一种,但是更好的键盘布局无法推广,因为人们已经习惯了传统布局。围棋也是这样,传统观念想要改变,很难。
  其次,刚才说到循环劫出现的概率低,这实际很不利于禁全同规则的施行。围棋是很有意思的棋类,在某些特殊局面下,会出现完全不同于平常的行棋技巧,比如循环劫需要找全同,比如某些局面需要眼棋技巧,相当于下围棋时突然加进来一段五子棋。围棋棋手会下五子棋吗?如果很少下多半下得很糟糕。他们应该不会喜欢在下围棋时来一段五子棋,多半也不会喜欢一辈子碰不上两次的“不像围棋的围棋”——禁全同技巧。

  现在,对于循环劫,各国规则又是怎么规定的呢?
  日韩规则不禁全同,对应的,它们有一条规则:当出现全局同形反复时,如果对局者同意,则无胜负。(不同意估计也不行。)
  计算机围棋规则严格执行禁全同,禁全同对电脑来说最简单,什么传统观念,对它来说不是事儿。
  欧美规则都差不太多,其代表是美国规则,严格执行禁全同。因为他们非常讲究逻辑的严密性,不禁全同,围棋规则就始终不严密。不过比赛中的执行情况不清楚。
  应氏规则,应老先生觉得禁全同规则执行困难,自己搞了个接近于禁全同的“劫分争搅”,实际是有一些问题的。现在老先生已经故去,他的后人未必还对推广应氏规则如何关心。等到应氏杯或者倡棋杯出现循环棋时,可能会产生一些争议,我猜多半会按传统方式判和。
  最后说咱们的中国规则。有人说中国规则不禁全同,这显然是不对的。中国围棋规则里没有劫规则,而是作为禁全同规则的结论出现的,可以说,每一次打劫,都是在执行禁全同规则。另外,很重要的禁止打二还一循环来搅棋,也是根据禁全同规则。判假生净死,也是根据禁全同规则。中国规则为什么要禁全同,不禁行不行?不行!因为不禁全同上面两点要出大问题,这是中国规则和日韩规则不一样的地方。
  有争议的是在三劫循环、长生这些棋形上,中国规则一方面在总则中明确规定禁全同,另一方面又在裁判法则中规定具体比赛可以另订条款判和等等,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这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在定规则时,就有两派争议,最后就和稀泥和到规则中来了。(中国围棋规则中类似这样的还有几处。)前些年制订智运会规则时,欧美代表就批评过这一点,在他们看来逻辑的严密是第一位的,也许在中国人看来,中庸才是第一位的吧。
  怎么看待中国规则对待多劫循环的条款呢?我的理解是:总则显然高于裁判法则,用裁判法则来否定总则显然是说不通的。而实际上也没有比赛对于多劫循环另订规则,只是出现多劫循环时大家默契的用传统方式来处理。最佳的解释就是规则上是要求执行禁全同的,但是如果双方对局者都愿意用传统方式处理,那么规则也不强行介入。(这一点是围棋规则的一个传统精神,规则不干涉对局者达成的协议,比如一块死棋对局者都认作活棋,那就算活棋。一方超时另一方不介意,那就不算超时。)
  2002版的中国围棋规则已经执行了15年,据说近期会制订新版的中国围棋规则,相信新版的中国规则会更科学,更严密。
附件: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TOP

闲话围棋规则(二十一)  禁全同规则下的循环棋类型



  在禁全同规则下,循环棋可以分为三类:

  一、封闭结构。


  例如上图的摇橹劫双活。黑可以吃白的状态只有1个(黑占2劫),白可以吃黑的状态也只有1个(白占2劫),而介乎其间的稳定状态有2个(各占1劫),其状态数图呈纺锤形(下图)。由于状态数少的一方会先触发全同,棋局向状态数多的局面演化,所以这是一种封闭结构,其稳定在各占1劫的状态下。


  二、单向结构。



  如上图,黑吃白只有1种状态,白吃黑有2种状态,所以这是单向结构。棋局无法向右侧演化,又不是稳定状态,所以必然最终导向左侧出口。因此实战出现了这种棋形,白棋是不需要花一手棋将黑棋提去的。

  三、双向结构。


  单劫就是典型的双向结构,棋局可以向左侧演化,也可以向右侧演化。

  封闭结构、单向结构、双向结构分别对应于传统围棋理论中的双活、假生和劫。但是禁全同的三种结构则有着清晰、严密的定义,而传统理论中的这三个概念,特别是假生,是相当模糊的。
  传统理论中的劫,仅指两步周期的循环棋。对于超过两步的循环棋,缺乏明确的认识,只能泛称为多劫循环。但是对于摇橹劫+一眼一劫这种特别的多劫循环,又觉得不宜和其他多劫循环并列,单独摘出作为假生来处理,其目的和方法都模糊不清。这就造成了目前围棋规则中的混乱和自相矛盾。

  顺便说一句,多个循环劫组合在一起时,其结果就可能发生变化。比如摇橹劫就是两个单劫的组合。反过来,当两个双活或者假生结构组合在一起,就可能重新构成一个劫结构。


  上面这个图左右都是假生。对于任一个假生来说,白吃黑的状态数是2,黑吃白的状态数是1,必然是白吃黑的结果。但是两个假生同时存在时,黑可以二者择一而食,白却希望两个都得到保全。这样黑吃白状态数加倍,两个假生组合起来构成一个双向的劫结构。


  两个摇橹劫双活组合在一起也会形成一个劫结构,最终什么结果则要取决于双方的轻重取舍。比如上图,两个摇橹劫都是黑轻白重,那么黑棋必然可以吃掉一块,而白只能吃掉另一侧取得一些补偿。而如果一个是黑重白轻,一个是白重黑轻,那么双方将相安无事,开劫只会给自己带来损失。
附件: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TOP

闲话围棋规则(二十)  禁止全局同形反复



  无论是哪种棋类,棋局一旦陷入循环,棋局就无法结束,规则必须对这种情况作出应对。在国际象棋中,规则规定三次重复局面作和。在中国象棋中,则对循环局面做了详细的划分,如长将、长捉、捉闲等等,逐一做出判决。规则怎么对循环局面进行判决,取决于人们对这种棋类的认识(棋理)和行棋的过程,很难说某种判罚方式一定是正确或者错误的。但是简单的规则,如国际象棋,在执行上是有优势的。像中国象棋这种复杂的循环棋规则,不仅棋手学习起来困难,而且很容易产生概念划分不清晰,规则内部相互矛盾等问题。
  在围棋中,循环棋除了劫、打二还一循环、假生之外,还有三劫循环、长生等多种罕见的循环棋形。围棋规则应该做到的是:第一对于各种棋形都能做出判罚(没有疏漏),第二各种棋形的判罚都是唯一的(没有重叠),第三符合传统棋理(符合对劫和打二还一的传统认识)。目前的围棋规则中同时满足这三点的只有禁全同规则。虽然在现在的实际对局中对三劫循环等通常作为和棋处理,但是却难以成为正式规则,因为很难把做和棋处理的三劫循环、长生等等和打二还一、假生等从规则上清晰的分割。
  禁全同,完整的称呼是禁止全局同形反复,“反复”两个字也有人用“再现”、“还原”的,意思都是一样的。中国规则的条文是:着子后不得使对方重复面临曾出现过的局面。为什么这么简单的规则既可以完美解决循环棋无法终局的问题,又很好的契合了传统围棋棋理,这是由它的两点本质决定的:

  一、禁全同的数学本质:自回避行走(self-avoid walk)
  自回避行走是一个数学模型,在很多领域都有它的应用。例如高分子聚合物,是一条长长的链条,可以弯曲成任何形状,但是已经占据的位置就不能再次占据,这就是自回避行走。
  19路棋盘总共有361!个状态,把每个状态作为一个网格点,这就是一个361!个网格点的网络。任何一局棋都是在这个网络上的一条行走路线,如下图所示(2×2棋盘):


  所谓循环棋,就是这个网络上一条封闭的环。为了防止环的产生,最简单的办法就是采用自回避行走模型,每个经历过的网格点不能再次到达,这就是禁全同规则。在采用了禁全同规则后,19路棋局最多只能走361!步,就必然会终局。(实际上更少,因为有些网格点无法到达,如上图第3排第3列。)
  顺便说一句,有些人错误的认为虚着违反禁全同。我们从自回避行走模型可以清晰的看出,虚着是在网格点上的停留,禁全同禁的是对同一个网格点的重入,两者是完全不同的。

  二、禁全同的棋理本质:选择权的战争
  对于大部分棋类来说,实际上争夺的就是行棋的选择权。行棋的选择权多,往往就意味着选择的余地大,占据主动。拿国际象棋来说,后最强,就是因为后走棋的落点最多。谁的棋子多,谁的行棋选择就多。双方要争夺棋盘的中央,就是因为棋在中央,走法的选择更多。
  围棋同样如此,直接来看,眼位不能落子,谁的眼位越多,谁的行棋选择就越多。(眼棋可以说就是据此判定胜负的,棋盘上全是对方的眼,己方行棋的选择权为0就输了。)间接来看,一方的基本空,对方终究会丧失落子权,所以谁的基本空越多谁就领先。一方的厚势,也会减少对方的行棋选择,所以厚势也有价值。
  在循环棋当中,一方的行棋选择更多,那么一般就是对方首先全同(第二次做相同的选择)。
  下图的假生,全盘有3个劫,就有2×2×2=8种状态。黑要右上不死,6种状态都可以满足这一点。白要左下和右上都不死,只有3种状态可以满足条件。所以一旦行棋,一定是白棋首先面临全同,按禁全同规则,白左下净死。


  这个自带循环劫的假生,同样3个劫8种状态。同样,满足黑不死的条件,有6种状态。满足白不死的条件,有4种状态。所以这个图白的生命力比上面一个图强一点,但是仍然不如黑棋,按禁全同规则,白净死。


  下图是标准的三劫循环,各有4个状态满足一方不死。所以后走到一方首先面临全同,按禁全同规则,双方轮流找劫,劫材多的一方胜。


  对于摇橹劫而言,进攻方只有1种状态可以杀死对方,而防御方有3种状态可以不死。所以双方都是守强攻弱,按禁全同规则,这是双活。


  从上面几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禁全同规则符合选择权多的一方有利的普适棋理,这是它和传统的围棋理论吻合的很好的基本原因。
附件: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TOP

闲话围棋规则(十九)  打二还一和假生——两类常见的非劫循环



  劫循环是围棋中最常见的循环,为此人们专门制订了打劫规则。但是围棋的循环却不止劫循环一种,从出现概率看,排在劫循环之后的是打二还一循环和假生。
  打二还一循环如下图,黑A3、白A1、黑A2、白pass,构成循环体。由于本循环中白有一闲着,所以自古以来都是把类似棋形视为双活,对于黑持续送子阻碍终局的招法是从道德角度进行禁止的。


  那么在围棋规则正规化之后,合乎规则的行棋就不应该再从道德角度判罚,怎么样从规则角度防止打二还一循环导致无法终局呢?
  日本规则是可以防止打二还一循环的,因为在日本规则下每pass一次就多得一目,循环次数多了哪怕放弃局部也足以赢棋。但是pass得目付出的代价就是无法实战解决,而后者是围棋规则的基本要求。
  目前可以完美解决打二还一循环无法终局的只有禁全同规则。

  假生是指类似一眼一劫的棋形无法杀死的情况,实战假生出现的前提是有摇橹劫提供无限劫材。标准的假生如下图:


  左下白棋本来不是活棋,但是当存在摇橹劫时,黑棋在仅有劫规则时无法将左下提吃。所以当棋局存在摇橹劫双活时,就很容易出现一眼一劫、两劫这样的假生了。
  中国古代围棋很早就有摇橹劫的记载。(《棋经十三篇》:劫有金井、辘轳,有无休之势,有交递之图。其中金井劫、无休之势指三劫循环,辘轳劫、交递之图指摇橹劫。)假生必然也出现过,但是我没有看到过如何判罚的记载,不知道是因为用词不同还是什么原因。
  日本围棋关于假生的记载最早是1253年刑部与法深下出,由如佛(三个都是和尚)判定为“月光の活”(仮生)。关于假生是死是活则数次翻案,最后裁定为死棋。
  还有下图这种自带摇橹劫的假生,其死活界限更模糊一些。目前在中日规则中是黑死,韩国规则则白可以选择双活或者无胜负。


  总体说来,假生和三劫循环的区别在于,三劫循环是紧劫,双方无法脱先。而假生则对于一方来说像三劫循环,无法脱先,而对另一方则等同于双活,可以随意脱先。
  在禁全同规则下,对假生的判决和当前主流规则一致,局部是一方净死。
附件: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TOP

闲话围棋规则(十八)  隔虚提劫与全局气紧



  我们知道在局部死活问题上,外气有时很重要,外气充足时的净活的棋形在紧气后就可能净死(如图),这是一种局部气紧。而劫争涉及全局,所以在全局气紧(可落子点不足)时,也会对对局过程产生影响,这种可谓全局气紧。


  打劫要找劫材,通常我们说的劫材是指对方必应之着,这是从棋艺的角度,担心对方消劫。而从棋规角度,任意实着都能起到改变局面,打破劫循环的作用,都可以叫做劫材。在对方无法消劫(如假生和存在接不归)的情况下,两者是一致的。在19路棋盘实战时,通常这种“劫材”(可填子处)充足,但是在专门制作的诘图下,如果“劫材”不足,就会出现反常规的结论。如下图,由于黑没有劫材,杀不死一眼一劫的白棋。


  asmobia曾经创作过23眼不活的诘图,很多人误以为是禁全同造成了23眼不活,实际上这和禁全同无关,是由于全局气紧造成的。这是我仿照着做的图,左上是一眼一劫,左下白23眼,有21个填子劫材。但是右上棋形奇特,黑棋有22个独有劫材,所以白棋必须舍弃左下白棋才能杀死左上黑棋。


  如果劫规则不采用有变提劫,而使用隔手提劫,即允许隔虚提劫,那么就不会出现全局气紧的反常规结论,因为这是虚手也可以成为劫材。
  但是劫规则的本意是打破劫循环,隔手提劫仅仅是从时间上延缓了劫循环,并没有保证打破劫循环。所以隔手提劫仍然存在劫循环导致无法终局的现象。(由于讨论隔虚提劫,所以下面采用四虚终局。)
  如图,黑棋盘面不足,但是通过隔虚提劫不断提摇橹劫,造成无法终局。


  现存规则中,只有应氏规则允许隔虚提劫。应昌期先生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制定了劫分争搅的规则,认定摇橹劫为搅劫,禁止如上图这样反复提劫。但是他并没有认识到,单劫也可能出现无法消劫的情况。这时,双方会一直通过虚手做劫材来争这个单劫,如图:


  上图的左下A1B1就是一个双方不可粘的单劫。黑粘则死,而白不粘则A9B9不死。这样一个双方不可粘又双方可争的单劫,如果允许隔虚提劫,必然会造成无法终局的现象。

  笔者认为,劫规则的制订就是为了打破劫循环,所以隔虚提劫不可行。至于全局气紧下的反常规结论,和局部死活中的气紧改变死活一样,实属正常,反常规仅仅是人类少见多怪而已。
附件: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TOP

闲话围棋规则(十七)  劫



  如果说“气”是围棋游戏最核心的概念,那么围棋最大的特色就是“劫”。
  如图,一块净活的黑棋把棋盘分成左右两半。如果没有劫这个概念,那么左右两个战场是毫无关联的。


  事实上,没有了“劫”,围棋就是一个平庸的局部游戏,每个子的影响力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减小。就像地球文明的早期,一道大洋分隔,亚洲和美洲就各自独立的在发展。是劫规则,让整个棋盘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哪怕到了今天,打劫也是围棋里最核心、最高级的战术。

  在围棋规则中,劫规则也是最复杂的一部分。合理的推测一下,劫规则应该也是围棋核心规则中最晚成型的规则。中国古棋关于劫的记载很早,战国时期的《尹文子》云:“以智力求者,譬如弈棋,进退取与,攻劫收放,在我者也。”可见早在两千年前,围棋就已经是一种相当成熟的棋类游戏了。与之相比,中国象棋到了宋代才有了炮这个棋子,国际象棋则到了十六世纪才基本定型。

  围棋的四方格子造就了“劫”这种独特结构,没有劫规则则双方反复提劫无法休止,这是最早被人类发现也是最容易出现的全局同形反复。于是人们提出了劫规则,扑劫可以立即回提,而打劫则必须先寻劫材,隔一手方可提回。


  为什么打劫不能立即回提,而扑劫就可以立即回提?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打劫立即回提造成了同形反复,而扑劫回提没有造成同形反复。应昌期在应氏规则中用热子说来解释劫规则,说劫子是热子,必须等一回合“凉”了之后才可以回提。但是热子说就无法圆满解释扑劫可以理解回提的规则。由此可见,劫规则的最初制定者绝非拍脑袋制定的规则,而是深刻洞察了劫争中的逻辑规律。

  劫规则虽然人人皆知,但是其中仍然有一个模糊之处,就是提劫究竟是应该隔一手,还是应该寻劫材?这两者相似而不相同,前者是从时间上拖延了劫循环,后者是从结构上打断了劫循环,前者是后者的子集,两者之差就是“隔(两)虚提劫”。
  隔虚提劫在实际对局中几乎用不上,两种表述近乎等价,所以劫规则的这个模糊之处一直保留了下来。严格说来,隔手提劫规定得较松,但是并没有严格防止劫争导致的循环;而有变提劫规定得较严,但是会在全局紧气时产生反常规的结论。
附件: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TOP

闲话围棋规则(十六)  收后规则



  当围棋规则采取数目法时,要求等子比目,所以当黑棋收最后一个单官时,白棋需要自填一手或者交给黑方一个俘子,所以白棋将会因此减少一目。如果把这条规定取消,相当于其对应的数子法附加了一条规则:黑棋收最后一个单官时,黑棋减一子。这就是收后规则。
  收后规则的由来,是因为收单官是围棋中技术含量比较低的行棋阶段。特别是对于数目法,收单官并不改变目数。既然不改变目数,人们自然会想到简化对局,把收单官的阶段省略掉。但是在不改变目数的收单官之后,还有一个可能影响1目的等子步骤也被省略掉了。

  在数目法之下,收后规则只需要简单规定不收单官,不需要为了等子而白棋自填即可。但是在数子法之下,收后规则不能表述为:“黑棋走最后一手时,黑棋减一子。”,否则棋手会设法摆脱“走最后一手”的境地。正确的表述方式只能是:“第一个pass的棋手,获得0.5子的额外奖励”,或者是“如果白棋第一个pass,获得1子的额外奖励”。
  我们可以看出,数子法的收后规则已经偏离了收后的本来意思,获得奖励的棋手,并不一定是走最后一手的对方,只要愿意,他甚至可以第一手就pass。这是因为在数目法抛弃等子原则之后,它就不再与数子法严格一致了。它们不再仅仅是数棋法,而是成为两种不同的规则。
  收后规则是对胜负规则的一个修正,其相当于赋予了终局后本失去价值的手权额外的0.5子价值.直观的看,相当于制造了一个361.5个格点的棋盘,收完单官的对方,可以去收那价值0.5子的格点。

  下图是中国规则(不带收后规则的数子法)下的对局过程,黑因为劫材有利,采取了粘劫收后的下法,最终盘面3子。如果直接粘劫将少收一个单官,盘面1子,所以粘劫收后的价值为2子。


  在日本规则(带收后规则的数目法)下则不存在粘劫收后,单官亦无价值,黑盘面1目。


  在智运会规则(带收后规则的数子法)下,收束和中国规则完全相同,盘面2子。如果黑先粘劫,则盘面1子,粘劫收后的价值为1子。


  将上图的单官数改为偶数个,这时单官总是平分,在中国规则下粘劫收后没有价值了,始终是盘面3子。


  日本规则下仍然没有粘劫收后,盘面2目。


  在智运会规则下我们发现仍然存在粘劫收后,盘面3子。如果黑直接粘劫,将是白收后,盘面2子,粘劫收后价值1子。


  综合一下,中国规则的粘劫收后在奇数单官时有效,价值2子,在偶数单官时无效;智运会规则的粘劫收后始终有效,价值1子;日本规则的粘劫收后无效。
  也就是说,带收后规则的数子规则和带收后规则的数目规则与不带收后规则的数子规则都有区别。由于赋予了终局时子权0.5子价值,客观上起到了单官平分的效果,单官的奇偶性带来的区别消失了,这一点和数目规则是一致的。它可以粘劫收后,这又是典型的数子规则特点。

  收后规则(智运会规则)的提出,有着统一围棋规则的本意。但是本质上它只有一个益处,就是细化贴先。将盘面作为主要指标,收后作为副指标,可以提高胜负规则的区分度。
  如图,上面是中国规则,小圆点代表有眼双活时的半整数盘面,如黑182.5等,其出现概率很小。所以中国规则贴6.5和贴5.5基本没有区别,贴先只能以2子作为跨度改变。而智运会规则将中国规则无法区分的黑184划分成黑183.5(184黑收后)和184(184白收后)两种,提高了区分度。
  目前中国规则贴7.5子,不需要采用收后规则(只会改变黑184.5黑收后的胜负结果,其出现概率很低),一旦希望将贴先改到7.5和5.5之间,一种现实的选择就是使用收后规则。


  不过收后规则将子权价值定为0.5子,导致183.5白收后和184黑收后被视为相同盘面,略有不妥。理论上说,副指标不应该干扰到主要指标。
  如下图,假设盘面上已无其他官子,那么按左图的方法收束黑可以获得4.5子,按右图的方法收束只能获得4子,左图的收束方式应该优于右图才对。但是在智运会规则下,两种方法是等价的。


附件: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TOP

闲话围棋规则(十五)  细化贴先



  围棋的标的函数相当于一把尺子,尺子相邻刻度间的间距越小,测量精度就越高。标的函数的区分度越高,那么贴先调整的精度也就越高,这样就减少了围棋先后手的不公平性。
  标的函数的区分度大致可以定义为围棋总的局面数除以不可区分局面数的最大值。例如中国规则,偶数盘面的局面数(需要带眼双活)要远小于奇数盘面,所以“区分度≈总局面数/盘7局面数”。而中国规则盘7的局面,在日本规则下大约一半是盘6,一半是盘7,所以日本规则的区分度基本是中国规则的2倍,这是日本规则相对中国规则少有的占优之处。细究起来,这是日本规则中暗含了收后规则的缘故,是收后规则起到了细化贴先的作用。

  在中国规则里,所有盘7的局面在胜负规则看来都是一样的,没有优劣之分。要细化贴先,那么就要引入一个新的规则,把这些原本一视同仁的局面分出优劣来。这个新规则相当于一个次级胜负规则,起到一个微调的作用。为了整个围棋规则的逻辑一致,细化贴先规则应该符合主胜负规则的逻辑,通常的办法是比较主胜负规则中未兑换的潜在价值。
  例如,在围棋行棋中,落子权是有价值的,劫材是有价值的,某种意义上,棋手的剩余时间也是有价值的。但是,这些都是潜在价值,只有转变成目数才被胜负规则认可。一旦终局,有手权,劫材多,剩余时间多都不再有意义了。细化贴先规则通常就是根据这些未兑换的潜在价值划分终局局面的优劣,比如同样盘7的局面,有手权的优于没有手权的,劫材多的优于劫材少的,剩余用时多的优于剩余用时少的。
  再比如,古棋规则相对于中国规则有还棋块头,围棋中分割对手也有潜在价值,那么可以规定同样盘7的局面,己方棋块数减去对方棋块数少的占优。

  这些细化贴先的方法都是理论可行的,以规则简单,实施方便,区分度增加值更大为优。

  但是,标的函数区分度的提高是以围棋规则复杂性提高作为代价的,也或多或少的降低了规则的逻辑一致性。因此,细化贴先是一个纯实用意义的规则,实施的前提是围棋的先手胜率严重偏离50%。
  理论上,随着职业水平的提高,终局局面会更多的落到贴先值附近,先手胜率也会逐渐偏离50%。到了足以影响公平性的一天,就是新的细化贴先规则实施的一天。

TOP

闲话围棋规则(十四)  座子与子彩



  古人为什么不采用贴先规则?不是他们不知道,而是没有这个条件。贴先规则需要大量的高水平实战对局进行统计分析,这是在古代所无法做到的。
  那么古人是怎么应对先后手的不公平性呢?座子和子彩都可以认为是在无贴先时代的“权宜之计”。

  一般认为,双方对围比较有利于先行之利的发挥。现代职业对局中,如果局面打得很散,职业解说往往就会说黑棋的贴目负担很重。如果这个说法正确的话,那么对角星的座子对局无疑有减小先行之利的意义。
  另外,座子对局可以防止模仿棋。在贴先时代,无论执黑模仿(贴目是重大负担,几乎不成立)还是执白模仿(至少占天元可以简单破解)都仅仅是一个战术而已。而在无贴先时代,执黑的模仿棋几乎可以视为游戏规则的一个bug。除非是贴着天元走效率非常低的棋,或者是制造超级复杂的转圈征子,否则黑棋是始终多了天元一子。
  所以,在无贴先时代,座子规则有着远比今天重要得多的含义。

  对于子彩规则,并没有减少先后手不公平性的作用。但是它可以防止这种不公平影响到游戏的竞技水平。常言说,赢棋不闹事,实际就是优势局面下有限度的保守退缩和劣势下的“搅浑水”。显然,两种对局策略的出现意味着棋手不是追求最佳应对,而是追求利益最大化(即胜率最大化)。但是在子彩规则下,最佳应对和棋手的利益最大化是完全一致的,所以在这个意义上,子彩对局更有利于棋手下出高水平对局。

  但是时至今日,贴先规则能够更好的处理先后手的不公平性,座子和子彩也可以说完成了它们的历史使命。古棋规则并不一定要照搬古代规则,“计活子+贴先”是更科学的古棋规则。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