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庆丰】由一篇小说引发的争议-8岁能成第一人吗?输棋就变穷?

2017年11月9日 弈客围棋


本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庆丰棋圣木可三吉

11.8,有一篇比较奇特的小说,准确地说,是小说提纲引起了围棋圈的热议。媒体和棋迷们纷纷指出其中明显不合理的地方。故事情节是比较煽情的套路,算不上很老套,但也不是特别出新。

【原文如下】(以下文章的作者是微博ID:扶他柠檬茶)


这张图中的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此处只是引用



保安是一种正当的职业,责任重要,是维系秩序不可或缺的岗位,这一行业的高端职位薪水也相当丰厚。我们完全不是想说作保安就怎么不行了,更不是说棋手就比保安高贵,没这个意思。

我们只是就事论事,评论的是该小说中所描述的故事情节和人物设定。如果完全不了解围棋的读者,可能并不觉得这篇小说的设定有什么不妥。但是,只要稍微关注过围棋,并知晓一些轶事的人们就能察觉到不少违背常识之处。


中国棋界两位著名的年少成名的天才棋手



首先,八岁就成名的围棋神童不是没有,但这仅限于地域性的业余或准职业圈子。八岁定段成为职业的棋手暂时还没有。

曹薰铉九段在五十五年前,以9岁时入段的纪录震惊棋界,他是世界上成为“职业”最小的棋手。

而获得世界冠军最小年纪的纪录由李昌镐九段保持,他16岁略多一点拿到了东洋证券杯冠军。中国的范廷钰九段也是16岁多一点拿到应氏杯,不过年龄比李昌镐当年略大。柯洁是17岁多拿到的第一个世界冠军。

不过他们拿到第一个世界冠军后,还都不能马上称作“第一人”。通过一段时间的等级分积累(以GoRatings积分系统计),李昌镐和柯洁才攀升至他们所处时代的第一。当然,如果一定要比较,李昌镐11岁拿到自己第一个国内棋战的冠军,11岁拿到国手战、最高位战、新人王战冠军和亚洲电视快棋赛亚军,16岁以后横扫韩国国内棋战,已经可以称为世界第一人了,比柯洁还要早一些。

因此,八岁成为世界第一,并一骑绝尘,这不符合棋手成长的规律。至少目前看,并不可能。


围棋的两种基本能力



这涉及到围棋这项智力竞技的特殊规律。围棋要想下得厉害,有两个基本能力:计算和判断。它们都很重要,尽管有所重叠,但更有所区别。

计算力是与人的脑力直接相关的,也与训练和积累有关。一般来说,在13-16岁间已经可以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与顶尖几无差别。直到26岁之前,棋手的计算力不会明显衰退。27-30岁逐渐有缓慢的衰退。30岁以上,与“年轻”棋手有显著差异,主要体现在计算速度方面,并不是广度和深度的下降,相反地,只要给他们充足的时间,也许广度方面还会更强。在当今棋赛越来越快的趋势下,老棋手竞争力越来越差,主要是计算速度的弱点被放大了。

判断力与直觉(棋感)和经验密切相关,也与训练和计算有关。判断力不会因为年纪的增加而明显衰退,即便是四五十岁的棋手,在大局判断方面也不见得比第一线的年轻棋手差,有时甚至会更好。一般来说,对棋的理解越深,“境界”越高,判断力越强。判断力中的某些方面也与计算力相关,比如快速点目,比如模糊计算,但这些计算的难度和强度普遍不大,老棋手也能应付过来。

综合上述两点,一个棋手处在一线的时间大致可能从十四五岁至三十五岁,而竞技巅峰期在十六至三十岁之间。

八岁的小棋手经验太少,很多东西都没见过,被经验老道的棋手弄个套就陷进去了。并且,脑力也尚未发育完全,就算比纯计算力,十七八至二十来岁的“成熟”棋手也没理由输给小孩子。更别提综合实力了。

此外,还要考虑到心理素质的问题。围棋是很考验人的心理承受力和决断力的。我们现在可以肯定,以人的脑力无法穷尽围棋之变化。在棋盘上有很多无法把握的选择,很难想象一个八岁的小孩子便能从容应对。不仅如此,在胜负间的巨大心理落差下,小孩子能坦然看待也是极稀罕的。

要成为围棋第一人,不只需要一两次比赛发挥出色就可以了。以现行的第一人评判体系,这需要有相当数量的高水平赛事作积累,逐渐累积积分,并获得棋界公认的声望,这才是名符其实的第一人。

八岁棋手就成了第一人,而且直至二十五岁都无人能挑战,这是个幻觉。


小李和大李这两位都是韩国家喻户晓的“英雄”人物



其次,小说的作者不理解现在职业棋战的性质,也不了解棋手的生存和收入状况。现在不是日本旧棋战的年代了,也不是吴清源大师“悬崖边上”十番棋的年代。即便是那个年代,也绝没有说“第一人”卫冕失败就落拓到无人搭理,衣食成忧的地步。

至于现在,那更是一码归一码。输一个两个比赛,输掉几个头衔,并不会从根本上影响他们曾经取得的成就和在棋界的地位。

古力九段丢掉了国内等级分第一(现第19),丢掉了天元头衔,世界大赛输棋无算,目前GoRatings等级分46,但是,曾经的“八冠王”在中国棋界的地位如何?在后辈心目中位置如何?

常昊九段那更是早一代的中国围棋第一人了,与李昌镐同时代的,曾被大李压制得比较惨,连续获得亚军。现在也很少能赢年轻棋手了,排名那更是大不如前。常哥在棋界的地位如何?

聂、马就更不用说了。棋界老前辈,聂老甚至连一个世界冠军都没有,2000年以后,后半盘勺子满天飞。可是呢?

别说这些国内棋界某一时期真正的“第一人”了,就是曾经短期占据等级分第一的棋手,比如王磊八段,现在不照样风生水起吗?当教练、讲棋、应邀写稿,如果有意,想带几个徒弟也毫不费力…….怎么会有生计上的问题?


中国围棋界的两位前“第一人”



而小说中所提到的这位“棋手”是八岁成名,直至二十五岁一直雄踞第一人的宝座,这至少是称霸两代了。17年的围棋第一人,跟李昌镐的称霸年头差不多,甚至还要略胜一点。输棋怎么了?下围棋哪有不输的。是人,早晚有走下第一宝座的那一天。这很正常。如今,要求“常胜不败,永为第一人”的不合理声音是零星的闲言杂语,棋界的主流绝不可能有这样的要求。

走下第一人之位后,仍然是声名赫赫的大前辈。到哪里不是众星捧月?不说别的,光是下各种“分奖金”的邀请赛、出席各种活动,就要应接不暇了。李昌镐已经不在世界第一人之位十余年了,你看现在的邀约有多少?

棋手的收入在职业体育运动的各项目中进行横向比较,确实不能算是特别高的,但也不算特别低的。咱们不提“第一人”(还是十七年连霸的“第一人”)这种最高层次的大高手了,就是围甲主力这个等级的棋手,每年的收入也绝不是作普通保安可以比的,也许保安团队里管理层可以一“战”。请他们复盘或下指导棋,计时或计“件”收费,你知道市场价格是多少吗?如果换成请聂马,或者常古这种等级的棋手给你复盘……对不起,没有相当硬的人情关系,你还真请不来。

另外,爱下棋、支持围棋的企业家和社会名流还是非常多的。让曾经的著名棋手连份薪水不错的体面工作是举手之劳。起码不至于靠作保安行业中等级不高、薪水微薄的职位补贴家用。(除非他身体出现严重问题,根本无法胜任任何工作,如钱宇平九段的特殊情况,不过显然,小说中对于“棋手”的描写并非如此)

说到第一人的收入有多少,根据《围棋》纪录片中的描述,曹薰铉当年拿了应氏杯后,买了一套相当好的别墅,影片中出现的画面确实是相当宜人的环境。李昌镐的奖金比他师父还要多很多,而且上世纪90年的货币还是非常坚挺的。远的不说,就说近的吧。井山裕太作为日本第一人,也才几年的光景,最近三年要么是七冠,要么是六冠,年收入折合一千万人民币无压力;柯洁这一年的各项收入加起来,也足有大几百万,迫近千万了,包括比赛奖金、对局费、围甲各种收入、代言费、出席活动出场费等。另外,柯洁十九岁已经在京城市区内靠自己的收入买房了,他将近十八岁时成为第一人。


连笑已经走进大学校门了,柯洁过几年也会吧



再次,棋手下棋的同时还需要正常参与全日制中小学的学习吗?也不是绝对没有这样的例子,但很少。从冲段进道场学棋起,小棋手们能够坚持在全日制中小学念书的就比较少了。第一线的棋手就更少了。

至于坚持与全日制中小学的学生们完成同等质量的学业,成绩优秀,还能成为第一人的,绝对没有。

小说的作者大概不了解,要想保持职业棋界一线的实力,每天需要花费多少时间和精力在棋上。这些棋手们的文化课学习基本停留在初中水平,而且不能算初三学生中学得最好的。小学生时期,倒是有个别(后来成为一线的)棋手能够兼顾文化课和棋艺的。

不过,也有部分一线棋手的家长是文化水平比较高的知识分子,他们对自家孩子的文化素养有一定要求,会利用闲暇时间帮他们零星补习一些。能成长为一线的棋手们基本都很聪明,领悟能力不差,除了听父母的讲解,平时买些社科类的书籍,提高知识文化水平,也是很常见的。但是,这样的提升不是系统性的,在数理化等学科的训练强度和扎实程度上,无法与在学校里千锤百炼的优等生相比。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术业有专攻,这没有什么稀奇的。

这里可以补充一点,有一部分业余顶尖水平或职业低段的棋手不但能够兼顾棋艺,也能够在文化课上获得优异成绩,凭本事考上重点名校,理科文科都有。这是很厉害的。但是,也需要强调的是,他们不会是第一线的棋手,更不可能成为世界第一人,至于八岁登顶,保持到二十五,那就更是神话传说了。

不搏二兔!


先下棋,后学习。李喆和周睿羊分别在北京大学和深圳大学念书



到了大学,又是另一番景象。我们知道,职业棋手乃至最顶尖的一批棋手进大学读书,这已经不是什么稀罕事了。凭借围棋特长,他/她们可以被保送进名校。比如古力和李喆,分别在清华和北大念书。更早地,80年代获得过全国冠军的方天丰老师二十年前就进大学读书了,学的还是大多数棋手相当畏惧的理工科。

按照小说中的设定,如果“棋手”从八岁到二十五岁都是第一人,那么轻松保送进清华或北大,再加上那么好的文化课底子,毕业后前程似锦,大把职位等着他挑选。根本没必要还与普通的中学生一起拼考试成绩。



最后,以小说中描写的“棋手”对棋的执着和心态,即便一两次重大的失利导致一时的低谷,日后重夺几项冠军也是小轻松的事,毕竟,底子在那里摆着呢,别说才二十五岁了,古力三十二岁还拿世界冠军呢。檀啸今年拿的世界冠军,二十四岁。

而且,作为曾经长期雄霸棋坛十七年的第一人,只要他自己不主动提出来,他就会一直是国家队的队员。中国的这几位围棋第一人,常、古一直在国家队队员的名单中,聂、马倒是不在国家队队员的名单中了,那是因为他俩都当过国家队的总教练。

小说中的“棋手”只要想下比赛,机会非常多。绝不可能发生连赛都没得比,直接回老家打零工维持生计的窘迫事。


好好下棋,要不然去我公司打零工!



ps,小说(提纲)中虽然没有正面描写棋手的外貌和气质,但已经有一些明示和暗示。就凭这些外在条件,加上曾经的战绩,百分之百是成为“棋坛超级偶像”的料子。出席出席活动、站个场子或者拍拍广告、代代言什么的,那钱就轻轻松松赚到了。这一点都不夸张。哪用打什么底薪的工呢?



原小说的作者也许觉得自己有些委屈。为什么我就写个虚构的小说,也能惹来这么多围棋媒体和围棋爱好者的纠错,甚至有一些嘲讽脸?

理由很简单。人设太离谱了,与现实偏离太远,而该小说的背景又是写实风格,而非玄幻之类。既然如此,那就有义务把相关专业领域的基本状况搞清楚,免得写成“雷文”,与现实严重脱节。

该篇小说的故事情节推进与人物的经历密切相关,而人物经历的基础又是他棋手的身份。假如他的棋手身份不可能引发小说中的经历,那么故事情节的推进也就无从谈起了。至于煽情的部分,不但起不到煽情效果,反而让人觉得好笑。

小说的失败也正是源于此。

说点题外话,我们看到的一些影视剧中,遇到围棋场景,棋盘上的棋子位置简直让人不忍言,演员落子的手势也缺乏常识。这就是功课没做好,也不用心,就是想借个围棋的名头罢了。

围棋既有历史底蕴,又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智慧,在文学艺术作品中使用围棋元素是件好事。然而,好事也得办妥帖了才好,智慧也得展示得真有智慧,而不是傻乎乎的短智。两个绝代智者手捏五颜六色的棋子,互相往对方的虎口里送,这不就成了两个“装”兮兮的搞笑角色了吗?还谈什么天地玄奥呢。
附件: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