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围甲石头风光依旧 王香如:小女生相思的偶像情结

2009-06-29 19:26:44 来自: 体坛网 王香如


还惦记着偶像的王香如



  体坛网特约王香如撰稿 周六下午窝居在家。打开电脑浏览新闻,想起有围甲直播便习惯性地点击进去。李世石VS孔杰?屏幕上的对阵让我第一反应就是——这二位怎么又下上了?

  正纳闷着,好友蔡碧涵发来信息:我去棋院看棋了。恍然大悟,李世石来了!立即回信让碧涵下车后等我,然后迅速从抽屉里翻出照相机,对一脸茫然的妈妈解释:去看李世石了。接着飞奔下楼。

  在棋院门口见到碧涵。相视一笑,很默契地谈起2003年农心杯北京站的研究室里,第一次见到李世石的情景。那一届的韩国阵容里没有他,但前来观战的李世石却已是世界大赛的头衔得主。从“不败少年”到超一流选手,李世石的步伐始终从容不迫,而他在棋上展现出的才华更令人叹为观止。

  随着各大新闻媒体的报道,以及围棋杂志刊登的采访实录,让我们逐渐了解,这个下棋时有着鹰一般锐利眼神的男子生活中的多面化。专注于棋盘前,他是自然界中最凶猛的动物,再狡猾的猎物也难以逃脱。嚣张的气焰让你近乎窒息,却又每每慑于他那冷冷的牙。生活中,他亦是有棱有角;仅是三段,却理直气壮地抗争传统制度的升段赛。个性张扬,却会在与前辈不经意擦肩而过之后又抽身回去鞠躬行礼。

  就是这样一个让人捉摸不透而又万分好奇的人物,使得曾经的我们为之狂热。13,14岁的年纪,对于偶像的崇拜是那样单纯可笑。把他的封面照片放在书桌上不时观赏;整日抱一本韩国年鉴,反反复复研究他的棋谱。对局时模仿他的棋风,每一步都凶狠得无可退路,只为得到对手一句评价:“你比李世石还李世石啊!”,便可以偷偷乐上半天。


围甲中的李世石依旧无敌



  因此,那一次的意外邂逅使得我和碧涵激动不已。诺大的研究室,我们偏偏来到韩国队的棋盘前,听着摸不着头脑的语言,只为近距离地看一眼心目中的偶像。幸运的是一位记者在与我们交谈后竟主动提出帮我们请李世石过来合影。没想到偶像很爽快地应允了,随即朝我们走来,几个小女孩拘谨地站在一起,拍下了一张珍贵的照片。

  那天后来的记忆已经模糊,印象中只有回程路上小女孩们凑在一起谈论偶像的片段:

  “你知道吗?他笑起来好可爱!”

  “他说话声音好特别呀,有点尖锐,细细的,像猫!”

  “我还看见他抽烟了!就在墙角,吞云吐雾的样子特酷!”

  如今想起当初那些语言和举动自觉过于幼稚。可回忆里仍然有种温软的感觉蔓延全身。依然记得当偶像结婚的消息公布时,自己是怎样的伤心欲绝。这样的一种情愫很正常吧?可又有滑稽的行为;捧着照片,寻求心理平衡一样挑他妻子的缺点,单眼皮,嘴太大云云……(其实人家是无可非议的美女)。就这样无法控制地发泄一番,又冷静下来。于是决定引用米兰 昆德拉的哲学:我喜欢他,是因为崇拜他的内在,而非他本人。如此,便也释然。

  “那张合影还能找到吗?”走进棋院大门,碧涵问我。

  “也许吧,回去上网搜一下。”

  快到二楼对局室,我们放慢脚步,深吸一口气,偶像,又要见面了。

  6年的时间可以改变很多很多,就像我和碧涵,日渐成熟的我们已将曾经那些疯狂地举动画上句号,但对于昔日偶像的崇拜情结依然故我。此刻,偶像近在咫尺,凝思于棋盘前的他还是6年前的发型。长得令女孩子羡慕的睫毛低垂下来,眨眨眼,很轻巧地落下一子。片刻,对手认输了。双方开始无声的复盘。我下意识地从包里取出照相机,悄声问旁边的好友唐奕:“现在可以拍照吗?”

  “有闪光灯吗?”

  “有的。”

  唐奕的回答让我伸出的手又缩了回来,她说:“那你小心被赶出去哦。”

  于是很认真地看他们复盘。高手之间的交流毋需言语,落子之处,仿佛剑到之处,对方即刻意会。

  终于结束了,我再次拿出照相机对准一米之隔的偶像。“喀嚓”,只是这一秒钟的功夫,便有人过来请走了他。碧涵看看我,我知晓她的失落。与此同时,我发现刚才抢拍的那张照片中偶像的眼睛是闭着的……

  目送李世石离开的背影,想起近来他轰动棋界的停职暂退之举,不免有些黯然。对于事件本身我不想过多评论,但我以为,大棋士的终极意义是为了谱写更多完美篇章(棋谱)。倘若事情真到覆水难收的地步,这对他本人和整个围棋界都是无法估量的损失。

  如今的李世石,有美满的家庭和登峰造极的棋艺。看见他,总让我想起苏东坡那首脍炙人口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当然,周瑜和李世石之间无法做出恰当的比较,而我真正想说的是:拥有过人的才华是上天的恩宠,恳请他好好珍惜。
附件: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