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晚报杯业余锦标赛30周年纪实文学34-服务保障感人至深

2017年7月14日   棋友文采


服务保障感人至深

第7届晚报“华鑫杯”全国业余围棋锦标赛于1994年1月15日至22日在石家庄举行。这届比赛继上届之后,继续得到赞助,由华鑫集团冠名,而且参赛的30支队中就有24个队冠名了赞助商,再次证明晚报杯影响力逐渐扩展,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企业关注与参与。

说到这届比赛,首推一人就是时任《燕赵晚报》的体育部主任翟士杰同志。我和他相识较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我们曾一起多次在广州采访五羊杯象棋赛,结成了友谊。翟士杰同志为人热情,做事干练,给我最深的印象就是勤奋好学。他年长我两岁,40岁出头,正是干劲十足的年龄,晚报学会初创时期,他也是学会的“老人”,一心想着为学会做点实事,而办一届晚报杯,自然成了他心中的目标。继苏大姐之后,他和我说:“凭着我俩的交情,该轮到我了,就让我办第7届吧。”我回答:“当然没得说。”但真正让我心动的是,晚报杯初创时期,这些老同志积极申办的劲头儿,其心可表,感动之至。


第7届晚报杯比赛现场



自从拿到第7届晚报杯承办权后,他当时的干劲不仅是表现在筹备工作中,而且动员全部同志学习围棋。他说,我们当时不懂围棋,不会下围棋,怎么能写好稿,也办不好晚报杯。作为一个体育记者,又是体育部门的主任,不懂围棋不行。于是他就找了一本《围棋初步》拿来学,不仅自己学,还让体育部的记者们学习。那时他们体育部里就放着一个围棋盘和棋子,在采访工作闲暇时大家围在一起边学边下,用翟士杰话说,体育记者学围棋下围棋,这也算是钻研业务。

晚报杯比赛期间,翟士杰每天往返于赛场和报社,当时《燕赵晚报》还是下午出报,每天早上五点他就到报社写稿,再一直等到签完版样,又抓紧时间奔赴赛场。《燕赵晚报》对晚报杯的报道,大多数都是出自于他之手。时至晚报杯30周年之际,我们特意安排记者去拜访他。翟老已退休在家,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时,他说:“晚报杯是晚报学会的一项事业,我也是晚报学会初创时期的老人,理应为晚报杯做点贡献。总之,办那届晚报杯是尽力了,基本上还是比较满意的,当时负责晚报杯的学会副会长吕会民评价不错,报道上也很到位,皆大欢喜。”如今,翟老已经65岁,但依然精神矍铄。他说:“晚报杯30年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历程,这其中有我们燕赵晚报的一份力,也有我个人做了一点点工作,我感到很自豪,也祝愿晚报杯30而立之年迎来更大的发展。”

这届晚报杯最引人关注的是竞赛规则与前6届不同,比赛由13轮编排制改为了分成AB两个大组,然后各进行9轮循环赛,排出各组的名次,最后两组棋手进行同名次决赛,排定最后名次。因此每个组的前5名很重要,就是说前3名对决将产生1至6名,可参加专业与业余对抗赛,每组前5名对决将决出业余十强,可参加中日业余十强对抗赛。为什么要做这个修改呢?当时有几个考虑,也听取了参赛各队的一些反映。一是13轮要赛8天,连报到带离会就要有10天的时间,这对业余赛制有些过长;二是考虑到各队的经费负担,这样改完以后可以缩短两天的时间,也省去了一部分费用,包括承办单位要补贴费用也能相应地减少一些;三是棋手反映13轮赛制下最后一两轮的时候,除了名次尚有争夺的之外,后面大部分的对阵对排名已无关紧要,可下可不下,有些棋手就摆摆样子,也是一种浪费。还有一点就是中间不好安排休息,当时还有的承办单位想安排旅游参观,以表达东道主的心意,但时间上很紧张。经过研究,第一次在规则上对赛制上做了改动。

但是实行中又出现了新的情况。如一个队3名棋手,也就是说一个人分在一个组,另外两个人分在一个组,如果另外两个人在一个组相遇,可以说是一种“自相残杀”。如果根据比赛进程的状况,一个队的两人之间还容易出现“让棋”的情况。果然,这届比赛第一轮抽签就出现了6个队自相残杀的棋手,北京晚报队的孙宜国和本队的杜京宇相遇,尤其是新民晚报队很有夺魁希望的两名棋手刘轶一和刘钧相遇,东道主两个队也出现了一队和二队棋手相遇的情况。当时有人戏言“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种情况出现是难免的,所以这项新规则的实行,有一定的合理性,得到了一定的欢迎,但这种“兄弟残杀”的局面也为后来再改赛制埋下了伏笔。从后来变化看,赛制从一个大组改为两个组,又改为4个组,再改回两个组,反复尝试,每项赛制都不是尽善尽美的,总有它的长处和短处,很难拿捏准,合理和公平都是相对的,但变化一种规则就会使比赛变换新的格局,增添出现意外的可能性,使竞争更加复杂,激烈更具魅力。这也符合了一些广大棋手的要求。我在写这本书的时候还在考虑,现在要办第30届了,不少棋手又提出恢复13轮编排积分制,认为几经变化的赛制,还是这个相对更合理公平些,至于时间长点,经费多点,现在各队都能承受。而对最后几轮放弃者可制订出处罚条例。


第7届晚报杯冠军获得者,沈阳晚报队的王存将冠军奖杯摆在庆功宴上



这届比赛另一个特点就是冷门迭爆。由于比赛规则的改变,造成了许多棋手在竞争当中意外落马。比如,前6届产生了6个冠军,除了第1届冠军沈光基和第2届冠军蒋长生没有再参加外,后面的4个冠军——上海的李家庆、杭州的俞巍巍、合肥的韩启宇以及北京的孙宜国,悉数败下阵来,赛前人们还关注4人中能否有人再夺冠军。创出一个记录,但除孙宜国进入十强外,另外3个冠军竟与十强无缘。上届巴蜀好手毛吟龙败在河北名不见经传的董红军手下,成为轰动赛场的大新闻。沈阳晚报队的王存则在乱中取胜,成为本届新科状元。本届又涌现出了一批新人,成为一大看点。

从专业与业余对抗赛来看,由于上一届专业棋手1比5大败,这届是怀着一种“复仇”的心理前来,一定要再给业余棋手点儿颜色看看。结果做好充分准备的专业棋手并没有占到便宜,双方以3比3平分秋色。有的国手感叹说:“看来让两子跟业余棋手对阵,真的是感到有点儿让不动了。”这说明在新人不断涌现的同时,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

本届比赛要特别提到一点,就是服务方面十分到位。当然,前5 届大会的接待服务也都是各有特色,就本届服务方面的特色,特别讲几个感人的事迹。比赛是在东风宾馆举行,其中有一位保安员叫牛连永,当时正是元旦过后春节前,家中连续来电报催他回家结婚,定在1月19日举行婚礼。但他得知了晚报杯要在这期间举行,他想到了赛会安保工作的重要性和工作的繁重,因此做好家里的工作,推迟了婚期,得到了家长和女方谅解。当时这件事在赛场传开,十分感人。另外乌鲁木齐晚报队的3位棋手同时发生呕吐,大会迅速派来医生,及时为他们治疗,保证了三位棋手能够顺利完成比赛。服务工作是赛会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前几届都没说到这点,这届特别说一下,也是作为一个缩影来说明大会工作人员也是赛会的一支重要力量,为赛会成功举办也付出了辛苦,他们的工作和劳动也值得大书一笔,不应该被人忘记。历届比赛都有这方面的感人事例,我们除了关注比赛,关注棋手外,也不应该忘记这些为大会默默做出奉献的人们。

(弈客编辑YK009)
附件: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