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晚报杯业余锦标赛30周年纪实文学35-小荷才露尖尖角

2017年7月16日   棋友文采


小荷才露尖尖角

在我撰写30周年晚报杯的回忆文稿时,我翻阅了依然保留的一些资料,发现有两份《青岛晚报》的申办报告。纸张已泛黄,边角已毛,褶皱明显,算起来距今已24年了。这大概是最早的书面申办报告,开启了晚报杯正式申办制之先河,是十分珍贵的记录。

回想晚报杯开办以来,迄今为止,申办随意性很强,没有严格的规定和程序。首届赛会上才确定每年举办一届,并在座谈会上决定第2届由成都承办。第2年全国晚报体育新闻学会成立,学会开创时期的一些老同志纷纷提出承办晚报杯,如学会的秘书长《钱江晚报》的周守谨提出承办第3届,第4届则是承办学会成立大会的《太原晚报》张红旗找到我,提出由他们来办第4届。

以后几届或是向我口头提出,或是在召开会议时提出,随意性很强,不规范,没有形成正式的申办程序。1991年8月正式制定了晚报杯章程,规定了申办程序,由晚报学会的会员单位正式递交申办报告。

青岛这两份申办报告大概是我第一次收到的书面申请报告,感觉很珍惜,便收了起来。这是历届申办晚报杯中我保留的最完整的资料。《青岛晚报》第一次申办报告是在1992年1月17日,就在晚报杯章程刚刚制定后4个多月,应该是在济南晚报杯赛会上递交给我的。由于涉及史料的真实性,这里特意把第一次申办报告原文摘要如下:

中国体育记协晚报学会中国围棋协会:

《青岛晚报》于1992年1月1日创刊,是目前晚报界报龄最小的一家。《青岛晚报》创刊后,得到全国晚报同仁的热情支持,受到多方邀请参加了晚报活动。

为了进一步加强本报同全国晚报界的联系,推动青岛市围棋活动的深入开展,我们恳切希望能批准《青岛晚报》承办1994年第7届晚报杯全国围棋赛。

内容是他们提出具备申办条件的三方面优势,在此省略。

从这份申办报告中可以看出,《青岛晚报》在刚创刊仅半个月就提出了申办晚报杯,把办晚报杯作为《青岛晚报》创刊后得以发展的一个契机,通过办晚报杯来推动刚刚诞生的《青岛晚报》的发展。这反映了两点:一是晚报杯在当时已有了点名气,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二是青岛晚报社刚刚诞生,即申办晚报杯,力促自身发展,还是很有眼光的。

当时的客观情况是,第6届晚报杯已经定在西安,第7届《石家庄晚报》此前也已排上队。另一方面考虑到,老晚报各方面条件比较成熟,而《青岛晚报》刚刚创刊,是否具备举办大型活动的能力,还是个问题。这样,学会即鼓励他们的积极性,也做好解释工作,让他们再往后推延一下,等报社各方面条件更成熟些再办。

《青岛晚报》则咬住青松不松口,韧劲十足,第2年便递交了第2份申办报告,时间是1993年9月26日。下面是申办报告的两段原文:

中国围棋协会 中国体育记协晚报学会:

为促进我国业余围棋水平的不断提高,加强晚报间的联系和交流,我们申请承办1995年第8届全国晚报杯围棋赛。

《青岛晚报》创刊两年来,在你们和全国兄弟晚报的大力支持下,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目前日发行量已达23万份,在青岛市区平均每两户一份,成为青岛市最有影响的报纸之一,已具备了承办如晚报杯赛这样大型比赛的能力。我们将在中国围棋协会和晚报学会的指导下,克服困难,努力筹措比赛所需要的资金,并严格按照全国业余围棋锦标赛的章程搞好比赛。

第2份申办报告中,特意写明已具备承办像晚报杯这样大型赛事的能力,以争取获得我们的信任。如今看到这两份申办报告,我很有感触,《青岛晚报》第一次办晚报杯连续申办了两次,他们第二次办第21届晚报杯前连续申办了3次,青岛晚报社办事不屈不挠,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韧劲是有传统的。

《青岛晚报》很实在,直截了当地说明通过办晚报杯,扩大《青岛晚报》的品牌影响,同时充分表达了他们办晚报杯的热情和诚意,其情其意,很感人。而且从学会角度讲,也应该对一家新生晚报给予呵护和扶持。因此,学会决定并经中国围棋协会同意,第8届晚报杯在青岛举办。以上就是晚报杯实行申办制后,发生的第一个真实的故事。

《青岛晚报》办晚报杯,有3个主要人物从申办到结束,花了大力气。首先是《青岛晚报》体育部主任张仁荣,是一位老同志,他在《青岛晚报》创刊后积极参加晚报学会的活动,一次在北京办评选好新闻活动,我们一起在天坛饭店相处了几天,关系比较熟。活动期间,他转达了报社申办晚报杯的意愿,也是他递交的申办报告。他手下有两名年轻的干将,一个叫安吉林,一个叫刘玉璁。这3个同志无论在组织接待、安排竞赛和宣传报道上干得非常好,也很辛苦。3个人共同表达了一个意思:这次承办晚报杯来之不易,时值《青岛晚报》创刊3周年,事关报社大计,只能成功,不能失败。3个人都和我比较熟,后来也成为好朋友,安吉林个性较强,办事非常认真,甚至有点较真,但是做事有一股要做就做好的劲头。刘玉璁则比较随和,大局观比较好。两个年轻人此后多年积极参与学会活动,刘玉璁曾在全国晚报2002年韩日世界杯、2004年雅典奥运会联合采访团,分别担任副团长和团长,率领全国晚报联合采访团出国采访,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在晚报大家庭里,《青岛晚报》虽然是个“小字辈”,但其表现很活跃,和晚报学会的关系渊源很深,老张同志当时已快到退休的年龄,后来体育部由刘玉璁接任。《青岛晚报》创办伊始,就为晚报事业献身的精神,一直延续传承至今,并发生了第2次申办晚报杯的故事。

这届赛事还有一个老同志,至今让我难忘。他是原北海舰队司令员苏军同志。每天在赛场上,都可以看到这位老前辈的身影。苏军是一个老革命,早在新四军时期通过和陈毅元帅的接触中与围棋结缘。那个艰苦年代里,陈毅元帅很乐观,闲下来时就经常下盘围棋。苏军受陈毅元帅的感染,也爱上了围棋,学会了围棋。他从北海舰队司令员的位置上退下来后,出任青岛围棋协会名誉主席,就把精力全都用在了当地围棋事业上,为青岛围棋办了不少实事。比如,他特别注重培养围棋苗子,像后来涌现出来的谢赫等几个少年棋手,都得过他的帮助。为安排他们到高水平的地方学棋和集训,苏老付出了不少心血,不顾年岁大,不辞辛苦,为孩子们联系落实,想办法筹措经费。晚报杯围棋赛落户青岛,消息传开,老将军得知后非常开心,积极参与。他说:“这是我晚年遇到的一大幸事。”他主动为大会做了不少工作,比如他特意请参赛的棋手们和国手们参观海军博物馆,登上舰艇,让棋手们在比赛之余即得到精神上的放松,同时也感受到一种军事教育。我清楚地记得,老将军特意邀请我到他家做客,问我有什么要求没有。我说:“小时候的心愿就是当兵,能当一名海军更好,很想体会一下当兵的感觉,特别想看看潜水艇。”他说:“那好办,我带你到基地去转一转。”他让勤务兵驱车专门带我一个人进入了海军基地。老将军带我参观了基地的各个地方,登上了潜艇,进入了潜艇内仓,让我大开眼界。这是我迄今为止唯一一次进入潜艇,感觉船舱非常狭窄,战士们真不容易。老将军对我说:“你们办晚报杯是为围棋办了一件大好事,我虽然老了,也要为围棋多做点工作。”他看我抽烟,还拿出一条家里存放的中华烟送给我,我特别不好意思。他说:“我现在已不抽烟了,放着也没用,你们这些天忙累,抽抽烟,解解乏。”我只好深领了老将军这片心意。

从这届比赛中看,最大的亮点就是一批少儿棋手初露锋芒。前7届一直都是一大批业余英豪统治着赛场。通过晚报杯连续举办了7届,各地一批学棋少年成长很快。“小荷才露尖尖角”正是这届比赛的最大特色,第8届晚报杯围棋赛当时统计14岁以下的小棋手有9人参加,虽说与多年后无法相比,但在当年确实是个新鲜事。其中打入十强的是古力和谢赫两个人,一个12岁,一个还不满11岁。其中谢赫是第二次参加晚报杯,上次是在太原,仅取得5胜4负的成绩,名落孙山。此次突飞猛进,他和古力双双获得小组第4名。在两组同名次决赛中,古力胜了谢赫,两人分获第7名和第8名。此届比赛仅5个月后,两人在全国围棋定段赛上双双脱颖而出,从此步入专业棋手行列,均成长为一流棋手。古力多次获得世界冠军,在等级分榜上长期排在第一名。可以说,古力和谢赫是最早从晚报杯冠军摇篮中走出来的佼佼者。

此外,参加此届晚报杯的还有少年棋手邱峻、刘星等一批苗子,他们后来都成为了中国围棋中生代的代表人物,继聂卫平、马晓春之后挑起了中国围棋的大梁。

正是从本届起,在晚报杯这片沃土上,新苗开始破土而出,展现了中国围棋美好的明天。

(弈客编辑YK009)
附件: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