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杯业余锦标赛30周年纪实文学37-规划新的10年
2017年7月20日 棋友文采
规划新的10年
“开启第2个10年”,这是《武汉晚报》在申办第11届晚报杯时,提出的一句响亮口号。晚报杯历经10届不凡征程,在沈阳给前10年画上了一个完美句号。后面的路怎么走?人们期盼前景会更加美好,《武汉晚报》适时提出了“而今迈步从头越”,决心为下一个10年打好第一仗。
《武汉晚报》能够承办第11届晚报杯,是和晚报学会老会长邵振寰分不开的。一年多前,学会领导层换届,老会长从报社退休后,又在学会干了8年,这次要彻底退下来,还有一个心愿未了——办一届晚报杯。在他举荐下,由我负责学会的日常工作,他在学会换届之际对我说:“我在学会任上8年,晚报杯是学会最为荣耀的一件事,你是出了大力的,这次你还要为我出点力,安排《武汉晚报》办一届晚报杯,算是我‘求’你的最后一件事。”听着老会长恳切之言,看着老会长布满皱纹、沧桑而又慈祥的脸庞,我的心融化了。此前10届,学会老同志们都排着队争着办,他作为会长“谦让”了。此刻,我必须站出来为他说句话了,也让老会长为其人生画上“功德圆满”的句号。在我的提议下,就在换届的年会上,决定由《武汉晚报》承办第11届晚报杯。
全国晚报体育新闻学会于1988年4月在太原成立时,邵振寰当时作为《武汉晚报》的编委、学会发起人之一出任了第一任会长,那一年他整整60岁,就是说马上就要退休了,仍毅然担负起了社会活动的重担,为晚报事业发挥余热。老会长为人非常诚恳,老老实实做事,勤勤恳恳,而且富有大局观。学会成立后,我就对他说:“首届晚报杯是各家晚报共同主办,现在学会成立了,是不是由学会出面,把晚报杯重任担当起来,这样有利于工作,就‘晚报杯’三字,也是名正言顺。”他表示非常赞成,并认为这件事事关大局,晚报杯的创办是一件了不起的事,应是晚报学会今后工作中必须列入的一项重要日程。他认为办晚报杯不仅仅是围棋的事,还可以增进各家晚报的相互了解和交流,同时扩大晚报自身的品牌效应。因此,他专门召开会议,提出采纳吕会民的建议,晚报杯从第2届起正式由全国晚报体育新闻学会和中国围棋协会共同主办。在连办3届后,尤其是中国围棋协会决定由晚报杯的冠军,代表中国参加世锦赛,我感到晚报杯需要规范化,应该制定正式章程。我向他汇报,他说这是晚报走向成熟的标志,没什么可商量的,就由你起草晚报杯的章程。此后,他认真审视章程的每一条款,在3人领导小组这一款特意加上“吕会民”——我的名字,作为召集人。他认为这不必谦虚,必须有专人负责。同时,这一年学会还专门成立了一个机构——“中国体育记协晚报学会棋牌委员会”,并在他的提议下由我出任棋牌委员会的主任,整体负责晚报杯工作。总之晚报杯在初期得到了学会的大力扶持,给予了种种政策,都是老会长邵振寰同志主持制定的。他在学会成立之际,就提议学会的核心层领导成员一定要带头,积极申办晚报杯,共同扶持晚报杯走一段路程。因此前几届老同志纷纷争办,他都是一再谦让,其实他早想让《武汉晚报》办一届。直到退下来之际,才总算了却了他的心愿。
《武汉晚报》获得第11届晚报杯的承办权后,老会长非常高兴地对我说:“我有个学生叫缪平,现在是体育部主任,我虽然退休了,但是我交给他来办,我也会协助支持他,放心,一定会把这届晚报杯办好。”现在回忆起来,老会长为晚报学会前十年的发展,操心之至,善于抉择,起了很大作用。我记得最后一次见到老会长,是在2004年的4月,我们在重庆召开了成立希腊奥运会全国晚报联合采访团,然后顺江而下到了武汉,特意请老会长出来和学会的同志们见面。他已经76岁高龄,见到我们非常高兴,还在席间做出健美步伐,表示他的喜悦。他说:“一个是晚报杯的发展,另一个是学会继续向前推进,我感到非常高兴。”他还对我说:“我虽然退下来,但一直关注你们,你们这些年干得不错,说明我们当年换届时做出了一个正确选择。”谁知,这次见面竟成了我们与老会长的诀别。就在这一年的11月,传来他病逝的噩耗。其实我们在武汉见面的时候,他已经是身患癌症,正在同病魔做最后顽强的斗争。我们得知后不禁流下泪来,我当时正和郭会长一起在深圳出差,马上向老会长发了唁电并敬献了花圈,送老会长最后一程。在晚报杯30周年的时候,我们不能忘记和蔼可亲的老会长,他为晚报杯和晚报学会所付出的努力,也是他生命最后一程所作的拼搏,将永远铭刻在我们心中。
《武汉晚报》承办这届晚报杯,是由体育部主任缪平负责全面策划和具体实施工作的,并经报社批准专门组织了人员班子。缪平和我很熟,是好朋友,在承办前后,我俩接触频繁,有事共同商议,合作得非常好。当时,他们提出了那个非常响亮的口号——“开启第2个10年”。回顾晚报的前10年,晚报杯纵横大江南北,处处燃起围棋的烽火,掀起一股股围棋热浪,获得了全国业余围棋界的认可和响应。尤其是10年庆典《沈阳晚报》办得非常成功,影响深远。因此,《武汉晚报》提出的口号就是“开启第2个10年”规划,《武汉晚报》要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打好第2个10年战役的第一仗。如何开启呢?缪平说,我们把这届晚报杯办出特色,就是起了一个好头。缪平回忆说,我们开启第2个10年有一个非常好的大环境,就是武汉围棋氛围非常浓厚。他特意举例,在90年代初期国内的第一份围棋专业报纸叫《围棋报》,就是在湖北鄂州问世的;1995年9月武汉晚报围棋俱乐部成立,也是当时由新闻媒体成立的首家围棋实体;1997年9月就在这届比赛前我们在武汉市专门成立的围棋培训基地——武汉情智围棋学校已经正式挂牌。他还说,武汉围棋人口也应该在全国名列前茅,1995年在武汉举办NEC中日围棋赛,比赛进行公开讲棋,我们发出报道后能容纳1000人的剧场来了近2000人,当时的场面非常火爆。有了这种围棋的大环境,对我们办好一届围棋比赛就有了“天时、地利、人和”。他还说,我们的筹备工作也是非常细致,比如为找一个合适的赛场,我们跑遍了武汉三镇,最终经过实地考察,武钢宾馆以极大的诚意打动了我们,因此决定把赛事放在武钢宾馆。事后来看,这一决定是明智和正确的,因为当时武汉长江二桥已经修通,武钢宾馆的交通条件非常便利,且环境幽雅,适合棋手们下棋和休息,赛后可在江边散散步,缓解一下压力。武钢宾馆的服务也相当到位,有的运动员因为错过了吃饭的时间,还会单独安排他们吃饭,受到了参赛棋手的一致称赞。不少棋手在离开前都在宾馆的留言簿上留下了溢美之词。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届比赛办得十分周到和完满。
从比赛中看,经过前10年的发展,晚报杯赛场上由各地已经成名的业余豪强唱主角的现象有了一个改观,随着越来越多的冲段少年加入,为这项赛事注入了新的生命力,赛场上经常出现名不见经传的新人挑翻久经沙场的老将。比如说,当年《兰州晚报》年仅10岁的小棋手张立,十分引人注目,他在第七轮对阵第10届晚报杯亚军、钱江晚报名将孙国荣时,尽管形式处于下风,但是始终不放弃,最终抓住机会一举胜出。这些小将给赛场带来了一种新鲜的氛围,给晚报杯也增添了一批新的面孔。
这届比赛还有几个小亮点。一个就是前两届的冠军刘钧,大家关注他能不能拿到三连冠,为晚报杯书写一个新纪录。刘钧当时是业余围棋当之无愧的第一人,他还在围棋新人王的比赛中击败常昊等专业棋手问鼎。所以,他在赛场上成为一个热点,不料他在第4轮和第7轮屡屡受挫,尤其是第7轮如果赢了本届冠军赵文东就很有希望夺魁,而赵文东又是刘钧上届夺魁的助力之将。当时《钱江晚报》的孙远击败了刘钧,眼看就要夺冠无望了,最后一轮赵文东击败了孙远,帮了刘钧的大忙,这才使刘钧获得小组第一,也有了之后卫冕。这届他又恰恰在小组赛中第七轮输给了赵文东而与冠军无缘。所以,赛场上传开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一段佳话。
第二个亮点,大会专门举办了南北领队记者的对抗赛。这项比赛也是晚报前10届的一个传统赛事,只不过是没有搞对抗,此届采取南北对抗的形式,是个很具特色、又具魅力的小创举。这届武汉正好位居长江,以长江为界分成了南方队和北方队,参赛的30个代表队的领队各分配到一边,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南北对抗赛,最终比赛结果南方队全线告捷。不少北方领队还不服气地说,这是因为南方的湿冷天气让北方人有些受不了,脑子都冻坏了,还怎么下棋?而南方人抗寒能力强,以后挪到北方再干一场看看。种种说法也是赛场上一段笑谈。这次活动十分有意思,至今作为晚报杯的“绝唱”,彪炳史册。
另外一个热点,业余与专业六强对抗赛在前两届都战成了三平后,本届特别引人关注。当时武汉还专门在汉口商场进行了挂盘讲解,台下座无虚席,由武汉本地的名嘴刘力和华以刚现场进行了精彩讲解。其中在讲聂卫平对阵本届新科状元赵文东的比赛时,见中盘赵文东连发妙手,随点评说老聂开始进入超低空飞行了,引来棋迷们的一场笑声。没想到赵文东后面下出了败招,华以刚又立马来了一句这是超超低空飞行,又引来赛场一片笑声。最后这盘棋聂卫平获胜。其他几台各有胜负,双方再次战成3比3平。连续三场专业与业余对抗赛都是平分秋色,成了晚报杯难得的记录,说明双方水平已成胶着状态,谁能率先冲破呢?谜题留给了下一届,继续揪着棋迷们的心。
(弈客编辑YK009) |
附件: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