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晚报杯业余锦标赛30周年纪实文学38-“外援”引发一大变革

2017年7月22日   棋友文采


“外援”引发一大变革

“我有钱了,就让《春城晚报》办下届晚报杯吧。”这是在武汉晚报杯赛举办前夕,《春城晚报》体育部主任张雄找我,提出申办第12届晚报杯时,说出的颇有底气的一句话。

我和张雄同志结识于1981年,那年开春我去昆明采访全国象棋锦标赛,他热情接待了我,从此成为了好朋友。时至1998年,我俩已结交17年有余,其间没少打交道,所以提出申办晚报杯,他跟我就像兄长说话一般(他年长我近10岁)毫不客气,大有非办不可之架势。“我现在已经有钱了”现在听起来颇具豪味,以往历届申办者还没有如此“张狂”之言,也算是给申办添了点新鲜味儿。为什么这么说呢?其实并不是张雄有钱,也不是《春城晚报》拿钱,这要从吉鑫集团说起。云南吉鑫集团的董事长李麟是个白族人,也是围棋爱好者。云南盛产云子,围棋的氛围非常浓厚,他正是在这种氛围中感受以及爱上围棋的,而且喜欢下棋,每天闲时都要摆一盘。此前,他就热衷于围棋活动,也结交了不少围棋界的朋友。晚报杯连办10年以后,他慕名而来,认为晚报杯非常有影响力,赛事水平也最高,应该到云子之乡办一届。因此,他主动找到张雄,说:“我来出钱,你去申办,一定要把晚报杯拿到云南来。”这才使张雄有了底气,敢直接那么说话。这也是和前10届最大不同之点。以往各届,承办方想方设法找赞助,而这届则是赞助商找上门来,就好比晚报杯这个箫吹了10年,迎来了吉鑫集团这只凤,可见晚报杯其影响力已非同小可。这使企业看到了通过办晚报杯来提高自身的品牌效应。

其实,张雄也不是光说了这句话,在武汉晚报杯赛上特派手下杨红翥记者,正式递交了申办报告。报告中“民族特色”给人印象最深。云南是少数民族最多的地方,各种民族文化交融,彰显中华古老文化的魅力,而在云南办晚报杯,让传承千年的围棋融入民族特色,更具光彩。我们当时就在武汉拍板,第12届就在云南昆明办。

张雄是一个做事非常热情,工作细致周到,踏踏实实的一个人。他回来后便向报社汇报,专门成立了筹备班子,调集了全报社的精兵悍将。张雄手下的得力干将杨红翥,当年还是二十来岁的小伙子,这两个人在这届杯赛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张雄是组委会的秘书长,杨红翥是组委会宣传组组长。赛前的安排非常细致,有赛前的系列报道,大型新闻发布会,还有与赞助厂商的联席会议。比赛临近一个月时,他们还在办公室挂上了倒计时牌,每天都督促自己,检查落实情况,避免出现疏漏。

如何办出民族特色?这是他们筹备中突出考虑的问题,具体实施是从接待工作开始的。从1月16日开幕式前两天起,在昆明主要街道、机场车站挂出了迎宾布标,安排了迎宾队伍和车辆,每到一批客人,身着各色民族服装的青年们便载歌载舞,鼓乐齐鸣,献上花环。这给了参赛人员以往没有过的礼遇,感受颇深,另外大会赛制改为分两组以后,赛制缩短了两天,中间有一天休息,他们就在这一天大作文章,安排具有民族特色的活动。清早,先把大家拉到翠湖公园,欣赏昆明冬季的一大景观——海鸥,再到滇池看云南高原风光,之后从滇池把大家拉到民族村。几百名客人一进村,身着各式少数民族服装的村民们夹道欢迎,跳起了各种民族舞蹈,让人目不暇接。尤其让人难忘的是,华灯初上时在度假村的广场上燃起了熊熊的篝火,“扎西德勒”地喊起来,甲搓舞跳起来,乌蒙欢歌唱起来。我们这些来宾们和各民族的兄弟姐妹,一起围着篝火尽情地舞蹈。当“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 的歌声唱起时,大家才尽兴而归。现在许多人回忆起第12届晚报杯时,并不是比赛如何激烈,而是对其民族特色的活动记忆犹新,说起来依然滔滔不绝。合肥晚报记者黄学智满意地说:“本届杯赛创下了3个‘第一’,食宿和比赛第一次安排在高级宾馆,开幕式上第一次举行了奏国歌升国旗仪式,全体人员活动第一次安排得如此丰富。”不少棋手留言:昆明晚报杯办得太好了,8天生活下来太开心,太感动了。谢谢!我当时的评价是:筹备工作很充分,活动紧凑又丰富。


第12届晚报杯组委会在云南民族村安排丰富多彩的联谊活动



本届比赛最大的热点是有关“外援”的话题,也成了各方争议的焦点,并由此引起了竞赛规则上的一大变革。这已在前面《晚报杯规则的诞生与完善》一文中详细谈过,这里只说说其中的缘由。话题还要从《春城晚报》组队说起。作为东道主,可以组两个队,李麟要单独出资组个队。他还愿意出资,《春城晚报》何乐而不为呢?李麟提出的条件是,由他挑选队员。这事就这么定了下来。李麟想,既然由我组队,就不能凑合,不能只为品牌商标装装门面,要干就干出好成绩来,一定要组成一个实力相当的队伍。当初如果是交给春城晚报组二队,李麟只是挂个名,那肯定是选拔赛的前六名中的后三名,也就不会有后面的故事了。

这个队怎么组成?李麟想,昆明的实力本来就比不上海、北京等队,我再弄一个选拔赛后三名组成二队,那无疑就会名落孙山,一点儿意思都没有。于是他就想到了请“外援”,我有钱,可以聘请外地高水平的棋手,可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他就托人找到了聂卫平等人,希望他们给他推荐棋手。聂卫平和李麟是朋友,遂出手相助,给推荐的3名棋手是:北京的邢印达业余六段,曾在晚报杯中拿到过第4名;广东的蔡建鹏,他的棋力也在业余六段之上;上海的孙梦厦,上届晚报杯获得了第7名。这3个棋手都具备打入十强的实力。李麟还在赛前早早把他们召集过来,进行了赛前集训。比赛中,这支“外援军团”冠名为云南吉鑫队,3名棋手个个奋勇拼杀,最终竟出人意料夺得了团体冠军,其中蔡建鹏还获得了个人亚军。这一下引起了赛场的震动,也使各队感到不服,由此引起了一场争议。

大家不服在哪?就因为这个队的3个人全部是外援,那时晚报杯章程中还没有外援的专门规则,各队都是选拔本地区的优秀选手代表本地去参赛,这支“外援”不仅成为了赛场一匹黑马,也成为了冲击晚报杯章程的一匹黑马。因为尚无法可依,无章可循,没有规定不准外援参加比赛,所以这个比赛成绩只能是认可。但基于许多队不服,各种各种议论都有,因此需要对今后有个说法。我们在现场召开了一次座谈会,征求大家的意见,也想借此做个深入调研,由此来制定有关外援的规则。会上,大家取得共识,“外援”不是围棋的独创,在许多国内外比赛中都有,像美国NBA篮球赛,还有中国足球甲A联赛,都有外援,并形成了国际之间的人才流动,有利于促进各队水平的平衡发展,先进带动落后,落后本身得到促进。这种大趋势是不可逆转的,晚报杯走了12年了,赛场上出现这一幕,是适情适理的,作为组织者应该及时地抓住这种现象,给予引导。“外援”毕竟能为比赛增添活力,也能推动各地人才的交流,是件好事。但3名队员不能全是外援,而1名比较适中。在集中了大家意见后,晚报杯竞赛规程及时作了补充和修订,引入了“外援”这一款,铸就了晚报杯章程中最重要的一大变革。这是本届比赛的一大热点,也是一大收获。

除外援之外,既然要修订规则,就作了多方面考虑,打算尝试引入专业初段棋手参加晚报杯。怎么会有引入职业少年棋手的话题呢?我们在讨论引进外援的同时,还议论为了鼓励出人才,大胆引进职业少年棋手。大家的意见不一,有的说限制在专业初段,有的说三段以下,也有的说四段以下,因此以前专业四段以下棋手退段后,就可以参加晚报杯,年龄限制上也是意见不一。最后为了保证与业余水平的平衡,初步定的是14周岁以下专业初段可以参加晚报杯。虽说是讨论意见,但会后就在下面传开了。我有这个想法,本意是来推动晚报杯水平进一步提高,同时为晚报杯注入更年轻的力量,并给这些冲段少年更多的实践锻炼机会,为中国围棋造就尖子人才。是否修订这款规则,我想听听大家的意见。我先征求了本届冠军孙宜国的意见,请他谈谈自己的看法。北京孙宜国曾在西安拿了一届冠军,接着拿了世界业余锦标赛冠军,此后他依然连续征战赛场,基本届届都在十强之内,实力始终居前。这届他在战胜了蔡建鹏以后,重夺冠军,成为继刘钧之后第二次拿到冠军的选手。在孙宜国夺得冠军后,想听听他的意见,因为他是具有代表性的棋手。他当即表态说,这也许是件好事,和有专业段位的棋手竞争对业余棋手也是一个锻炼提高的机会。但他同时也说到,应注意职业棋手的加入会使业余棋手心理上产生一些压力,另外在成绩上也会出现一些变化,但他认为总体上对业余棋手不会形成太大的冲击,也利于专业少年棋手在这种竞争非常激烈的场面上得到成长。有了孙宜国的说法,我心中也有了底。这样,在下一届天津晚报杯上正式引入了有关少年职业棋手参赛的规则。

本届专业与业余对抗赛成为另一大热点,由于前3届双方连续战平,此次交手更加引人关注。陈祖德院长亲自挂帅,率领5名九段前来,他们是聂卫平、刘小光、曹大元、陈临新、汪见虹,正是当打的一批棋手。这充分表明这届比赛专业棋手是非常重视的,力图一举打破僵局,确立优势地位。双方依次对号入座,首台陈祖德对孙宜国,本来孙宜国一条大龙被围攻,不料侥幸逃脱,陈老一看认为大势已去,非常豪爽地投子认负。但是实际上就是这条大龙逃脱了,经过赛后的复盘,白棋仍然还有机会。所以,大家笑称这是一盘没有下完的棋。陈老笑着说:“看来我是站在业余阵线了,为业余六强建了首功。”说到陈老,我们还要感谢陈老这次来昆明特意为晚报杯第二次题词。晚报杯即将迎来30周年庆典,我特意问杨红翥这个题词还能找到吗?拿来在第30届赛会上展示一下。他说,当时好像昆明棋院的一位同志收走了,我们当时也没有重视,此后没有特别去留意。后来这幅题词就不知花落谁家了,我相信肯定是被某位人士给“珍藏”起来“据为己有”,再也舍不得拿出来了。显然这是一个遗憾。好在有照片为证,但“字”分辨不清,像是“棋道”“棋魂”之类的字。“道”也好,“魂”也好,其寓意深刻。意思棋道有它的魂之所在,而作为围棋整体运动来说,也有魂之所在,魂在哪?魂就在基层,基层厚了,这片热土才能生长出茁壮的苗子来。当然,这是我个人的理解,说出来贻笑大方。陈老确实对晚报杯是非常看重的,从他第1届参加到两次题词,以及这是第3次亲自率队参加专业与业余对抗赛,可以看出他虽身居高位,心却处在底层。


聂卫平在第12届晚报杯专业业余对抗赛的比赛中,对手是蔡建鹏



这场对抗赛终于给出了答案,最终除了曹大元胜了,其他专业棋手均败下阵来。业余棋手以5比1打破了前三年的胶着状态。所以,陈老感叹业余棋手不断展示新风貌,当场诚挚地祝贺业余棋手取得的进步。

(弈客编辑YK009)
附件: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