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晚报杯业余锦标赛30周年纪实文学41-“双黄蛋”喜开奇葩

2017年7月28日   棋友文采


“双黄蛋”喜开奇葩

《南昌晚报》申办第22届晚报杯赛也有个小故事。故事开头是王汝南给我打电话,亲自为《南昌晚报》“游说”。那是在2007年夏天,真记不清是哪一天了,我接到王老的电话。其内容大概还记得,意思是南昌方面各方条件已经具备,他们请王老帮忙申办,王老认为有人申办是好事,让我认真给予考虑。


第22届晚报杯合影



南昌方面为什么请王老帮忙呢?故事还要从前一年4月说起。2006年4月间,晚报学会在福州召开了北京奥运会研讨会,决定第2年组织全国晚报采访团赴青岛、秦皇岛、天津及北京进行赛前巡回采访。会后,熊克诚盛邀我和盛时经南昌返京。我们从武夷山市乘车,翻过几个山岭,直达南昌市。当晚,南昌晚报社设宴招待我们。其中有南昌市围棋协会名誉主席马林同志,他是原南昌晚报社总编辑,曾率队参加了首届北京晚报杯赛,此后只要能抽开身,还陆陆续续带队参加了几届,对晚报杯感情很深。他的弟弟马健时任《南昌日报》社长(《南昌晚报》隶属《南昌日报》),兄弟俩酷爱围棋,也有一定水平。席间,他们表达了申办第21届晚报杯的意愿。有了马健作主,加之马林在南昌市棋界的地位,显然这个申办具有权威性。我和盛时点头称许,让他们尽快递交申办报告,从那时算起,早在近两年前,南昌方面已开始申办了。

我在这次为筹办晚报杯30周年庆典整理资料时,发现了《南昌晚报》的申办报告,申办日期是2007年1月11日,就是在举办第20届比赛期间,南昌晚报社向我递交的这份报告,这让我回忆起了当年的情景。大家都知道,我在前面讲的青岛晚报社连续3次申办的故事,在广州市举办的年会上,陈为朋做了慷慨陈述,会上决定第21届晚报杯放在青岛市举行,而《南昌晚报》落选。《南昌晚报》体育部主任熊克诚参加了这次年会,继前一年4月那次在南昌见面后,再一次向我提出申办,并在年会上与《青岛晚报》进行了竞选,虽然落选,熊克诚依然向我递交了这份报告。报告是申办第21届,写了将近2000字,各方面都做了较详尽的阐述,十分感人,这也是历届申办报告文字最长的一份。按熊克诚的意思,请我看看,他们想借这份报告,继续申办下一届。由于距做出下届决定的时间还早,就没有马上给其答复。因为有了上次落选的经历,这次又一时得不到答复,《南昌晚报》自然心里没底,有些担心。

恰巧这一年的夏天,王汝南去南昌参加江西省的一次围棋活动,江西省副省长、省围棋协会主席洪礼和,省围棋协会副主席、伟梦集团的副总裁李龙萍,及《南昌晚报》的同志一起会见王老时,聊起申办的事。《南昌晚报》抓住这次机会,特意请洪礼和出面向王老提出申办晚报杯,希望王老帮忙,能落实他们的申办请求。副省长的“面子”够大了,王汝南当即爽快地答应了,他说大家争办晚报杯是好事,你们也具备条件。这次王老来南昌参加了全省业余围棋锦标赛,看到了江西省围棋活动蓬勃开展的局面,认为南昌办一届晚报杯是没有问题的。王老当着他们的面,就给我打了电话,说省棋协的领导,《南昌晚报》的领导,厂家的领导就在他旁边,三方人士俱全,既有申办晚报杯的热切的心情,又具备了申办条件,希望我能够认真考虑,尽快给他们答复。当然,王老的话对我来说,好比“圣旨”。这不是什么说情,是真正客观反映了各地申办晚报杯的心愿,把能承办一届晚报杯作为追求的目标。不管怎么说,大家申办晚报杯并出现争办的局面,都是晚报杯的一大好事,也是晚报杯能够持续发展的保证。当然,王老作为中国围棋协会主席,也是主办单位之一,有权做出决定,只不过是尊重我的意见,和我说说而已,体现了王老的博大胸怀。

这是个典型的三方共同申办的故事,充分体现了晚报杯无论是在政府层面,还是棋界及企业方面,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力,乃晚报杯之幸也。

这届比赛让我有幸结识南昌晚报社总编辑肖江华同志,早已闻知其办晚报杯的热心,未曾谋面,已心生敬慕之意。及至见到肖总,颇具学者之风范,知识涉猎广泛,谈吐儒雅风趣,深知围棋文化之国粹。正是在肖总的督导下,熊克诚不辞辛苦,三番五次地找到我,表达申办的决心。其实《南昌晚报》最具有承办资格。从1988年在北京举办的第1届晚报杯开始派队参加,直至这次申办前的第20届,南昌晚报队参加了全部20届晚报杯比赛,可称得上是晚报杯的元老之一。这说明《南昌晚报》不仅在南昌市是一家最具影响力的报纸,而且很重视开展社会公益活动。晚报杯是他们最看重的一项群众性大赛。我虽没做过统计,但可以肯定地说,除了北京、上海、广州等这样的围棋开展比较好的一线大城市外,作为二线城市能够做到全部参加20届的,南昌市不是唯一的一家,也是其中的佼佼者。因此,他们承办一届晚报杯,既有雄厚的基础,也饱含强烈的愿望,时任总编辑肖江华,正是秉承了马林等老一辈的传统,继往开来,不仅继续积极参与晚报杯,而且大力推动承办晚报杯的工作。

申办成功后,肖总亲自组织,成立了晚报杯的工作班子,熊克诚负责实施工作。2008年秋季,肖总还特意邀请我和副会长盛时一定要来一趟南昌,检查他们的筹备工作,再一起最后协商一下。此前20届我们从来没做过赛前考察之类的工作。一来不给承办单位添麻烦,二来不给承办单位增加经费负担,有了什么事都是通过电话和其他的通讯方式来解决。这次肖总执意请我们过来,本意就是一定要把这届办得细致周到,不能有任何纰漏,哪怕小小的疏忽都不能发生,就是想听听我俩的意见。我和盛时作了推脱,他说为了工作嘛,这点破费不算什么。这样才开了赛前考察之先例,也算是本届一个特殊之处。


吕会民在第22届晚报杯现场



第22届晚报杯会旗交接仪式



煜清获得第22届晚报杯冠军



这届比赛,滕王阁下高手论剑。八一城中风云际会,会聚了全国乃至海外的众多高手,出现了许多亮点。首先是竞赛规则,上一届经过各代表队的共同商讨,大家都认为还是改为两个组,AB个组进行11轮积分编排制;另一个是“两大一小”,即两个成年人加一个少年的组队原则。这两项规则在本届正式实施,给棋手多下两盘棋,有利于棋手的发挥,竞争能够在轮次上更合理,直至今日一直实行了这个赛制。而新组队规则,保证了晚报杯的广泛性和年龄结构的合理,再从赛场上望去,大小错落,已没有了“少儿”赛之感觉了。

这届比赛最引人关注,也是最大的谈料,就是经过全部比赛后,北京晚报队和新民晚报队的所有积分相等,不管是大分还是小分,按照裁定全部一样。裁判长金同实找我商量怎么办,是不是临时加赛一场,或是抽签定夺。我说规则中没有这方面的规定,如果抽签偶然性太大,对双方来说都是不公 平的,而加赛一场已经没有时间了,不仅会给承办单位增加一天的负担,而且闭幕发奖就没法搞,所有人要等着他们加赛完了再搞,这是不现实的。经过组委会商讨,临时紧急决定,宣布北京晚报队和新民晚报队并列冠军,也就是说这届没有亚军,结果两队都非常满意,皆大欢喜。“双黄蛋”成为晚报杯的一朵奇葩。晚报杯统计,团体冠军的数目永远会比届数多一个,这既前无古人,想来也不会后有来者了。

在个人战绩方面,新民晚报队的胡煜清夺得冠军,成为一个亮点。胡煜清当时作为一名年轻的棋手,已经连续参加了几届晚报杯,在2005年第18届晚报杯上,他获得了亚军,让他去顶替唐韦星参加了世界业余围棋锦标赛,夺得了世界冠军,有意思的是他先拿到世界冠军,之后过了4年才在晚报杯赛上终成大器。胡煜清一直坚持参加晚报杯到第29届,可以说他也是晚报杯的一个传奇人物。自胡煜清本届拿到冠军之后,又涌现出王琛、白宝祥、马天放等一批新的代表人物,最终形成了晚报杯新生代的“四大天王”,也是中国业余棋界新生代代表人物,展现了晚报杯新一代风貌。

(弈客编辑YK009)
附件: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