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志存与围棋(27)-回忆1997年我与围棋的那些往事
2017年4月1日 棋友文采
1997年,在中国围棋发展史上是更新换代的一年,笔者见证了这一重要时期,为此纵情讴歌,留下了大量文字记载和照片。
新中国围棋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1949年至1963年是“南刘(棣怀)北过(惕生)” 轮流登顶时代,1964至1974年是陈祖德称霸时代。
从1972起,笔者便在报刊撰文宣传中国围棋,当时统领棋坛的陈祖德培养聂卫平与自己争锋,发展到20世纪70年代后期,1975年至1979年演变成聂卫平一统天下,孤独求败的时期。
直到1980年,聂卫平指导下的马晓春翅膀硬朗了,在乐山全国联赛中首次战胜聂卫平,由此开创了聂卫平、马晓春争霸时代。
(图为聂卫平九段在1997年晚报杯与业余6强赛对局中)
1995年,以马晓春为中国夺得第一个围棋世界冠军为标志,迎来了马晓春巅峰时期,可一马当先的局面仅仅维持了二年,1997年就被“小龙头”常昊打破,演变成马、常争雄之势。
为了便于宣传,笔者先以聂、马生肖同属龙为由,第一次提出了“双龙”的特定概念。在时任中国围棋协会主席陈祖德的鼓励下,笔者从1995年起,陆续提出了以常昊为龙头的70后“七小龙”、以古力为“虎头”的80后“众小虎”、以陈耀烨为“豹子头”的90后“豹一代”特定概念。并在中国围棋协会主编的《中国围棋年鉴》中依次正式提出,得到了中国围棋界、新闻界同行们的认可并流行开来。
(图为世界冠军马晓春九段在1997年)
1997年10月16日,湖南省棋类协会第四次代表大会在长沙闭幕。14个市、州的5个棋种的64名代表出席了大会。陈正湘当选为省棋协主席,杜吉士、骆忠杞等当选为副主席,杜吉士兼任秘书长,笔者连选任为分管围棋的副秘书长。
(图为大会后代表们合影,第二排左一为笔者)
1997年,是笔者为中国围棋鼓与呼的大喷发时期,《体坛周报》、《围棋报》、《体育参考》、《羊城体育》、《体育时报》、《三湘都市报》、《长沙晚报》等20多家新闻单位约稿不断,仅一年见报就有500多篇。我笔耕真是达到了废寝忘食的程度,那时通讯方式落后,寄稿时效性太差,我就自购了一台传真机传稿。虽然很辛劳,但乐此不疲,稿费单每每飞来时,也很快慰。
(图为1997年我在书房准备写稿)
我从小爱藏书,估计现有在13000册以上,其中围棋书约2000多册,其中上海出的《围棋》、《新民围棋》,北京出的《围棋天地》,黑龙江出的《棋道》等杂志都很全。
特别要感谢老朋友、中国棋院围棋部主任王谊,那时期,他从日本给我代购了好多册珍贵的《日本围棋年鉴》,为我写作查资料提供了很大方便。
(图为我在书房观看《中国围棋年鉴》)
以下图为笔者在1997年见报的部分文章剪贴
图为《学习李昌镐 战胜李昌镐》等文章
图为《小虎齐踊跃 老九叹力衰》等文章
图为《全国围棋个人赛综述》等文章
图为《双“号”吹,谁的响》等文章
图为《王汝南在“仙境”谈棋事》等文章
图为《罗洗河现象冲击围棋界》等文章
图为《围棋足球喜联姻 国手脚谈闹绿茵》等文章
图为《华以刚坦言释难题》等文章
图为《常昊访谈录》等文章
图为《鹤洋无畏险胜昌镐》等文章
图为《中日能顶住“韩风”吗?》等文章
图为《“日”落“华山”星光灿》等文章
图为《湖南职业围棋还有救吗?》等文章
图为《马晓春怎样才能赢李昌镐?》等文章
图为《97年中国业余围棋回眸》等文章
作者:杨志存 (湖南省棋类协会副秘书长 湖南省棋类协会围棋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2016年3月7日于长沙
2017年3月22日补充、修改于长沙
(弈客编辑YK009) |
附件: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