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中日围棋交流趣事

来源:转载

  近代和现代的中日围棋交流,有很多的文献记载,最要者,就是天才吴清源的东渡日本。在他之前,又有日本名人秀哉的访华,这是当时的北洋政府执政段祺瑞先生的得意之作;而吴清源在通过了他未来大师兄桥本宇太郎的考试棋之前,也是在段祺瑞的府中,作他的清客,那时候他不过十岁出头,每月居然可以从段处支取若干大洋,接济家用了。别的清客,跟段祺瑞下棋,总要留些情面给他,独清源不然,每次都杀的段祺瑞大败。段见识了吴氏的厉害以及毫不留情之后,就不跟他下了,而改在一旁观战,看少年吴清源和别的清客的对局了。 又在此之前,中日的围棋,还有一回擦肩而过,很叫人惋惜。之所以惋惜,是因为日本早中国一两百年废除了座子制度,布局的理论大大进步,后来清末民国初,日本的职业棋手访华时,我国的高手已经不成其对手了,要授先或摆上两三个子,才能与之对垒,但即便如此,仍然胜少负多。这就引出了今天要出场的要角——幻庵因硕。 幻庵因硕是彼时日本国数一数二的大高手。但在与本因坊家、他的后辈争夺名人会所时,时运不济,下争棋不利,于是心灰意懒,起了到中国来会一会中国高手的念头。但时运仍是不济,渡海没有成功,又被海风吹回了日本。 历史总是一副冷冰冰的面目,一切待穷尽的可能,在他的面前,都不堪一击。但今天我们要做的,便要捋一捋他的虎须,批一批他的龙鳞。我们不妨假设幻庵因硕渡清成功,见到了清朝当时的大国手,双子星座——周小松、陈子仙。那么,接下来会发生怎样的情景呢? 陈子仙生于道光五年,他见到幻庵因硕的时候,大约是二十八岁,正是精力弥满,棋力达到了一个高峰的时候。这当然要归功于他的好对手,年岁比他稍长的周小松的如磋如磨。(为黄龍士先生一叹。但陈子仙、周小松却非黄龍士的对手。) 在我的假设之下,彼时中日的顶尖高手终于如我所愿,在“中华上国”相遇了。所以用上国这个字眼,是因为那时的清朝贵族和一般的中国人,还在闭关锁国,对外面的世界了解的很少,因此,很有一种大国、天朝的心态,看不起外国人。金发碧眼的洋鬼子,在鸦片战争中打败了清政府,尚且为他们看不起,何况一衣带水,一直向咱们学习先进文化,在明朝神宗皇帝援朝战争时还被轻松击退的日本? 可以想见,在幻庵因硕初到中华贵土,虽然语言不通,但稍稍显示了他的棋艺之后,一定不乏好事者,重金请来陈子仙和周小松,撺掇他们与之对垒。于是,幻庵因硕先生如愿以偿,欣欣然的对上了中国的最高手。 但是,当时日本与中国的围棋布局以及胜负计算,已然大大不同,这个棋,究竟是如何下法?咱们是座子,白先,还棋头;日本是自由布局,黑先,终局比目。标准、尺度都不一样,如何比法? 难不倒中国人——咱们中国人最善变通。既然规则不同,那么可以照日本规则,先下数局,显示咱们的大国气度,先礼后兵,再用中国当时的规则,下同样的局数,最后统计胜负总局数。这样一来,童叟无欺,胜负也就决了出来。 (为了增进读者对国际友人幻庵因硕先生的了解,特意摘录了多九公先生对他的一些介绍。不读此文,不知多九公先生之博学多识,自叹弗如。) 幻庵因硕是井上家与“名人因硕”(道节)并称的英杰。有关幻庵的逸事很多,其中有一个就是幻庵渡清失败的传说,在日本流传着三个不同的说法,最出名的一个传说见于安藤如意的《坐隐谈丛》。 相传时在嘉永六年(1853)六月某日,天清气朗,幻庵与弟子三上豪山从长崎雇一小舟以舟游为名出航,途中逼迫舟子将船驶往中国,但不久即遭遇海上风暴,因而计划受挫。《坐隐谈丛》上的这段描述绘声绘色,不象记史而更象写小说,或许是具体情节过于戏剧化了,反而引起后人的质疑。 尽管如此,幻庵因硕计划渡清失败的事实似乎无人否认。有一则“因硕初段”的轶事就与此相关。 话说幻庵渡清出航遭遇风暴,九死一生,在海上漂流了二昼夜后,终于在九州登陆,但所带盘缠尽付大海。不得已,幻庵遂投至佐贺的老友谷口蓝田家中。谷口蓝田早先已从幻庵口中探知其渡清企图,曾撰句相赠:“声名矗中华,精微笑弈秋。” 幻庵寄居谷口蓝田家中,每日以棋消遣,身无分文,欲返东都(江户)而不得。谷口蓝田当时乃一贫儒,满腹诗书但囊中羞涩,无力资助幻庵,便为其想了一策,在邻近各国张贴告示,散播幻庵因硕来寓的消息。附近各地好棋之客闻知纷纷前来求取免状(免状,即今日的段位证书)。幻庵来者不拒,随便下一局试验棋,不问其棋力是否合格,只管发放免状收取手续费,终于凑足旅资,得以返回江户。当时,在以佐贺为中心的北九州一带地区,获幻庵初段免状者人数甚众,时人讽为“因硕初段”,盖因有其名而未必有其实也。 上述故事为谷口蓝田日后游历岐阜渡长柄川时在船上亲口所叙,载於《坐隐谈丛》。谷口蓝田(1822-1901)是明治初期日本有数的儒学大家,曾为皇族北白川宫和小松宫殿下讲学,本人棋力接近初段。 “因硕初段”现在也常在日本的围棋文章书籍中见到,为弱初段的代名词,成了一个典故。 日本京都清水寺。京都,仿唐都长安而制。唐都今安在?京都韵悠悠。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