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晚报杯业余锦标赛30周年纪实文学21-成都会议继往开来

2017年6月18日   棋友文采


1996年底,全国晚报体育新闻学会在天津召开了年会,其中一项议程是领导班子换届,另一项议程是选出12家常务理事单位。会上,邵振寰会长和一批老同志都退了下来,选举今晚报社总编辑郭长久为新任会长,选举我为副会长兼秘书长,由我主持日常具体工作。通过选出12家常务理事单位,加强了学会领导机构。下一步对于我来说,面对诸多新情况、新问题,尤其是原班子没有留下1分钱,如何开展起学会工作,没有钱怎么办?

我先把工作重点放在晚报杯上,年会后马上就是晚报杯10周年庆典,由《沈阳晚报》承办,主要是搞好这次比赛和庆典活动,同时在年会上决定了第11届晚报杯由《武汉晚报》承办,1998年初又决定了由《春城晚报》承办第12届晚报杯。但其他工作暂时没有做,如1997年的好新闻评选,没有钱,发不了奖金,怎么搞?这种情况下,我和郭长久会长商议后,决定1998年4月在成都召开常务理事会议,进行具体磋商。此时此刻,我深感责任重大,压力也很大,自己从没掌管过这么一大摊子,缺少经验,确实面临着人生一次重大考验。

全国晚报体育新闻学会于1988年4月在太原成立。初创时期的那批老同志有《武汉晚报》的邵振寰、《今晚报》的郭长久、《新民晚报》的彭振勇、《羊城晚报》的苏少泉、《钱江晚报》的游开朗,以及《北京晚报》的李土民(1990年调离报社,由我接任学会副会长)等。现在回想起来,当年这些老同志白手起家,建立起这么一大摊子,也真是不容易,尤其是那些年对晚报杯尽心尽力,做出了不小的贡献。他们在退下来之际,还对学会的工作以及在他们之后的发展相当负责任的,主动承担起了传承晚报发展的历史性的义务。

我记得就在天津换届会议之前,邵振寰老会长专门先来到北京找到我,和我进行了一次深入谈话。他说,我们这些老同志马上都退了,需要一批新的领导力量,这次在天津的会议上将决定大换届,老同志基本都退下来,学会提出的候选名单中,由《今晚报》的郭长久同志任会长,你任副会长并兼任秘书长。他说,你当秘书长就是做具体工作的,要主持日常的各项事务性工作。

这主要从几方面考虑,一是《北京晚报》处于首都,国家体委和晚报学会联系非常紧密,每次会议都邀请国家体委宣传司派人参加,你在北京方便继续和他们建立好关系,随时得到他们的指导,有利于开展晚报学会开展工作;二是郭长久现在担任《今晚报》总编辑,是一把手,工作必然十分繁忙,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很难分身更多时间顾到学会,所以你要多做工作,把晚报学会的各项具体工作担负起来;三是考虑到了《北京晚报》在四大晚报中居首,我时任体育部主任也算正当年,正是干事的时候,希望我能够多做工作,把晚报学会传承下去,发扬光大。这次谈话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既体现了老一辈对我的指导和关心,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让我深刻认识到了学会工作的重要内涵。老会长的谆谆嘱托,深切的期望,以及他那慈祥的面容,至今常常浮现在我的脑海里,终身难忘。

上任伊始,应该马上有所作为,但这“三把火”却有些迟了。就在1997年,我个人遇到了点情况,什么事呢?这一年我们的总编辑李丙仁退休了,他在退休之前找我谈了一次话。他说:“在我作总编辑这些年当中,感到你是很不错的,有能力,有干劲,体育部干得非常好,因此推荐你为晚报的副总编辑。”他还告诉我,这个提议已经过了大编委会的同意。所谓大编委会就是北京日报社编委会,因为《北京晚报》隶属于《北京日报》,所以我们习惯称《北京晚报》为小编委会,《北京日报》为大编委会,人事任免这样的大事必须经过大编委会审核批准。他还告诫我,此事还要上报市里,这段时期一定要努力工作,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报社工作当中,千万别出什么差错。所以,这一年我始终在报社兢兢业业,推掉了不少社会性工作,包括晚报学会这一年也没有组织什么活动。下半年新总编辑肖培同志上任,年底的时候提了两位副总编辑,结果没有我,两位同志都是女同志。据事后李丙仁跟我讲,他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已经定了的事怎么会变呢?后来有次和肖培闲聊时,他特意向我分辩:“这事可跟我没关系,我刚来,从没插过手。”中国的人事关系就是这么复杂,定了的事也可能随时会有变化。自己不是那种把名利看得特别重的人,这样一来我倒一身轻了。我曾跟人开玩地笑说:“这是上天的安排,是上天要让你继续干晚报杯,继续做好学会的工作。“

为什么这么说呢?如果我当了副总编辑,不仅有定期值班,恐怕连体育都不分管了,而且不在一线了,怎么做好学会的工作?那我就真要和全国晚报体育新闻学会、甚至与晚报杯说声拜拜了。可上天没这么安排,让我继续做体育部主任,那我就可以拿出一部分精力去做学会工作,并继续操持晚报杯的大小事务。因此,报社公开两位新副总人选后,一看没我,我立马和郭会长商定,明年春天召开常务理事会议,并和《成都晚报》同志联系好,由他们承办这次会议。依照以往惯例,我还特邀国家体委宣传司派人参加。我去找了司长何慧娴。中日NEC围棋赛时,她是《新体育》杂志社总编辑,我为他们在京承办过两次NEC赛,所以跟何司长关系很熟。我说:“请您一定要去参加。”何司长痛快地答应了。

参加这次会议的主要就是12家常务理事单位,并邀请了一些学会刚退下来的老同志,共商大计。这次会议做出了几项重要的决定,主要有:①大力推进晚报杯的发展,决定由《今晚报》《新民晚报》《羊城晚报》连续举办第13届、第14届、第15届晚报杯比赛;②成立学会秘书处,为学会常设机构,设在今晚报社;③实行会费制,常务理事单位每年缴纳会费2000元,会员单位每年缴纳会费1000元;④取消“飞龙奖”最佳运动员评选活动,继续办好每年一度的晚报好新闻评选活动;⑤不再举办研讨会性质的活动,学会工作重点转到新闻业务操作层面,即开拓全国晚报合作大平台,以适应新闻竞争的大形势。这几项决定起到了相当大的推动作用,是学会工作的方向性转折点。因此,我在多年后的一次学会年会上,曾称之为晚报学会的“遵义会议”。下面,这次会议的其他决定就不说了,主要说说有关晚报杯的决策。

这次成都会议上,我提出要把晚报杯作为一项晚报学会每年的重要工作继续办下去,并烧上“一把火”,建议由《今晚报》《新民晚报》和《羊城晚报》连办三届,掀起一个高潮。我的话讲到这,发生了一个小插曲,就是何司长听我介绍完晚报杯前11年举办的情况时,感慨地说:“真不知道在群众体育基层还有这样一项业余比赛,一直坚持办了11年,而且不是主要由体委的同志来办,还是由你们新闻界来办,这确实是一个典型。”她大加赞赏,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表示回去以后一定要让宣传司的同志做个调研,专门写一份报告,作为社会办体育的典型加以推广,并大力支持,给予表彰。何司长在会上作了这个讲话,也是一种表态,给了我们很大的鼓舞。在我提出建议和何司长讲话后,郭会长当即表态:“由《今晚报》打头阵,我们办第13届。”

《今晚报》来参加这次会议的是郭长久和学会副秘书长、今晚报杯体育部主任苗祺源,《新民晚报》是副会长、体育部副主任张德祥,《羊城晚报》是副会长、体育部主任范柏祥。随即张德祥和范柏祥也当场表态:坚决同意。于是,会上正式做出决定:《今晚报》《新民晚报》和《羊城晚报》连续举办第13届、14届和15届晚报杯比赛。这和以前的申办方式就有了一种区别,在暂时无人申办的情况下,我们做出这项决定是晚报杯发展史上一次特殊情况下的特殊事例。为什么要请这三家晚报连续承办呢?一是按惯例,此时应该有人申办第13届了,可能往后有人申办,但眼下我有点紧迫感,而三大晚报有绝对的实力,能承担起晚报杯比赛的重任;二是利用三大晚报自身的影响力,起个榜样作用,带动晚报杯的发展;三是《北京晚报》举办过第1届了,而天津、上海和广州还没有举办过,这四家晚报是全国晚报界、包括新闻界公认的四大晚报。这是学会做出的一项重要决定,是晚报杯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大节点,极大地推动了晚报杯自身的发展,还带动起了业余棋界的积极性。

从以后的实践看,由三大晚报连续办了三届后,好比“吹箫引凤”,引发了地方棋界人士主动申办晚报杯的热潮。先是汕头棋协的周龙,接着是广西棋协的季桂明、潮州棋协的谢树光和海南棋协的徐剑波……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申办热潮持续不断,显现出地方棋协主动与当地晚报合作的崭新局面。总之,这次成都会议是一次全国晚报体育新闻学会一次历史性的会议,所做出的决策,对晚报及晚报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弈客编辑YK009)
附件: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