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围棋产业化探讨2-一、天局(下)体育产业的商业化运作核心

2017年6月24日   棋友文采


一、天局(下)

体育产业的商业化运作核心

首先,我们要明确,无论是几千、几万的冠名还是数百万数千万甚至更多的费用,赛事冠名等围绕体育开展的活动都是商业活动,商业活动自然应该遵守商业规律,必须满足比赛的参与、组织、冠名等各方的经济及社会诉求,体现出活动的商业价值。

体育产业的价值在于发掘

各国政府和国际、国内体育组织为推动体育运动社会化和产业化所采取的积极政策不断深入,体育产业规模迅速扩大,并拉动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发展,成为新的投资热点。在发达国家,体育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如美国1998年体育产业产值为630亿美元,超过了石油化学工业(533亿美元)、汽车工业(531亿美元)等重要工业部门的产值,成为美国第二位的支柱产业。意大利以“足球工业”为主体的体育产业,上世纪80年代末已跻身于其国民经济十大支柱性产业;瑞士体育产业是该国第十三位支柱性产业;英国体育产业产值达70亿英镑,超过汽车制造业、烟草业的产值,政府每年从体育产业中获得24亿英镑的税收。

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一个有相当规模的体育服务业专业市场,国内从事健身娱乐业、竞赛表演业、技术培训业的体育企业、体育产业经营性机构达2万多家,总投资额已超过2000亿元人民币,年营业额超过600亿人民币。另外,每年各地举办的商业性竞赛和表演约有400-500次,营业额约8000万人民币。体育产业的产值出现了快速增长的势头。2008年北京奥运会加快了我国体育产业国际化进程,体育产业遇到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好商机。2008年北京奥运会对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而且对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产生不可低估的作用。

围棋产业虽然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兼有体育和文化性质,但是作为新兴产业,基本运营和其它体育产业并无根本不同。

相对篮足球等成熟的赛事运营来说,围棋赛事的运营还处于初级阶段,很多赛事的冠名都有浓郁的个人奉献情节。

篮球的NBA和足球的几大联赛运营至今,作为转赛赛事运营典范,有很多成功经验供后来者学习借鉴,对围棋来说,产业化还处于初级阶段,下面就以金立集团和全国围棋甲级联赛的联合为例。

金立手机十一年来坚持冠名围甲,我认为从最初的选择支持围棋项目到后来的坚持,其中金立刘总很可能是最主要的因素。

1999年,第一届全国围棋甲级联赛(简称围甲)开赛,到2006年的八年间,换了四任冠名商,其中2004年竟然没有冠名商!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围棋竟然落魄如斯!

在商言商,我没有认为商家的离开有什么不对,围甲运营的种种不成熟表现让冠名商失望了,广告效益达不到预期目标,选择离开是商业规律的必然。金立的老总刘立荣是围棋业余6段,对围甲的赞助更多出于个人喜好,

2007年,围甲联赛面临“裸奔”尴尬,时任中国棋院围棋部副主任的张文东给刘立荣打电话,想与他商量冠名赞助围甲联赛一事。刘立荣当即答应,并约定在深圳见面。翌日,刘立荣派人随张文东返回北京,1个小时内,双方签下了一年合作协议。

“我到现在都不知道冠名具体数额,这个我没有参与。我本来想和棋院签订一个五年冠名围甲协议的,每年赞助金额按照一定比例递增,现在我们已经达成了这个意向,只是没有正式签约。”在2007年围甲联赛开幕式上,刘立荣如是说道。转眼间,金立手机与围甲联赛牵手已有9个年头。

刘立荣回顾他为何连续9年赞助围甲联赛的缘由时说:“首先我是一位棋迷,对围棋充满热爱,希望能为围棋做点事情;二是围甲联赛是一个很好的品牌,对金立也有相当商业价值;三是企业做到一定规模,想回报社会。”

有人愿意支持是好事,但商业活动不能仅仅靠个人的情感来维系,就拿围甲冠名这件事来说,怎么让围甲产生等于甚至大于冠名费的商业价值才是关键。

活动策划组织过于单调

我参与或组织过好些围棋活动,对围棋活动还是比较了解的,这些围棋活动中,普遍存在参与度不足的问题,比如围甲比赛,某个地方对比赛有兴趣,找到赞助经费,落实好比赛接待各环节,组织个大盘讲解,有时还会有签名或棋迷见面活动,一套流程似乎已经很规范,大家按照套路走,赞助商的名字出现在媒体面前了,棋手顺利完成比赛了,棋迷见到偶像了,有时还能接受一两盘指导棋,基本达到活动各方要求,接着大家一哄而散。

可是大家有没有想过,作为一场商业活动,我们怎么挖掘出更大的商业价值?

(其实换我来组织实施这些活动,或许也不能做得更好,因为这些活动有很多的先天不足!)
附件: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