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杯业余锦标赛30周年纪实文学23-“三箭”连发声名远播(中)
2017年6月22日 棋友文采
升降制注入新活力
第二“箭”发出去的是《新民晚报》,《新民晚报》承办的第14届晚报杯全国业余围棋锦标赛应该说是实至名归。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截止到第13届新民晚报共获得了7次团体冠军、4次个人冠军,其成绩远远领先于其他参赛队,实力雄厚,水平很高,可以说仅一个新民晚报队即可以代表当代中国业余围棋的最高水平。这样一个地区如果还没有举办过晚报杯也确实说不过去,因此第14届晚报杯由《新民晚报》在上海举办正是众望所归。其实不是《新民晚报》在此前没有提出过申办,而是申办单位踊跃,尽量先照顾一些老同志,尤其是准备退休的同志先办,所以《新民晚报》一直等到了这一届,至少等了10年才迎来了自己举办晚报杯的激动时刻。
这届晚报杯也有几个人功不可没。让我始终赞叹不已的,首推张健东。这是大家都熟悉的名字,他一直是搞棋类报道方面的专职记者,一干就是20多年,享誉棋坛和棋界。同时张健东也是个业余围棋高手,最少参加了前面几届比赛,而且首届打进十强。所以,虽然他在报社没有担任任何职务,但是在棋类活动方面,尤其是在办晚报杯上他有话语权。他跟我很熟,说话也直来直去。他曾多次向我表达:“如果那届没人办了,临时需要顶替,那就由我们《新民晚报》来办。大家积极性很高就先让他们办,我们会起到顶缺的作用。就是在关键时刻,你吕会民用得着我就说一声。”所以,说晚报杯当时有一支“预备队”,那就是《新民晚报》,是我随时可以调动的一支后备力量。
还有一个人就是张德祥,当时是体育部副主任,他赴成都参加的会议,在成都做这个决定的过程中张德祥同志十分积极,当场应允并表示回去一定争取报社的同意和支持。有一次我去上海,正是他们晚报杯筹备期间,顺便问问情况,他还专门请我吃顿饭,跟我讲晚报杯你放心,我们都在加紧筹备,一定会办好的。张德祥同志虽然涉足晚报杯情况比较少,但是在关键时刻做出“三箭连发”的决定时,有大局观,敢于作为,对承办这一届比赛。他起了很大作用。
再有一个人,就是当时刚调来不久的体育部主任张宫非,是个老同志。后来退得比较早,现在已经70多岁了。他虽然刚到体育部,而且此前是搞复刊的,和体育不沾边,但对体育报道入门很快,是一个办事非常认真,要求非常严格的人。他讲要不办就不办,要办就一定要办好。所以,他虽然刚到体育部,但早已耳闻晚报杯之名。他跟我说:“晚报杯能够赶上我到体育部时候来办,对我来说既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荣誉。”新民晚报社有一家新民晚报酒店,也是个三星级标准的。晚报杯赛场就放在了新民酒店。张宫非同志和各队以及大会组委会工作人员一起住在酒店,每天晚上我们常碰碰情况,聊聊天,对比大会的进程随时做到了如指掌,处理好各项工作。老同志不辞辛苦,连续劳累十余天,真不容易。
这三个同志在承办这届比赛当中是功不可没。张健东至今仍活跃在新闻棋类报道阵地上,同时晚报杯赛每届依然作为领队代表报社定时定点来参加,直到第29届。所以,张健东对晚报杯在宣传报道上以及推广上都是一个重要人物。他们承办那届晚报杯筹备期间,他来过两三回北京,每次都找到我,最后一次是来确定组委会和专业棋手名单。我特意和王院长一起请他到黎昌海鲜吃饭。我说这顿饭我来请你,专门给他叫了个龙虾来表达我的心意。我和张健东不只是工作关系,私人友情也很深厚。晚报杯即将迎来30周年,此后路也会很长,张健东30年如一日,依然会陪伴晚报杯继续走下。
这一届比赛正式执行了一项新规则,这项规则在前年已推出,下届观察了一下,尚未正式实行。在业余棋手连胜两届后,决定从第14届开始专业与业余六强对抗赛实行升降制。第14届为起点,双方依然由专业授业余两子。这项规则推出后,对参赛的棋手都是一个很大的激励,双方不仅局限于指导与交流,还将为荣誉而战,同时也引起了广大爱好者的极大关注。此次专业棋手依然由聂卫平领衔,旗下有马晓春、曹大元、陈临新、俞斌、周鹤洋,马晓春刚获得世界冠军坐在首台,周鹤洋当时是进入到一流行列的新锐。业余方面出战的有本届冠军付力,以下为孙梦厦、刘轶一、刘钧、李岱和古灵益6人。最终的比赛结果,专业棋手前四台马晓春、聂卫平、曹大元、陈临新分别负于付力、孙梦厦、刘轶一和刘钧,业余棋手以总成绩4比2获胜。当场大会作出决定,下届专业与业余对抗赛的前三台让先,后三台授两子。首次出现让先局面,是在晚报杯史上的一个小小的里程碑,由此专业与业余六强对抗赛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弈客编辑YK009) |
附件: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