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晚报杯业余锦标赛30周年纪实文学15-晚报杯开创新模式(上)

2017年6月6日   棋友文采


全国晚报杯业余围棋比赛成功的创办,不仅开创了全国性业余围棋比赛的先河,填补了这块空白,而且还开创了几种新模式,为晚报杯以后的不断完善发展划下了一个大框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下面就几种“新模式”作一一阐述。

首先是“晚报杯”的名称,由此奠定了组织模式。关于比赛的名称,就赛前筹备来看,我们的心情是一定要把这项比赛搞起来,至于比赛的名称并没有做出完整规范。因此各报对首届比赛名称的报道也都不一样。比如《北京晚报》的报道是“全国晚报杯业余围棋比赛”,各地晚报的报道大都称之为“全国晚报杯业余围棋十强战”。因为这次比赛明确规定要决出业余十强,并且后来还做出了举办业余十强和专业十强对抗赛的决定,因此“十强战”颇吸人眼球,不少晚报纷纷冠以比赛名称,以凸现“十强”的魅力。蜀蓉棋艺出版社请王汝南评注,把首届比赛主要对局和全部业余十强与专业十强对局汇编成一本书,书名的副题是“全国晚报杯十强战”,主题是“业余围棋大会战”。我后来查阅了一些报道,发现《新民晚报》记者曹志林写的是“首届‘晚报杯’全国业余围棋锦标赛”,最接近于后来的规范名称,看来有点远见。虽然比赛名称报道不一,但其中有一个重要内涵,即“晚报杯”三个字是共同的。

至于“晚报杯”三个字的由来,有它的偶然性,也有它的必然性。从个人因素看,我当时处于一种感情取向,认为既然由晚报来主办,就应该在名称上突出“晚报”,以其品牌效应调动各地晚报的积极性,使其能具有主人翁感,肯于出资出力组队报名参赛。当时也借鉴了一些其他比赛的模式。国内专业比赛名人战和天元战都是由新闻单位主办,还有羊城晚报社举办的五羊杯象棋赛。虽然这些新闻单位没有冠以自己报社的名称,但实际上是有新闻单位主导的。这次创办全国业余比赛则不是一家新闻单位主导,而是由各地晚报共同主导,因此突出主导群体名称的共性理所当然。于是“晚报杯”三字在我的脑海里油然而生。当“晚报杯”这一名称摆在案头时,王汝南拍案而定,连说,叫“晚报杯”好。看似偶然的提议,也有其必然性,即“晚报杯”三个字也是顺应了当时发展的一种趋势。

这项比赛最初制定的简要竞赛规程中,主办单位是中国围棋协会、中日友好围棋会馆、蜀蓉棋艺出版社、《围棋月刊》社、《北京晚报》及参赛各晚报。算下来,主办单位多达26家。《体育报》的报道中还特别写到这次比赛的主办单位之多创了纪录。这反映了当时的一种实际状况,就是业余比赛由于体制以及各地棋协、棋院尚不健全,棋类项目大都归属当地体委有关部门分管,但也就管管专业队,没有专门的人力财力来顾及业余这一块。因此,我们创办业余赛事,发动“晚报”这一主体也是大势所趋。历史发展到今天,如果不是晚报杯,也会有其他赛事形式的出现,是其必然性。竞赛规程第三条参加办法中特别规定,由各地区晚报负责选拔本地区优秀业余棋手组队参加比赛,凡参加比赛每地区(晚报所在队)限报一个队,每队棋手3名。竞赛规程的这种规定,突出了晚报的主导作用,而且也赋予了晚报在本地组队中所享有的权利。“晚报杯”的诞生,同时为比赛规定了一个模式,即组织形式。“晚报”作为主导,为晚报杯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组织上的可靠保证。此后,“晚报杯”模式进一步拓展,成了晚报界、围棋界、企业界三者结合的崭新模式,王汝南赞为“最完美的结合”,是保“晚报杯”发展的百年之举。

其次是晚报杯每年举办一届的模式。我和王汝南最初商定举办晚报杯业余赛的过程中,迫切的心情就是把这个大赛尽量办成,至于今后如何办第2届,是每年举办一届还是两年举办一届,都没有明确的想法。显然,当时还在担心比赛能否办成,怎么会去想第2届呢?直至大赛举办之际,几乎所有报纸在最初报道中都没有提到“首届”二字,后期报道中有的报纸才有了“首届”比赛字样。比如,作为发起者之一,《北京晚报》无论是赛前的预告还是正式开幕之际的新闻报道中,都没有“首届”二字。而每年举办一届的规定是随着比赛的进程而逐渐酝酿成型的。看到首届比赛规模如此之大,参赛者的积极性如此之高,我们才萌生了明年就举办第2届的想法,当时就有些晚报纸如上海、成都、武汉等都提出要办第2届。

在此形势下,我们决定召开一个座谈会,邀请方方面面的人来共商此事。我联系了北京染料厂,希望他们能给些资助办个活动,把大家请到厂里来,既能参观一下,也能让大家坐在一起交流座谈,并招待一下来宾。北京染料厂的同志非常热情,一口应允。这样在比赛结束的前一天,我把王汝南、蜀蓉棋艺出版社的社长刘善承,以及各队的领队和一些知名老棋手都请到了北京染料厂,召开了一个座谈会,商讨晚报杯今后如何发展之大计。会场上气氛十分热烈,大家畅所欲言,喜谈晚报杯业余棋赛开赛以来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以及在社会上形成的影响力,都表示这项比赛非常好,一定要连续办下去。会上,大家达成共识,希望把晚报杯赛事办成一年一度传统性的全国性业余围棋比赛。大家的热情很高,当场便有一些晚报提出要举办第2届比赛。蜀蓉棋艺出版社作为首届比赛的主办单位之一,提出要和成都晚报共同举办第2届比赛,《成都晚报》同志也当场表示赞成。就在这次会上,我们决定由《成都晚报》和蜀蓉棋艺出版社共同举办第2届晚报杯,确定了第2届比赛主办地在成都。同时做出决定:晚报杯比赛每年举办一届,北京晚报杯赛作为首届,由此传承下去。

需要说明的是,当时全国晚报体育新闻学会还没有成立,实际上都是我和王汝南商议,王汝南代表围棋界,我则代表晚报界,来共同做出决定。1988年4月全国晚报体育新闻学会正式成立,这样从第2届比赛起,全国晚报体育新闻学会才代表整体晚报作为主办单位,而首届各家晚报同时作为主办单位的情况仅出现了一届,便已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全国晚报学会的成立为晚报杯提供了一个更大的平台,更严密的组织保证,也确保了晚报杯能够一届一届办下去。应该说,在这次座谈会上,做出的每年举办一届的模式,历经30年持续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各地选拔赛开展,广大业余棋手则每年心中都有了一个奋斗的目标——晚报杯,以能参加晚报杯为荣渐成风气。

(弈客编辑YK009)
附件: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