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回眸中国围棋:1982年 聂马风云会故事说到今

本帖最后由 天马行空 于 2017-3-15 22:01 编辑

2017年03月15日06:30 新浪体育


聂卫平与马晓春



  连载十一 1982,聂马风云会,故事说到今

  荆楚江汉,云霭苍茫,这里自古便是人文荟萃之地,旧日八百里云梦,浩渺烟波里,是岁月尘封不去的蕴藉风流。襄阳城南,汉水之滨,岘山之上,古碑千年未老,留字迹斑驳,在诗书传唱里成为悠远时光的一段佐证,一千三百年前孟浩然登临至此,已然怀古念今,悲难自抑,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六朝人物,岘首他年,几人磨灭,零落故事如断戟残甲,在时光风潮里大浪淘沙,却还是记住了当初英雄相争相惜的故事,碑名堕泪,说的是襄阳父老怀念逝去的父母官,每当见到碑刻便泪落潸然,只是私心里,却每每想到,若是早亡四年的陆抗有一日见到劲敌故友的遗物,又该是怎样的复杂心绪。这是中国历史上最美好的对抗,三国晚期最声名卓著的两位将军,用他们的攻守,将金戈铁马也变得澄澈安宁。棋逢对手,将遇良才,永远,都是最富有审美价值的历史画面。

  而在当代中国围棋半个多世纪的岁月里,如果要寻找如羊祜陆抗一般的英雄对抗,或许,也只有聂卫平和马晓春堪足担当。相较于一水之隔的日韩两国,那里有着赵治勋与小林光一棋盘之上的一生恩怨纠葛,有着曹薰铉和徐奉洙的三百回合纹枰大战,有着六大超一流之间并立当世绝巅无双的传奇,中国围棋的英雄对抗故事,虽然少了一些,但聂马之间对抗里的那些璀璨光华,却一如星斗耀眼,在围棋夜空闪烁着最华美的色泽,任是与哪一对“宿命之敌”相比较,也从不愧色。


马晓春与聂卫平



  1982年,中国围棋迎来了历史性的时刻,“段位制”开始在神州大地得到了真正的实施,这并不是中国围棋第一次尝试使用“段位”,在1962年的全国围棋个人赛上,就曾经规定,在比赛中获得前三名的棋手可以获得五段头衔,过惕生、陈祖德、吴淞笙、以及虽然没有进入前三名,但是在棋坛享有盛誉的刘棣怀共同获得了“五段”的称号,但是,因为转瞬就已然到来的十年浩劫,中国的段位制还没有普及,就宣告了废止,而这一停,也就足足等到了二十年之后。段位,或者说等级的评定,对于棋手而言意义自然不言而喻,这是充满了仪式感的做法,像是求道者向着棋道圣山攀爬的一个个足痕,从初段到九段,从山脚到山巅,或许终究不能至,也总有沉沉步迹,证明走出过的漫漫长路。而在中国棋手们连续击败日本九段的时刻里,曾经的五段封顶,已然无法显示聂卫平们的真正实力,中国,也需要有自己的九段强手,在和日本棋手之间的交流里,才显得名将对名将,英雄战英雄,旗鼓相当。

  于是,国家体委决定,推荐出中国当时水平最高的十位棋手,再根据他们过往的战绩,拟定应当授予的段位。最终,推举出来的名单,就是我们之前提过很多遍的那些名字,而获得九段的,也正是我们都能猜到的三位棋手:陈祖德、吴淞笙、聂卫平。统治了中国棋坛已经二十年的两代大国手,终于拿到了早就应该属于他们的头衔,二十年前,当日本派出一位业余豪强就能横扫中国棋坛的时刻,年轻的陈祖德咬牙发奋要击败日本的九段,要拿下坂田和宫本两位当时看上去遥不可及的九段强手,而如今,虽然已经因病暂时告别了棋盘,他自己,也已经是九段了,中国自己的九段。


国家体委为棋手颁发段位证书



  而在三位九段之后,还有着两位八段,王汝南和华以刚;三位七段,黄德勋,罗建文和沈果孙;两位女棋手孔祥明和何晓任则分别被授予了六段和五段。除了聂卫平和两位女棋手外,其他被推荐的棋手中,最小的黄德勋也是1950年出生,早过了而立的年纪,也都正在逐渐远离着中国棋坛的峰巅,这更像是一个迟到的认可,是过往时代的回声,他们在中国围棋最艰难的岁月里依旧让属于中国围棋的旗帜烈烈飞扬,他们理所当然的,应该拿到这样的认可。

  而同时,中国围棋的第一次段位赛也如火如荼的开展了起来,对于年轻的棋手们来说,他们是幸运的,时代的进步让他们无需在巅峰过后再拿到段位头衔,18岁的马晓春成为了中国最年轻的七段,刘小光和曹大元等人被定为了六段,江铸久则拿到了五段头衔,这并不是终点,他们的围棋生涯才刚刚起步,他们攀登围棋圣山的步伐,也才刚刚开始。就在这一年的盛夏六月,当中国围棋代表团访问日本时,马晓春已经担当了中国队副将的位置,开始两场,面对两位九段,他势如破竹般的在东京完成了两连胜,户泽昭宣和大平修三,两位木谷门下的九段,在日本也算声名赫赫的强手,就这么在还没有过完成人礼的小将面前败下阵来。当然,在今天的我们看到当年的对阵名单时,也会发现一些有趣的细节,这是江铸久和芮乃伟第一次共同作为中国代表团的成员前往日本,而在更久远的日子里,他们将作为唯一的“十八段”夫妇,知己对坐,谈笑到老,能在自己最深爱的运动里,遇到最深爱的人,并且同样在这里并肩屹立成后辈敬仰的传奇,该是太让人歆羡的事情吧。


天涯棋客”江铸久芮乃伟夫妇



  那是后话了,少年男女,江湖逐鹿,灯火夜雨慢慢老去之前,心中万丈豪情的,总还是绝伦无双的位置,就像是1982年马晓春正在做的事情一样。在远赴东瀛大战日本高手之前,残腊初春,三月柳生,马晓春就已经完成了职业生涯的飞跃,在三月份的全国围棋个人赛里,他击败了比自己大了六岁,同样是来自吴越之地的邵震中,以全胜不败的战绩傲然拿下冠军。7月份的国手战,他又在和聂卫平的面对面较量之中笑到了最后,中盘胜,这是他在这一年里拿下的第二个有分量的冠军,仅仅半个月之后,河北承德的“避暑山庄杯”全国围棋赛,他又一次破围而出,摘下桂冠。几乎就是半年的时间,中国棋坛的风云刹那已变,聂卫平留在手中的,只剩下了一个新体育杯,一年三冠的马晓春尚未弱冠,便已经向着中国棋坛的领军位置虎视眈眈,就像是十年前,从山河农场走出的聂卫平,曾经做过的事情一样。

  而这一次,他们有了番棋对话的机会,上海的《围棋》月刊看到了两代大国手之间的争竞,决定举办一次“围棋夺魁赛”,以五番棋的形式,邀请两名国内高手参赛,聂卫平和马晓春,自然当仁不让的成为了这次对抗的主角。

  一边是30岁,已经拿过五次全国个人赛冠军,击败过包括石田芳夫、藤泽秀行在内的日本超一流棋手,中国棋坛过去七年里毫无争议的王者;一边是18岁,新科全国个人赛冠军得主,刀下已经击败三位日本九段,意气风发的少年天才。发生在1982年秋天里的那场番棋对抗,一如古龙笔下的月圆之夜紫禁之巅,成就着中国围棋史上的经典镜头,也开启着中国围棋史上的一个崭新时代,“聂马对抗”。这是第二次有用两个人的名字来命名的时代,只是,对于六七十年代的陈祖德和吴淞笙而言,他们在比赛中直接对话的机会,还是太少了些,而对于如今的聂卫平和马晓春,他们在这次番棋对抗之前,就已经在棋盘上有了至少三次的交手了。

  五番棋的结果,依旧是年岁长的一方笑到了最后,聂卫平拿下了第一局和第三局,马晓春则在第二局和第四局里取得了胜利,从九月份的初秋下到了叶落深秋时节的十一月,最后的决胜局,在11月2日曲终人静,执黑的聂卫平赢了一目半,惊险的拿下了五番棋决战的胜利,也用这一目半,守住了自己在中国棋坛的巅峰位置。

  其实,对于而立之年的聂卫平,这样的胜利,绝不轻松。中国的前两代国手,都在进入三十岁之后走上下坡路,1944年出生的陈祖德,在31岁时败给聂卫平,从此再也没有拿到全国赛的冠军;1946年出生的吴淞笙,在34岁新体育杯拿下亚军之后,也逐渐淡出棋坛;四十年代生人的棋手中在全国个人赛前六名中最后一次出现,是1984年的华以刚,那一年他35岁。而三十岁,同样面临着年少的挑战者的剧烈冲击,聂卫平却让人惊讶的坚守了下来,并且在几年之后的风云际会里,焕发出了职业生涯最巅峰的光彩,这实在是值得人感叹敬佩,浮一大白的。而对于马晓春呢,这只是起点,还没有弱冠的他,还有太长久的时间,去追赶国内国外的对手,去写就自己的时代传奇。

  不管怎么说,英雄只要能够相互遇见,就一定是好的相逢,而他们写出的,也一定都是好故事,三十五年弹指,纹枰上的故事,后会已不知何日,我们心里的故事,却依旧枝繁叶茂,岁岁年年。

  1982年中国围棋大事录:

  1982年3月,全国围棋个人赛在北京举行,马晓春获得冠军,邵震中、华以刚分列二三位

  1982年6月,中国围棋代表团访问日本,成员包括聂卫平、马晓春、曹大元、杨晋华、江鸣久、江铸久、钱宇平、芮乃伟,中国棋手43胜13负,此次日方的惨败对日本棋坛形成了剧烈的冲击,并促成了两年后中日围棋擂台赛的产生。

  1982年7月,第二届中国围棋国手战举行,马晓春夺冠

  1982年7月,“避暑山庄杯”全国围棋赛举行,马晓春夺冠

  1982年9月23日至11月2日,“围棋夺魁赛”聂马五番棋,聂卫平3:2获胜

  1982年第三届新体育杯,聂卫平3:2程晓流,继续卫冕

  (未完待续)

  (谢天舒)

  相关阅读:

  回眸中国围棋:1981年 “聂马曹刘”英雄齐聚

  回眸中国围棋:1980年 刘小光马晓春露峥嵘

  回眸中国围棋:第一位番棋胜日本九段的中国人

  回眸中国围棋:1976年“聂旋风”登陆日本

  回眸中国围棋:1975聂卫平胜高川格 时代开启

  回眸中国围棋:1974年“聂旋风”到来在即

  回眸中国围棋:被忘却的将星 沈果孙荣耀一战

  回眸中国围棋:1965年连续的胜利和太多的如果

  回眸中国围棋:属于陈祖德吴淞笙的陈吴时代

  回眸中国围棋:陈祖德“半子千斤”胜日本九段
附件: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