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围棋的境界

来源:弈城论坛 人心古 2012-6-12

  听到常昊和宋容慧欲进中国石油大学学习的消息,感慨万千。

  中国棋手现在给人的感觉是一浪更比一浪高,越来越年轻化,且势头之猛出人意料,似乎一夜之间中国流淹没了韩国大军。可透过这欣欣向荣的表面,我们总感到中国棋手还少了一点什么?底蕴?中国什么都缺,就是不缺底蕴,不说五千年文化源远流长,围棋可是正宗的“中国智造”,尽管日本在围棋普及上比俺们花的功夫多,围棋术语在很多欧洲和美洲人眼里就是日语,好在奥巴马访华,向胡锦涛主席赠送了一副产自夏威夷的围棋,向全世界宣布:中国才是围棋的发源地;缺算路?君不见“两米一饭”加檀啸等是如何踏姜掀石砍佛压朴;缺厚度?韩国的“初段风暴”早已在90,95后风暴面前消失;缺大局?谢赫的“八风不动”不也让石佛动心?中国棋手其实最缺的是一种境界。

  围棋的境界是什么?看看古人对棋手的划分:一曰入神,二曰坐照,三曰具体,四曰通幽,五曰用智,六曰小巧,七曰斗力,八曰若愚,九曰守拙。尽管理解有些偏差,却也是棋手境界的写照。有了境界,不一定成为国手,但没有境界的国手恐难以持久。当年意气风发的古大力不是开始写书了吗?也许古大力会有第二春,但对运动员而言,出书往往是怀念过去的辉煌。当年的“抗韩英雄”胡耀宇还在国际赛场上吗?“新人王”李哲还有围甲铁一台的豪气吗?西南王古小力站在古大力肩上昙花一现,高智商的“神猪”服兴奋剂般的神勇冲顶到回归平庸,~~~~~一个个流星划过,多少次由希望到失望,不禁要问:中国棋手怎么了?古诗讲的是韵味,古曲弹的是知音,古画描的是传神。中国棋手差的就是一种境界!

  中国围棋界仿佛一下子引进了N条流水生产线,“小荷才露尖尖角”便被迫背井离乡,从学校塞进道场进行“深加工”,一个个抗韩先锋脱颖而出。我们一边感慨如今不知肉味,痛诉农药超标,拒绝转基因产品,一边却在为拔苗助长,为急功近利,为棋手的速成,为棋品的丧失在叫好。殊不知,欲速则不达,中国这种只重棋不重品的培养模式不改观,又会有多少“伤仲永”的悲剧会发生?!

  惊闻今年“黄河杯”又现“挪子风波”,再往前有“搅局事件”,再到多少少年比赛礼仪的缺乏,坐姿的五花八门,盘外招的运用无不让人忧心。求道之心不存,何以谈境界?无境界之棋如何成大师?最近在弈城看到某个一线棋手下棋,力量不可谓不大,看他的棋从来不“讲理”,局部纠缠号称天下第一,多少韩国高手被他潜伏的妙手,手筋打败。可一到实际中,无论是围甲还是世界大赛,他每每走麦城,他也许算路上不逊于丈和,可他缺少大师们全局一盘棋的心胸,缺少一种境界。

  下棋表面上看似乎和文化没有关联,实则谬已。围棋做为一项竞技体育,为竞技而竞技必将走向死胡同,竞技体育一样离不开综合素质。最近,于丹到中国体育王牌之师——中国体操队做了一场报告,于丹谈古论今,列举了陆羽《茶经》、庄子《逍遥游》、“球王”贝利第1000个进球等古今中外的经典,多角度诠释了“放下顾虑和光环,抛开杂念,忘我从容展现真实自我”的核心观点。她还建议,奥运选手们不妨用听音乐、喝茶、练毛笔字等方式修身养性,这不仅利于赛场发挥,对今后人生也大有裨益。正所谓功夫在诗外。那我们的棋手“诗外“又做了什么呢?好一点的网练,也许铁棒可以磨成针,还算是对提高棋的境界有所帮助,但更多的为家里捞补贴(假棋时有发生)。再看看他(她)们的业余生活,踢踢球体育锻炼当然无可厚非,比比酒谁也无法干涉,在武打小说中流连忘返,在网络游戏中陶醉,这就是我们所谓的围棋精锐?十年后,不!也许5年之后我们还能记得他们的名字吗?他们当中会有脱颖而出的大师吗?长江后浪推前浪,后浪把前浪拍在沙滩上,可拍出的浪花还是那样纯洁吗?围棋之浪花还那样有魅力吗?围棋是中国四大古老的文化艺术之一,在古代,琴棋书画是文人骚客修身所必须掌握的技能。而如今,围棋成了少年棋手谋生的技能。古人把围棋放到如此的高度,皆因围棋能修身养性、训练思维、开发智慧、培养品格和礼仪。实际上,围棋文化的精髓与道家文化、禅理有着许多相通之处:哲学家能从中看到世界的本源、礼佛者从中看到禅、参道者从中看到的是道~~~~~。那么,时下的人们该如何领悟乃至传承这一古老文化艺术呢?想象一下,一大批小学文化水平的冲段少年在不同的道场“悟道”,不难得知他(她)们的境界所能达到的高度。加大文化课的补习力度,全面提高准职业棋手的个人综合素质,这才是道场的当务之急,布局落后了中盘难以扭转被动的局面,可谓一招不慎满盘皆输。没有较高的境界如何培养出大师?

  再看看古力的新书《龙渊》(张大勇执笔)和陈祖德的《超越自我》,两相一比,棋手的境界立判高下。只有当中国棋手整体综合素质上了一个新台阶,棋手的境界达到一个新高度,那时才是中国围棋的春天。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