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中国围棋名家聚集成都 纪念陈毅元帅诞辰108周年

2009 年 8 月 26 日

中国围棋名家聚集成都 纪念陈毅元帅诞辰108周年


一张“老照片”揭秘棋城往事


  今天是陈毅元帅诞辰108周年的纪念日,为了缅怀这位新中国围棋的奠基人,一场“园丁杯”围棋赛昨日在成都会馆举行。陈毅元帅之子陈丹淮将军以及陈祖德、王汝南等中国围棋名家聚集棋城,纹枰手谈,用这种特别的方式一起缅怀先辈。而一张拍摄于40多年前的老照片,勾起了众人对往事的回忆。
  陈老总鼓励小老乡
  “没有陈老总,就不会有棋城,也不会有四川围棋的今天。”年过七旬的成都围棋名宿陈克忠感慨地说,“他不仅是中国围棋的恩人,更是四川围棋的恩人,这张照片就是证明。”陈克忠拿出一张珍藏了近50年的老照片。“这是在陈老总的倡议下,我国在1963年举行首届6城市少儿围棋锦标赛时的照片,陈老总在颁完奖后与小选手的合影。”陈老说,“当时才十来岁的聂卫平获得第三名,成都的丁开明和冯宗存分获第二和第五名。”据陈老介绍,日理万机的陈毅元帅当时曾三次来到比赛现场,鼓励小棋手们努力学棋,他们长大后都成了围棋界的栋梁。
  在当年比赛中勇夺第五名的成都小将冯宗存,现在已是成都围棋联合总会的秘书长。他在回忆当年的情况时颇为感慨,“当时陈老总来到对局室,看到我穿着四川队的服装,走上来摸摸我的头说‘小老乡,好好学棋,长大为发展围棋事业多做贡献,为国争光’。也正是因为陈老的那句话,激励我在此后的全国少年赛上夺得冠军,让我一辈子与围棋结缘。”
  与四川围棋的不解之缘
  成都之所以能成为棋城,陈毅元帅应该是最大的功臣。陈克忠回忆道:“他曾两次回家乡考察,对四川围棋发展作出重要批示,这极大地推动了四川围棋的发展。”
  据介绍,在1963年3月,陈毅元帅来到成都,接见了成都围棋界的教练黄乘枕、杜君果、孔繁章等人,并与他们手谈。一年之后,陈毅元帅出访回国再次借道成都,与成都围棋界高手纹枰论道,并指出发展围棋事业必须从娃娃抓起。在陈老总的关怀下,早在1960年就成立的成都棋校“鸟枪换炮”,被特批搬到了成都最繁华的总府路(春熙路旁)。此后,成都棋校成为国手的摇篮,先后有黄德勋、陈安齐、孔祥明、宋雪林、王元、郑弘等脱颖而出,成为四川乃至中国围棋的中坚。1964年,陈祖德、王汝南率领国手第一次来到成都,对成都围棋的气氛大为惊讶。“我们当时也是按照陈老总的指示,到成都来推广围棋,没想到这里已经是座棋城了。”陈祖德说。
  作为常年来鼎力支持四川围棋发展的棋友,中国围棋协会副主席龚锦华和园丁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熊方军表示,是陈毅元帅的关怀让成都成为棋城,他们将为四川围棋更大的发展做出自己的努力。
  父亲是围棋倡导者
  陈毅元帅之子陈丹淮将军一直在为推动中国围棋事业的发展积极奔走。“为了发展这一中国传统文化,父亲倾注了很多心血,应该是中国围棋发展的倡导者,或者说是先行者。中国围棋能有现在的发展,得益于几代人的努力。”在谈到父亲为什么如此热爱围棋时,陈丹淮表示,“这缘于他对围棋的兴趣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留恋。他将围棋的博大精深运用到战争中和工作中,而且受益匪浅。”
  陈丹淮还透露了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60年代初,正是陈毅元帅全力促成,中国派出了第一次访日围棋代表团,从此拉开了中日双方文化交流的帷幕。而这次“围棋外交”的功绩,丝毫不逊于此后的“乒乓外交”。当年随团访问日本的陈祖德感慨地说:“没有陈老总,也就不会有当年的国家队,也不会有中日擂台赛,也不会有中国围棋的今天。”
  记者 孟武斌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