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两宋围棋(6) ——《忘忧清乐集》和北宋围棋理论

来源:转载

  北宋围棋技术的发展使棋艺理论的研究和著述出现了重大的突破性的进展,而印刷技术的发展,使大量围棋书籍的印制和保存成为可能。其代表性的围棋论著即张靖的《棋经十三篇》、刘仲甫的《棋诀》和李逸民的《忘忧清乐集》。

  《棋经十三篇》

  作者是宋仁宗时大学士张靖,张靖天圣五年(1027)进士,累官大理寺丞、屯田员外郎。皇祐元年擢龙图阁学士。《棋经十三篇》继承了汉朝人围棋是兵法的延续的观点,并模仿《孙子兵法》十三篇的形式,第一次系统论述了围棋的战略战述和围棋文化。

  《棋经十三篇》第一次阐述了棋手的品质作风等问题。书中提出了“胜不言,败不语”,“安而不泰,存而不骄”等评走棋手品质作风的标准,认为这关系到一局棋的输赢,关系到棋手水平的提高。如论述弈者应具备的棋艺修养和棋德。指出:“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博弈之道,贵乎谨严”,“随手而下者,无谋之人也,不思而应者,取败之道也”。论述对弈中的战略战术和基本要领,提出:“高者在腹,下者在边,中者占角”,“宁输数子,勿失一先”做到“善胜者不争,善阵者不战,善战者不败,善败者不乱”。

  我们初学者熟知的“立二拆三,立三拆四”,“角盘曲四,局终乃亡。直四板六,皆是活棋。”等。这些内容是全篇的精华,是千余年来弈家经验的总结和升华。

  更有如老僧参禅般的“棋有不走之走,不下之下”,“有先而后,有后而先”“有始少而终多者,有始近而终远者”等等,都是妙绝千古的真知灼见,这是这本书的另一重大价值。总的来说,《棋经十三篇》总结了历代下棋的宝贵经验,全面继承和发展了我国古典的围棋理论。这是围棋史上最重要的理论著作。

  刘仲甫的《棋诀》 李逸民的《忘忧清乐集》

  刘仲甫的《棋诀》。共分布置、侵凌、用战、取舍四部分。《棋决》得益于《棋经十三篇》不少,是刘仲甫自己对弈经验的总结,也是《棋经十三篇》中某些理论和思想的发展。而作为一代围棋宗师,《棋诀》的内容要比《棋经十三篇》详尽精辟得多。很多对围棋战术的理解十分精道,即使是现代的业余高手们也能从中得到教益,从专业角度上来讲,《棋决》也是一篇不可忽视的颇有价值的棋艺著作。

  李逸民《忘忧清乐集》大约成书于北宋末年,分上、中、下卷,是一部棋艺理论著作和棋谱的汇编本。上卷所收的棋艺理论著作有张靖的《棋经十三篇》、刘仲甫的《棋诀》、张靖的《论棋诀要杂说》。所收的棋谱分为古谱(《孙策诏吕范弈棋局面》、《晋武帝诏王武子弈棋局》、《明皇诏郑观音弈棋局图》、《烂柯图》等)和宋代高手对局谱(《诸国手野战转换十格图》中郭范和李百祥的对局谱《万寿图》、刘仲甫和王珏的对局谱《长生图》等)。中卷收《空花角图十二变》等八种角上局部图形的变化。下卷收入以平上去人四字定角和从一至十的顺位计数的识图方法;有名的死活棋势,如“高祖解荥阳势”、“三将破关势”、“独天飞鹅势”等37个。

  《忘忧清乐集》是目前能见到的最早的棋谱集,它保存了大量的北宋时期的棋谱、棋势,使我们千载之后,得以一睹古代棋手精彩纷呈的对局。这些棋谱、棋势,给我们了解研究古代的棋制、棋规、棋艺风格和棋艺水平等,提供了极为珍贵的资料。宋朝原版的《忘忧清乐集》依然保存在中国国家图书馆内。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