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两晋时期:隐逸围棋和围棋赌墅

来源:转载

  围棋在两晋时期的发展逐步从兵家围棋向隐逸围棋过度,这是有一定的历史原因的,两晋政治是中国古代史上最为不堪的一幕,官员的选拔标准一律按门弟贵贱来划分,以至于“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而统治地位的司马氏家族对于执不同政见者的镇压非常残酷,所以造就了两晋知识分子以酒棋为质,不问世事,放荡形骸于山水之间,表现出的那一派“烟云水气”而又“风流自赏”的气度。围棋的别称“坐隐”与“手谈”即由两晋时期产生的。

  《世说新语》是这样解释的:弈棋时两人对坐,专心致志,别事不闻不问,犹如隐居。 围棋作为一种忘忧陶情玄妙莫测的娱乐活动和高雅的艺术活动,自然得到帝王、士族和民间人士的重视。一时间,朝野上下风尚围棋,而晋朝那位著名的练丹家葛洪先生竟声称:与不知道棋盘有多少道的人交谈是莫大的耻辱。

   “竹林七贤”是中国隐逸文化中的代表人物,魏晋时期的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常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辉县、修武一带)竹林之下,喝酒、纵歌,弈棋,肆意酣畅。他们尊崇老庄,崇尚自然,养成了极为后世文人雅士所推崇的率直任诞、清俊通脱的“魏晋风度”。而中国古典绘画中所表现的竹林七贤总少不了三样道具,酒,琴以及围棋。

  阮籍是魏晋时期著名的执不同政见者。为逃避司马氏集团的迫害,常醉酒佯狂,不拘礼教。他母亲去世时,正与人弈棋。对局者请求罢棋,而阮籍却强拉对手决一胜负。一局终了,他才“饮酒二斗,举声一号,吐血数升。”

  晋武帝司马炎是两晋帝王中最著名的围棋爱好者而且棋力不低。晋代魏,灭蜀汉后的公元280年,镇南大将军杜预上表请求讨伐偏居东南的东吴,当奏章送至洛阳时,晋武帝正在同中书令张华下围棋。晋武帝认为时机不适当,应再准备一年才行,张华把棋盘推到一边,力陈己见,主张立即伐吴,晋武帝这才同意了伐吴的建议,宋朝李逸民《忘忧清乐集》中就保留了晋武帝和王武子的一局对局谱。

  东晋士族以王谢两家最为显赫,这两个家族的人出将入相的极多,实际上是东晋士族政权的支柱。而东晋棋风之盛,也可以从这两个家族中的围棋活动中得到反映。

  王导 东晋时期著名政治家、书法家,历仕晋元帝、明帝和成帝三朝,是东晋政权的奠基人之一 王导嗜好围棋,他的从兄王澄、从弟王廙、儿子王悦、王恬等都爱好围棋。王导一家不仅爱好围棋,而且棋艺水平还不低。《晋书•王导传》说他的次子王恬“多技艺。善弈棋,为中兴第一。”当时《棋品》书中说:“王恬棋第一品,导第五品。”

  谢安东晋中兴重臣。年少时隐居在会稽山,与王羲之、孙绰等游山玩水,并且承担着教育谢家子弟的重任。年40余始出仕,孝武帝时位至宰相,他性情闲雅温和,处事公允明断,不专权树私,不居功自傲,有宰相气度、儒将风范,“围棋赌墅”的故事就充分表现了他“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举重若轻,镇定自若的大将风度,公元383年,前秦符坚率八十万军队进攻东晋,军情危急,建康一片震恐,东晋丞相谢安派侄儿谢玄谢石及将领桓伊等率八万士兵迎敌,出征前,心中没底的诸位将领到谢安处请教方略,谢安为了让这些年轻的将领稳定下来,谈定的说“放心吧,我已安排好了”,并拉着谢玄下棋,为了让谢玄镇定下来,以自己在东山的一处别墅作为赌注,谢玄本来棋力高过谢安,但此时无心下棋,稀里胡涂的败下来。下完棋谢安领着大家游山玩水,直到晚上,才召集大家,把每个人的任务慢慢交代清楚。大家看到谢安这样镇定自若,信心大增。十二月,双方决战淝水,谢玄和桓伊率领晋军七万击溃了苻坚和苻融所统率的前秦十五万大军,并阵斩苻融。淝水之战以晋军的全面胜利告终。

  当晋军大败前秦的捷报送到时,谢安正在与客人下棋。他看完捷报,便放在座位旁,不动声色地继续下棋。客人憋不住问他,谢安淡淡地说:“小儿辈遂已破贼。”直到下完了棋,客人告辞以后,谢安再也难耐狂喜,以近六十岁的高龄的身体跳回房间,门槛把木屐底下的鞋跟碰断了而自己还浑然不觉。可质一笑

  两晋时期的围棋不仅开展得普遍深入,而且发掘出了围棋的新的功用,使围棋更富于艺术内涵和文化内涵,在三国和南北朝这两个围棋发展的高潮之间,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连载作者:王风林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