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论小孩学围棋的好处

作者:小豆包 2012-09-16

  最近《北京晚报》和三联周刊上都发了文章,谈论让孩子学围棋的弊端和意义。三联周刊的文章比较含蓄,以江维杰为例子,侧面地说了说一个普通中国孩子走上世界围棋冠军的宝座是多么不容易,有多么大的偶然性,一个家长的投资有多大,如果谁走上了准职业的道路却没有拿上世界冠军损失是多大。
  文章写的很客观,没有任何褒贬的言辞,意在告诉许多准备把孩子推上围棋征程的家长们要冷静些,不要看到一个江维杰出现了,就会有千百万个江维杰能涌现出来,职业围棋的道路很畅通了……
  我认为这篇文章写得不错,也刊出的很及时,从某种意义上说,文章的告诫很有参考价值,值得许多家长认真读读,再决定是否叫自己的孩子走职业围棋的道路。
但是也看得出来,《北京晚报》和《三联周刊》谈围棋文章作者本身的围棋水平并不很高,他们对围棋的了解更多的是看看别人是怎么说的,而缺少自己钻研爱好围棋的过程,对围棋缺少深入全面的了解。
  我认为,学围棋、下围棋当职业棋手,得世界围棋冠军只是围棋这项艺术的副产品。是极少数有天分,有机遇的人所能从事的职业。
  现在全世界职业棋手都加到一起也不足千人,比不上任何一个中等电子产品企业的总就业人数,可见作为职业,围棋实在是太偏、太冷、太不值一提了。而现在全世界从事电脑产业的职工至少论亿计,他们中的大多数人的工资收入比等级分百名之后的职业棋手都要高。
  所以,作为职业来讲,下围棋确实不是好职业,况且围棋职业棋手间的竞争更不是其他行业的人所能承受的。
  但是,我还是竭力主张尽可能多的孩子们都认真学学围棋。学围棋带给孩子们的好处也是极大的。
  世界上的知识和能力分两大类,一类属于本能范畴,人生下来就会,如吃奶,呼吸,避让一些危险属于本能。其他的大多数知识和能力都需要后天培养。如语言、行走、运用手、思维等都属于需要后天学习才能掌握的。学习又分为自学和有系统的训练两大类。语言、行走、思维等的能力只要是在人群里生活仅凭借着简单模仿也能掌握,某些具有较高天分的人模仿能力比较强,进而养成了一定的自我学习能力,也可以学的相当不错。但那样的人很另类,和狼孩在人口中的比例差不多。狼孩由于从小是生活在狼的身边,等到7、8岁以后即使回到人的身边,也无法在语言、行走、用手,思维等的方面赶上正常人的水平。狼孩很好地旁证了后天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在许多人的观念里认为思维是种本能,由于思维能力不像语言和行走、用手的能力那么直观,所以被许多人错觉为思维能力是先天就有的,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发达起来的。这是极端错误的观点。因为无数的事实显示出,思维能力的差异性极大。如数学,能到顶峰的人全世界也没有几个,他们是天才和机遇给予了他们适合的教育的组合品。
  按我教了近20年孩子学围棋的经验看,孩子的思维能力经过系统训练和没有经过系统系列是有很大差别的。由于思维能力的提高表现的很抽象,很难做数量分析,但是,通过观察语言能力、体育能力的系统训练和非系统训练的结果看,是有巨大差别的,基本佐证了思维能力系统训练的好处。围棋对思维能力的系统训练的具体好处有以下几点:
  围棋训练培养了孩子们的空间想像能力。
  下围棋在头脑里计算步数的时候,棋盘上并没有把头脑里想的那步棋摆在棋盘上,却要求孩子们想像哪里,哪里已经有了自己的棋子和对方的棋子,然后自己再怎么怎么走,这是比较专门的对空间想像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围棋训练培养孩子们的逻辑推理能力。
  许多不会下棋的人都惊叹于下围棋人的复盘能力,一盘棋下完了,双方在具有了一定围棋水平之后就可以很容易地,一步不差、滴水不漏地把下过的棋背出来。许多人以为是对弈者的记忆能力超群。实则不然,下围棋到了一定水平,他所走出的每一步棋都是在头脑里经过了反复思考,都是有一定道理支持的,水平低的棋手所持的道理在高手看来很可能是完全错误或低劣的,但是,那也是有一定理论支撑的走法,因而符合行棋的逻辑性,是棋子与棋子之间的内在逻辑性促使对弈者很轻松就把一盘“记忆”下来了。这种内在的逻辑性在围棋的熏染下自然会提高的比较高。
  围棋可以体验到创新的乐趣。
  通常,劳动大致分为“简单、重复的”和“复杂、需要创新”两大类。前者,一般比较单调、枯燥,人类的许多科学发明都主要是争取用机器甚至机器人来代替人们去从事这类劳动。后者,人类除了可以从劳动中获得比前者要多许多的劳动报酬外,还可以从所进行的劳动中得到满足好奇、创新的乐趣。好奇和追求新奇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天性,由于新奇和创新不是每个人都能在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中得到和实现的,同样需要自我调节、自我平衡以满足对新奇和创新的追求。人类这种精神需求的强度丝毫不亚于对物质需求的强度,所以有了不惧生死考验的极地探险、有了攀岩,有了长江漂流,有了塔克拉马干沙漠的横跨穿行……
  由于围棋十分复杂,为我们提供了创新的基础。你可以在棋盘上构筑一个巨大的模样,放弃周围的边边角角,在构筑大模样的过程中你是设计师,你是总指挥,你还是具体的局部的实施者,没有任何人可以干扰你的思路,大大小小的决策全出于你的头脑,全由你自己独立操作,除了你的对手给你制造麻烦,阻挠你的计划贯彻到底,所有的创新创造都随你想怎么就怎么。
  你可以诱敌深入聚而歼之;也可以御强敌于国门之外;至于“声东击西”、“围魏救赵”、“围点打援”、“突袭敌后”等等,“三十六计”随你怎么施展,随你尽情发挥。
  围棋锻炼训练了创造性思维。
  在人类的一切思维中,最可贵的是“创造性思维”。记忆能力、理解能力、抽象能力、推理能力等等都可以概括为学习能力,它对掌握知识而言也是可贵的,不可缺少的。但是仅有上述思维能力而不具备“创造性思维”能力,任何科学和艺术就仅仅是原来水平上的重复,而社会的发展在于通过学习掌握了前人精华基础之上的创造,在于推陈出新,而这些,则需要人类的“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获得既有先天的成份,也有后天培养的贡献。围棋对于培养人们的“创造性思维”则有某些独到之处。按沈括的《梦溪笔谈》所言,每个交叉点姑且只计算放白子、放黑子、不放子的三种情况,那么一盘围棋可以有3的361次方种变化;等于1后面还要加上172个“0”。一盘围棋开始以后,你尽可以让自己的思维在无边无际的棋盘上自由驰骋。按照围棋比赛的规则,棋赛一旦开始,你想让别人替代你或为你出谋划策都是不允许的,你可以摆出天马行空的“宇宙流”,也可以去试试坚不可摧的“木谷流”。从布局到中盘到收官,都要出现数以千百计的各类方案,数以千百计的各式各样你从未遇到过的难题,以往的围棋知识在如此复杂多变的局势面前永远显得那么苍白和单薄。局势逼迫你不得不绞尽脑汁去应付新情况去解决新问题,与此同时你也在进行着新的思维和新的创造,你原来的计划明显已经行不通了,你的一般性谋略,对手一眼就可以识破,这时客观事实要求你想出别开生面的主意和办法,要你创新要你独出心裁,说到底要你的头脑灵活善变,要你的思维极其敏捷发达。市场经济已经使许多敏锐的人认识到了人才的重要,何谓人才——不就是具有创新意识何极其敏捷聪明的大脑的人吗!
  围棋可以培养孩子的“决断能力”。
  处事果断,关键时刻能迅速下决心勇于拍板,这些其实也是人类所具有的某种可贵的能力。“决断能力”的锻炼与培养是具有相当难度的,它更具“天才”的成份,因而也更加珍贵。围棋及其规则的特殊性,使得“决断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变得稍稍现实了一些。
  围棋中有一项规定叫“读秒”,即在规定时间耗尽以后,通常是一分钟内你必须走出一步棋。一分钟对短跑运动员来讲还很长,对围棋棋手来讲如白驹过隙,可试想在60秒内要算清几十步上百步的变化,的确强人所难。许多棋手、许多棋局在形势上处于优势,而时间上处于劣势时惜败的也不在少数。换成足球赛,虽临近终场,但主裁决不会在临门一脚时吹向笛声宣告比赛结束,你如果觉得没把握射门你还可以传给队友;换成篮球赛,你尽可以大胆突破上栏,防守过当裁判可以判对手犯规你反而更有充分时间罚球。围棋则不同,时间紧迫得以秒来计,而你还需计算准确,判断得当,这显然是一种决断能力的培养。身历过“读秒”的人都会有如下的体会:任何犹豫、彷徨都无济于事,任何拖延求助都会变成雪上加霜;你只有靠自己,消除一切不切实际的幻想,面对现实,集中精神迅速决断或可争取到最后的胜利。这种“读秒”的经历多了,一种“决断”的自信不知不觉就会形成和发展,这种“决断能力”自然也就有了提高。
  围棋娱乐性的快感。
  围棋在对你的智力进行开发的同时又让你感受到它带来的快乐,让你的性格和思维变得愈加良好和敏捷的时候,是在娱乐它的时候学习和掌握它的,所以往往感觉不到劳累、烦恼、痛苦。围棋和学习数学,物理等培养训练思维能力的最大差别就是边玩边训练的,由于围棋的娱乐性长处,孩子在训练提高思维能力时更容易做到事半功倍,快乐和幸福感不是建立在完完全全的顺利之上的,经过了磨难得到的收获才有最极致的幸福感和快乐感。围棋的胜负竞争中,需要克敌制胜,需要战胜对手,必然经过种种磨难、曲折、艰辛,经过了千难万险然后获得了胜利,不但得到了思维的训练还获得了一种说不出的快乐感。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