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我与擂台赛征文》 相聚缘起擂台赛

2015年07月20日17:56    新浪体育

  相聚缘起擂台赛

  作者:河北省高阳县 薛新忠

  2013年与十几个棋友相聚在秋风萧瑟的日子,相互手谈几盘之后,自然进入把酒言欢阶段。酒量大的带头鼓动,豪气冲天;酒量小的谨小慎微,示弱自保。不到半小时,大家都有几分酒意,彼此敞开了话匣子,畅谈各自的棋迷岁月。讨论的主题不知不觉就聚焦到了八九十年代的中日围棋擂台赛。

  “哥哥们好像都是受擂台赛的影响开始学棋的吧。”年龄最小的杨晓辉端着酒杯问。棋友们纷纷点头,的确,在场的大多是70年代初出生、十几岁接触围棋的。这时年龄最大的李宗华说:“我是文革时期开始学围棋的。”于是,晓辉举杯敬大哥,理由是只有他们两人学棋与擂台赛无直接关联。

  大幕开启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中日围棋擂台赛,跨越十几年,我国三代国手聂卫平、马晓春、常昊在擂台上尽显风采。我们这些来自不同县市农村的棋友,从文化贫瘠之地长大,能够因为一个共同的爱好走到一起,这都是当年擂台赛的劲风所带来的缘分。

  我第一次接触围棋是在上大学的1988年,那时第四届擂台赛正在进行。我清楚的记得,有一天同宿舍的棋迷前辈在宿舍大发感慨,原因是日本队先锋依田纪基已经六连胜,直逼我国主帅聂卫平帐下,我国前三届三连胜的荣誉面临崩塌的危险。出于年轻人普遍的爱国情怀,我开始关心擂台赛新闻并开始学习围棋。其后聂卫平挽救了两个赛末点,却在优势下出现致命失误而负于羽根泰正,令全国棋迷唏嘘痛惜。于是89年的春晚,有了聂卫平对电视机前全国棋迷的真挚心声,接着是韦唯唱响那首经久流传的《爱的奉献》------

  用历史的眼光看,聂卫平在第四届擂台赛失利的这局棋,却开启了我国年轻棋手崛起的一扇门。聂卫平从“神”坠落凡间,极大的增强了新一代棋手的使命感,促使他们奋发向上。在接下来的第五届擂台中,充满朝气的年轻棋手轮番冲击日本的传统强手,杨士海、张文东、俞斌等都取得了突破性胜利,钱宇平更是连胜日本队的坂田荣男和武宫正树,擂台赛第一次由聂卫平之外的中国棋手终结!那时擂台赛的棋谱我是每盘必摆,受益良多。一次我到对门宿舍串门儿,几个棋迷正在摆一盘棋,我一眼就指出这是张文东对苑田勇一的棋谱,那几位棋友抬头看我的惊羡表情至今难忘。

  那时大学里的围棋气氛真浓,我所在的大学成立了围棋协会,并有幸聘请到俞斌担任名誉会长,俞斌到我校与棋迷见面指导的场面真是火爆啊。那天上午,能够容纳千人的大厅挤进了将近两千人,棋迷们围绕正在进行的擂台赛不停地发问,一会儿是掌声,一会儿是欢呼声;下午本来只计划了1对6的多面打,因为棋迷们太热情,最后竟然增加到20台,让子从3到6个不等,每一台还有不少于2人的棋迷作参谋,后面则是围观如堵的五六层人:猫着腰伸长脖子的,使劲踮着脚尖的,站在凳子、桌子上的------,这样的场面持续了三个多小时,学校领导一度担心俞斌太劳累,但是俞斌不但坚持把每盘棋都下完,还取得了18胜2负的佳绩,其风度折服了在场所有的大学生棋迷。在这次多面打中,我有幸做了其中一台的参谋,近距离与心中的偶像接触,真是热血沸腾啊。

  “来,我们河间的敬你们高阳的,干杯!”

  碰杯声把我从回忆中拉回来,我连忙举起杯,小半杯白酒一饮而尽。

  李宗华放下酒杯,略带遗憾地说:“我现在到了出昏招的年龄了,以前是6-7D,现在5D都快守不住了。”

  出昏招!这个词汇让我们不约而同又想起擂台赛,老聂在后来的几届擂台赛中输棋,就是因为后半盘出昏招。因为他的昏招给棋迷们带来的冲击力太大,出昏招就成了那段时间老聂的代名词。李宗华最近在我们棋迷圈里胜率下降,原因也是年龄大了,计算力减退,他大概体会到了老聂当时心情之一二,故发此感慨。

  年龄最小的杨小辉尽管不是因擂台赛而学棋,却知道擂台赛在我们这些哥哥们心目中的地位;年龄最大的李宗华尽管也不是因擂台赛而学棋,他却在棋艺下滑的年龄,用老聂在擂台赛后期的打勺来诠释自己的心情,擂台赛的影响就是这么巨大。

  “我提议,沧州、保定和华北油田分三组,我们群里搞个网上擂台赛。”群主岳雅彬放下酒杯后发言。(注:我们保定、沧州交界处几个县市的棋友成立了一个QQ群,群名称为“冀中围棋”。)

  “同意!”“OK”“早就该有这个提议!”大家一起举杯表示赞同。

  擂台赛的结果,成就了我最后一波四连胜,赢了几个胜率一直高过我的棋友,小小的欣喜了一把。

  相关阅读:《我与擂台赛征文》汇总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