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第九章 为谁喝彩



    我们在观看体育比赛时,看到精彩之处,免不了要喝彩。在过去的体育场馆中,能见到这样一条标语:“请为双方队员鼓掌”。这条标语,自然是用来提醒只为己方队员鼓掌、喝彩的人们的。为己方队员鼓掌、喝彩,是人之常情,谁不愿意自己人赢呢?

    但我国是礼仪之邦,讲礼仪,讲克制、爱面子,喜欢做“伪君子”做的事情。于是,用标语来提醒大家。不过那是多年前的事情,在那时,对拉拉队是反感的。现在不同了,我们也有了拉拉队。拉拉队自然是为己方鼓劲的。专为对方队员鼓劲的拉拉队,你见过吗?

    围棋比赛,是不允许在场内观看的,要看就看电视转播。在家里看电视,你怎样喝彩都可以。虽然如此,我还是建议电视转播中放一条“请为双方队员喝彩”的标语,这标语,不是用来提醒那些只为中国队员喝彩的人们的,而是用来提醒那些自身为中国人的韩国拉拉队。

    十年来,“韩流”强劲,是和这支拉拉队分不开的。我相信,这支拉拉队,人数不会太多,但能量巨大。不知你留意过没有?十年来的报纸,围棋刊物,围棋书籍,有多少是为韩国喝彩的,有多少是为中国喝彩的。

    为韩国喝彩的人,如果是普通爱好者,甚至职业棋手,都没有问题,那是因为韩国的成绩好,有点盲从,做了一些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的事情,没有什么大错。但如果是棋界当权者这样做,就存在立场问题了。

    好,就此打住,先听我讲一个围棋故事。在诸多围棋故事中流传最广的要算淝水之战,谢安围棋退敌的故事。却说北朝的秦主苻坚,发兵八十万,号称“百万”,南侵东晋,东晋只有七万兵马。这仗怎么打呢?大将军谢石心中无数,便去问他的叔父、丞相谢安。谢安说:“且不谈打仗的事,我们先去山野中游宴,约请王家一起去。”于是王谢两家,大队人马从朱雀桥头,乌衣巷里浩浩荡荡直向南山而去。建康城中本来已经乱成一片,准备逃难的百姓,见到高官望族,尚且镇定,民心稍有稳定。  

    众人来到山中别墅,谢石又问起打仗的事。谢安答道:“今天不谈,来来,我们先下一局棋,你如果赢了我,我就把这所别墅送给你。”

    谢安是长辈,谢石只能陪谢安下棋。平时,谢石的棋艺高于谢安,但今天心神不定,连下昏着,局势瞬间就不妙了。下到半盘,谢石又让清客张安向谢安问计。谢安答道:“打仗的事,我都安排好了。”又对谢石道:“你的棋艺原比我高,今天心神不定,你就输了。打仗也和下棋一样,第一要镇定。你放心上阵去吧。”

    两军临淝水而陈。谢安派人说服了苻坚营中的两员东晋降将,又投书苻坚说:“隔着大河,打不起来。你军兵多,我军兵少,不如你军暂退,我军渡过河水来跟你打”。苻坚同意了,于是秦军暂退,人马一动,两员降将就高呼“我军战败了,大家快逃命呀!”带领本部军马边呼边退,顿时秦军大乱,溃不可收。

    捷报传到京中,谢安正在同清客下棋,看了捷报一眼,就压在棋盘下面了。张安就问:“战场有好消息吧?”谢安淡淡答道:“小儿辈破贼矣。”说了这一句,就不再说了,继续下棋。

    一局终了,清客告退,谢安急急忙忙把好消息告诉内眷,走得太急,在门槛上绊了一绊,木屐上的齿都折断了。写了《资治通鉴》的司马光对谢安的评语是“矫情整物”。看来司马光不大喜欢谢安。换了我们大家,见到捷报也一定会欢呼的呀!

    不过,谢安的立场是鲜明的,内心是喜悦非常的。

    现在,再听我讲个近年的故事。几年前,南方有个城市举办“围棋节”庆典。举办者写好了发言稿请中国围棋协会主席陈祖德审阅。发言稿中有“1973年,沈果孙战胜了坂田荣男九段”这句话,陈祖德拿起笔来,将这句话勾掉了。我有位参加了围棋节的朋友,事后告诉我这件事,他说:“想不到陈祖德的气量这么小!”我说:“你错了,写过《超越自我》的陈祖德,气量怎么会小呢?他勾掉那句话,是因为在他眼里,沈果孙战胜坂田荣男这样的事情,是不应该发生的。既然是‘不应该发生的事情’,自然知道的越少越好呀!”

    这样说是否有根据呢?有!我们看一下由陈祖德主编的《中国围棋史》,翻到198页,1973年……,有这样一段文字。对于这次比赛,《新体育》评论说:“日本选手在技术上的优点是基本功好,布局熟练,在开局布阵中往往占优势。在终局收官阶段,功夫也较深,小输赢的棋,总是他们以1子、2子获胜的情况为多。在中盘扭杀方面。可以说是各有千秋,中方战胜日方的几局棋,大多数依靠中盘战斗奠定胜利。如沈果孙战胜坂田荣男的一局棋,布局和序盘阶段,坂田荣男占了优势,在中盘阶段,坂田荣男走错一个不很明显的次序,就被沈果孙抓住,硬是断下一块棋来获得了胜利。”

    这段文字,岂不是明明白白告诉大家,沈果孙胜坂田荣男这件事情,是不应该发生的吗?

    引用《新体育》杂志上记者说的一段话,是煞费苦心的。因为沈果孙胜坂田荣男这件事一句不提,是说不过去的。从正面提吧,又心有不甘,于是,就引用“别人”的话。这是陈祖德惯用的技巧。文中有与事实不符之处,文中把我的名字写错了,那都与陈祖德无关,是《新体育》的原文如此。

    我说:“把你的聪明才智,放在这些地方,可惜了。把你煞费的苦心,放在棋上,放在怎样提高我国的围棋水平上,怎样使棋坛兴旺上,不是更好些吗?”

    再翻到该书183页,有这样一段:“1965年,陈祖德在分先的情况下战胜了日本九段棋手岩田达明。这是中国棋手第一次在对抗赛中战胜日本九段棋手,为中国围棋的发展立下了光辉的里程碑”。提到这样的高度,本没有什么不可以,但别人战胜了更强更有名的棋手,你也该高兴高兴呀!大家都知道,岩田达明和坂田荣男是比都不能比的,岩田达明没有取得任何冠军,而坂田荣男当时已是56冠王。

    既然1965年已有“光辉里程碑”,到了1973年,却来大谈中日棋手的差距,写在同一本“史书”上,岂非怪事。

    对我国围棋发展,推动最大的是聂卫平在中日围棋擂台赛上,振奋人心的光辉战绩。聂卫平九段对我国围棋发展的功绩是不可磨灭的,《中国围棋史》又是怎样评述的呢?

    翻到197页,有这样一段,“在1985年第一届NEC中日围棋擂台赛中,连克日本超一流棋手小林光一、加藤正夫和日方擂主藤泽秀行,扭转逆势,为我国夺得了第一届中日擂台赛的胜利。在第二、第三届中日围棋擂台赛中,聂卫平继续坐镇,和其他棋手一起,为中方的胜利立下功勋。”这可比“光辉里程碑”差得远了。如此低调,不知我国广大棋迷能否满意。很多人都是擂台赛时开始学棋的,他们之中有很多人不知道岩田达明是谁?但这也不要紧,《中国围棋史》是中国围棋协会的“指定教材”、“教师用书”,小孩们要学棋,老师就得按这本书讲,这些小朋友们会知道:“岩田达明是日本最负盛名的棋手;沈果孙胜坂田荣男是不该发生的事情,聂卫平赢那么多高手,也没有什么了不起。”

    回顾前文,后来我国的围甲、围乙联赛,引进外援,就有人高呼“围棋的春天”,这不正是要冲淡聂卫平的胜利吗?

    现在,再给一个对比,吴淞笙、江铸久、芮乃伟等九段高手去国外谋生,对此,中国棋院发文至日本棋院、韩国棋院,让他们不要让中国棋手参加他们的比赛,真是赶尽杀绝。两件事相对照,你到底是坐在哪条板凳上呢?

    再说首届应氏杯的决赛,聂卫平在2比1领先的情况下,应昌期竭尽全力要把后两局棋放在中国,陈祖德却支持曹薰铉,要把比赛放在韩国。后来折中放在了新加坡。据说当时国家体委经费紧张,由聂卫平独自前往。当时陈祖德是国家体委四司副司长,分管棋类桥牌,照惯例,争陪同是他份内的事。应氏杯冠军和亚军的奖金差别非常大,陈祖德不会算这个账吗?中国台湾方面很支持聂卫平,知道他大赛前的晚上要打桥牌,到12点前后,上床能睡好觉。可是,有人把孔祥明弄到新加坡去陪聂卫平,当时聂、孔关系已破裂,孔在日本“留学”一年未回家。平常善于掩饰的陈祖德终于出手了。使我明白了,三十六计的“釜底抽薪”和“四面楚歌”。

    聂卫平擂台赛的胜利,是已经发生了的事,无可奈何。应氏杯夺冠这样的事情,是再也不允许发生了。

    多年前,我和陈祖德论战,提到这件事情,陈祖德辩解是,我已调到四司,围棋队由训练部主管,我不知道聂、孔已僵(大意,非原文)。果真如此吗?

    陈祖德和罗建文是好朋友,罗建文事事维护着陈祖德。甚至,陈祖德和郑敏之吵架,罗建文都能去劝解。这样的好朋友,为何分手了呢?是陈祖德调往四司之后,要罗建文将围棋队里的一举一动都及时告诉他,罗建文有正气,不干!两人就僵了。不听话的不是朋友,陈祖德自然另找听话的。聂、孔关系,队里无人不知,偏偏陈祖德就不知道。

    读者看到这里,也许会吃惊,但你吃惊不重要,重要的是人家照样当上了中国棋院院长,还从李梦华手中接过了中国围棋协会主席,《超越自我》照样获得文学奖。

    说到《超越自我》,我对这四个字,无法理解。第一,自我怎样个超越法,怎样叫“超越成功”,怎样算超越失败。第二,“超越”之后变成了什么?还是不是自我。《超越自我》和卢梭的《忏悔录》,猛一看,有点像,但仔细一想,貌似而神离呀!

    应昌期先生一再重申,应氏杯是中国人办的,一定要中国人拿冠军。陈祖德先生说应昌期不懂比赛,比赛要公平。好!应昌期是狭隘的爱国主义者,陈祖德是光辉的国际主义战士。

    我们的棋界,有着一位光辉的国际主义战士掌权,无怪乎后来为韩国唱颂歌的文章、书籍,要铺天盖地,越演越烈了。

    言归正传,我们来看棋。

    第一节 韩国定式

    多年前,韩国崛起之后,风行过一种下法,见图一:

    图一(韩国定式)

    从白8开始,到19止,是韩国人常用的下法。于是,有人著书称这种下法为“韩国定式”。并说,白8碰,是韩国棋手首创,是对围棋的重大贡献(大意,并非原文,原文吹捧之词很多,不赘)。

    对此,我国的职业棋手无语,也许没有看见,也许不屑一顾,也许同意此话,跟着这样下。

    只有一位叫韩念文的业余棋手,写书说,白8这手棋,是吴清源先生首创。韩念文是我师兄弟,上世纪60年代初,我们一起看过吴清源先生的棋谱。他指出了白8的出处,并认为不能称韩国定式。

    我说,称“韩国定式”,没有什么不可以,就像我们熟悉的“中国流”一样。“中国流”的首创者,是日本的安永一先生,他将这一构思,写在一本叫《围棋新法》的书上。

    上世纪60年代初,我们看到了陈祖德采用了这种布局。有一次,我国年轻棋手访日,清一色采用这种布局,于是就称为“中国流”了,谁还想到安永一先生呢?为什么会出现“清一色”呢?因为中国围棋集训队内已将用不用“中国流”提高到想不想超越日本的高度。我是从不用“中国流”,因为我下不好这样的布局,同时我对“指鹿为马”这样的试探,心存反感,我不想当陈祖德的“卫兵”。后来聂卫平来了,“卫平”和“卫兵”音近,陈祖德就称聂卫平为“我的卫兵”。聂卫平也是从不用“中国流”的。因此,在“指鹿为马”的游戏中,是不合格的。

    那本书上说,“是对围棋的重大贡献”,说贡献没有错,贡献有大小,比如,学棋的孩子,他们的家长,对围棋都是有贡献的,因为他们使棋坛兴旺了;读一读有关围棋的文章的人,对围棋也有了贡献,他们使了解围棋的人多了。但是说这个“韩国定式”对围棋有重大贡献,那就错了。因为这种下法,是错误的。是吴清源当年的错着参考图。

    大约在45年前,我们读吴清源先生的《名局细解》,从而知道,白8碰这手棋,有两个先决条件。一、白6须在A位;二、左下方要有白子接应,白8才是出奇制胜之着。但现在的韩国人,都不管这些,就碰上来了。

    我们又知道,图中11压是俗手,白12扳,太痛快了,作为黑方无法忍受。为韩国喝彩者,是不知道这些呢?还是视而不见?我就不知道了。

    读者多半会问,黑11应该下在哪里呢?

    我们来看一看吴清源先生当年的对局。

    第二节 吴清源构思

    出奇兵是要有条件的,吴清源先生非常注意这一点。现在来看吴清源先生是怎样运用兵法的。

    图二(吴先生的奇兵)

    1959年,日本《每日新闻》主办“三番棋”第三局,本因坊秀格八段执黑贴4目半,对吴清源九段。黑方“错小目”对白方“星·小目”布局。

    白14由于右下是黑子,通常在低一路小飞应,吴清源偏走高位,似乎有点不合棋理,但他另有构思。黑15飞近角时,白16碰奇兵。这一奇兵,是有10的接应和14的高位配合相辅助的。安排好了接应而发兵,是棋之“道”,而韩国人一顿乱碰,则是“魔”,两者是不同的。

    黑19高川格认为只能这样立下,被白在这里扳,无法忍受。高川格是日本“本格派”的代表,“本格派”是安守本分的棋风,他的名言是“流水不争先”,一切循自然。他除了奇异的构思不多之外,其他少有弱点,在局部是很少下错棋的,也从不乱来。他说19只有立下,思路异常活跃的吴清源先生也认为19只有立下,因此,所谓“韩国定式”的下法,就没有摆到棋盘上,在解说中的参考图里有。

    韩国人将参考图搬到棋盘上,吴先生,高川先生说不行,他偏这样下,是“推陈出新”?还是无知?我不知道。

    但我知道,图二的结果,白棋便宜了。不知道大家留意过没有?李昌镐九段总是拿图中的白方,从来不用黑方的下法,你该想一想了。可是,我国跟着学了一阵子,这“一阵子”是好几年。还有人大声叫好。如果真精彩,你喝彩也就罢了,明明有漏洞,你喝彩,就存在“为谁喝彩”的问题了。我们的棋手下了一着臭棋,你喝彩,自己像是坐外国板凳。

    有人会问,既然白棋便宜了,碰这手奇兵,不是很好吗?我说,吴清源先生的对局中,具备了14和10这两个条件,16碰当然很好,但韩国人不顾这两个条件,就去碰,是不好的,内容见下节。

    第三节 两个条件

    棋局是千变万化的,但某些“场合下法”,是不能不分场合而用的。

    前面所说的两个条件,为了方便,仍以吴清源先生对局为例,稍作修改以说明问题。

    图三(高位与低位)

    将角上高位一子搬到了低位。将来,黑1扳,白很难受,白2只有挡住,黑3打,白4粘,黑5拦逼,白很难受,向中腹则子效低,不出头,白角未活净。角上补一手就不必提了,是小官子。那么,在这里,白先动手怎样,白A扳,黑B虎,白很难受。到此,你该明白,高低是有区别的。吴清源先生明知右下是黑子,还要将左角的子走在高位,你该从中想到点什么?你想到的是,“吴清源那时的棋不行”,还是“吴先生的连贯思路”?也就是你能看到吴清源,还是只见李昌镐的问题。

    图四(边上的接应)

    现在,将左边接应之子,搬到了右边,于是,黑A位的夹和B位的攻击两个好点,白棋难免要手忙脚乱了。当然,这只是示意图,因为没有白C的夹,黑棋向空中大跳是不可能出现的。因为韩国人是不管三七二十一,都碰了再说的,我也无法细说哪种情况可碰,哪种情况不该碰,只能示意了之。
附件: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TOP

第十章 不见吴清源



    会下棋的人,几乎没有不知道吴清源先生的,但见过吴清源先生的却并不多。本章标题《不见吴清源》,不是指不见吴清源的面,而是吴清源的棋。打过吴清源先生的棋谱的人是很多的,但飞快地打几盘棋谱,打过就忘了,这还不能算是懂得吴先生的棋,只有仔细地研究过,眼睛里有吴清源,才算是“见过吴清源”。

    吴清源先生与李昌镐九段相比,吴清源先生毕竟离我们隔得远了,不是同时代的人,缺乏亲切感,这是人之常情。但不见吴清源是一大损失,吴先生的棋充满才气,局局不同,仔细打吴先生的谱,才能体会到围棋的千变万化、博大精深。如果只看当代棋谱,还以为围棋是一种“填充游戏”,前面的几十手是印好在答卷上的,只要在有横杠的地方填上几个字。

    孩子们学棋,家长付出很大,不光是学费,还要付出精力和时间。常有家长这样问我:“孩子开始进步很快,现在停住了,该怎么办?”我就说:“你让他多打吴清源先生的棋谱,快打和慢打相结合,孩子的记性好,快打两遍就记住了。记得多了,各种各样的棋都会下了。”

    坐在棋盘前,边打谱边思索,是比较枯燥的,孩子们容易坐不住。但完全坐不住是不行的,必须能坐住。特别是下棋时不能心浮气躁,不能照搬人家下过的棋,而是要思索之后下自己的棋。思索的过程,便是锻炼的过程。

    如果你只是去背韩国的大套子,下棋时照搬上去,你花的学费就有点冤枉了,有背韩国大套子的工夫,不如去背学校的课本。

    我们记熟了吴清源先生的棋谱,一时不明白用意也没关系,在一个偶然的时机,突然有了“会意”,棋就长了。如果你能达到“欣然忘食”的程度,何愁不成高手呢?

    其实,无论记住哪些高手的棋,经常思索都会有“会意”的。但是吴清源、桥本宇太郎、坂田荣男、藤泽秀行,乃至林海峰、大竹英雄、聂卫平等高手,都是下自己的棋,棋局千变万化,而有些顶尖高手所下的棋,许多盘大同小异。如果用文章来比喻,前者是唐宋古文,后者是应举用的八股文。

    前者给我们提供的是一个广阔的天地,自由的天地,后者提供的是一个狭窄的天地,禁锢的天地。那么,你想让你的思想在什么样的天地里翱翔呢?

    言归正传,现在来看一个棋形,是小目一间高夹的变化。

    第一节 当代棋手的下法

    图一(一间高夹背托):  

    黑5挂,近年当代棋手也挂小目角了。白6一间高夹。对于一间高夹,黑方有种种下法,都能构成常见定式,唯独黑7的托,在过去称为“场合下法”。

    什么叫“场合下法”呢?那就是在特定场合下的下法,一般场合不这样下。但韩国棋手偏偏喜欢在这里托。

    当代棋手遇到黑7“背托”之后,都在8位扳,于是黑9断。这样,就变成了二间夹上压定式,即黑5、白8、黑9、白6、黑7。

    接着,白10打,黑11立,白12退,至黑15形成黑得实地,白得外势的棋。

    白方可不可以这样下呢?是可以的。但大家都这样下,只会这样下,就不可以了。

    本章为什么叫“不见吴清源”呢?只因为遇到黑7这样背托,吴清源先生不是在8位扳的。我想当代高手不会没有打过吴清源的棋谱,但他们宁肯相信韩国人而不敢相信吴清源。

    现在,我们来看看吴清源先生的下法。

    第二节 吴清源这样下

    1956年,日本《读卖新闻》主办,吴·高川升降十番棋的第七局,是这样下的。本局由吴清源九段执黑。

    图二(吴清源下法):

    黑7一间高夹,由于右上是黑坚实的无忧角,白方本因访秀格(即高川格)采用了白8的“背托”。黑方吴清源九段下黑9长,于是,白10粘,黑11压位,白12扳起,黑13虎,白14亦虎。 

    出现了这个形,大家都认为黑方稍便宜,但高川格认为,作为一种“场合下法”,白方也不是不能下吧?高川先生说的“场合下法”,是指右上是黑厚实的无忧角,白在上边活出一块,无忧角的发展就受阻了。从此,白8托,称为“场合下法”。当时的高手都认为黑9之后,白只能下成这样。吴清源先生在《名局细解》的小册子中作了详细解说,说白12是不宜在A位挖的。

    后来,林海峰九段在他写的《定式事典》中谈到了这个形,并认为白12可以考虑在13位长,见下图。

    图三(林九段说):

    白1长,黑2只有粘,白3扳,黑4曲,白5虎,可以考虑。林九段意思是,被黑在黑1位虎,太舒服了。但林九段又说,高川格先生反对这样下,认为这样黑棋太厚实了。

    现在,我们已经了解了过去的变化。那么,当代棋手为何不按吴先生的下法来下呢?只因为韩国人说,白棋在星位挖,严厉。着法见图。

    图四(韩国人说):

    白1在这里挖,黑2只有断打,白3长,黑4粘,白5退,黑棋没有好棋可下了。但是这个图,正是吴清源当年的参考图,白方高川格没有“勇气”把这个图搬到棋盘上去,因为吴清源说,黑A、白B、黑C,作战黑有利。高川格也是这样认为的。围棋别名“手谈”,从棋手所下的棋中,可以表明他的想法。高川格和吴清源的看法是一致的。

    韩国人想把过去的定论都推翻,如果用着法来推翻,是应该欢迎的,在推陈出新之中,围棋就会进步;但是用“忽悠”来推翻过去的定论,是不公平的。他“忽悠”得你有棋也不敢下,就算他有理,这种情况,在好几个棋形中都出现过。

    也许有人会说,你讲的是吴清源的那个局面,现在的棋局面不同了,韩国人也善于战斗,在当代常用的局面下,我还是同意韩国的说法,白5退后,黑棋很难下的。

    你如果这样提问,我肯定会表示欢迎,因为我们研究棋,是为双方着想的,而不是仅仅只为一方着想。但是,即使换个局面,黑棋也不是没有棋下,黑棋不但有棋下,而且还能避开混战。

    那么黑方这手棋究竟应该下在哪里呢?请看下一节。

    第三节 老早就有的下法

    图五(示意图):   

    现在,将局面更换了,黑白棋也更换了,变成了黑方走“背托”。这一更换,对“背托”方是有利的,因为有些变化执黑可以下,执白就不一定可下了。我们把有利条件给了“背托”方,看看另一方是不是真的没有棋下。

    现在轮到白棋下,白棋除了可以在上边二路飞之外,还可以在图中1位顶。白1顶,是手筋,这手棋不是我想出来的,是老早就有的下法。黑2曲下,是不太好的,因为白3可以夹住。黑4继续立下,则白5挡住,黑四子被吃掉了,高手们是不会这样下的。因此,本图只是示意图,说明白1顶后,黑无法突破白1和角部的联络。那么,白1顶后,黑棋应该怎样下呢?见下图。

    图六(白稍优):  

    白1顶,黑既不能突破,黑2就不必曲下去了,直接在2位曲,于是,白3挡,黑4曲,白5扳,这时黑不宜打吃,打吃则帮白走厚,黑6只有曲,白7粘,黑8曲,白9扳,黑10扳。白11断,可以考虑在12位退,至16形成弃子转换,这个棋图,在林海峰九段的《定式事典》上可以找到。林海峰怎样评价这一结果呢?他说,这样,不能一定认为黑棋不好吧?日本话的特点是一转三折,林海峰虽是中国人,但他用日文写书,就按日本人的习惯说话。结合本文前面说过的,林海峰主张在“三四”位长入,而不主张“星”位挖,就可以明白,他这段话的意思,就是黑棋不好。只是他不愿意直说而已。我在写《围棋基本定式》一书的时候,也将这个图收进去了。

    现在,我们可以知道,韩国人说的,白方没有棋下,是不正确的。

    我国年轻棋手,“不见吴清源”是一大损失。

    韩国下法是有很多毛病的,本章已经是第十章了,也就是说,我一个人已经找出了这种下法的十个毛病,大家何不都来找一找呢?找的人多了,发现的毛病自然会更多,发现了毛病,以我之利矛,击彼之破盾,何愁不能战而胜之呢?
附件: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