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围棋的道与魔(沈果孙七段著)

来源:转载

沈果孙简介



  沈果孙简介:沈果孙七段出身书香门第,在上个世纪80年代之前,日本围棋称霸世界。1973年,在我国进行的中日围棋对抗赛上,如日中天的日本顶尖棋手坂田荣男九段连战连胜,且一盘比一盘下得快,他的威势震住了大部分中国棋手,不少棋手甚至不敢和他对局。在上海的最后一场比赛中,沈果孙奋勇接战,执白中盘战胜了这位强大的对手,也为中方大比分落后的这次比赛添上一抹亮色。由此,沈果孙成为第一位战胜日本围棋头衔王的中国棋手。

  20世纪80年代初因故离开国家队后,沈果孙七段曾任中国体育报社记者、主任记者,并从那时开始进行围棋教科书的写作,他的《围棋基本定式》、《围棋常型百例》、《棋理与要诀》、《围棋的正着与俗手》、《围棋定式以后》等十多本围棋著作,发行量超过100万册,在广大棋迷中有很好的口碑。

  近年来,沈果孙孜孜不倦地从事围棋教学工作,并把自己多年来研究中韩对局的成果结集,写成了《围棋的道与魔》。该作品先后在苏州《城市商报》和博弈教育网连载后,在棋迷中引起强烈反响。

  沈果孙围棋道场 :

  为了解决较高水平的少年学棋难的问题,著名七段棋手沈果孙在江苏徐州开办“沈果孙围棋道场”.

  徐州处于淮海地区中心,周围数百里内没有职业棋手,较高水平的小棋手学棋非常困难,因此,沈果孙围棋道场刚一成立,便有常熟、连云港市的小棋手闻讯而来。

  沈果孙围棋道场,地处徐州市中心,交通方便,环境幽雅,师资力量雄厚。设有:

  冲段班,全天学习,学费每月¥1200,食宿费约¥500
  高段班,每周四堂课,学费每月¥400
  中段班,每周四堂课,学费每月¥350
  低段班,每周四堂课,学费每月¥200
  联系电话0516—83109598
  地址:徐州市青年路皇城大厦B 座2单元13层
附件: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TOP

本帖最后由 技进乎道 于 2015-6-4 17:14 编辑

第一章 道与魔



    核心提示 枰上对弈,道与魔相生相克,道不抑魔,魔将脱缰。破魔之法就是探究正解之法。现在很多人,不肯花功夫研究棋理,而是要做金庸笔下的小和尚虚竹,以为误打误撞就可破了玲珑棋势,还有人试图走捷径,盲目模仿韩流。殊不知这样终究是走不出输棋的怪圈的。

第一章 道与魔   

    本章名为“道与魔”。那么,什么是“道”呢?“道”是“正道”的简称。棋有“棋道”;茶有“茶道”;治理国家的叫“王道”。实际上,“道”就是事物的本身规律。寻求事物的本身规律,称为“求道”。在棋手中,有个派别叫“求道”派,他们不太计较胜负,不下十分难看的棋。在我年轻的时候,有个很有学问的人,写了一首诗送我,其中有一联是:“妙着原在方寸间,高手得之活全局。”“妙着原在方寸间”,便是棋道;“高手得之活全局”,便是求道。

    那么,什么是“魔”呢?“魔”是“魔道”的简称。我想怎么样,我要怎么样,而不顾事物的本身规律,这便是“魔”。反映在棋上,便是设个圈套,弄个陷阱;念念不忘要表演自己的一个妙手……凡此种种,都是“魔”。有人曾用“三思而行”去问孔夫子,孔子曰:“再思可矣。”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想两遍就可以了。宋朝的大儒朱熹,在这里批了个小注云:“三则私意起而反惑。”这个“私意起”,便是“魔”。

    现在,想学棋的小孩很多,我们应该教给他们棋的正道,不要教给他们邪门歪道。但要做到这一点却很难。业余高手大都喜欢表现自己,这本是无可厚非的。但作为围棋老师,却最好不要表现自己,能把大家都会的正着,教给还不会的孩子,你就是好老师了。

    俗语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这句话是容易被误解的。在这里,道,不是指孙中山,魔,不是指袁世凯;而是指一个人当他的道上升一尺他的魔却上升了一丈。这是因为,道讲究循序渐进,花的力气大而进展慢,魔却不然,有时能“立竿见影”。这样说来,岂不是“魔”优于“道”么?其实不然,因为“道”进展虽慢,却没有毛病,“魔”却是有毛病的,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走火入魔”。

    如果要打个比喻,“道”就像是一个人找了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勤勤恳恳地求发展;“魔”就像去买六合彩,中了时有大欢喜,但能中的有几个,还是倾家荡产的多。

    言归正传,我是下棋的人,还是说棋吧!第一节棋之道

图一:(白14,棋之道)

  这是中日围棋擂台赛上,聂卫平九段执黑,对日本藤泽秀行九段下的棋。白14这手棋是新手。过去都在A位拆。当14这手棋落到盘上之后,聂卫平左看右看,都觉得难以应付,认为这是非常好的一手棋。因为黑棋无论怎样应,原先黑在B位拆的好点都要被化解掉。

图二:(白优)

  黑1退,白2扳,黑3扳,白4退,白优。白棋不但走到了4位的拆二,连角上的官子也收到了。图中黑1如走2位,则白A,黑B,白4,大同小异。图三:

  黑1扳,白2夹常法,至黑5告一段落,黑A位的好点化解了,白可放心在左边行棋了。

图四(实战)

  聂卫平为了求得先手,采用了牺牲局部利益的下法,黑1扳,当白2断时,黑3忍痛在这里打。因为如果不在3位打而直接5位打,则白在6位及8位连打两下就可脱先了。现在3打拖重白棋,但也付出了代价。至白10的结果,白方便宜,白10如改在A位打,则更好。

  图一中的白14,便是“道”。为什么说是“道”呢?因为它符合此局面下围棋的本身规律。这手棋要比过去常走的拆二好。而这手棋是本身存在棋盘上的,藤泽秀行九段发现了它。右下的白子已经成形,白14之后的变化对局都完全能算清,无论黑方怎样变化,白方都不会出毛病。而且,白方的思路明晰,只要稍加解说,水平不高的棋手也能学会。这手棋在藤泽秀行下出来的时候是新手,但是很容易变成大家都会的常法。这就是“道”的特点。

  现在,我们再来看一个图:

图五(黑9,道):

  黑9这手棋,是“道”。是后发制人之策,它让白方在右上角先表态,然后决定黑在右下角怎样下。白10小飞应,黑11再虎,按定式至黑13拆,白已有10位这个子,就不能在A位拦逼了。

  黑9这手棋,也是藤泽秀行九段下出来的,后来李昌镐常用,因此,有人误以为李昌镐是首创,其实李昌镐只是模仿而已。这手棋虽然没有图一中白14那么巧妙,但它同样思路清晰,没有毛病,水平稍差者也一学就会。这是讲得出道理的下法,也就是符合棋理的下法,因此是“道”而不是“魔”。

  也许有人会问,就凭教给孩子们一些一学就会的常法,孩子们能成为职业棋手吗?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让我讲个故事:唐玄宗的棋待诏王积薪,有一次在山中迷了路,眼看天黑下来了,好不容易找到一户人家去借宿。这人家只有婆媳两人,幸亏还算好客,将王积薪在廊下安顿下来。就寝之后,听得婆婆对媳妇说:“长夜难遣,可棋一局乎?”媳妇回答:“然!”王积薪就觉得奇怪,心想,婆媳两人分居东西厢房,且又黑灯瞎火,怎能下棋呢?正在此时,听得媳妇道:“平角三六着子矣,”(古人将棋盘分为四等分,以“平”、“上”、“去”“入”区分)王积薪方始明白,她们是下盲棋,他就默记她们的下法,觉得她们的下法高深莫测。第二天,王积薪就去向她们请教,并拿出自己过去的弈谱。婆婆看了一眼,便对媳妇说:“这个人,可以教他常法。”于是,媳妇就把常法教给了王积薪。后来王积薪成为唐代最有名气的国手。

  金庸先生写的《天龙八部》,看过的人一定很多。书中有个小和尚虚竹,误打误撞破解了逍遥子布下的玲珑棋势(金庸先生多半受日本棋谱的影响,将玲珑写成了“珍珑”,我不知道,是否日文中没有“玲珑”这个词。我们棋界受金庸先生影响,也将棋势称为“珍珑”。但我知道,在汉语中没有“珍珑”这个词。而在古代,是将围棋的死活题,即棋势,称为玲珑的)。小和尚虚竹,破解了那个玲珑棋势,他是不是就此成了围棋高手呢?金庸先生没有说,可见没有成为围棋高手。围棋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不是蒙对了一手烦难的棋就能一蹴而就的,相反,要打下扎实的基本功,再加上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登顶。而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要明白棋理,明白了棋理,就能避免各种各样的盲目性。

第二节 魔

图六(白10,魔):

  白10这手棋,是李昌镐九段爱下的。由于李昌镐爱下,学的人就很多。不过,不管下的人有多少,它不属于道而属于魔。为什么说这手棋是“魔”呢?原因在于,右下的白棋尚未定形,今后能下成什么样呢?不要说学着这样下的人不知道,就连经常这样下的李昌镐也不知道。

  也许有人会说:“你又不是李昌镐,你怎么会知道他不知道这里的变化呢?”理由很简单,因为现在流行的下法,是错误的应对。如果找到白棋的毛病所在,走出正确的定形,下白10这手棋结果会吃亏,所以白10是“魔”而不是“道”。

  白10既是“魔”,为什么跟着这样下的人还那么多呢?这里有两个原因:其一,李昌镐的名气很大,许多人认为跟着他下,总不会错;其二,比较复杂一些。过去有句话叫做“没有金刚钻,别揽磁器活”,意思是有多大能力办多大的事。用在下棋上面,就是你会下的就下,不会下的别下。现在的人想法不同了,有一种叫“超前意识”,“超前消费”,没有钱,借了钱先把房买上,车买上。以后会怎样?以后再说。下白10的第二个原因,就是这种以后怎样,以后再说的态度。

  再说白10以后的变化,当代有那么多高手,为什么没人能下对呢?你也许会感到奇怪,但我一说明,你就不会觉得奇怪了。自从韩国崛起之后,棋坛形成了重“套路”而轻棋理的趋势。为什会形成这样的趋势呢?就是因为在现代社会里,围棋成了一项商业性质很浓的竞技项目,在高额奖金的驱动下,棋手们的求胜心超过了对棋道的追求。而“套路”之类的棋,往往是比赛中克敌致胜的捷径,所以中国棋手也把精力用在研究具体的着法上,而忽视了棋理上的探求。不可否认,这样的棋也有其可行之处,韩国人就是凭着他们的套路在世界棋坛上称霸多年的。但是,真正的好棋在哪里?对方的棋哪里有问题?还是必须有理论的指导和敏锐的感觉才能发现的。虽然韩国棋手研究的套路给他们带来了很高的胜率,但仔细分析,其中的很多下法都是有毛病的。本文的以后各章将指出这些毛病。现在言归正传。先来看一看图六中白10托后,当代棋手是怎样定形的——

图七(白优):

  白2扳至黑5是常法,没有问题。白6退,不得已之着。这手棋就棋形而言,是不漂亮的,但为了照应右下白棋的两个弱子,只能这样下。

  黑7爬,不合棋理之着。我们在学棋之初就知道,爬二路是不好的,能不爬就不要爬。那么,高手们为什么要爬这个二路呢?是为了走黑9,照顾黑3这个子。这种思路,是将黑3视为“要子”的思路,同时也是注重角上实利的思路。在这种思路指引下,黑7便成了必然之着。于是,白10从容粘接,黑11补,白12拆,到此,局部告一段落,白右边十分厚实,白优。不到一年前,常昊执黑对李昌镐负的番棋第一局就是这样定形的。《围棋报》让我评这局棋,我就说黑7是疑问手,应该换一种方法定形。后来,常昊九段对李昌镐九段的第三局,仍是这样定形的,我很失望,明白高手们是不看《围棋报》的。

  李昌镐总是下白棋的一方,总是利用对手思路不广,找不到好的定形而得利。这就是“魔”的威力。如果对手根本就没有好的定形,那么,图六中白10这手棋,就是“道”了。但实际上,黑方是有好的定形的。所以那手棋是“魔”。黑方怎样才能找到好的定形呢?必须用棋理指导,分析当前局面。

第三节 魔之病

  用棋理来指导你怎样下,是非常重要的。

图八(要子与废子,主战在何处):

  当白△退后,黑方不忙下子,要分析一下当前的局面。学棋之初除了老师教你别爬二路之外,老师还教你分清要子和废子。要子不能丢,废子该弃掉。再爬一个二路,是将黑△视为要子,但实际上这是一个废子,因为丢掉这个子,对整体的厚薄没有什么影响,而白方如果来吃这个子,势必形成五子提一子。五子提一子,在通常情况,是双方可以接受的行情,但白提子之后,白△这个子的位置很难看,白总体的子效偏低,因此,黑△这个子是可以给白棋吃的,我们没有理由一定要救它回来。分清了要子与废子,再来分析今后的主战场。右边尚未定形,主战场自然是右边而不是右上角,明确了主战场在哪里,我们就能明确,不要贪角上的小利而被白方在右边走好。作了这样的分析,你就能下出一手正确而漂亮的棋来。而这些分析的工作,不是在对局时做的,因为这不是一个新形,你完全有时间在平时做好这些工作的。

  黑1应当在这里打,忍耐,即“忍之棋道”。白2打,黑3粘。这叫“屈而伸”。要打的拳头收回来,打出去才有力。黑棋在角上付出了一点代价,换取了白方在主战场右边的定形困难。写诗要有意境,下棋也需要意境,这便是一种意境。因为是一种意境,缺乏文化底蕴就难以想到。写诗有意境就是好诗,但围棋还不行,围棋有胜负,还要看效果。现在来看一看黑这手棋的效果。

  白4如果仍在这里粘,则黑5仍跳,白棋已经找不到开拆点了。若仍在6位拆三,则黑7碰,白8上扳,黑9顶,白10压,黑11连回,这一结果,要比黑先爬二路好得多。这样,白不行。图中白8若改在A位扳,则黑B扳,白不行。因此,白4这手棋不行,要改变下法。

图九(作战):

  为了照顾右上白子,白4改在这里虎。但虎,对角上的压力就小了,战斗力强的棋手,可以在5位夹攻。右上的一串白子,有走重了的感觉。白6靠下,至14是常法。黑15跳攻白,白16是巧手,作了至19的交换,使A位成为急先手,才能在20位飞出,至24是常形,成为双方混战的棋。喜爱战斗的棋手,可以采用这个图。如果你不喜欢作战,黑5时还有另一种选择。

图十(白薄):

  白△虎时,黑也可在1位拆一,白2拆,右边虽已整形,但却是薄形,与图七相比,白方不及图七,上方的三个白子,不能认为是先手便宜,因为和右下的搭配不大完善。将来,黑棋有A位打入的下法。白B,黑C,白D,这时,黑棋除了常法在E位凸后做劫之外,还可选择在F位扳的下法,F位扳,是针对上方三个白子的特殊下法。结论:黑棋只要下出图八中黑1这手棋,白在右边就得不到理想的定形,是白比较难掌握的局面。
附件: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TOP

第二章 吃砒霜药老虎之着



    老虎要吃人,普通人没有武松的本领,打不过老虎。砒霜能药死人,也能药死老虎。于是有人就想,我先吃砒霜,再去送给老虎吃,不就把老虎药死了。这个人很伟大,但很笨。吃了砒霜是势必要死的,如果老虎不来吃你,你岂不是白死了。在棋上,也有这种现象。在我说明这种现象之前,先从高手入魔讲起:

    第一节高手入魔图一(新手,入魔):

(16=▲)   

    从黑1至22的结果,是马晓春九段(白方)爱下的棋。其中的白10是马晓春的新手。马晓春为了表演这个新手,就始终坚持这样下,一连输了七八盘(七八盘是形容词,我没有统计过到底下了几盘,但知道一盘没有赢。)心心念念,表演自己的某一手好棋,这便是“魔”,马晓春走火入魔了。这种现象,用和尚的话来说,叫“着相”,“着相”是魔。与“着相”相反的另有一名句,叫“云在青天水在瓶”。意思是像云在天上一样自然流畅,像水在瓶中一样根据瓶的形状而自然而然地改变自己的形状。早年的马晓春,棋风是轻灵翔动的,很有点云在青天的味道。可惜年纪大后,他没有向吴清源先生学习,而去向李昌镐学习,把灵气磨光了,去和李昌镐比官子功夫。吴清源先生是善于以己之长击彼之短的聪明人。马晓春写过《围棋与三十六计》,自然知道以己之长击彼之短这句话。但知道归知道,做起来就不同了。人年纪一大,就会变得固执,马晓春变固执了,丢掉了自己的长处,所以就输多赢少了。我比马晓春大很多岁,是不是我比马晓春更固执呢?我的这番评论是不是由固执而生发出来的呢?我不知道,只有让读者根据棋的内容来判别了。

    图中至22的结果,从当初的白两手攻黑一手,到最后的黑先手安定,我认为黑方便宜。其实不必我来判断。大家只要想一想:凭马晓春九段的棋力,只要不下成这样,无论对手是谁,他都不会连输那么多盘的。

    马晓春的名气很大,学马晓春这样下的孩子很多,老师们也愿意这样教孩子,其实这是一个误区,为了使孩子们尽量不要这样下,我先将这里的常识,也就是基本功谈一谈。

    图中白6这手棋,在征子有利时是常法,现在白征子不利,白6这手棋,只能算是“场合下法”。什么叫“场合下法”呢?就是在某种场合可下,在一般情况下不大能下的棋。

    黑7托时,白棋征子不利,不宜在9位扳下,只能在8位扳,而8位扳,是损失实地的下法。马晓春这样下,是为了表演白10这手棋,因为这是他首创的棋。许许多多学棋的孩子们和教棋的老师,白10不是你们的首创之着,没有理由去表演。

在白征子有利的情况下,白6之后的变化见图二(定式):

    白1夹,黑2托时,白3扳下,至15是定式。既是定式,便是双方可下,在一般情况下都能采用。

    但是,现在黑方征子有利,黑方的12可以在13位曲出,变化见—— 图三(征子关系):

    在黑方征子有利的情况下,黑1可以曲出,白2长,黑3可跳。这时就涉及到征子,如果白有利,白在8位粘,黑腹中两子和边上三子难以两全,但征子黑有利,白4就不能在8位粘,因为黑可5位打,白6位粘,黑再在4位曲,白征不掉中腹两子,白角上五子就被吃掉了。图中黑9之后,白棋有两种下法,即A和B。分别见:

图四(黑有利):

    白1在上方跳,对下边黑子压力较小,黑2当然要粘,白3虎时,黑4、6先手定形,然后再8位跳出,白9,黑10,左边的黑棋已经走好了。白11攻黑下边数子,黑12、14出头,不可怕,全局黑有利。图中白3如抢先在4位贴,则黑愉快地在A位退,白将失去攻击目标,黑优。

再看白棋的第二种下法—— 图五(吴清源名手):

(13=▲)

    白1在下方跳,对下边黑棋压力较大,但对左边黑棋的压力要小些。黑2必然,白3扳,黑4、6仍先手走定。黑8、10是先手,白11长后,黑有左右难以兼顾之忧。这是当年吴清源先生下过的棋(全局状况稍不同),吴先生在12位拆三,白13断,大家以为黑难以应付了,谁能想到吴清源在14位打,白15只有这样打,至19止,白后手吃黑四子,黑大便宜。当初,黑在二路曲出时,这三个黑子是棋筋,不能丢掉的。但经过若干手的进程,白中腹的子走畅了,角上白棋像铁板一样坚实,这四个黑子已完成任务,不重要了。

    白吃掉这四子,只是增加本身的目数,与全局厚薄无关,情况已变而思路随着变化,这便是棋道。也是“水在瓶”的意思。水原先在球形瓶中,它是球形的,把它倒入圆柱形瓶中,它就是圆柱形的了。我国清代大国手施襄夏说:“精华已竭多堪弃,劳逸攸关少亦图。”施襄夏是个很有学问的人,他说的是棋理。

    现在,我们明白了,马晓春九段会连输很多盘,是因为为了表演他的“名手”而走火入魔了,一开始就下得不合棋理,马晓春九段的那手棋,不是名手,图中吴清源先生的黑14这手棋,才是真正的名手。两者不同之处在于,一个是硬要登台表演,一个是顺棋势而行。

    第二节吃砒霜药老虎之着

    还是马晓春爱下的这个图形,有人下出了很难看的一手——

    图六(吃砒霜药老虎之着):

    白1顶,这手很难看,据说是一位小棋手下出来的。小棋手的思路单一,下出这样的棋,不奇怪。奇怪的是这么难看的一手棋,居然得到了某些职业棋手的称赞。如果仅是称赞这位小朋友肯动脑筋,那么也不奇怪,奇怪的是居然称赞这手棋好,并在刊物上做了许多图来解说,引得大家都来下这手棋。韩国棋手也下这手棋。不过,马晓春没有下过这手棋,因为他知道,这样难看的棋是下不出手,也不可能得到好结果的。

    白1这手顶,是有内涵的,那位小棋手是这样想的:黑2若退,白3再跳,黑4点,白5粘,以后照马晓春下面的下法,行进至13止,现在,可以看到,白1虽然难看,但黑2更难看,白棋便宜了。不过,这仅是一厢情愿。

    现在,我列表分析一下这种思路:

    白方:已经下了白1这手难看的棋。

    黑方:在若干手后有可能下出更难看的棋。

    现在,大家可以明白,为什么我将这手棋称为“吃砒霜药老虎之着”了。白1已经下在盘上,很难看,子效很低,犹如先吃了砒霜,黑4以下的下法,是药老虎。黑4点,便是老虎来吃人了,但如果黑4不在这里点,也就是老虎不来吃你,又怎样呢?

    赞扬白1这手棋的职业棋手,他们始终盯着黑4这个点,这是误区。由于产生了这一误区,他们认为黑2不应当退,而要在A位长,结果演变出许多图来,这些图都是两不吃亏或白棋稍优。我说这些图都没有必然性,因为白棋走了一手难看的棋,而得到了好结果,是不合情理的,必定是黑方的下法出了问题。因此,我对那些职业棋手做的种种没有必然性的图,就不作介绍了,因为他们的第一手就错了,就不值一谈了。我要做的是,用最简单的方法,大家一看就懂的方法,说明白1是疑问手,黑2退,是天经地义的一手。请看—--

    图七(分析):

    我们来改变一下行棋次序:白1虎,这手棋,在马晓春走出的A位拆二之前,大家都是这样下的。于是,黑2尖。白3下在这里行吗?谁都会说:“不行!”黑4很舒服吧!现在,和图六大同小异了。谁都能看懂,白3和黑4交换,黑优。至于,白1这手棋是在1位好,还是A位好,你能说得清楚么?一个是说不清楚,一个是一目了然,那么,你来说,是黑棋便宜还是白棋便宜呢?这是非常简单的分析法,我相信每一职业棋手都会。很多业余棋手也会。

    但是,会不会是一回事,去不去这样分析,是另一回事。如果你死盯着那个二路上的点,就不会去做这个分析。这里涉及到一个着眼点的问题,这也是一种基本功。如果你的着眼点始终不变,你就入了魔了,着眼点跟着局势的变化而变化,才是道。通常着眼点应放在哪里呢?放在有不寻常的棋子的地方。 

    回顾图六,当初白下边三子不寻常,着眼点在4位的“透点”,不错。但当白1顶后,情况变了,左边立着的两个白子很难看,很不寻常,我们就要把着眼点移过来,要让两个难看的子,越来越难看才对。

    如果你是水,当初放在方形的容器里,你是方的,一旦倒入圆形的容器里,你马上就成圆的了,只因为你是水。如果你是榆木疙瘩,当初是方的,不管把你放在什么里,你始终是方的,不会变。但围棋是千变万化的,你不会变,就下不出好棋来。

    有学生来跟我下棋(我通常只教3段以上的小棋手),我让他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身子坐直。个子矮的先垫高座位,要居高临下看棋盘,要看到全盘,才能下出全局在胸的棋,如果埋头在一个局部苦思苦想,就会钻牛角尖。

    说到水,我又想起了一个故事:清朝的大国手施襄夏和范西屏是师兄弟,他们的老师叫俞长侯。施襄夏的棋艺超过了俞长侯,但成不了国手,他很苦恼,这时,俞长侯还能不能教施襄夏呢?能!有一次,俞长侯把施襄夏带到襄阳城外的砚山上,从山上看长江,俞长侯说:“你看,江水那样自然流畅,我们下棋也要象江水一样,该行则行,当止则止。”施襄夏领悟了这句话,很快就成了大国手。

    现在,我们教棋的老师很多,学生也很多。老师们各方面的知识,肯定要比十来岁的学生丰富很多,只要老师们按棋理并结合各方面的知识来教学生,不管老师的棋艺如何,都是能教出好学生来的。

    言归正传,图七(白1在A位)以后的变化怎样呢?

    第三节老虎不吃你你是吃了砒霜来的,老虎有灵,老虎不吃你。

    图八(不点而扳,老虎不吃你):

    白1跳,黑2不在A位点,而在2位扳。这手扳与A位点相比,局部的目数相差很小,但可以不给白棋任何利用。这样一扳,白方药老虎的计划就完全落空了。留下的仅是很难看的白三角两子。

    黑2是屈而伸之着,先把拳头收回来,打出去才有力。下一手在B位拦逼,十分严厉。白3需要在这里补。于是,黑方得到4位挂的绝好点,白棋为了照顾左边三子,只能在5位一间夹,黑6点角,至14是最常见的定式。至此,我们可以看到,全盘的黑子没有一个不在好地方,而白子呢?白三角两子显然是多余的。全局黑明显占优。

    在整个行过程中,黑方下的都是十分平和的棋,看不到一点火气,找不到一点毛病,是白棋自己用脑袋往石头上撞,落下了毛病。黑方处处按棋理下棋,这就是道。如果你能按棋理下棋,就会感到棋并不难下,如果你能按棋理教棋,就会感到棋并不难教。

    图中的白1,如果在C位扳,硬撑,又怎样呢?见——

    图九(黑6绝好):

    白1扳,硬撑,虽是一法,但左上角仅有一个白星,白方还未具备硬撑的条件,黑2白3之后,黑仍在4位扳,白5是必须补的。黑6在这里打入,是绝好点,瞄着A位的“点方”,一旦被“点方”白棋就变成孤棋了,因此,白7必补。白7补过之后,我们可以看到,白子团团围了一圈,却没有几目棋,子效非常低。黑8乘机托一手,白棋若在子多的地方再吃黑一子已经没有意思,为了不让黑借劲下棋,白9只有忍耐。于是,黑10托角,白11大致要在角上扳,双方行进至14,白左边的子效太低了,黑优。白1、3这两手棋,给人以“越描越黑”,越来越重复的感觉。

    图中白11如改在12位扳,则黑在B扳,黑棋也是很容易安排好的。

    本图是因为白方不具备“硬撑”的条件,而被黑棋在左边轻松地活出了。那么,有人会问,如果白棋具备了硬撑的条件,那手“吃砒霜药老虎”的棋不就能下了吗?

    我说,不管你具备什么条件,在布局阶段,难看的棋,总是不能下的。在中盘战中,有时能用上难看而有用的棋,称为“愚形之筋”,但在布局时,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你的难看的棋,一旦落在棋盘上,就不能更换了,而对方却可以根据你的各种条件来更换他的对策。 

    图十(轻灵):

    假设,事先作过黑△与白△的交换,这样,白棋已具备“硬撑”的条件,但白1顶,仍然不宜采用。现在,情况变了,黑棋就不必A位退了,防白B扳以后的变化看不清。围棋之道,以看得清为上。黑2先在这里扳,由于白1头上的那个黑子很轻,无论白A扳或B扳均无多大收益,因而白3仍需自补,防黑拦逼。现在,黑4飞,是轻灵之着,使白棋很难受。无论白棋在A位或B位扳出,黑均可切断,白从另一方打出后,总须粘接,白方是愚形,子效很低。

    结论:布局时下难看的棋,是不会有好结果的。学棋的小朋友们,学棋一定要学棋理,不要光学着法,光学着法,容易被忽视棋理的“高手”误导。
附件: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TOP

第三章 碰到喝醉酒的怎么办



    春末夏初的傍晚,在街上走一走是很舒服的,特别是像苏州这样的城市。但正当你觉得自由自在的时候,对面却来了几个喝醉了酒的人,挡住了你的去路,有和你打上一架的意思,这时,你是上去教训他们呢,还是转个弯,离他们远一点?  

    如果对面来的是坏人,正在做坏事,你上去教训教训他们,也还值得,但他们未必是坏人,仅是喝醉了一时糊涂,有些手舞足蹈,你去教训他们,教训完了又怎样?所以,你还是转下弯,离他们远一点为好。在棋上,有时也有这种情况。对方的一手棋,歪歪扭扭,样子很难看,就像喝醉了酒的人来找你打架一样,你该怎么办呢?在说明这个问题之前,让我先从一个流行的韩国“套路”说起:

    第一节 韩国套路 图一(韩国套路)

    黑5先挂“四四”角,是韩国下法。现在,大家都这样下。对于黑5挂,韩国棋手只有两种应法,一是在6位小飞应,二是一间低夹。为什么只有两种应法呢?因为韩国人怕“双飞燕”。韩国人怕“双飞燕”,中国棋手也跟着怕“双飞燕”了。其实下棋不该怕某种东西,至少是有的人怕,有的人不怕,大家都怕是不正常的,是“魔”。你有怕的东西,着法就不自然了,不自由了,离棋道就远。棋之道千变万化,是不该把自己束缚住的。吴清源先生曾特地著文提醒大家,不要怕“双飞燕”。但可惜高手们,尤其是一线高手是不大看别人的文章的,又不擅于从棋理上分析结果,因此他们很难发现韩国人的毛病。

    关于不要怕“双飞燕”的内容,我将在以后的章节中阐述,在此不赘。白8这手棋,也可在9位挂,不过韩国人喜欢下在8位。黑13冲,15双,是损失实地,注重攻击的下法。白16跳出这手棋,也可以在17位虎,那样,将成为另外一个“套路”。白16跳出后,黑17是先手,黑19是必须补的。白20是要点。白22断,韩国人认为白方只此一手。黑23是正常次序,以后至28是典型的韩国套路。

    这一结果,通常认为黑方稍便宜。对方“稍便宜”,对业余棋手来说,是可以不在乎的,但对于职业棋手来说,应该是在乎的。可是,韩国人认为白方没有更好的应对,大家也就不去置疑了。

    从1到28,一成不变地下子,少说也下了有几百盘,我对这样下棋非常反感,但一线棋手们却乐此不疲。有这么多人在下这个棋形,为什么不寻求变着呢?为什么没有人寻求一下变着呢?怪!在这里,能不能寻求变着呢?我说:“能!”白22这手棋就可以求变。

    图二(韩国人说不行)   

    这是图一中走到21时的情况,根据棋形,白1扳是常法,这一手法,大致有业余2段棋力的人,都已经学过了。于是接着黑2打,白3反打是常识,白5包打,这是最普通的弃子着法。

    可以说没有一个职业棋手不会。为什么没有人这样下呢?因为韩国人说:“这样白方不行”。韩国人做的图到此为止了。

    我国著名的小品演员、大忽悠赵本山在《卖拐》中说:“你走呀,你走两步呀!”忽悠得没毛病的腿变成有毛病了。在这里,我也要说:“你走呀!接着再走两步呀!”

    见图三(我说白优)

    这是图二终了时的情况。现在,继续走两步。白1长,是大家都会下的棋。黑2只有在这里飞吧。白3再跳,也是大家都会下的棋。黑4在哪里补,有点困难,为了防白在A位点的余味,大致只能在4位跳吧。白5与黑6的交换可下也可不下,下了对中腹稍有帮助,且含有白B、黑C、白D的侵分手段。如果不下,则上边的变化多一些。白7点角绝好点。到此,我认为全局白优。

    如果你认为全局黑不坏,我也不反对。因为具体的着法是可以验证的,判断是无法验证且因人而异的,有的人喜欢实地,有的人喜欢外势。

    我要说的是,当初黑棋走成“双板凳”的下法,是一种损失实地的下法,因此,以后白棋让黑成点空是可以承受的。

    在这个棋形中,不是赵本山在忽悠,是韩国人在忽悠,忽悠得没有人敢变化一下了。

    我国有那么多高手,为什么被人忽悠住了呢?

    原因有二:一、当前的一线棋手偏重于具体的下法,对棋理不是很有兴趣。他们也在研究,但研究的都是些“××飞刀”、“什么组合拳”之类,花的力气大而不怎样有用。二、他们大都是独生子女,六一是我们的儿童节,独生子女容易成为"六一儿童",他们上有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六个长辈照顾一个小宝贝。从小一切都有长辈安排好了,久而久之,养成依赖思想,只知跟着走,缺少创新意识。这样的孩子很难成为将军。下棋犹如打仗,是需要将才的。

    以上是题外的话,也许不对,就此打住。

    转入正题,遇到喝醉了酒的怎样?
   
第二节 他喝醉了

    前面说过,图一的结果是黑稍优,正常的思路是要为白方设法,但没有人为白方设法,却有人为黑方设法。

    见图四(他喝醉了)

    本图是图一中白18粘之后的情况:黑1下在这里,这手棋是一位高手想出来的,美其名曰“急所”。但在我看来,这手棋很难看,不舒展,不合棋理,犹豫不决如喝醉了酒的人找人寻衅。

    说高手不懂棋理,是说不过去的。但懂不懂棋理是一回事,下棋时用不用棋理又是一回事。就象你去问有钱的或有权的人,人与人是不是平等的,他会毫不犹豫地回答你:“当然是平等的!”,但办起事来,有钱的有权的总会有一种优越感。围棋高手的通病是“想欺侮欺侮对手”,有了这种想法,就入了魔道,想不起什么叫棋理了。

    黑1这手棋,是带有欺侮性的,它伏有机关。白方如果在2位飞,就中计了。于是,黑3靠,白4必挡,黑5挖,以下一口气直至黑11止,白子全部被消灭。

    那么,怎样来对付黑1这手棋呢?

    白方容易犯的错误是——

    图五(在醉汉头上拍一掌,行吗?)

    黑1很难看,白2在它头上压一手,同样很难看。但这手棋,学着这样下的人很多。这手棋的用意是,黑若在A位扳,白就可以在3位飞下去了,图四的下法就不能成立了。按照这一思路,可以认为白2与黑1是针锋相对,丝丝入扣的。循着这种思路,你就不会发现,白2这手棋是坏棋。现在我要说的是,你必须从所谓的“丝丝入扣”中脱出来,别钻牛角尖,你的眼前才会豁然开朗。    

    白2这手棋,犹如往醉汉头上拍一掌,行吗?当然不行。黑3自补,现在,白棋往哪里下好呢?喝醉酒的人笑了,因为你比他喝得更醉。

    如果你能按棋理下棋,黑1这手棋是不难对付的。这里的棋理是怎样的呢?

    先让我打个比方:有一种游戏式的让子棋,叫做“让一把飞刀”,什么叫“一把飞刀”呢?就是允许棋力弱的一方在必要时可以连走两手。现在,图中黑1之后,白方无论在中腹怎样补一手,黑棋都是要在3位补的。这就类似于白在中腹有一把“飞刀”,只是这把“飞刀”不能用到上边去。

    明白了这些,我们在下白2时,不是考虑一手棋下在哪里好,而是要考虑在中腹连下两手,哪两手棋最好?这就是棋理,我想作了这样的解说,连不会下棋的人也能听懂了,只因为棋理和生活中的许多道理是相通的。

    言归正传,在中腹白棋连下哪两手棋好呢?
   
    第三节 离他远一点

    对于喝醉了酒寻衅的人,还是离他远一点好。

    图六(离他远一点)

    白1好像很软弱,但实际上却是“屈而伸”的好手,把拳头收回来,封住门户,使对方找不到你的毛病。黑2还得在这里自补,白3飞,白子相当舒展,黑棋已经扑空,就显得局促了。

    遇到喝醉酒的人,你离他远点,转过一个弯,就走到他的前面。喝醉酒的人,本身脚步就不稳,你不去招他惹他,说不定他自己就跌倒了。现在,黑棋的样子很难看,和自己跌倒了也差不多。

    白1、3这两手棋,不是我“拈断几茎须”才想出来的,而是黑△这手“怪棋”刚出现时,我在《围棋报》上讲解这局棋时,就作过这个图了。只因为只要按棋理下棋,发现这两手棋并不难。

    什么是棋道,我在第一章中已经说过,棋道就是围棋本身的规律,正确的下法本来就存在棋盘上,我们只是去发现它,把它下出来,接着让大家都会下。

    在这里,我着重于讲一种思考方法,并不强调1、3这两手棋有多好。你如果能发现有两手棋,比1、3的组合还要好,那么就听你的。

    白1、3这两手棋,是平平淡淡的棋,没有什么“刀光剑影”,没有什么“机关陷阱”。但就这样平平淡淡地下在盘上,黑棋却很不好办。为了提防白A点入的余味,黑4大致只能这样拆二吧?黑4既拆之后,大家都能看出黑△这手棋很难看了。白5点角,全局白优。在黑棋大本营——上边,残留着白B位点入、C位打入的手段,左边A位的“透点”,黑棋也须防范。

    图中黑△这样的棋,便是“魔”,你下错了,它马上就能得到便宜,但你如能按棋理下棋,下对了,它就邪不敌正了。对于喝醉了酒的人来说,自己摔个跟斗,也是在所难免的。

    最后,寄语学棋的小朋友们,一定要重视基本功,一定要从棋理着手,不要下难看的棋。因为将来彻底打败韩国的重任,一定会落在你们之中的某些人身上。
附件: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TOP

第四章 化腐朽为神奇之着



    什么叫化腐朽为神奇之着呢?那就是在一般情况下是不好的下法,不能采用的下法,但是在特定的情况下,变成了非常好的下法,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由于这种着法,在通常情况下是臭棋,因而不容易被发现。怎样才能发现这一类下法呢?

    让我先来讲个故事:大家都知道,南宋有个抗金名将叫岳飞。在岳飞年轻时,考武举人的时候,射罢了箭,舞过了枪,打败了所有对手之后,试官就考他的兵法。岳飞滔滔不绝地对答完兵法后,说了一句名言,就是“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对于这句话,试官大加赞赏,认为岳飞是帅材。因为兵法是死的,运用兵法是活的,将兵法存在心里,运用时却要随机应变。围棋和打仗相似,棋理是死的,棋手是活的,同样需要“运用之妙,在乎一心”。

    言归正传,先从“曹薰铉套路”说起。

    第一节 珍品与赝品

    图一(曹薰铉套路)

    黑3、5、7三手棋,称为“迷你中国流”,是当前流行的一种布局。其实称为“半截中国流”更确切,因为另外半截不见了。白8分割,常法。黑9“碰”是曹薰铉九段爱下的棋,但这手棋不像好棋,下棋的常法先角后边,现在右下黑角未固,先将右边走定,容易被对方有可乘之机。白10扳,12粘将棋走厚,常法。  

    黑13势成骑虎,如果被白棋在13位压过来,黑棋无趣。不过,黑13曲,硬围一块空,给人一种生硬的感觉,这种下法,不是像流水一样自然的。

    白14挂,当然之着。接下来,黑棋该怎样下呢?

    图二(续前图,珍品与赝品)

    我在第三章中说过,韩国人是怕“双飞燕”的,通常黑棋会在16位小飞应。但曹薰铉九段为了扩大右下阵容,在15位扳。

    于是,白16“双飞燕”。黑17有先手意味。为了防黑在A位打入,白18稳健地补一手。

    黑19有令白重复之意,白20长“本手”。

    黑21就地求活,至此告一段落。接下来白方该怎样侵入黑方右下的阵营,这是一个比较难的问题,也是本章的主旨,请读者们仔细想一想。

    我趁读者们考虑,先讲一点题外的话。

    从1至21形成一个套路,是曹薰铉首创的,我称它为曹薰铉套路。有一次我看棋谱,看到李昌镐执黑棋也这样下,从1至21没有丝毫改变,这使我非常吃惊,新进的年轻棋手,模仿曹薰铉是可以理解的,但李昌镐是棋坛泰斗,他怎么也这样下棋呢?我想吴清源先生、坂田荣男先生、藤泽秀行先生这些日本的棋坛先辈是一定不会做这类事情的。

    藤泽秀行先生曾经说过,围棋是有个性的,因而他自己出钱,领着他的学生来中国下棋。不过,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现在,我国有个性的棋手能有几个呢?

    说到棋的个性,我又想起了一个故事。清朝的大国手范西屏在扬州和盐商下棋,棋局黑白子难解难分,天却渐渐黑了下来,盐商说道:“今天只能下到这里了,晚饭已准备好,请入席用餐。”盐商一面陪范西屏吃晚餐,一面差人骑上快马,带上这局棋图谱,去向施襄夏请教。第二天续弈,盐商刚将一手棋下到盘上,范西屏就站了起来,向盐商拱一拱手就要向外走,盐商便道:“范先生你有什么事吗?”范西屏道:“我的师弟施襄夏来了,我去迎接他呀。”盐商道:“施先生并未来呀!”范西屏道:“施襄夏没有来,他的棋怎么已经来了?”盐商听了便哈哈大笑起来。施襄夏的棋范西屏能认得,这是因为围棋是有个性的。

    吴清源先生和李昌镐九段,都被认为是难得的天才,常有人问我,两人谁更强些?我说,时代不同,无法相比。这一回答,问的人是不能满意的。于是我说:“一定要比的话,吴清源先生的每一局棋都是珍品,李昌镐的是赝品。”但这是时代决定的。吴清源先生当年,一局棋的自由支配时间是六至九小时,可以深思熟虑,奖金和对局费却不高,因而吴先生想到的不只是赢棋,他还想到棋谱是要留给后人看的。而李昌镐所处的时代,对局时间很短,奖金高得惊人,大家所想的就是要赢,不管怎样赢,总比输了好!因此就有了珍品和赝品的区别。

    说李昌镐的棋是赝品,并没有贬低李昌镐的意思,只因为赝品也能做得很好!明朝的大书法家董其昌,仿他的赝品特别多。有一次有人拿了一幅字去问董其昌:“董先生,这是先生墨宝么?”董其昌左看右看也弄不明白是不是自己写的。

    大画家黄宾虹的画,大多是画的黄山,但同是黄山,却千姿百态,没有一幅是相似的。我认识一位小有名气的画家,他喜欢画鹰,构思好了一个模式,一画就是十多张,签上自己的名,盖上自己的印,并不冒充他人,你说这些画该算真品还是赝品呢?当然,这些画是卖给十多个不同的顾主的,顾主之间多半并不相识,也不知道有很多幅是一样的。

    现在再说图一、图二的“曹薰铉套路”,曹薰铉九段本人,一下就是许多盘,模仿的人又多,连李昌镐都下。棋谱是流通得很快的,爱好者们都看见了,能说什么呢?“没劲!”、“没有味道!”

    我国的好干部焦裕禄曾说过一句名言:“吃别人嚼过的馍,没有味道!”像李昌镐这样有名望的人,居然也吃“别人嚼过的馍”,还能说什么呢?

    言归正传,还是谈具体的着法吧。

    第二节 化腐朽为神奇之着

    图三(平庸)

    白1挂角,是手很平常的棋,这手棋是一般场合的下法,没有注意到黑方已有黑△五子这一特定情况。白1这手棋是李昌镐九段下的,就凭这手棋,我觉得他的才气是不能和吴清源相比的。也有人在A位肩冲的,但这仍然是平庸的下法。

    我在前面已经说过,黑棋先在边上走肯定是不合棋理的,因而,白方的着眼点在黑△这五个不寻常的黑子。怎样使这五个黑子变得难看起来,便是白方现在要做的事情。有了这个着眼点,你就能下出好棋来。

    图四(化腐朽为神奇之着)

    白1是不能忽略的要点,在空棋盘上这样下,是要挨骂的,因为凑黑2挡,白棋亏损了,但现在,黑已有△五子,白1便成了化腐朽为神奇之着。黑2必须挡,如果被白走到就很轻松活出了。白3继续往上“贴”,仍是俗手,但针对黑△五子就不是俗手了。黑4拆,白5跳,黑6长时,白7是次序,黑8必挡,白9再跳。到此我们可以看到,如果没有黑△这五个子,白棋很难看,就跟初学者在下棋一样。但有了黑△五个子,黑棋成了一条胡同,黑△五个子的效力太低了。

    通常不能下的棋,现在不仅能下,而且把对方弄得十分难受,这便是“化腐朽为神奇”。正因为白方有这样的下法,我才能在第一节中说,黑先在边上走定是不好的,不合棋理的。

    接着,黑10若挡,白11挡下,至白13,白很轻松就活了,全局白优。

    那么,过程中黑棋还有没有变化呢?

    黑棋还有一些变化,但白棋都能应付!

    图五(攻击无效)

    上图黑4必在本图1位攻击。黑1这手攻击,有时是厉害的,但现在,黑下边三子全都处于低位,不容易借攻击得空;右边黑子虽多,但上方有断点,不是很厚实,因而白棋并不难下。

    白2靠,常法。黑3大致只能退。白4扳,弃子战术,黑5势必要断。白6扳,好次序,黑7只有挡住,白8打,黑9只有退,白10点刺,黑难以应付,黑方的攻击归于失败。图中黑1换个位置攻击怎样呢?见——

    图六(白棋活形)

    黑1在高位攻击,则白2在三路托,黑3还得退。白4仍用弃子战术,黑5断时,白6二路扳,黑7必挡,白8虎,白已呈活形,黑攻击无效。

    按此可知,在图四中,黑4无法攻白,只能在4位扳自补。白5跳时,黑6也只能长。因此,黑方只剩下黑8时和黑10时的变着了。见——

    图七(黑三角局促)

    图四中的黑8,改在本图1位冲,这手棋在通常局势下是可下的,但在本局势下不好。白2至白8是一条道,日本称“一本道”。白棋活了,且留有A位断点。黑虽封住了白棋,但早有的黑三角五子,显得十分局促,黑不利。这也说明了前面所看的下法要先角后边的道理,你先下定了边,角上就制肘了。

    现在,只剩下图四中黑10的变着了。

    图八(转换,厚上加厚)

    黑1在这里冲,是否击中了白棋的要害呢?乍看好像是的,其实却不是。白2挡弃子,黑3断,白4打6冲是常用弃子法,至白10形成转换,黑虽然吃掉的白子较多,但黑铁打的右下角和右边黑△五子厚到一起去了,厚上加厚是低效率,不好,全局白优。

    综上所述,可以证实图四中的1、3是化腐朽为神奇之着。因为有这种下法,便可以断言,“曹薰铉套路”是不好的。韩国人重套路而不重棋理,是有毛病的。我们从棋理着手,就能找到他的毛病。我国有那么多的高手,为什么没有人发现图四的下法呢?原因之一是基本功不扎实,很多棋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图九(先入为主)

    在空盘上,白2是不能下的,初学下棋时,老师就教了,因为下到黑7,黑右边能发展,黑大便宜。于是大家都知道白2是不能下的,却忽略了为什么不能下,反倒先入为主,把白2这手排除了。因为有这个先入为主,在情况变化之后,仍不往这里想,越是高手越不肯往这里想。所以我在本章开始的时候,就说起岳武穆在谈论兵法时的名言“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别人以为不能用的,你也该想一想。

    其实,图中白2这手棋,在许多情况下是都可下的。

    第三节 又一例

    现在,再举一例:

    图十(白△局促)

    在中国流布局中,黑走△位,有些棋手是以白△应付的,这样,黑在有机会时,就可以在1位侵入。我记得马晓春九段曾遇到过类似这样的局面,但他是在A位挂角的。马晓春是很有才气的棋手,可惜后来他去和李昌镐比磨官子,就把才气磨尽了。

    黑1优于黑A,白2只有挡,因为已有白△,黑1与白2交换,黑并不吃亏。黑3是关键的一手,这手棋含有黑B、白C、黑D的后续手段。而这种后续手段,白方是无法阻挡的,因为白方如想阻挡,就得先在E位扳。白角已固,谁肯在E位再花一手呢?没有人下图中1位,也因为先入为主。现在,我把白棋图形稍变一变:

    图十一:(你懂了吗?)

    把小目的白子看成“三三”,现在,大家都会下1位碰了,白2退,也许有人会评论:“白软弱”。因为除了2位退外,白还可在A位扳。

    现在,白原先在2位,黑1之外,白别无变着,只有在“三三”挡,你就想开一点,就当白棋的小目是“三三”,你去碰他一手,他只能退,你能这样想,你的眼前不就豁然开朗了吗?

    俗语说:“臭棋眼前三道墙”。高手眼前有没有墙呢?有时也有的。要打败韩国,先要推倒这道墙!
附件: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TOP

第五章 为人作嫁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谋亦自伤。 
  苦恨年年压针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这首题为《贫女》的唐诗,流传很广,特别是在刺绣之乡的苏州,几乎家喻户晓。因此,为人作嫁衣的含义就不用解说了。

    那么,在围棋上有没有这种情况呢?

    有!且听我慢慢道来:

    第一节 罗洗河袭击

    罗洗河九段,智商很高,思路敏捷,常有出奇之着,是聪明人。但聪明有聪明人的缺点,就是不肯下死功夫。在这一点上,罗洗河很像他的恩师罗建文七段。

    晋朝的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说:“喜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但这还不够呛,如果能加上屈原在《离骚》中说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那么就可望大成了。

    言归正传,现在来看棋。

    图一(常法)

    从1到9,是曹薰铉九段执黑对罗洗河九段在多年前下的一局棋。由于黑征子有利,过去大家认为白10只能在这里打,于是,双方行进至19是常法。但将来,黑有A位夹的手段。罗洗河不满意这一结果。于是,下出了新手。

    图二(罗洗河袭击)

    上图白10改在本图一位打,黑2必须逃出,白3压,这就是罗洗河袭击。在这里顺便说一下征子关系,如果白方征子有利,黑△是不能挖的,因为白3在A位粘,黑棋就无法应付了。

    现在,黑征子有利,白子不能在A粘,罗洗河下出了白3这手棋,曹薰铉九段将怎样对付呢?

    第二节 曹薰铉定形

    曹薰铉是这样定形的——

    图三(曹薰铉定形)

    黑1扳,白2顽强地扳住,黑3打,破坏白棋棋形,白4必须立。黑5粘,疑问手。白6抱吃一子愉快,黑7扳,接着连压过来,至白12便是曹薰铉定形。这一定形,黑方一串棋浮在空中,对左上的白棋,在上方并未封口,左下又是白星,外势不容易转化成空。而白方已得很多实地。不难判断,是白方罗洗河便宜了。

    既然是罗洗河便宜了,不是很好吗?这又和本章的标题“为人作嫁”有什么联系呢?

    我们知道,韩国棋手是很喜欢模仿别人的,于是,在很多盘棋中,韩国棋手就模仿罗洗河的下法,这是说得过去的,因为罗洗河便宜了,他们也想少动脑筋而拣个便宜。但奇怪的是,我国棋手却去模仿曹薰铉。这是为什么呢?是过于迷信曹薰铉了。他们的想法也许是:“曹薰铉这样下,也许只能这样下吧?”这一种迷信,已经到了让人哭笑不得的程度了。罗洗河的新手,被很多韩国棋手用来对付我们,我们却束手无策,这岂不是类似“为人作嫁”了吗?

    怎样来评价“曹薰铉定形”呢?

    我们知道,曹薰铉九段是在遇到突然袭击时下出来的,当时没有足够的思考时间,找不到最好的对策,是情有可原的。这样,并不影响他的声望,也不该因此而说他什么。这和上一章中说的“曹薰铉套路”是两件不同的事情。上一章中的“曹薰铉套路”是曹九段精心策划,主动出击的,是他不肯按棋理下棋的代表作,本章的“曹薰铉定形”则不是。   

    为什么说曹薰铉九段不肯按棋理下棋呢?这是因为曹九段是精通棋理的,他的恩师是濑越宪作名誉九段,濑越先生是吴清源先生的老师,也是日本弘扬棋理的先辈。曹薰铉九段是非常有力量的棋手,他的棋充满了“霸气”。由于“霸气”而不肯按棋理下棋,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现在,再来说罗洗河袭击,怎样来评价他呢?要分两方面来说,首先从争胜负的角度,从对局时的策略而言,这是一种很好的策略。这种策略,有“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的意思。同时,敢于向定论挑战,具有大智慧。但是,如果丢开临枰争胜,单从棋的艺术,棋的本身规律而言,这种下法,却属于“魔”而非“道”。为什么说是“魔”呢?因为它是有毛病的。

    曹薰铉九段,没有抓住它的毛病,是因为临枰时间有限。但是这个棋形出现之后,棋手们有的是时间来研究,为什么中韩两国那么多高手都没有发现它的毛病呢?韩国棋手没有发现毛病是情有可原的,因为他们的顶尖高手赛事极忙,成绩又好,忽略一些东西在所难免。他们的年轻棋手则热衷于模仿,很少创新。但我国棋手不去进一步研究,就说不过去了。俗语说:“哀兵必胜”,是因为哀兵处于“卧薪尝胆”,竭尽全力的境地,我国的棋坛现状,不就是处于这种境地吗?为什么不多动动脑筋,作进一步研究呢?为什么去学曹薰铉九段而甘愿吃亏呢?

    第三节 求索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我在前面说过,图三中黑5是疑问手,这手棋能否求变呢?

    图四(地对势)

    黑1改在这里立,白2势必打吃,黑3曲,白4提,黑5立。成为实地对外势的棋。由于角上原本是三个白子打一个黑子,因此这一结果,至少是双方可下吧。但是没有人这样下。我知道,在我国棋手中,有很多人是非常喜爱实地的,喜爱实地的棋手,为什么不这样试一试呢?如果只提供这一种十分简单的下法,是不足以说明“罗洗河袭击”是有毛病的,因为很多棋手喜欢外势。要取势,首先要有着眼点,有了着眼点,才能理顺你的思路。

    图五(着眼点)

    现在你不想按上图那样取地,你想取势。那么,你不要急着下子,你该想一想取势的基本原则是要封住一边的,不能像“海市蜃楼”那样悬在空中。恒山的“悬空寺”在建筑学上虽别树一帜,但它是无法再发展了,围棋取势是要求发展的。要发展就要封住一边。于是,你的着眼点就会移到左上角而不是在中腹粘接。

    于是,你会想到黑1打吃。对于黑1打吃这手棋,人们会有两种认识:一、要封住一边,必须在这里打吃;二、这是俗手,不能下。

    曹薰铉九段在对局时,大概就是认为这是俗手,因此没有在这里打。但是,我们在研究时是应该试一试的。宋朝的王安石写诗道:“局罢两奁收黑白,一枰何处有亏成。”他下的不是比赛棋,输赢是无所谓的,现在的对局输和赢却大有关系。但我们在研究棋时,输和赢同样是没有关系的。白2势必立下,如果在7位打,被黑在A位提,当然是黑优。于是,黑3挡,白4打吃是正着。黑5扳是好次序,白6必须应,如果在7位打,则黑A位滚打,黑优。白6应后,黑棋已封住了一边,再在7位长。到此出现了一个新形,怎样来分析这个新形的得失呢?常用的方法是颠倒一下行棋次序,使它变成我们已知的棋形来进行对比。

    图六(对比)

    白2目外,黑5高挂是常见的。白8退,是旧定式。黑9必长。白10尖时,黑11大飞守角是绝好点。白12、14方向有点逆,如果下成这样,应该是黑棋稍优吧。这个图和图五比较接近了,但图五中还多了一堆乱七八糟的棋子,黑棋今后有多大的利用价值?

    作了本图的对比分析,我们就心里有数了。现在,可以抛开图六,继续图五以后的下法,看一看,黑在左上角能有怎样的利用。

    图七(怎样思考)

    白1大致下在这里,这是局上最大处。如果下在A位则大同小异。现在,黑棋在左上角动手,黑2先手,白3必须提。接下来,黑棋可考虑的着点有A、B、C、D四点,下在哪里好呢?这是一个思考方法的问题。我们通常使用排除法,也就是把不满意的结果排除掉。学棋不久的孩子通常不会这种方法,我们必须教会他们。

    图八(不满·排除)

    黑1打是最容易想到的,白2曲打,黑3必长,白4尖后,黑无法封锁白棋,被断开的白△这个子,是废子,这一结果黑不能满意,我们把这种下法先排除掉。

    图九(不满·排除)

    黑1在外面碰,但白有2位的愚形好手,黑棋没有更多利用了。这一结果,黑棋不能满意,同样排除掉。

    图十(不满·改进)

    黑1顶,好像是要点,但白2可以退,黑3虎时,白4可跳,黑不行。黑1这手棋也应排除。但在这个图中,我们能不能不让他下到这两手棋呢?

    同时,我们也看到了,白2是不能在A位挡的,因为黑方可在2位打,白B粘,样子极难看,黑再在3位打后二路爬回家,白棋不好。

    明白了上面两点,我们就会先在3位托了。前面这些工作,对于业余高手来说,可以在一分钟之内完成。

    图十一(好次序·黑优)

    黑1先在这里托是要点,白2只能在这里顶,如果改在3位退,黑在2位曲,白棋就得不到图十那样的好形了。

    黑3扳,要点,白4只能在这里冲。黑5再打是好次序。从黑1到5的次序是有一定难度的,通常总是在两个黑子尚有活力的时候,先在5位打吃,但现在的目的是弃子封锁,所以要用不寻常的行棋次序。

    白6粘,黑7长,黑方已将白棋封锁了。这一结果,黑优。虽然黑棋的外势不厚实,但我们可以看到右半盘都是黑子,外势不厚实也不要紧。与此同时,我们又能看到,白角的空比原先小了。怎样来比喻这一结果呢?好比水球比赛中,黑方将对方队员按到了水里,他再冒出头来,就已经晚了。

    图中白6如果改在A位提怎样呢?

    图十二(封锁)

    白1在这里提,则黑2打,白3只有粘接,如果被黑提两子,则黑太厚实了,黑优。白3粘,黑4退,同样封住了白棋。

    由于,黑棋走对了可以封住白棋,在封锁过程中,白棋是在自己的空里填子,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前面所说的“乱七八糟的一堆交换,是黑棋有利。”

    白棋如果不想被黑残子利用,应该自补一手——

    图十三(黑满意)

    白1不抢左下角的小飞守角,而在1位补一手,则黑2曲有利,白3虎至白9,黑仍是先手,上边仍有A碰的利用。这个图形,要比曹薰铉定形好得多了。下成这样,黑满意。

    结论:罗洗河袭击,给了曹薰铉有力的一拳。韩国人学罗洗河,我们如果能事先研究研究,则可以给这些模仿者更有力的一拳,可惜呀!
附件: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TOP

第六章 进步了,还是退步了



    吴清源先生和李昌镐九段都是下围棋的天才。围棋爱好者们时常议论:“是吴先生强些,还是李九段强些?”这是一个无法得到答案的问题。我们不能像侯宝林先生的相声那样,让关公去战秦琼。不过我们可以体会到,这个问题的核心是“围棋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

    时代在发展,科学在进步,大的形势当然对李昌镐有利。如果围棋是纯科学,那么不必讨论,半个世纪后的人自然要比半个世纪前的人掌握的知识多得多。但是,围棋虽有科学的成分,同时也有艺术的成分。科学可以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事半功倍,但艺术却不能。艺术除了难以说清的需要悟性之外,实实在在地是投入与回报的关系。你投入得多,自然回报也多。据此,我冒昧地说:“有很多艺术是退步了。”例如文学艺术中的唐诗和宋词,退步的原因就在于当代没有那么多人去下那么大的功夫研究。人们的投入少,得到的回报也少 。

    围棋却不同,列朝列代,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兴旺。过去的围棋是“阳春白雪”和者很少,现在的围棋是“下里巴人”,几乎家喻户晓。有这么多的投入,应该得到丰厚的回报。这个回报便是,围棋的普遍水平提高了。专业棋手越来越多了,业余棋手的水平与职业棋手越来越接近了。总而言之是出现了一个欣欣向荣的局面,为日后的提高打下了基础。

    但是,围棋对人们的回报,不能直接回报给“李昌镐”或“吴清源”。我在两人的名字上打了引号,意思是代表两个时代的国手们。他们要获得回报,必须他们亲自投入,他们已处于顶峰,不像其他人那样可以靠“水涨船高”。

    当前,已进入电脑时代。电脑当然是有利于围棋发展的。但除了这个笼统的概念之外,我们还要作具体分析。当前的电脑和围棋处于这样一种状态。电脑作为传媒,有利于围棋的普及和提高,但对于围棋的登峰,却爱莫能助。当前的电脑水平,对围棋中科学的一方面,还帮不上忙;而对艺术的一方面,电脑中的游戏,却抢走了国手们本该投入到围棋上的精力和时间。国手们对围棋的投入少了,自然回报也少。如果你同意我的上述分析,那么,请听一听我的结论:围棋是发展了,正在进步,但在这个大前题下,由于国手们对围棋的投入少了,在“登峰”上却尚无突破。甚至在某些方面还是退步了。

    再说难以说清的“悟性”。其实其中有一点是可以说清的,那就是悟性与文化素养有关系。当前的棋手文化水平偏低,要他们去“悟”,是比较困难的。而这种状况,也是支持我的上述结论的。

    再说电脑和棋手们的关系,我见到的是:一般爱好者们,争分夺秒在上网下棋;国手们却在玩游戏。这也是支持我的上述结论的。闲话休叙,现在我来举一例子说明这个问题,这个例子叫“大雪崩”的变化。其实一个两个例子是不能说明问题的。不过,本文的每一章,实际上都是说明这个问题的例子:那就应该有一些说服力了。          
    第一节 从吴清源说起

    说到“大雪崩”定式。人们自然而然会想起吴清源先生,因为他对这一定式有杰出的贡献。

    图一:

    黑5高挂后至10,称为“大雪崩”定式。白10如在11位扳,称为“小雪崩”定式。“小雪崩”着法简明,但先占角的白方不占便宜,因此很少有人用了。“大雪崩”定式着法比较复杂。

    据说,黑7、9两手棋,是日本的业余棋手下出来的,因为这是“俗手典型”,但在这个部位上正好能用,换个位置可千万不要这样下。白12扳起以后,黑13只有这样断打,如果允许白连成一体,白棋非常满意。

    黑15立下,在边上要断白三子,在角部要挡下吃白两子,白16向外面拐,现在称“外拐定式”,在“大雪崩”定式出现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大家都是在这里拐的,那时,这个拐是唯一的下法。于是,黑17断,白18千万不能打吃,因为三路和二路均可打吃,应保留。白18长,瞄着21的打吃。黑19 补,白20打,22扳,到此,白下边几个子的“气”已经比角上黑两子的气长了。黑只有25曲。现在白三子已死,白26再打,逼黑27立,白28再打吃,这是“外拐定式”的正形。今后进入官子阶段,不知谁走到A位。

    大家这样下了很多年,直到在一次比赛中,图中的第16手棋,吴清源先生不按原先的定式下了,把它下在A位。如果,黑棋在B位拐,白再走16,一直行至28。那样,A位的官子已经被白棋收到了。于是出现了新的变化

    图二(棋道):

    当吴清源先生的白1下到棋盘上,黑棋就为难了。黑2只有在这里断,白3打,黑4再曲,黑2先断一下的用意是,使白不能按“外拐”定式下。白5拐,黑6立下,于是,白7挡,黑8拐,白9挡,吃住角上三子。黑10这手棋,下在哪里,是本文的“眼”。

    吴清源一代至大竹英雄一代的棋手,都在10位打,认为这是正着。接着白11长,行进至16,一致认为右上是白星时,16这个位置很好。白17小飞,以后的下法就多种多样了,较常见的是,黑18至22,这是配合“二连星”的下法。

    吴清源先生的内拐,是棋之道。因为它是符合围棋的本身规律的,同时思路清晰,没有毛病。

    但是,当代棋手受韩国影响,大多不这样下。

    第二节 当代棋手的下法

    当代棋手是怎样下的呢?

    图三(闭着眼睛长):

    韩国棋手几乎千篇一律地闭着眼睛在1位长。“闭着眼睛”不只是个形容词,同时也指弄清“长”以后变化的人和没有弄清“长”以后变化的人,统统都在这里长。以后白怎样下呢?日本棋手有在A位爬,忍耐一下的,于是,黑再在B位打。黑稍有收获,得失虽微,但心情上黑棋总是愉快的。韩国棋手,爱在2位粘接。这是一手很笨拙的棋,棋形不佳,但韩国棋手的特点是不管这些的。

    中国棋手怎样下呢?韩国棋手怎样下,中国棋手就跟着怎样下。以后的下法,有各种各样的变化。由于与本文没有关系,就不去说它了。

    其实,黑1这手棋,并非韩国人首创,而是日本棋手下出来的。上个世纪70年代初期,我国遭受了文化大革命的冲击,围棋成了“四旧”,国家围棋集训队也解散了。1973年,集训队恢复,这次集训的规模很大,约有30人上下,现在的苏州棋院院长章德辉稍后一些也参加了。恢复集训之后,我们就见到了黑1长这手棋。

    当时,两位日本棋手的下法如下:

    图四(最早的定形):

    黑1长,白2在这边长是棋形,日本棋手是注重棋形的。黑3补是必须走的,以防白方切断后逃出。白4退,好形。黑5立,要杀白四子。白6拐,稳当之着,日本棋手的弱点是太过稳当。黑7曲,至此告一段落。一致公认,黑棋稍便宜。

    请大家记住这个棋图,如果白棋能下出优于这个棋图的变化,这种变化多半是可取的;如果大优于这个棋图,那么就是一定可取的。

    图中,黑5立后,白6如果在7位爬出作战怎样呢?这是我们当年研究的内容,边对局实践边自己研究。那时,我们的棋艺水平虽不如现在,但具体的变化还是可以算清的。白6在7位爬出作战的结果,决定了黑1这手棋能否成立。换言之,即决定了黑1这手棋是“道”还是“魔”。

    第三节 不解之谜

    看了这个标题,请不要误以为这个棋形的变化是难以弄明白的,其实,棋并不很复杂,而是有些事情我实在弄不明白,且听我慢慢道来。

    图五(爬出作战):

    当黑△立后,白1可以爬出作战,黑2只有扳,白3可以断,黑4退,白5跳是手筋,如果在A位压,则是俗手。白5跳后,黑棋是不能在A位冲出的,冲出将左右难以兼顾。白7尖是手筋,黑棋下不好了。黑如果在8位长,则白9挖后至13 ,白势大盛,明显白优。

    因此,我们当年的结论是,白可以爬出作战,图三中黑1长这手棋不成立。

    在我写《围棋基本定式》一书时,收入了这一变化。该书于上个世纪80年代初出版,这是20多年前的事情了,新一代的棋手不知道,不能怪他们。

    大约在六七年前,韩国棋手开始下小目,就出现了这个形,我为《围棋报》评棋,曾多次做这个图,可惜高手们是不看报的,我看着一线棋手从不去试一试这一变化,心中自然不是滋味,但我又不能每次评棋都做这个图。

    直到一年多前,台湾的周俊勋用这个变化打败了李世石,大家才明白,韩国棋手“闭着眼睛”往前长这手棋的以后的变化,韩国棋手却并不清楚。

    之后,《围棋天地》上,由葵忠阳评述了这局棋,葵忠阳是参加了1973年的集训的,他知道这里的变化。他评述得很好。可是,又过了一段时间,一家很有影响力的刊物,却请韩国的刘昌赫来讲这一变化。

    本来是中国人打败了韩国人,却叫韩国人来讲课,我看了觉得不是滋味。联想起围甲联赛,引进外援,有人便高呼这是“围棋的春天”!我觉得也不是滋味。对此,我在《围棋报》上曾说:围棋的春天早就过了,那是聂卫平九段在中日围棋擂台赛大胜日本棋手的时候,这才是我们中国棋手的春天。我对引进外援的本身并无意见,但那,不过是热闹些而已。硬要把它说成是“春天”,那也是韩国的春天,不是中国的春天。

    最近,刘菁八段在《围棋天地》上讲述这一变化,认为白5跳这手棋是周俊勋首创。我又觉得非常奇怪,在他之前的葵忠阳的文章已经说明,周俊勋是在中国学的。

    说过此事,还要说1973年的集训,集训队是有班主任的,但实际上的负责人是陈祖德先生。陈祖德是廖承志访日代表团的成员,地位很高,当然是他说了算,班主任实际上是协助他工作,这样做很有好处,对陈祖德非常有利。后来有一次,郑敏之托我替她做几件衣服,我来到陈祖德家中,见到一位处级干部,对陈祖德说希望来围棋队当班主任,陈祖德答应了,不久,围棋队人事变动,这位处级干部就调来围棋队当了班主任,后来,这位班主任不知什么原因,引起了陈祖德的不满,又被调走了。陈祖德既是当年的负责人,当年研究的东西,他是不会不知道的。平时,他总说:“非常非常关心我国的围棋事业,非常关心年轻棋手的成长。

    而在五六年前,韩国棋手总是这样下的时候,陈祖德身兼中国围棋协会主席和中国棋院院长两职。从责任,从关心,无论哪方面说,我猜想他是会把当年的研究结果告诉年轻的一线棋手们的,可是他多半没有这样做,他多半没有为一线棋手帮一把忙。

    韩国棋手的崛起,是和曹薰铉取得首届“应氏杯”冠军有关联的。如果聂卫平拿了冠军,也许当前的棋坛状况要换一个样子了。当聂、曹决战时,陈祖德先生是帮了聂卫平九段的忙的,可惜帮的是倒忙。至于怎样帮倒忙,因与本文无多大关系,在这里就不谈了。

    言归正传,大约在六七年前,我将这里的变化教给了跟我学棋的小棋手,因此,他们都知道这一下法,小棋手们对局,又下出了新变化。见下图。

    图六:

   当白5跳时,黑6在上方跳,避其锋芒,现在白棋应该怎样下呢?如果在A位粘接,变化极为复杂,我是不喜欢弄得大家看不清楚的,如果有简明的棋可下,就下简明的,让一般围棋爱好者都能看懂。在这里,有没有简明的方法呢?曰:“有”。白7走个俗手就可以了。黑8必须粘接,白9很笨的“尖”,黑10爬,12刺之后,必须在14位收气,白15位挂角,黑16应。白稳当一点就在17位补,如果你喜欢在B位飞,也是可以的。

    这一结果,明显白优。白在黑棋的下边,成功地活出一块,而自己的右边却很完整。而且,白棋留下了很多大劫材,C位冲打,A位粘接,D位做倒扑,都是很愉快的劫材,像这样的劫材,是足以牵制黑方今后的行棋。劫材也是一种潜在的数目,这样说,你能同意吗?

    现在回到第一节所说的,吴清源先生下出了“内拐定式”震撼了日本棋坛。为什么用“震撼”这个词呢?是因为这一步棋一经下出之后,在好几年内,没有人再下“大雪崩”了。吴清源先生当年的创新,是没有毛病的,是符合围棋本身规律的,是棋之道。而韩国棋手“闭着眼睛”地往前长,是有毛病的,不符合围棋本身的规律,是魔。

    我们在1973年就否定了这手棋,可是当代的一线棋手们不知道。因此我举这个例子来说明,围棋的前半盘是退步了。退步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本该用来研究围棋的精力和时间,被电脑中的游戏占领了。这是科学发展的“大河”偶尔拐了个小弯,和我们的围棋高手们开了一个令人欲哭无泪的玩笑。
附件: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TOP

第七章 组合拳 我反对



    上一章曾说到,当代棋手对围棋的投入比不上吴清源先生。不过当代棋手也不是完全不研究围棋,只是他们走的是韩国的路子,研究的是一些套路,什么“飞刀”呀,“组合拳”呀。我反对这一类东西。

    围棋与中国象棋不同,中国象棋目标明确,捉住对方老将就能获胜,因而套路是很有用的。围棋的目标不像中国象棋那样明确,因而研究套路利少而弊多。你的精力放在研究“套路上”,必然会忽略棋理。而忽略了棋理研究出来的“套路”,往往是有毛病的。这是我从宏观上反对“套路”的理由。那么,从具体的内容上,我认为有很多种“套路”都有毛病。韩国人是喜欢套路的,但他们用的“套路”几乎都有毛病。本文的前面六章,都是很流行的套路,但大都有毛病。由于我们忽略了棋理,就抓不住它的毛病。

    当代棋手为什么注重“套路”而不注重棋理呢?这是因为“套路”实在,只须计算和回忆;棋理较虚,有时还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必须领悟。而当代棋手的状况是,文化程度偏低,除了围棋外,其他各方面的知识不广。由于这两个原因,自然而然地会对“套路”亲近。

    说顶尖高手不懂棋理是说不通的,也不会有某位高手认可。而实际上是,由于他们注重了“套路”,就把棋理给忽略了。这就像两人在辩论的时候是讲理的,但争吵起来,就不讲理了。

    过去的围棋是一种文化,当代的围棋则侧重于竞技。两者是不同的,正像武学与武术的不同一样,金庸先生小说中的张三丰,是武学家而不是武术家。

    在《倚天屠龙记》中,有这样一段,强敌当前,张三丰教张无忌太极剑。教罢之后,问张无忌:“你能记得多少?”张无忌答道:“孩儿愚笨,只能记得七八成。”于是,张三丰重又舞起剑来,只见他左一个圈,右一个圈,大圈中套着小圈,横的、竖的、斜的,却和第一次所舞的并不相同,旁观的皆是高手,都感纳闷。

    张三丰舞罢了剑,问张无忌,现在能记得几成?张无忌答道:“能记得四五成。”很多人都暗叫“糟糕”。

    过了一会,张三丰又问,现在还能记得几成?张无忌答道:“差不多都忘记了。”张三丰笑道:“好,好!难得,难得!现在你可以去和他比试了。”原来张三丰教的是剑意,不是剑招。(以上并非金庸先生原文,只因张三丰教的是剑意,所以即使和原文出入很大也不要紧。)

    剑意是不能硬记而要领悟的,武当弟子都是高手,但不及张无忌领悟得快。棋理是和剑意一样的,也需要领悟。

    如果一位高手,念念不忘“飞刀”、“组合拳”之类的东西,那么,就会自然而然地忽略棋理,他的脑筋就不往“领悟”上动了。

    因此,我反对高手们去练“飞刀”和“组合拳”之类的东西,而是应该多动脑筋,拓宽思路,根据棋理,抓住韩国人的“套路”中的毛病。

    也许,你会说:“我的组合拳很管用,比金毛狮王谢逊的七伤拳还强,你为什么反对。” 我说:“果真管用吗?”请看下文。

    第一节 电视上推荐的

    我不常看电视,几年前,有一次在电视上看到一位漂亮的女子初段在向爱好者们讲解“董彦组合拳”。

    图一(组合拳)

    从黑1到7是当代的常见布局。白8高挂是好点,但近年常走大飞挂,是不是因为害怕“组合拳”呢?这点我不是很清楚。

    黑9飞,照应下边,也是准备打出“组合拳”的一手。

    白10托,12退,这些都是常法,也是当然的下法。

    黑13夹,也是常法,如果在下边A位长入,则下边花的子数太多,白13位拆边,白舒展。顺便说一下,什么叫棋理,黑A长入后,白在边上已围不到多少空了,所以要走高位,而不走低位的大飞。

    黑13是“组合拳”的预备工作,也可以称为“组合拳”的第一拳。

    白14当然要在这里夹。黑15虎,是这一“组合拳”的精髓。如果没有黑5、7这两个子,15虎是明显不成立的。现在,有了黑5、7这两个子,结果怎么样呢?

    据电视上介绍,这是做了一个圈套让白子钻进去。但对此,我有不同的看法。这的确是个陷阱,但掉下去的是黑方还是白方是值得研究的。

    我们先看一下全盘,黑方将“重兵”布置在下边,除了下边之外,只有1和13结构松散的两个子,而白方已有结构较好的2、4、6三子,因此,下边的战斗,黑必须获得很大利益才能使局势平衡。也就是说,黑的下边是不宜轻易舍弃的。

    黑15是这手棋通常的下法,见下图。

    图二(常法)

    白1夹时,黑2冲是常法,白3打,黑4粘,白5打,黑可脱先。但这样下,黑△两子没有特殊意义,黑稍觉无趣。 现在继续看“组合拳”。

    图三(续图一)

    白1当然长出,黑2断其归路。白3打,黑4粘,必走。白5长,黑6可压,白7长,黑棋不能再压了,若在11位压,白在10位扳,可吃黑四子。白9挡重大疑问手。被黑10粘后,白方妙味全失。

    在电视上,白是下了这一手的,当时我和两位跟我学棋的少年高手一起看电视,白9一拐,他们“唔”了一声。

    棋理,对方不会来下子的地方,我们不必先下了,以保留变化。现在,下边很忙,黑角已活,黑棋是不会在9位爬一手的,因此,白9不应该下的。有时误下一个不应该下的次序,损失不大,但在本局中,白9下不下的区别却很大。

    接下去的下法,白11曲,黑12跳封,白13关出头,黑14补。电视中介绍说这是“黑有利”。

    对此,我有不同的看法。原有的黑下边的阵容已被冲垮,边空已荡然无存,而且两子还要被攻击。

    右边的白棋,尚有余味,即使黑在A位再补一手,黑空也不过30多目。黑棋并不占优。如果再把白9这手应该下的棋去掉,则角上有许多余味,那就一定是白棋占优了。

    第二节 去掉不该下的

    现在,我们将不该下的那手棋去掉,继续下下去。

    图四(攻击)

    这是图三中去掉了不该下的那手棋后的情况。现在,轮到白棋下,白1尖顶,黑2大致要长起,白3搜根,同时自己出根,黑棋很难下。黑如果再A位补,则白B位关起攻黑。黑棋右下的空是花本钱用下边转换过来的,白棋的左边将通过攻击成空,也就是不必花本钱而成空。大家都知道,攻击得空,效率最高,这也是棋理。因此,黑不能被攻,要在4位补一手。

    接下去,白棋该怎样下呢?请你想一想。

    利用你想的时间,我讲一下右下角白棋曲下的那手棋为何不该下。理由有二:一、你需要求活四子的时候,曲下是急先手,黑棋只有粘接,并无变招,因此,你完全可以在需要它的时候再走,不该先下;二、保留这里的变化有两个好处。

    保留变化的两个好处是:一、你可以有别处做一个劫,角上白在C位断,有好几个劫材。现在局上未定形处很多,要想做个劫是很容易的;二、从官子的角度而言,白D挡是先手,黑角必须补棋,如果不补,见下图。

    图五(角上手段)

    (白7=白1 黑8=白3) 白△挡后,黑不补,于是,白1断,黑2只有在这边打,白3立下,多送一子是常法。黑4只有这样打吃,白5扳,冷静的一手。黑6提,白7在1位扑,黑8在3位提,白9长,破眼,黑10只有跳出,白11冲,黑12必挡,白13粘,黑四子意外地被吃通了。

    本图是示意图,说明黑角吃白四子吃得很难受,既留下了劫材,又留下了官子,今后,黑在右边补一手,不知补在哪里好。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可以探讨图四以后的下法了。见下图。

    图六(对方已经难受的地方,不要去下)

    (白13=白5) 我们已经知道,右下角黑吃白四子吃得很难受。对方难受的地方,最好给它放着,你如果急着动手,对方就不难受了。这也是棋理,棋理与棋诀的区别大致是,棋理是抽象的,适用于多种棋形的。棋诀是具体的,适用于某种棋形的。

    有了分析,不能指导你的行动,白1在这里挂,离黑难受的地方远一点。黑棋不能夹攻这个子,因为黑在边上下一子的话,白就可以在A位托,将白角活出来,黑夹攻的这个子,不在好地方。黑2小飞是当代棋手爱下的一手。

    有了白1和黑2的交换,黑右边已不能连片成大空了。白3从容自补,继续牵制黑方的弱子。

    黑4若补,吃掉白四子,但未能补掉劫材,于是,白5托,黑6必扳,白7“凸”,这是利用劫材的特殊下法。黑8势必打,白9做劫,黑10提,白11断,这个角非常大,黑12只有应,白13提劫,黑棋下不好了。本图着重于说明一种思路,也就是思考方法。并不是说“组合拳”之后白方一定要这样下。但如果这样下了,白方是一局非常乐观的棋,黑方则是一局很痛苦的棋。

    我弄不清楚,电视中讲棋时,白方为什么要在B位曲一手,帮黑补病。是讲棋人随手放上去的?还是董彦研究时走出来的?如果是后者,则董彦的棋艺水平虽高,但研究水平不高。

    在金庸先生的小说中,金毛狮王谢逊练的“七伤拳”,华山派掌门岳不群和林平之练的是辟邪剑法,都是先伤自己的招法。而我们高手,不注重棋理,去练“飞刀”、“组合拳”之类的东西,大体上与练“七伤拳”、“辟邪剑法”近似。

    最后,我们来看一个吴清源先生的构思。

    第三节 对比

    在1943年的日本棋院后期升段赛上,当时八段的吴清源先生与当时六段的村岛谊纪先生对局,是让先棋。两人是这样下的。

    图七(对比)

    白8三间夹,黑9飞压,白10、12冲断作战。双方进行至黑19时,白并不去活角,却在20位封顶。于是,黑21扳,活角且攻白。但就是这一手棋却落入了陷阱。

    白22是先手,黑23必须补,白24不去求活,而在这里夹攻黑子,黑25只有挡下,白26封锁,黑27挖巧手,要在上方尖出,白28继续封锁。边角上白棋已死,黑29防白在这里飞压,构成庞大形势。白30以下至黑35是白方的权利。现在,我们可以看清,白棋已将黑棋全部包严了,而且收气都是劫材。吴清源先生非常顺当地赢了这局棋。

    吴清源先生的这局棋,与“董彦组合拳”没有任何关系。我把它列在本章第三节并不是为了挣点稿费,也不是凑足每章三节,而是想说,吴清源先生下出新手,设下圈套,是设法将自己的棋子送给人家吃,下得轻松愉快。“组合拳”设下圈套,则是千方百计,不惜工本去吃子,吃得十分难受。

    两种不同的方法,体现了两种不同的意境。艺术是有意境的,意境在电子计算机里是找不到的。到此,我想读者多半可以领悟到一点什么了吧!
附件: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TOP

第八章 “飞刀”无用



    上一章讲了“组合拳”,这一章讲一讲“飞刀”。“组合拳”和“飞刀”,是一根藤上的瓜。“组合拳”流传不广,“飞刀”却流传很广,在国内、国际的大赛中反复被使用。既然使用率很高,自然应该是有用的,为什么本章的标题是《“飞刀”无用》呢?

    “飞刀”,顾名思义,是一种致人死地的秘密武器,但棋盘上的这把“飞刀”,是被前人淘汰了的,生了“锈”的,不宜用的武器。据说,古龙小说中的小李飞刀,飞出去时,是不用眼睛看的。棋盘上的这把“飞刀”,飞出去时,大概也是不用眼睛看的。因为用眼睛看一看,就会发现它有很大的毛病。有那么多高手在用它,难道大家都不用眼睛看一看,不可思议。我相信大家都在看,看了还看不见,我国有句成语叫:“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怎样才能看见“泰山”呢?很简单,把你眼睛前面的“叶子”去掉,开拓你的眼界,便会豁然开朗。

    我国还有句成语叫“一箭双雕”,日本也有一句类似的话,叫“一石三鸟”。在这里不是日本人的武艺更高,一箭射中两只雕,已经很不容易了,一块石头打中三只鸟,不知怎样打的。一箭双雕的成语,可以说家喻户晓,可是,我们看高手评棋,很少看到这个词,能看到的是“一石三鸟”。

    说了半天“一叶障目”和“一箭双雕”,与本章的主题“飞刀无用”,有什么关系呢?大有关系,因为如果不是“一叶障目”,就能看到一手“一箭双雕”的棋。如果能看到这手棋,我想就不会再有人去用“飞刀”了。其实那是一手很平常的棋,只要你会简单的推理,即使是被国手让两三子的人,也是能够发现这手棋的。

    第一节 过去的定论

    围棋已经流传了许多许多年,特别是近代,经吴清源等大师的研究,许多棋形都是有定论的。而这些定论,绝大部分都是正确的。但我们隐隐约约感到,韩国棋手希望把这些定论都推翻,以显示他们的“棋坛霸主”的地位。这是韩国人的奢望,我们中国棋手,没有必要帮着他们做这些事情。而是应当多动脑筋找一找韩国人下法的毛病,因为我们是和韩国人比赛而不是和吴清源先生那一代的人比赛。

    图一(过去的定论)

    黑“二连星”对白“星·小目”,黑5高挂之后,白6二间高夹,这是常见的布局。现在要说的是,白6以后在左上角的变化,因此,右边黑棋的位置是不重要的,也可以不是“二连星”。

    黑7小飞,是早年白6刚出现时,黑方的下法,后来就没有人这样下了。因为,白8跨、10断、黑11征,至14的结果,白优,黑7这个子的位置太差了。因此,后来大家都将黑7走在A位,这才出现了变化复杂的“妖刀定式”。

    那么,黑11能不能在B位退作战呢?当时的结论是:“作战白有利”。我们可以这样分析一下,从子力而言,白子稍多,从位置而言,白方占据了角部的有利地形。白棋有这两条优势,我相信前人的结论是对的。

    但韩国棋手是不作这些分析的,他们善于“逆水行舟”、“实战解决”。我国年轻棋手,深受韩国影响,也学会了这一套,而忽略了用棋理来分析。他们研究了一些强行作战的具体着法,便将这些着法称为“飞刀”。

    为什么说研究了“一些”具体着法呢?是因为连具体着法也没有研究透,只能称“一些”。这样的“飞刀”有用吗?能斩韩国大将吗?

    第二节 飞刀无用

    我首次见到“飞刀”是常昊用来斩李昌镐的棋谱,大约是七八年前的事情。

    图二:黑1小飞

    我为《围棋报》评这局棋时,觉得很奇怪,为什么这样下?后来才知道,这是年轻棋手们练的“飞刀”。白2、4跨断,黑5退,是关键之着。白6跳,很好的一手,黑7只有尖出,不能在10位冲。于是,白8粘接。黑9跳下。到此面临关键时刻。白方有一手很好的棋,如果下出来,“飞刀”就不成立了。但李昌镐没有发现这手棋,李昌镐在10位曲,于是双方杀得难解难分。结果常昊没有下好,这局棋以惨败告终。

    作为顶尖高手,局部变化研究不清,怪事之一;作为大赛上阵者,未研究透的东西,就去用,怪事之二。

    再说,人们都称李昌镐是“天才”,但就凭10这手棋,好像离天才有点距离。我认为李昌镐是“功夫棋”,他的功夫很深,但不是天才棋。

    读者一定关心,白10应该下在哪里呢?但我要放在第三节中再讲,现在先让大家想一想,如果你思路较宽,即使只有业余3段棋力,也许也能答对。

    我国的众多高手,也探索了图中白10,应该下在哪里?但他们都未下对,原因是他们的思路太窄了。

    他们研究的着法见下图。

    图三(障目之叶)

    白1挡,被认为是“必然之着”,只因为这手棋是先手,而且黑棋在这里爬也是先手。有了这些理由,是容易被人们认为是“必然之着”的。但世界上的事情,“必然”越多,“自由”就越少,思想就被束缚住了。其实正是白1这手棋,将我们的眼睛挡住了,其实,这时有更好的着法,白1是障目之叶。

    白1之后,黑2跳,白3曲,以后白招招先手,直到白11长。但黑12、14也很舒服,白角要花很大力气才能求活。以后的变化,职业棋手及业余强豪才能弄清,一般爱好者是弄不清的,因此,我就不往下摆了,因为我不想让大家学这些没有多大用处的下法。我要说的是,黑14能不能在A虎呢?也许大家都会说:“不能”,如果在A虎,白在14一打,角上都舒服多了。

    好,既然没有人愿意在A虎,那么,会推理的人,就能想到白1应该下在哪里了。

    第三节 一箭双雕

    图四(一箭双雕之着)

    白1跳,一箭双雕之着,向左边要渡,加强了自身,就可以在上方作战,眼睛不要死盯着A位,就能发现这手棋,这叫退一步海阔天空。黑棋将怎样应付呢?只有B位挡和C位飞两种应法,至于A爬是完全不可取的,既然黑不能在A爬(理由后述),那么,我们为什么一定要急着在A位挡呢?

    本图只有白1一个子,用意是使读者仔细体会一下这手棋的含义。

    在金庸先生的《天龙八部》中,乔峰的降龙十八掌固然威猛无比,是好武功,但段誉的逃跑功夫也不错。该练什么样的武功,是由个人的资质决定的。其实,棋手也存在资质问题,有人比较灵,但不善于斗力,有人计算能力很强,但不善于退一步。可惜当前众多高手练的“武功”都是“韩国功夫”,太单一了,如果有人练过“凌波微步”,那么就会知道,第一步就该在这里。这手棋,很难吗?我说很简单,不知大家同不同意。

    现在来看一看图中白1跳后,会形成怎样的结果。

    图五(白角少受欺)

    白一跳后,黑2若靠下阻渡,白3再挡,黑4仍只有这样跳,白5飞攻,黑6爬,白7退。在角上多了白1与黑2的交换,白角将少受欺凌。这样的结果是白优。

    图中白2如果不阻渡又怎样呢?

    图六(白优)

    白1跳,黑2补强上边,2位是要点,A爬是不中用的。白3贴,黑4长后,白5再挤,是常用手筋。黑6只有粘,白7扳,这手棋样子不大好看,但很有用,实际上没有任何毛病。黑8是先手,先不走也可以,将来,黑A爬是后手,而白在A挡有先手意味。中央各有弱子对跑,但边角所得的空大大多于黑边的空。这一结果,白简明有利。

    到此,你可以相信我说的“飞刀无用”了吧。破解“飞刀”的办法很简单,就是白1这手并不起眼的跳。这手棋并不神奇,以后的变化也不难掌握,我相信具有业余3段棋力的围棋爱好者,一经点明,就都掌握这手棋了。而先在A位挡,不是必然之着,一旦将它当成必然之着,你的思想就被禁锢了。

    因此,我们在讲棋的时候,要尽量少用“必然之着”这四个字,必须在有十分把握的时候才用。而我们在听人讲棋或棋谱的时候,如果讲课的老师开口必然闭口必然,那么,我们就可以知道这位老师的思路不宽(讲死话题时除外)。

    我们去书店买书,如果看到《XXX大全》、《XXX必读》,这些书多半是一知半解的人写的,生怕卖不出去,取个好名字。最近,又出现了《XXX指定教材》,这些带有禁锢性的东西,都是知识贫乏的表露,是不利于围棋发展的。
附件: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