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棋事》专访杨佑家:围棋推广陷入胜负迷失

2015年04月16日11:27  新浪体育


杨佑家
  在杨佑家看来,围棋教育不是简单的围棋教学,而现在的围棋比赛看似欣欣向荣,实则陷入了一种对胜负的迷失。对于围棋的未来,更要看到百步之外。

  围棋是很好的教育工具

  棋事:在基金会这么多年,也参加过那么多的比赛与活动。在这过程中,您最大的感触是什么?

  杨佑家:应先生成立的基金会叫“应昌期围棋教育基金会”,而不是“应昌期围棋基金会”。有“教育”这两个字在里面。什么是围棋教育?应先生在他的文章里提过:围棋可以锻炼青少年的意志,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工具。但他并没有具体地阐释围棋教育到底是什么?我在基金会三十多年,后面的十几年便一直在思考什么是围棋教育?

  棋事:当初为什么会被教育这两个字所触动呢?

  杨佑家:基金会曾经举办过电脑围棋比赛。当时是一个欧洲业余冠军跟应先生建议的。西方人接触围棋较少,那时还没有人搞电脑围棋赛。应先生当时提出,电脑的程序如果能够赢林海峰,他就给设计方一百万美元的奖金。其实,在应先生看来,这一百万是挂在天上的月亮,看得见却吃不到。当时基金会的董事长是沈君山 ( 留美天文物理学博士,清华大学理工学院院长 ) 他就说:电脑下围棋臭死了,角落里随便下一个子,电脑就不会应只得乖乖投降。

  这就是起初电脑围棋的水平( 经过10多年的努力之后电脑围棋的水平大概是15级的棋力 ),相当于一个初学的小孩子学半年可以达到的棋力。可是,在我自己的孩子学了八个月围棋之后,当他们面对电脑时,却根本不知道往哪下,完全没有方向感。记得当时他们下的是十三路的小棋盘,被让了好几个子,还是被电脑吃光光。

  我当时对孩子学棋的想法是“易子而教”。所以,在孩子学棋之初我并不清楚他们是如何学棋的。这之后才了解到,原来他们学围棋只是在做题目。而那些题目就是简单的吃子、做两眼……其实,这些东西跟孩子要如何下一盘棋一点关系都没有。我是通过实战学的棋,而孩子们是只会做题,完全不知道这个棋形是怎么发生的,怎样才能从空的棋盘没有棋子变成做题目的那个模样。

  从那以后,我决定自己教孩子围棋,并在基金会的杂志上开设了围棋入门专栏。应先生看到那些文章很高兴,并且一直都很关注。我跟他讲,这个栏目也要同时对初学的孩子推广应氏规则。

  四围线围棋教学法

  棋事:您的四围线围棋教学法。能为我们介绍一下吗?

  杨佑家:其实,刚开始写围棋入门文章时,我也不知如何才能形象地阐释那些围棋理论。直到有一次,我看到鱼死网破这个词语,突然灵光一现,就跟应先生设计他的量斗棋罐时一样,开窍了。我想:下围棋就是包围对方的棋子,相当于鱼跟网的关系。围棋就是一种包围的游戏。只不过包围的不只是空,还有子。这样,围棋也可以叫做四围:围空、围子、被围、不围。不围有两种情况:自己不围或让对方不围。输赢就是由这四种情况来决定的。下棋的时候,就是要去寻找这四种情况。

  恰巧那一段时间,我们正好在举办电脑围棋比赛。电脑设计师在设计数空编码时,我有幸看到电脑棋盘上显示出的一条条围空线。于是,我突然意识到,围棋应该叫点、线、面。棋盘为面,棋子为点。怎样从点变成面?靠的就是线。棋子之间连出一条条的包围线,包围空时成为自己的地;包围子时让对方无法逃逸…… 这就是围棋。而这也是四围线围棋教学法的初始理论形成过程。经过长时间的实践之后,我又发现线条其实又有虚实之分。实线代表强而小,虚线代表弱而大,围棋的棋理就是虚实交替大小相间,用实线保护虚线的因果关系……

  围棋教育的涵义

  棋事:经过这么多年的实践,您对围棋教育又有怎样的理解?

  杨佑家:我一直在不断地思考应先生所说的围棋教育。而下围棋就是围棋教育吗?其实大部分人讲的围棋教育应该只是围棋教学,只是围棋教育的一个部分而非全部。

  另外,很多人推广围棋的方式就是举办围棋比赛。但在我看来,举办比赛跟围棋教育和推广的关系其实不大。因为“推广”的含义是,原来有一百个人学围棋,经过推广后变成一千个人学围棋。但办比赛却是,原来有一千个人学围棋,最后只有一百个人参加比赛。当然,我绝对不是否定这些热心人士出钱出力对围棋做出的贡献,只是身为围棋教育基金会的工作者,必须更深刻地去思考围棋教育的内涵和我们应该努力的方向!

  在跟随应昌期先生这些年的工作中,我慢慢体会到我们一般人跟成功人士的巨大差别。比如,应先生在制定应氏规则的时候总是不断地思考,然后自我否决再不断地改善。可是我们做事却不是这样。别人一说办比赛是推广围棋,我们就会很容易不经思索地全盘接受,而不会对这种说法有任何怀疑。应昌期先生曾经告诫我,很多时候,我们心目中所谓的专家说的事,其实大部分都是经不起考验的,甚至是错误的!应昌期先生说︰我们千万不要看别人的头衔高就认为他是专家。专家其实不是看头衔来决定的。谁做得最多最认真,谁就是真正的专家!

  棋事:您觉得什么才是真正的围棋教育呢?

  杨佑家:教育的主要对象是谁?孔子是至圣先师,因为他主张“有教无类”。而现在所谓的围棋教育,最大的缺点是只教第一名。比如,某某老师是很伟大的围棋教育家,因为世界冠军是他的弟子。其实,这完全讲反了。应先生说过,什么才叫老师?现在很多人都理解错了。现在有不少人是自己的棋不行了,所以只好去当老师教人家。事实上,只有天才的学生,没有天才的老师。谁知道吴清源的老师是谁?赵治勋的老师是谁?没人知道。对于天才,老师只是辅助。而什么才是真正的好老师?那就是要像孔子一样,能做到有教无类。好老师必须要有能把最糟糕的学生教会教好的本领。教出世界冠军的老师,可以说是“名师”,但未必是“好老师”!

  所以,围棋教育与围棋教学应该不能混为一谈。我的认知是,围棋教育是透过围棋的训练,让学生可以学以致用,触类旁通。把围棋盘上的道理、能力应用在棋盘之外,才能称得上是教育,才是围棋教育工作者要努力的方向……

  看懂图形

  棋事:对于这种棋上的思考,我们该怎样去理解?

  杨佑家:围棋是一个观察的游戏。而看懂则是成功的第一步。很多人认为学了围棋就会思考。其实这是错的。输棋时,几乎所有的高手都会说是“看错”了。而看错,其实就是没看懂。正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以前古人想成功就得念书,因为书是唯一的知识来源。而现在是读图时代。一张图可以代表千千万万的文字,甚至可以传递出文字无法阐释的内容。电脑程序中围棋的变化线,也暗示了一种方法:学围棋,其实就是去看懂不断变化的图形。这对推广围棋具有非常大的意义!

  中国人都讲会“察言观色”的人容易成功。察言观色是什么?就是读图看形。因为,只有图才会有颜色,文字没有。

  胜负的迷失

  棋事:您怎样看现在的围棋推广现状?

  杨佑家:现在对围棋的推广,似乎陷入了一种胜负的迷失。大家都在追求世界冠军的数量。当然,围棋的一种魅力来自于胜负,这无可厚非。可是,如果把围棋仅作为一种竞技去推广,那它正应证了古人对围棋的评语——“弈者小道”。何况围棋的竞技看点,跟其它运动项目又很难相提并论。因为它的精彩不是来自视觉。比如踢足球,一球射进万人轰动。围棋是,一个子落下去,人家根本没反应。所以围棋本就不是一个可以靠卖门票赚钱的竞技。现在,围棋比赛大都靠赞助。但经济是从没有只靠赞助却能生存和发展的道理。因此目前围棋的发展明显违反了经济规律。

  日本经济体就是前车之鉴。日本的围棋当初是国技,可是现在日本的职业棋士甚至领不到退休金。历史都是在重复上演。我们为什么不懂得以史为镜呢?仍然只想着世界冠军。在经济的重压之下,日本企业打退堂鼓,不办围棋比赛了。现在只剩下了中韩。如果有一天,当韩国也赢不了中国的时候,那三星杯、LG杯还会继续办下去吗?

  下围棋,起码要算到五十步以外。但现在很多人只看眼前,不要说五十年,连未来五年都没看到。这就不是围棋教育的道理。围棋教育讲的是要用围棋的道理去看所有的事情。

  围棋须进入学校

  棋事:面对这些情况,您觉得需要进行怎样的努力呢?

  杨佑家:围棋要发展,就要像聂卫平棋圣说的那样,一定要进入学校。围棋所包含的学科极为广泛,容纳了科学、文化、艺术等诸多知识体系。围棋既是智力教育,又是品德教育。但围棋界现在没有人能跟教育界讲清楚学围棋的真正好处,只把世界冠军搬出来是无法说服学校把围棋迎进去的。

  眼前围棋的发展应该说正走在一个十字路口。如果不能走上教育的大道,只是沉溺在世界冠军的刺激之中的话,中国围棋的发展就会跟随日本围棋的脚步每况日下。因为任何事物达到高峰之后,总会走向下坡。反之,假如围棋能够进入学校,情况就会完全不同了。现在学校里教授的科目,大多是知识的传授,但是围棋却可以让学生增长能力。围棋里的观察、比较、分析、取舍、选择、应变、决断、反省……都可以培养和加强学生自身的综合能力。归根结底,一个人的最终成功是透过能力之后获得的。围棋对学校教育的不足,只能是“游鱼之水”!

  棋事:基金会在围棋教育这方面有过怎样的努力?

  杨佑家:围棋教育是细水长流的工作。这项工作需要与教育界的通力合作。围棋教育绝对不是一个基金会就可以做到的事情。基金会只能慢慢去传达这样的思路,以获得社会的认同。在此,我也只是提供一下自己的管见,供大家参考。

  采访| 思琼 容逸
附件: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