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围棋突围(二)

来源:《黄埔杂志》 作者:吴心 2010-11-01 10:46

  近代北洋政府总理段祺瑞是个有名的棋迷,他曾资助中国棋手赴日学棋,并请日本棋手访华,段祺瑞不可能想到,此举对中国围棋后来的发展会有怎样的影响。

  这里,我们必须简单说说日本的围棋。因为中国围棋的兴盛与日本围棋不无关联。围棋自公元4-6世纪传入日本,便很快融入日本文化,逐渐发展成为日本的国技,仅仅二十年前日本还是世界上围棋最发达的国家,围棋爱好者一千多万,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围棋,且棋手水平高超,高段专业棋手多。围棋能在世界各国推广,是与日本人民和日本围棋手的努力分不开的。日本历史上颇出了一些嗜棋如命之人,也能说明日本民族对围棋的痴迷。据可靠记载,在日本因为下围棋而呕心呖血,局后吐血而亡的至少有两位,至于对局中吐一两口血的不下三五人。并且日本较早地把围棋引入竞技领域,不像围棋在它的发源地——中国,更多作为修养所为。像日本的围棋本因坊战,已有400多年历史,是目前全世界历史最悠久的职业棋战,日本其它的围棋赛还有棋圣战、名人战、十段战、天元战、王座战、小棋圣战、新人王战以及女子本因坊战、女子棋圣战、女子名人战、女子最强战等。这类赛事不但在日本国内影响巨大,而且对亚州围棋包括中国围棋的发展都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日本有这样的围棋比赛历史,所以上世纪初,当段祺瑞邀日本棋手访华时,中国人全然不是对手,就不足为怪了。那时的中国棋手生活尚无着落,哪有条件潜心钻研棋艺。而作为围棋发祥国的棋手败于外国人,特别是日本人,成了中国人内心深深的隐痛。战胜日本,为祖先争气的信念,也许那时就在中国棋手心中种下了。

  围棋在新中国成立之前,真正到了穷途末路,这一点与其它传统文化现象相同。1952年,当全国第一家棋社——北京棋艺研究社宣告成立时,也就五六个人,但这件事意义深远,棋社由国家拨款,棋手是专业的,目的就是提高棋艺,唯其如此,才有出优秀棋手的可能。1956年,中国举行了全国围棋表演赛,这是在围棋的故乡有史以来第一次全国性比赛,而日本的围棋赛历史已有几百年了。那时,中国棋手的目标就是赶超日本。

  开国元勋陈毅是个围棋迷,加之外交的需要,于是由他倡导,1960年日本围棋代表团首次正式访华,不过那时的定位是友谊赛。不难想象,两国选手水平悬殊,中国队惨败。自1960年至1983年,日本围棋代表团10次访华,中国围棋代表团7次访日,十几年里十几次对局,中国队始终不敌日本,直到1974年两国第十二次交手,中国队才第一次战胜日本。之后中国围棋手水平不断提高,两国开始互有胜负,日本队从不把中国队放在眼里转变为不敢小视中国棋手。1983年,两国再次交手,日本为了能请出高手战胜中国,甚至开出了高额奖金来激励棋手,友谊赛更多了点对抗赛的意味。于是,1984年由日本NEC集团赞助的“NEC中日围棋擂台赛”拉开了战幕,也就是说,长达二十余年的中日围棋友谊赛退出了历史舞台,但这二十余年的两国十数次交手,对中国棋手的成长功不可没。之后中日“NEC擂台赛”共举行了十一届,两国互有胜负,但中国胜多,那时候围棋代表的是国家、民族,当时战胜日本的聂卫平等棋手被视为民族英雄,因为他们为国争了光。他们的胜利证明了中国人在围棋上可以无愧于祖先了,战胜日本对中国人的心理一向有着特殊的意义,围棋已远远超出了自身的范围。

  为国而战并非仅仅是维护围棋发祥国荣誉的中国棋手的心理情结,当年(1933)迁居日本的尚不满19岁的华人吴清源在“日本围棋选手权战”中一路过关斩将,最后挑战本因坊秀哉名人,也情势微妙,被笼罩上了“中日对抗”的火药味,令吴清源回忆起来都为当年的自己捏一把汗。棋盘上的拼搏意义远远超出了棋艺之间的较量。而韩国天才棋手李昌镐在围棋界的骄人成绩与他内心为国而战的信念亦深深相关。棋局仿佛现实中的战场,中日韩这三个围棋强国面对围棋的这种情形是其它棋类比赛中没有的。当然,这种拼杀已成为历史,但在围棋发展史上,这是一段极重要又特殊,令人深思的过程。

  中日之间围棋棋手的互访、对赛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围棋水平的提高,也推动了围棋运动在中国的发展。目前,中国国内的围棋赛事不下十几种。如:中国天元战、中国名人赛、全国中小学生战、全国个人赛、中国新人王战、招商银行杯、阿含桐山杯、理光杯、倡棋杯、西南王赛、中国围棋甲级联赛、中国围棋乙级联赛等等。而国际上的种种围棋赛也不少,如个人赛方面:春兰杯、应氏杯、富士通杯、丰田杯、三星杯、LG杯、BC卡杯、亚洲杯电视快棋赛;团体赛方面:农心杯三国围棋擂台赛、正官庄杯女子围棋锦标赛等,这些赛事通常伴有高额奖金,吸引了众多棋手参与。可以说,围棋今日的盛况是与它本身具备的竞技因素有关的。这恐怕也是围棋后来的发展道路强过它的传统文化同类之处,是它能够冲破文化禁锢在当今蓬勃发展的秘密。

  那么这里所说的文化禁锢是什么呢?是传统文化形式中的非竞技取向。

  古代围棋,主要表现的是它的艺术性,两人对弈,不受时间限制,一盘棋可以连续下上十天半月,力争走出精妙好棋来,供人们欣赏和学习。而且弈者在此过程中充分享受围棋内在的魅力。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真谛在于关切宇宙、自然和人类生命的和谐,黑白子在棋局上变化万端,演绎出种种玄机,其棋理蕰含着中国古代哲学的智慧。围棋体现出“天人合一”、“万物一体”的境界,能使人充分领悟到宇宙、人生的奥妙,使弈棋者着迷,并在弈棋过程中受到教益。古人评价围棋可以“忘忧清乐。”围棋与琴、书、画等文化活动各有侧重,为个人完善性格、情操、境界、品格提供了很好的途经,古人正是在快乐的享受中提高修养,丰富学识,胜负倒在其次了。

  而现代围棋,强调的是它的竞争性,要赛出个胜与负来。这满足了人们天性中的好胜心理,下围棋的人颇有统领千军万马当统帅的感觉,这亦是围棋独有的魅力所在,更何况现代围棋赛还有高额奖金在诱惑,它的受追捧就是题中应有之义了。

  我们说围棋作为中国的一种传统文化现象,其意义不仅仅是棋艺游戏的范围,它实际上是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人的思维方式、人际关系、社会文化氛围的一种智能活动,凝聚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

  遗憾的是,在现代社会大多数人眼里围棋的竞技和娱乐性更具现实作用,它是一项体育活动,在世界智力运动会和中国智力运动会中均设有围棋项目,因此赛出胜负是唯一的目的。如果有人说围棋尚有其它的意义也多半强调的是下围棋对人脑的智力开发很有帮助,可增强一个人的计算能力、创造能力、思维能力、判断能力,也能提高人的注意力和控制力。下围棋对儿童少年的智力发展能起到积极作用,使他们能更好的分析事物等。这些意义仍然在实用的层面。

  在对围棋文化的认识上,一些外国学者似乎显得更有见识,也许旁观者清吧。他们认为围棋反映了东方人的如下思想:1,集体重于个人;2,要自律莫贪胜;3,灵活而避免僵硬;4,重视长远利益而非眼前所得。

  围棋有它自己的发展轨迹,希望它在民族生活中永远闪耀独有的光芒。●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