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以棋会友 于 2014-2-7 11:58 编辑
第五十九回 集棋谱李子燮大宴江南客 出茅庐姚书升大战季心雪
上回说到,杭州城四雄争霸,胜负虽未分,却留下遗谱无数,一时间竟让汪周盛程四人名扬天下,成一时霸主。正当众公卿感慨天下棋手无出于此四人与周懒予之时,唯有徐致章却笑道棋界还有高人。
而这件事,还得从几年前说起……
顺治十三年,徐致章受封至杭州时,途径安徽鸠兹(今芜湖)一带。新官赴任,路过的地方自然也少不了当地富商贵族前来拜访一下。尤其是徐致章这种管税务的,名盖天下的徽商们当然要好好招待招待。而徐致章好棋,这一点很快就被大家知晓了,于是当地的商户便开始商量该找谁去投其所好。
商量来商量去,便很快确定了一个人。
当天,徐致章正和商户们宴饮,言语间商户们便告诉徐致章,其实江南闻名的后起之秀姚吁孺,就是安徽人。徐致章听完,果然大感兴趣,于是追着商户们问起这姚吁孺当年在安徽一带的传闻。听了许久,徐致章只觉热血澎湃,便问道:“姚吁孺先生现在可在安徽?”
商户们知道徐致章钻进套子里来了,心里高兴,脸上却摆出一副遗憾的表情:“这些日子姚吁孺先生去了江苏与高手决战,不在安徽啊……”
徐致章听罢,正哀叹间,突然有人笑着对他说道:“徐大人不必叹气,姚吁孺虽然不在安徽,但他弟弟却在。而且这小姚棋才更在大姚之上,当是天下难见的大才啊!”
徐致章听得一喜,急忙又问道:“这小姚现在人在何处?”
商户们一笑:“就在外头候着,随时可以进来拜见大人。”
徐致章大喜过望,赶紧派人去请。没过多久,只见仆人领着一个八九岁的孩童便进来了。
徐致章见状,愣了许久,然后才偷偷问道:“这小孩,莫非就是那小姚?”
众人点头:“正是。”
说也奇怪,姚吁孺这个做哥哥的都已经能自力更生出去闯荡棋界了,这位小姚弟弟却还是个幼稚小童,也不知中间有什么缘故,还是他姚家人丁兴旺,大哥和小弟能隔十多年出来……
徐致章满面狐疑,再看向那小姚,问道:“孩子,你叫什么名字?”
“姚秀。”
“姚秀,今年多大了?”
“九岁。”
“会下棋吗?”
“会。”
“下得怎么样?”
“能当国手。”
徐致章听完,差点没从座上摔出去。这小孩,也实在太敢说话了,九岁就自称国手了?
其实这事儿也不是没有,明朝时候苏之轼、江用卿也都是十来岁就自称国手了——非常凑巧,那二位也是安徽人,看来这也算是安徽围棋的传统吧……
徐致章只得苦笑,道是这些富商们平日不在棋界行走,见不得多少世面,以为会下棋的小孩就了不得了。但眼见这小姚秀也怪聪明伶俐的,徐致章好奇这孩子究竟有多大本事,于是笑着问道:“姚秀,叔叔我以前也学过下棋,要不跟叔叔下下,看看谁厉害?”
这话不假,搁在现在,徐致章也算是个入段未遂的前学棋少年啊。
这边姚秀也不客气,学着大人的样子在身前猛一抱拳,道:“徐大人,得罪了!”
不大一会儿富商们就给俩人摆好了棋座,徐致章和姚秀分坐两旁,互道声请,便开战端。徐致章想着一个九岁的孩子才能有几分棋力,要知道过百龄九岁还不会下棋呢,于是他也没使出全力,只是试探试探这孩子的应对。
但这姚秀,实在不是个简单的孩子。看他在盘上的应对,真的是进退得法,有理有据,下得堂堂正正,让徐致章也不禁在心底叫好。徐致章正感慨间,突然只见这小姚猛然发力,照着徐致章棋上薄弱处攻杀过来。徐致章好歹也是专门练过棋的,岂能被这小孩唬住,于是急忙来抵挡。没应几手,徐致章便用薄薄一层棋把姚秀封在了边角,断了向中原的去路。徐致章看这盘上,就像是自己用群山把姚秀的出路隔绝,又在栈道上布下兵将,暗合兵法,阵势齐整,他正暗暗得意呢。不料姚秀却不知天高地厚,竟率强军来攻。徐致章正要御敌,却见姚秀上下夹击,招法凌厉,好似作云梯翻山越岭攻栈道而来,好有气魄。
徐致章惊惧之下,暗暗苦思良久,只觉姚秀攻势太盛,自己必定抵挡不住,这局棋便要败。可是之前一直在众人面前夸耀自己多么好棋,多么厉害,现在一下子输给一个九岁小儿,岂不丢人吗?
好在徐致章脑子够好使,突然这么一转,立刻想到了京城一个关于昔日国手方子振与林符卿的故事……
“哎呀,这孩子下得不错啊!”徐致章突然一边夸奖着,一边开始复盘讲解了,“你看这手棋,就像是作云梯攻城一样,很有力,很难对付啊。再看这招,这是在直攻栈道啊,很有想法,看得很准啊……”
徐致章就这么乐乐呵呵地说,附近那些富商反正也听不懂,只管乐乐呵呵地应。而那九岁的小姚秀,完全搞不清楚眼前这帮大人在那儿傻乐些什么,只觉得晕头转向。也不怪这小姚秀,这一招确实厉害,当年林符卿那么不好惹的人物都拿这招没办法啊。没过多久这局面就被徐致章给糊弄过去了,大家乐乐呵呵地一笑而散,姚秀反正也搞不清楚状况,总之谁也没受损失——挺和谐的。
棋就这么点到为止了,但是姚秀棋才已显,徐致章是真从心底喜欢这孩子,于是问姚秀,要不要到自己府上,跟着自己当门客?
徐致章这话一说,可把富商们吓着了。他们本来是趁着姚吁孺不在把这小姚给借来拍拍徐大人马屁的,徐大人这一下子看上了这小孩,要把人带走,过几天姚吁孺回来一看弟弟没了,那可怎么得了?
大家只好纷纷出来帮小姚婉言谢绝,说这孩子年纪还小,学业未成什么什么的,反正最终也没让徐致章带走这孩子。
后来没过几天,徐致章也就离开了安徽。人虽然走了,但是徐致章的心里记下了姚秀这个名字。
九岁,就能下出这么漂亮的招法,此人将来必定是国手之材!
当年一别之后,徐致章知道,用不了多久这个名叫姚秀的孩子就会再次出现在他面前,而那时姚秀将已是棋坛新秀,世人皆知了。
但是徐致章没有想到,这一天的到来比他预料的还要早。
顺治十八年,徐致章收到了一封请柬,请柬的署名写的是“李子燮”。
这个李子燮究竟是何许人也?说句老实话,具体生平笔者查不到,这个人的大多数记录似乎都只留存在围棋史上。好不容易笔者找到了一条跟这个人有关系的政治记录,看完之后吓了一跳——这小子可是个贪官啊!
根据别人的传记中顺便提到的记录来看,李子燮顺治初年的时候是个官,任淮安推官。清初的江南,政治上是一团乱,新上任的这些官要么是明朝投降过来的,要么是帮清军打仗有功劳的,总的来说都不怎么是为了百姓立志当官的人物。江南的官职本来就肥,清朝统治中心又在北边的京城,鞭长莫及,于是江南的官员自然就贪的贪,玩的玩,只管自己潇洒了。
而李子燮就是这种人当中的一个。李子燮这个人很有涵养,文化修养很高,喜欢艺术——包括书画、围棋等等。于是,在贪官横行的江南公卿圈子里,他也就成为了一个著名的“文艺贪官”,除了银子之外专贪文化遗产。在这一行,李子燮干得可是相当不错,以至于在当地民怨极大,成了贪官的典型。
于是,就这样,他得到了在一位名叫“李森先”的清朝官员的个人传记中露个脸的机会——顺治十三年,李森先到了江南,首先就弹劾罢免了民怨极大的李子燮。
好了,这就是在政治史上李子燮留下的几乎唯一的记录。而且,他只露了一脸而已,顶多算是李森先传记中的一个死跑龙套的。
不过也多亏了这位李子燮,让笔者无意中发现了清朝初年还有位神探叫李森先的,事迹颇为传奇,拍成电视剧不比狄仁杰、包青天差啊。看来等大家把那几位老角色看腻了,这位李森先先生(好绕口)就随时可能被编剧们从史料堆里挖出来拍了……
又扯远了。
话说顺治十八年,这位已经被罢了官的前贪官李子燮突然广邀天下缙绅艺人去他在清江的家中做客,说是有好东西要给大家看。徐致章本来就是好艺之人,又与李子燮早有交情(谁知道是不是一起贪赃枉法的呢?),这等好事怎能错过?于是他立刻起程往清江而去。
到了清江,只见那李子燮府上人山人海,好不热闹,三教九流的人都汇聚一堂。大的有官,小的有民,艺高者数以百计,各怀绝学,都不是凡人。这边几位书法家讨论讨论笔法,那边几个画家研究研究墨色,有好弹琴的互相交流交流经验,有爱下棋的彼此切磋切磋手段,这简直就是艺术节啊!
看来这李子燮虽然被罢了官,但是生活仍然过得很滋润嘛。清朝人对贪官下手明显不如明朝狠啊……
徐致章只觉得这一趟来得实在太值了,与这些人交谈甚欢,同时大家也都十分好奇那位李子燮大人到底准备了什么好东西给大伙看。
到了晚宴,李子燮终于进了正题。
“各位,今日不远万里来鄙人宅院中聚会,鄙人自感不胜荣幸啊。今日请大家来,是有好东西要给大家看!”
说完,李子燮大手一招,仆人们一个个手上捧着东西,纷纷向众人桌前走来站定,然后就跟轮转寿司似地开始转圈。再细看,每个仆人手里头抱着一样东西,什么都有!有书画,有物件,有琴谱棋谱,有珍品宝贝,各式各样,不一而足。众人一时间看得眼花缭乱,竟惊呼不已!
原来这个李子燮耗费半生光阴,“收集”了江南各地这些年的文艺珍品无数,全是文化遗产,搁到现在都是重点文物。由此可见,当年当贪官的时候这小子是多么有文化气质……
李子燮的目的,一来为了炫耀,二来为了与众人共享,三来为了请大家帮他整理一下,去伪存真,去粗取精,于是这才把大家从天南海北请过来,共同参与这场盛大的百艺宴。眼见众人看得惊叫连连,这李子燮在主席上乐得都合不拢嘴了。
单从文化角度来说,这绝对是一场盛宴——虽然我们不鼓励李子燮这种行为——在场众人只觉目不暇接,被这些艺术珍品引得魂都飞了。具体到徐致章,他最在意的当然就是棋谱了。
只见这李子燮搜集了近年高手对局共六百余局,而且能入李子燮法眼的棋局都有一个特点:不循古法!这六百局棋水平各有高下,棋手名号林林总总,但每局棋都必定有一招或几招与古法不同,从未在棋书中出现过的下法。李子燮专好收集这些新式棋招,谓曰“新式六百局”,看得徐致章如痴如醉。
须知徐致章小时候也是有过棋手梦的,最后没能圆梦就是被那些纷繁复杂的古谱定式搅得头昏脑涨,背不下去了。如今看到这浩浩荡荡六百多局新式棋局,徐致章怎能不心潮澎湃?他不禁感慨,自古以来的棋招在这明清之交竟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谁说围棋不可以标新立异只能拘泥于古法呢?(孰谓弈不可标新领异而拘泥古法者耶)
徐致章正赞叹这六百多局棋已经十分完备,几乎穷尽了棋坛新法,天下棋法当无出此六百局时,旁边突然有人不赞同了。
“这六百局棋虽然已经蔚为壮观,但是我们毕竟不是棋手,也许在棋手看来这六百局棋还远远称不上尽善尽美呢?我看,我们得找几个厉害的棋手下几局,看看他们的棋招有没有超出这六百局棋的?”
李子燮一听,兴致大起,于是急忙问道:“那你说,我们把谁请来?”
“不瞒李先生,前几日我就在这清江茶楼里见到一个十四五岁的少年,棋力却惊天动地,把茶楼高手杀得望而兴叹。这少年年轻,必定不曾精心背诵前人旧谱,想必能下出这六百局棋之外的招法来。若李先生有兴趣,我们就把这少年请来如何?”
“哦?这少年叫什么名字?”
“好像叫姚秀,据说是名手姚吁孺的弟弟。”
“姚秀!”徐致章闻言大喜,“他离开安徽到江苏来了?”
众人一愣,纷纷看向徐致章:“徐大人莫非知道这姚秀?”
徐致章得意起来,兴致勃勃便把当年在安徽与姚秀对弈的故事讲给众人听了。
算起来,姚秀到现在已经十五岁了。十五岁,便已独自出来闯荡棋坛,实属罕见。而姚秀现在虽未到弱冠之年,却已行了冠礼,得字曰书升,故也称姚书升。说来也奇怪,这姚秀虽然是姚吁孺的亲弟弟,从史料来看俩人的活动却都是自顾自的,彼此之间似乎没多少交流,也不知是不是像周东侯、周西侯那样小时候下棋闹掰了。总之有姚秀的地方,几乎就没见过姚吁孺同时出现……
徐致章缓缓把那姚秀的故事说完,便笑道:“依我看,这姚秀少年英才,惊天动地,乃千年一遇的神童。若要找他来,须得找一个当时一等一的好手与他对敌,否则只怕逼不出他全力来。”
旁人听了却不屑道:“一个十四五岁的孩子,能有这么厉害?”
徐致章辩道:“此子年纪虽只有十四五岁,棋力却定可当国手之名!”
李子燮听罢,只觉得早已热血澎湃,急忙找人来命令道:“快去把那个姚秀给我找来,明天我就要见到他!”
仆人领命去了,徐致章等人却一愣:“李先生,您明日就把姚秀找来,这一天之内却要上哪里去给姚秀寻个对手呢?”
李子燮却微微挑了挑眉毛,笑着答道:“扬州季心雪,就在我府上!”
第二天,李子燮府上,高朋满座。
棋座两旁,却是一个中年和一个小孩。
季心雪,三十来岁,出了名的棋痴,曾在扬州约战四方豪杰,棋界高手就没有没跟他交过手的。
姚秀,十五岁,虽未达弱冠之年却已行冠礼,得字书升。看上去他还面容稚嫩,童气未脱,却有着一股围棋上手的气势,让人暗暗称奇。
季心雪虽从未与这姚秀对局,但从姚吁孺口中听闻他这个弟弟天赋远在自己之上,如今又见小小年纪便有这般高手气势,他早已是战意沸腾了。要知道季心雪可是见惯棋界高手之人,这小小年纪的姚书升在他面前一坐竟让季心雪隐约觉得坐在对面的是周懒予一流的大人物!
小看不得,今日一战必能尽兴!
没过多久,二人摆下座子,棋战便开。只见这小姚取了白子,便向着右上肆意攻杀开来。
那边季心雪也是能征惯战之人,尤擅缠斗,取出黑子也便针锋相对向右下姚秀主营杀去。姚秀见状,不假思索便挥刀砍去。一招倚盖,重重砸在季心雪盾上,这便是要开大战端!
季心雪久经沙场,自认应对倚盖千千万万,岂能在此处吃了这小孩子的亏?只见季心雪舞起长刀,向着姚秀倚盖身下的空当便杀将进去。姚秀却也不慌,底下让给你,我往外边走,他便要豪取外势。不料季心雪老谋深算,竟抬起头来向中原走。姚秀棋慢一招,再去按头却按不住,只得让季心雪把头抬起,自己外势大打折扣。季心雪得利,却还不满足,又在下边出招,要限制姚秀外势发展。姚秀知道此处乃要津,便急忙率军前来强攻。季心雪却只是笑着,把刀舞得轮转如飞,卷着姚秀的大军就要砍杀过去。姚秀不能抵挡,被季心雪卷杀一阵,且战且退,只得回身先吃去季心雪弃子,保住右下一片阵地。季心雪却趁此机,不仅让姚秀的外势只得了十余座城池,还死死包住了姚秀向左边进军的路线,最终反而是季心雪在下边形成外势,与左下座子遥相呼应,气势逼人。
棋行至此,姚秀暗暗吃惊,赞叹这季心雪不愧是棋坛名将,当真是招法娴熟,攻守皆强之人。看此处棋谱,姚书升毕竟年轻,定式还没背熟,倚盖变化自然不是久经战阵的季心雪对手。但棋局刚开,略吃些亏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姚秀暗暗观察阵势,心中很快便定下计策来。
只见姚秀突然在左边拆边,一招九三侵分将左边砍作两截,似要与季心雪划江而治。观战众人棋力不济,看不出其中水平,棋座对面的季心雪却暗暗在心底一惊!
这一招,思虑深远,构思磅礴,乃是一招惊人的好手啊!
彼时局面,下边中间是季心雪五星连珠的铜墙铁壁,中间连一个断点都没有,乃是名符其实的强军,与左下星位相呼应之下大阵已呼之欲出;右边两人划江而治,季心雪抢去了右下姚秀主营城池,姚秀则转向在外侧取得十几座城池的军阵,又在右上占据半壁江山限制季心雪发展;而左边和上边,双方都还没有落子,任何一方先来抢占都是价值极高的大场。
站在姚秀一边来看,倚盖一战之后他先手优势已失,实地不占优势,必须尽快抢占大场找回平衡。但是抢占大场则必然要从主战场撤出,如今季心雪左下军阵几乎要袭去半个天下,贸然离去则必定无法对季心雪造成威胁,季心雪将得到战事主导权,其后姚秀将更加不利。
换言之,这一招,姚秀必须要下出一手既是抢占大场,又能对季心雪造成威胁让他不得不应的招法来。恰在这时,姚秀下出了左边的九三侵分。这一招,看起来是脱离战场前去抢占左边关隘,其实却还隐隐藏着对季心雪左下军阵的攻击手段,构思上更是遥遥与左上的座子呼应,乃是一招一石二鸟的好手。而这一招的选点,若再进一步则将被季心雪以厚势之力攻杀,再退一步则对季心雪毫无威胁,可放任自流。九三的选点,却恰恰让季心雪进也不是,退也不是,而姚秀却选择丰富,进退自如,乃是一招高瞻远瞩的好棋!
季心雪暗暗称赞,这小姚虽然年纪轻,阵法经验远不如我,但构思判断却毫不逊色于当今天下高手,真是当时奇才!
当日棋局,季心雪后来强行攻杀这粒九三之子,却未获成效,反而被姚秀趁机杀入左下季心雪黑阵内,将黑军外势破尽,回手又将季心雪攻杀之子吃去,优势遂成。随后季心雪四处挑起战端,却始终奈何不得姚秀,竟终至败局!
谁也没想到,堂堂季心雪,竟然败给了一个十五岁的孩子!
棋局战罢,举座哗然。众人只道是这季心雪太过轻敌大意,以至于被小姚偷袭得手罢了。但是对局的季心雪心中清楚,他这是真真切切被姚秀精妙的构思所败,败得无话可说!他乃是久经沙场之人,坐镇扬州迎接天下群雄挑战多年,但在他印象中却从未见过一个十五岁的孩子竟能有如此棋力。待此子长成,还管他什么周懒予、汪汉年、周东侯,想必一个个都要拜服于其下啊!
“李先生!”季心雪突然喊道,“请允许我与姚秀多战几局!”
棋痴季心雪竟然主动求战!李子燮,徐致章这些人都被惊呆了。
要知道,季心雪可是见惯了大世面的,只要他想下棋天下高手任他挑啊!如今这季心雪竟然主动要多跟姚秀下几局,这可是惊天动地的事情——姚秀毕竟才只有十五岁啊!
“季先生,这姚秀不过是个孩子而已,对付一局不就完了吗?”李子燮悄悄对季心雪说道。
季心雪却摇摇头,道:“姚秀虽然年纪还小,但棋力已成,足有国手之才!季心雪得遇如此神童,心中兴奋难耐,只求多战几局,杀个过瘾!”
十五岁的国手之才?李子燮笑了笑,说 :“行,季先生想下,那就多下几局吧。”
正好,咱大伙也有好戏看了。
之后几局,这季心雪局局倾尽全力,那姚秀也大展其才,二人竟杀得不分胜败!要知道,季心雪可是江南一等一的高手,整个棋界排名能在季心雪前边的也不过寥寥数人而已!一个十五岁的孩子,竟能跟季心雪杀得难分伯仲,这足以让棋界大吃一惊了。
几日后,正当季心雪和姚秀胜败还未分之时,又有几个人到李子燮府上拜访。李子燮以为是参加百艺宴迟到的,出来一看,一眼望见为首的那个,却不禁大吃一惊!
“曹元尊先生!”
那新到的几人中为首的一个,正是与季心雪齐名的棋痴曹元尊!
曹元尊见了李子燮,行了一礼,便开始介绍同来的几位棋手。这几个人,分别名叫汪仲芳、汪于鳞、程君至,都是江苏有名的地方棋界好手。
“各位先生,此行是要做什么?”李子燮不解地问道。
“听闻有一个十五岁的姚书升,与季心雪先生在此处杀得不分胜败!”曹元尊的眼里好像在放光,“我们特来会一会这个姚书升!”
姚书升与季心雪一战,竟让这位棋坛顶尖高手一时间难以对付,棋界便立刻沸腾了!各路高手纷纷赶往清江去见识见识这孩子。这些高手中,甚至还包括了与季心雪齐名的另一位著名棋痴曹元尊!众人先后与姚秀交手,却竟然都难以杀败他!于是一时之间,众人竟承认了这个十五岁小孩的国手资格,亲切地称之为“书生童子”——姚秀字书升,这个称呼相当于喊他“书升小朋友”(后来升字就索性讹传成了生),可见这个称呼更像是逗小孩的叫法。
周懒予在西湖力敌群豪,那也得是在棋力大成之后啊。这姚秀年仅十五岁,竟然就已经能跟季心雪、曹元尊这样的顶尖高手杀得胜败不分了,这个起点高得简直让周懒予也自愧不如啊!
于是,季心雪做了一个决定——收姚秀为徒,将自己的本领倾囊相授(当然,俩人围棋水平已经差不多了,这二人的关系也许更接近于良师益友吧)。季心雪坚信,姚秀棋力大成之日,将是天下棋界臣服其下之时。
事实上,如果不是后来一个所有人都没想到的高手横空出世,也许姚秀就真的成为了下一任的天下国手了吧。只是现在还没有人知道这位“书生童子”未来的悲剧宿命……
不过那是后话了。
一场清江大战,姚书升一战成名,与他哥哥并称于棋界。但也不知这兄弟俩人到底是有什么过节,竟也不见二人会面,只管各自征战,实在古怪。
而这场大战之后,季心雪的工作还没有结束。他和李子燮一起,把那六百多局棋精心挑选,编篡成册,还写了评语,取名为《弈墨》。然后他们又请徐致章等人给作了序,整个工作直到康熙初年才最终完成。
然后,这部《弈墨》刊印发行,一时之间竟让棋界为之一振——明清之际国手对局上百局,这简直就是这个时代棋手棋艺的集中展示啊!
自明末以来,京城过林争霸,江南群雄逐鹿,激战成千上万,可谓是棋界亘古未有之乱世。而《弈墨》一书将这成千上万的豪杰之作集结出版,不禁震撼当世之人,也为现代人保留下了极其珍贵的前人遗谱。
尽管得来手段也许不大干净,但好歹这个贪官李子燮也算是做了件好事。
而这部书,又恰好出现在了一个十分特别的时候,使得它具有了一种极其特殊的意义——那个时代的最终总结。
是的,那个过百龄、周懒予的时代,就要徐徐落幕了,尽管当时还没有太多征兆。
姚书升的突然崛起,终于为这个阶段群雄逐鹿的江南争霸战暂时划上了一个休止符。西湖会战,杭州四雄争霸,再加上清江大战,三场战役基本上便将整个江南棋界各路高手分出了高下排名。如果套用一下日本幕府时代的等级制度来看,周懒予一骑绝尘,领先群雄,可以看做是当时中国的“九段名人”;汪汉年、周东侯、盛大有、程仲容紧随其后,可以看作彼时的“八段准名人”;季心雪、曹元尊、姚吁孺、姚书升、李元兆等人算是“七段”。其余高手又各有名号,难分高下,自不必提。
看上去似乎棋界的新秩序刚刚确立,将维系很长一段时间。但历史在这里给以上所有人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
康熙元年,一个政治上的更新换代,却巧合地也带来了棋界的新一轮颠覆。几乎毫无预兆地,一连串的悲剧突然上演,让这个刚刚确立了新秩序的时代迅速陷入了危机,刚才提到的所有人的命运,都将在几年之内迎来一个巨大的转折。
这正是:
龙争虎斗二十载,豪杰仗剑平四方。
谁料天意总多变,后人只叹前人殇。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
姚吁孺 清代棋手
顺治、康熙年间棋手,为江淮知名棋手,姚书升兄。曾和周赖予分先十局,胜负相当。
现存对局:对周赖予7局;对周元服2局;对汪幼清1局。共10局4胜6负。
姚书升 清代棋手
顺治、康熙年间棋手,姚吁孺弟,15岁成国手,人称“书生童子”。
现存对局:对曹元尊2局;对汪仲芳1局;对季心雪2局。共5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