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百度围棋贴吧
在中国多项具有世界水平的体育竞技中,围棋称得上是一朵奇葩。如同这门智力运动本身的奥妙而深不可测,谁也不会想到历史把中国围棋强力崛起的契机定格在上世纪80年代,那是国家元气刚刚恢复不久的时期。而一场颇具戏剧性的比赛不无偶然性地把中国围棋带入了飞速前进的轨道。
这就是首届中日围棋擂台赛。这项比赛最初并不为人注意。甚至国内媒体都不事宣传。这是因为没有人看好中国围棋,当时的日本围棋可以看做是围棋项目中的NBA,要想超越不啻天方夜谭。然而,这个别具一格,后来又延续了11届的赛事,竟然从开始时的过分低调神奇地一变而成为智力竞技史上的一个经典。其进程中的跌宕起伏牵动了全国的注意力,在民众中产生出了难以估量的巨大影响。
回顾这一有划时代意义的围棋比赛,首先就要提到它的始作俑者:关本忠弘和郝克强。前者是日本NEC电气公司总裁,后者是中国《新体育》杂志社总编辑。
1984年5月,关本忠弘先生率领公司的智囊团来中国考察,意图将NEC在中国打开市场。据说老先生一天在北京市百货大楼的电视机展台前,惊奇地看到了这样一幕场景:当天中国的中央电视台正在转播中国的唯一新闻棋战——新体育杯围棋邀请赛决赛,电视画面里,聂卫平和马晓春纹枰对坐,五番棋激战正酣。百货大楼电视机柜台上几十台电视机竟齐刷刷都在放映这场围棋比赛,每台电视机前都有不少人驻足观看。这一在日本绝不能看到的场面令关本的脑海中突然来了灵感:如果在中国举办一个以NEC命名的围棋大赛,实况也能像眼前的比赛一样在中国各地的大百货公司播出,这该是多大的广告效应啊!
当年7月某天,在位于北京南城的《新体育》杂志社,总编辑郝克强收到一封日本《围棋俱乐部》杂志寄来的航空信。信中,日方希望与《新体育》杂志合办一个具有对抗性质的中日围棋比赛,并且言明所需费用全部由日本NEC电气公司资助。郝克强是位经验丰富的老编辑,曾经被评为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他从刚解放时就在体育战线上从事宣传工作,是《新体育》的第一任总编。郝克强幼时曾在父亲那儿学会了下围棋,从此在工作之余,只要有空闲,必找人手谈一局,一生乐此不疲。1979年,他一手操办了中国第一个由非官方组织举办的围棋比赛——“新体育杯”。此举也令老郝成了中国棋界的一位响当当的人物。日方把举办比赛的动议寄给他,看来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如果是在今天,举办任何一个新的体育比赛,都不会引起人们多大的精神刺激。可当年老郝收到这封日本来信,却全然是一种大喜过望而又紧张莫名的感觉。
中国的围棋水平,在当时虽然拥有了聂、马等一批高水平的选手,但是和东邻日本这个“围棋帝国”相比,还是显得太单薄了。连年中日棋手之间的互访,尽管双方胜负之比我们尚可满意,但日本方面很清楚他们的巨大优势,在这种有指导性质的友谊比赛中,日本很少排出最强的阵容出战。而在上世纪70年代之前,中国围棋对日本围棋的战绩,可谓一败涂地,惨不忍睹。1909年,日本一位叫高部道平的四段职业棋手来华。中国的顶尖棋手要被受两子才能与之论输赢。而要是日本的某位大师级棋手,比如本因坊秀哉名人来访的话,对于中国棋界来说,则成了天大的幸事。
1961年,日本一位50多岁的女棋手伊藤友惠五段来中国,竟然横扫中国棋坛上的所有一流高手,全胜而归。郝克强当时生平第一次在现场观看中日围棋选手之间的比赛。他亲眼目睹了素有“南刘北过”之称的中国棋坛名将刘棣怀被伊藤老太太斩杀超级大龙的恐怖场景。刘老是中国棋坛上的偶像式人物,可他的脸一直红到了耳根子的表情,令老郝一辈子都忘不了。
1963年9月27日,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围棋国手的代表人物陈祖德,在北京北海公园一场友谊赛中,执黑让先战胜了日本九段棋手杉内雅男。这是中国棋手第一次在不让子的情况下击败日本九段。中国新一代棋手从此开始了追赶日本围棋的艰苦旅程。
然而,这源于中国的围棋艺术,却一直命途多舛。十年动乱期间,围棋被作为封建糟粕遭到罢黜。运动员被下放到工厂做工。甚至直到1978年,还有人提出要摒弃围棋。一系列的磨难大大延缓了中国围棋事业发展的进程。因此在1984年这个不寻常的夏天,当郝克强兴冲冲地将日本提出举办比赛的消息告知国家围棋队时,诸位国手们的反应竟是“面面相觑,不置可否”。显然,队员们很清楚他们和日本一流高手之间的差距。这种擂台赛的形式,万一被对方一两个人清了台,那可就颜面扫地了。据说,一向天不怕地不怕的聂卫平都认为中国队不可能赢得比赛。但是老聂并不怯阵,他是主战派。聂卫平说:“输了怕什么,就算交了学费!”
不管怎么说,1984年秋天,第一届中日围棋擂台赛是在一种十分紧张而带有悲观的情绪中开场的。当时,《新体育》杂志和日本《围棋俱乐部》杂志联手搞了一个调查。参与调查的中国读者中,81%认为日本队能赢,而日本《围棋俱乐部》杂志共收到3000余封读者来信中,预测中国队会赢的只有8%,而且这还都是在日本的中国留学生投的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