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系黑白百炼成钢绝代双骄应运而生 合璧连珠成就巅峰对决
新舟
Mlily梦百合 世纪之战——古力李世石十番棋
梦系黑白,挑战人类智慧巅峰
百炼成钢,绝代双骄应运而生
合璧连珠,成就巅峰对决
古力:
我是一名棋手,迷恋围棋,棋盘上我喜欢战斗,充满激情。但这并不是我人生的全部。我热爱围棋,更热爱生活。我喜欢绿茵场上的驰骋,也享受围棋的快乐,家庭的温暖,友情的感动。门前百步穿杨,盘上一剑封喉。我是古力,无法复制的古力。李世石,你准备好了吗?
李世石:
他们说我只是一名棋手,不懂生活,只有胜负。他们说我像是一名剑客,行走在杀气弥漫的江湖,所做的一切只为证明自己的冷酷无情。他们还说我的人生注定只有黑白。除此之外的一切美景,都只会与我擦肩而过。
我想说你们不懂我,我爱围棋,更热爱生活。我很幸运有一位相伴一生的对手。有了你我的人生远远不止黑白。在无情的江湖中我并不寂寞。即便从巅峰跌落是无可避免的宿命,无怨无悔。因为我曾经精彩地活过。我是李世石。古力,你是我围棋生涯最好的礼物。加油!
围棋,起源于中国,中国古代称为弈,在整个古代棋类中可以说是棋之鼻祖,相传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据《世本》所言,围棋为尧所造。晋张华在《博物志》中亦说:“舜以子商均愚,故作围棋以教之。”舜是传说人物,造围棋之说不可信,但它反映了围棋起源之早。传说在黄帝时开始流传,到汉朝时规则大体定型。
相传,上古时期尧都平阳,尧帝平息协和各部落方国以后,农耕生产和人民生活呈现出一派繁荣兴旺的景象。但散宜氏所生子丹朱虽长大成人,却不务正业,游手好闲。尧帝为使丹朱归善,教其下石子棋以稳其性,娱其心。可丹朱棋却依旧朋淫生非,帝尧只好把丹朱迁送到南方,还将帝位禅让给虞舜。虞舜也学尧帝的样子,用石子棋教子商均。以后的陶器上便产生围棋方格的图形,史书便有“尧造围棋,以教丹朱”的记载。在龙祠乡晋掌村西山还有棋盘岭围棋石刻图形遗迹。
如果说围棋是人类智慧的巅峰,那么十番棋无疑就是皇冠上的明珠。十番棋也称十局棋,十局决胜。这种形式的比赛在我国明清时和日本都流行过。比较有名的是黄龙士和徐星友的血泪十局,范西屏和施襄厦的当湖十局,以及上世纪初吴清源和日本超一流高手(木谷实、雁金准一、藤泽库之助、桥本宇太郎、坂田荣男、岩本熏、高川格,木古实等)的十番棋决战。
古往今来,著名的十番棋有:
黄龙士和徐星友的血泪十局
生于顺治八年(1651)的黄龙士,被康熙年间著名学者阎若璩(音渠)推崇为“棋圣”,与顾炎武、黄宗羲等并称为“十四圣人”。
黄是徐星友的师父,最初让徐四子。待徐达到受二子水平后,黄故意让三子下了十局,对局地点时间不详,胜负参半。因呕心沥血,殚精竭虑,十局之后不到两年,黄龙士卒。
其间各竭心思,新奇突兀,乃前古所未有。十局终后,徐遂成国弈。可见心机愈逼愈妙,抑之者正以成之也。——弈潜斋刊本《黄龙士先生棋谱·受子谱凡例》
血泪十局是古代让子棋的名局
转变了围棋风格:轻灵多变,思路深远
黄龙士以弈擅长,远(即徐星友)晚出与之齐名。游京师,朱邸名招致之。高丽使者自矜其弈无偶,远与对局,连胜之,由是名益著。——《杭州府志》
黄龙士如天仙化人,绝无尘想。
如淮阴用兵,战无不胜。
——《弈评》
徐星友晚年所著的《兼山堂弈谱》对黄龙士极为推崇,说黄“寄纤浓于澹泊之中,寄神俊于形骸之外。所谓形人而我无形,庶几空诸所有,故能无所不能也。”
吴清源曾评价黄龙士有十三段的棋力。
范西屏和施定庵的当湖十局
清代围棋突飞猛进,在黄龙士、徐新友之后,又诞生了梁魏今、程兰如、范西屏和施定庵称霸弈坛的四大国手,其中尤以范西屏、施定庵为难得的天才。所谓“落子乃有仙气,此中无复尘机,是殆天授之能,迥非凡手可及”。
范西屏,名世勋,生于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卒年大致在其六十岁以后。范最初向同里张良臣学棋,以后又就学于山阴(今浙江绍兴)名手俞长候,很快就和老师齐名,十六岁时已有国手之称。范著有《桃花泉谱》
施定庵,名绍闇,字襄夏,定庵是别号。施比范小一岁,先后就学于张良成、俞定侯。十二岁时,和范分先;少年时,徐星友曾让三子。施著有《弈理指归》和《弈理指归续编》(《凡遇要处总诀》总决出自于此)。
施在成为国手前,曾研读了《兼山堂弈谱》一年多,颇受启发。
当湖十局是古代座子制的巅峰
围棋与诗高度融合
乾隆四年(1739),平湖县世家张永年延聘范、施到家教棋。永年字丹必,家中五世善弈,永年及其子孝坡、香谷皆能文工弈,有“拓湖三张”之称。后来曾将范、施授子谱选录二十八局,辑为《三张弈谱》行世。本年范、施曾应主人的请求,进行十局对抗比赛,这就是”当湖十局”的由来。
当湖十局出神入化,景象万千,关键之处杀法精妙,惊心动魄,将中国围棋的传统技艺发挥得淋漓尽致。“当湖十局”不仅是范、施的绝诣,也是我国古代座子制的巅峰之作。反映了当时我国棋艺水平所达到的最高境界。
当湖十局后,范、施二人的著作在深度上已超过《棋经十三篇》,并成为诗入围棋与围棋入诗的典范。
上世纪初的镰仓十番棋
这次的十番棋是在镰仓(神奈川)的名刹建长寺、元觉寺,还有鹤冈八幡宫等地方下的,所以后来被称为“镰仓十番棋”。
1939年,自木谷实七段战胜本因坊秀哉后,吴清源也成为七段。当时日本围棋界八段空缺,九段仅本因坊秀哉一人,因此棋界实际上已经成为木谷实与吴清源争锋的局面。《读卖新闻》社社长正力松太郎于是按古例策划了“升降十番棋”,让两人争夺日本围棋第一的宝座。到第六局时,吴清源吴清源执白两目胜,以五胜一负把木谷实降为“先相先”手合。至1941年,吴最终以六胜四负战胜木谷实七段。
自镰仓十番棋后,日本棋坛进入吴清源时代。
镰仓十番棋开创新潮流
1933年,年仅19岁的吴清源运用自创的“新布局”,对阵本因坊秀哉名人,翻开了围棋史上崭新的一页。
自1939年的“镰仓十番棋”开始,吴清源独霸擂台,在被喻为“悬崖上的白刃格斗”的“十番棋”擂台上连续15年,将日本当时所有一流棋士与之对局的交手棋份,不是降为相差一段的先相先,就是降为相差二段的定先,充分展示了吴过人的意志和才华,也开创了围棋的新潮流。
华奥星空讯 古力、李世石十番棋虽然起个大早,却赶个晚集,2010年广州方面开始策划,2014年由江苏恒康公司董事长倪张根将其付诸实现。
古力、李世石两人都特别在乎这次十番棋,两人打算明年除了世界比赛和国内围棋联赛外,其他比赛能弃则弃,全力投入到十番棋中。那么不拘小节的李世石为了配合制作十番棋宣传片,被承办方拉到一处安静地整整拍摄了一下午,毫无怨言。
十番棋的奖金设置很残酷,完全是争棋风格,胜者500万元,败者仅有20万元出场费,等于一年拼掉半条命的血战全为对手做嫁衣,哪怕十盘棋仅多输一盘。但即便如此,当今古李十番棋还是无法与过去的吴清源十番棋相提并论。
中国过去的血泪十局、当湖十局虽为争棋,但仅限少数人参与。崇尚胜负美学的日本人将十番棋加入了血腥味道,甚而到了棋盘上的胜负决定两位对局者生死的地步。日本幕府时代,为了争夺棋界至尊“名人棋所”,棋界四大家本因坊、安井、井上、林通过十番棋或者二十番棋决死战,风雅的围棋沦为生死战场。
二世本因坊算悦与安井算知为争夺名人棋所,双方舍出性命来作赌注,费时九年却只下了六盘棋,最后不分高低,毫无结果。三世本因坊道悦为报师仇,向当时已当上名人棋所的安井算知挑战,发誓与他擂争六十番棋。“倘若败下,将受到流放远岛的刑罚”——道悦在幕府这样的威胁之下冒死格斗十二盘,终于遥遥领先、占据上风。
更有悲壮之例:七世本因坊秀伯与井上因硕的“争棋”中,弈至第八局结束时,秀伯口吐鲜血,悲壮倒下,争棋中止。井上家的赤星因彻挑战十二世本因坊丈和名人,败局之后吐血不止,一代超逸之才死不瞑目。十四世本因坊秀和与幻庵因硕的二十番棋,第一局即费时九天,这期间因硕曾经两度吐血,冒死搏杀。
吴清源在自传《以文会友》中写道:“擂争十盘棋如同武士真刀实剑的战斗一样,两雄争霸,必有一伤,实在是极端残酷。”吴清源在书中感叹:“擂争十盘棋这种白刃格斗决胜负的形式,若非身临其境地去尝试下一下,断然体会不出那种恐怖的滋味。看起来,因那种血刃决斗式的对局已然灭绝而值得当今的棋士们庆幸。”
古力、李世石十番棋并非两人在当年进行的唯一对局,他们还会参加其他比赛;两人之间即使净输四盘,也不会被降级;古、李两人在棋界的排名亦非第一、第二,败者绝无打下悬崖之感。但即便如此,两人十番棋也是噱头多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