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天马行空 于 2013-11-28 08:52 编辑
终章 未来·悲喜·众神的结局
现代围棋史第二人——截至目前
围棋国际化时代,无法超越的,第一人
之所以这么急吼吼的扔出结论,是因为诸位浪费了那么多的时间忍受我这篇长文,临到收尾,总要让大伙儿找回点山重水复豁然洞开的冲击感吧
尽管这个结论本身是如此的平淡无奇。
前文已经强调过,任何一位在其所从事的领域中取得超卓成就的人物,几乎都无法,也不可能在其巅峰期,得到准确、公正的评价。为什么要如此煞有其事的赘述这么一大段冗杂啰嗦本可以用“时代局限”简单替换的定义呢?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并不需要什么“准确”、“公正”,也不稀罕。
譬如大李,独孤求败的时候被趋炎附势的媒体美誉为“外星人”(大概是词汇匮乏的记者们情急下想起了同时代风驰电掣的那位巴西球星),“少年姜太公”,“上帝派来下围棋的”。十余载光阴荏苒,上述这堆称呼再提哪个都有点挤兑人的意思了。如果大李真的走不出连亚的魔咒,待到曲终人散的一幕恐怕又要涌现不少语重心长的人生感悟:棋士求索一生,犹取火燃灯,惊鸿一瞥,刹那芳华,终不若积年长明,方为棋之正道;又或者在那之前,一位又一位大棋士的“早衰”会令我们恍然大悟:客观规律使然,不由棋士自主;又或者……你瞧,面对那不可知的未来,一切似乎都有转圜的余地。
就好像我刚刚悲哀的断定仅仅是天下棋士居心叵测的戒备提防就足以令大李从此远离世界冠军,整整三个月后残酷的现实就又一次把我狠狠教育了一番。鉴于详细情形过于惨烈悲戚少儿不宜,建议大家自行搜索一下第十一届农心辛拉面杯第三阶段前后某些业内人士的某些言论。无论是谁,无论是个人还是团体还是全体,始终绷紧的神经,总会有崩断或松弛的那一刻吧。或许今年的七月份我们就可以看到大李捧起久违五年的世界冠军了,如果擂台赛时那些匪夷所思的言论与心态如瘟疫般传染给了中日韩所有棋手的话。
然后呢?走出魔咒的大李重拾帝王威严,棋界忽然想起原来大李今年也不过35岁啊,“第二次李昌镐时代”轰轰烈烈上演,大李矢志不渝的拥趸们扬眉吐气,那些曾经小声念叨大李与石田芳夫相同点的昌镐黑们纷纷被掘坟鞭尸。许多本来就由大李保持着的纪录,被大李再次刷新……
然而那又怎么样呢?
大李的世界冠军数量无论再翻多少倍,本章第一段文字都不会有任何更改,当然,第二段也没得改。道理再简单不过,那稳稳端坐现代围棋史(要不我们把“现代”二字去掉?)第一人宝座的半人半神,本就不是靠累积冠军建立的功业,说得难听些,人家根本也没拿过什么冠军嘛。
伴随着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见血封喉的决战紫禁之巅,五绝荟萃的华山论剑被时代无情取缔已成传说,后辈们在形形色色的“武林大会”拿到再多的冠军,终难望前辈项背。更讨厌的是,这位前辈还如牛顿般一口气解决了微积分、力学三定律和光学分析,作为后来者,不拿个相对论什么的出来,又怎敢妄言并肩呢?所以大李现今所取得的一切成就,无非是使自己第二人的位置愈发牢固,那些令人晕眩的数字、纪录,甚至无法拉近自己与第一人的距离分毫。
不过呢,喜欢穷尽一切可能的临渊司马还是为大李构想了一条剑走偏锋的赶超路线,还记得大李曾经要收一名棋风华丽弟子的突发奇想么?一个只怕是不够了,大海那边的木谷幼稚园孕育出的“当代花形棋士”已依次凋零,身侧的权甲龙道场早被天下瞩目多年。以大李地位之尊崇,许多年以后若也能在传承围棋方面有着上述两位一般的建树,或许就真的拥有媲美吴师的资格了吧。
写到这里恐怕已经有人猜出作者关于评判棋士地位的标准了吧。我并不是十分在乎,棋士通过围棋获得了什么,我只想知道,棋士为围棋做了些什么。昌镐对围棋的贡献若是超越了任何人,他就是当之无愧的第一,不管这贡献是通过何种方式兑现。我不否认,这个标准,同本章开头的结论,一样的平淡无奇。
然而那又怎么样呢?
第一人。你真的明白那意味着什么么?
这个星球最伟大的音乐家、舞蹈家是个背叛自己肤色的变态,娘娘腔,恋童癖,抱着刚出生的婴儿在阳台挥舞的疯子,到头来被人一针毒死;这个星球最伟大的足球运动员是个瘾君子,违反体育道德的骗子,朝不虑夕随时毙命的死胖子;这个星球最伟大的棋士?啊哈,六十多年过去了,半人半神故乡的人们,依然试图占据道德的制高点审判这个罪该万死的汉奸。
这时候看帖子的你不耐烦起来:小愤青,净捡对自己有利的故事在那愤世嫉俗有意思么?说点眼前实在的吧。
好的,眼前的。请抬头,仔细端详你眼前这台电子计算机。它的奠基人,阿兰·麦席森·图灵先生,因为同性恋被法庭判决有罪,强制注射雌性激素,最后含恨自杀。
面对那些曾经并将永远带给我们欢愉与启迪的伟大天才们,人类从不吝惜展示自己的暴虐残忍。
再想想大李,生在一个自尊心奇诡难测的半岛,未尝不是一件幸事啊。
其实,我想谈的不仅仅是李昌镐。在动笔的起初,我只是想和大伙儿聊聊围棋,聊聊棋士命运的沉浮,聊聊国际化时代棋坛这风起云涌的二十年。只是既然从哪个方向谈起都绕不去昌镐这座静静矗立的丰碑,那么我干脆就以昌镐为切入点好了,细数过昌镐迄今为止的棋士生涯,无论我想谈什么,大概都会有所涉及了吧。
而写作真的会逼一个人去做最深入的思考。这半年来我一章一章的追溯大李的所向披靡,又一章一章的试图解读昌镐的落魄。从以往走马观花的棋人棋事中寻找牵引风暴的蝶翼,也妄想着凭借个人低微的棋力探究棋士们的内心,我不停的更改着对同一件事物的认识,也一次又一次为自己体会出某些“道理”而欣喜,到现在终于有些懂了。
同个人的小小幸福相比,一国之棋运兴衰,青史的高下排名,又算得了什么呢?
曾经我也为昌镐的每一次胜利顿足捶胸,为昌镐的每一次失利欣喜不已,也曾期盼昌镐一蹶不振,后来又希冀昌镐能够东山再起,可惜棋士的命运从不由棋迷掌握,亦不由棋士自己。过往的二十年,背负在你肩上的,早该交予他人的重担,已拖累你太多。你强迫自己无悲无喜,你苛求自己不可战胜,你已经完成了太多常人所不能,你也体会了太多常人一生无法经历的痛苦与挣扎。那么在接下来的二十年、四十年、六十年里,
希望你能过得快乐。
这大概也是我们每个人的,共同的小小奢望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