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8-27 天津网-数字报刊
吴清源夫妇与电影中吴清源的扮演者张震和伊藤信合影
吴清源夫妇
前排左起杨振宁、吴清源、吴妻和子、林海峰,二排左三翁倩玉
日本箱根山下,风景如画的古城小田原市,一家养老院里住着一位97岁的老人。
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博士曾推崇他为“21世纪第一人”。
武侠小说大师金庸曾说自己最佩服的古人是范蠡,而今人就是这位老人。
他就是“昭和棋圣”、一代围棋宗师吴清源。
小城养老院 棋圣度晚年
在日本的小田原市,离海不远的山边,有一处老人院,几株枝叶繁茂的垂樱花树,在阵阵海风的吹拂下轻轻摇曳。
一间日式木屋中,桌上摆放着一盘没有下完的围棋,一位清瘦的老人手里捻着一枚棋子,坐在棋盘前静静地思索着,无声无语,一动不动,像入定的老僧。八月里温暖的阳光把老人的脸映照得熠熠生辉。
这位悟棋的老人正是1914年出生于福州名门,11岁在北京围棋界被称为天才少年,14岁被日本棋手发现并带到日本,从此打遍天下无敌手的围棋传奇人物——吴清源。
8月8日,吴清源的得意弟子芮乃伟的丈夫江铸久九段特意到日本看望吴清源。
“我特别喜欢和吴老师聊天,一年中,我们会不定期地去拜访吴老师。”江铸久说,自从和吴清源结缘,他们夫妻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韩国比赛,都会抽出时间去看望恩师。今年他特意选了一个吉利日子,希望吴老能健康长寿。
由于在2009年不慎摔了一跤,近百岁高龄的吴清源大师如今身体不是很好。
吴清源的女儿吴佳澄出生后一直生活在日本,不懂汉语。通过翻译,她告诉记者,如今吴清源每天大多数时间都是躺在床上,或坐在椅子上,偶尔能坐轮椅在陪护人员的照看下到屋外走走。
吴老的妻子和子是日本人,也已经89岁高龄。两位老人现在同住在一家养老院。
虽然是“棋圣”,在日本也享有极高的地位和荣誉,但吴清源住的只是一家普通的养老院,没有任何特殊待遇。
摔伤以后,由于行动不便,吴清源几乎不参加外界的围棋活动了,只有“应氏杯”围棋赛,因为他是名誉总裁判长,曾带病去参加过一次,其他邀请几乎都推辞掉了。
“但是如果距养老院较近的地方有围棋比赛,老人还是愿意去看看。”吴清源的工作助手牛力力五段说,老人对围棋的热情不减,一和她说起围棋,就变得神采奕奕。
“我和牛力力不同,我见到吴老师更爱和吴老师谈他的人生经历,听吴老师讲过去的故事。”江铸久说,虽然自己也是围棋九段,但他更热衷于挖掘还原吴老的一生。
这次到日本,他在旧书店淘到一本当年《读卖新闻》写吴清源的书,作为给吴老的礼物。而吴清源拿过来只说了声“知道了”就放到一边,显得非常淡然。倒是吴清源的女儿吴佳澄收藏起来,说要回去好好研究一下。
即使不是谈围棋,和吴清源聊天依然需要很多“功力”,因为老人学贯古今,经常引用《大学》、《中庸》、《易经》、老庄的词句和现在的人与事比论,这让江铸久等人听起来有些吃力,有时候不知道老人所云何意。
看到江铸久茫然的表情,吴清源会马上停下来,另选一个能和江铸久沟通的话题。
11岁打败段祺瑞 月赚100大洋
经过长时间思考,吴清源抬手把一枚棋子放在棋盘上,那瘦长却略显弯曲变形的中指,格外引人注意。
吴清源的父亲吴毅曾留学日本,酷爱围棋,归国时带回很多日文棋谱。
在教吴清源三兄弟学习围棋后,当时排行老三、年仅7岁的吴清源独对这些棋谱如获至宝、爱不释手,从早上学到晚上,到了痴迷的程度。
“我一只手拿着沉重的棋书,一只手打棋谱。手腕累了,就换另一只手,就这样不停地交换来交换去。因为看不懂日文,解说部分就由父亲读给我听。棋谱基本上摆一遍我就全记住了。但因长时间地持续拿沉重的棋书,小时候两只手的中指就变形了。”吴清源老人回忆说。
在他11岁时,父亲吴毅在北京病逝,没有赚钱养家的男人,家境开始凋敝。
曾和吴清源下过让五子围棋的当时中国一流棋手顾水如很欣赏这个天才少年,知道段祺瑞爱下围棋,于是有意把吴清源介绍到段府下棋,因为段祺瑞答应每月给他100块大洋“学费”。
“这可是一笔很大的收入。”吴清源的女儿吴佳澄说,当时租一套四合院,一个月租金也就20块大洋,如果挣到这笔钱,不但能养活一家人,还能有节余。于是11岁的吴清源和段祺瑞的第一盘棋就在这个背景下开局了。
“看我是孩子,他就下无理手想欺负我,最后我抓住他的破绽,赢了那盘棋。”几十年后吴清源回忆说,输棋的段祺瑞拂袖而去。
当时除了吴清源不谙世事,可能其他观棋者都惊出一身冷汗。以后段祺瑞再也没和吴清源下过棋,但是却按照承诺每月给他100块大洋,11岁的吴清源用他喜好的围棋,担负起了养家的重任。
围棋没有国界 恩师慧眼识珠
从中国人变成日本人,从日本人又做回中国人,再变成日本人,在几十年复杂的国籍变化背后,虽然是出于对围棋的钟爱,但也是他人生的无奈。
而这一切的开始还要从吴清源的日本恩师濑越宪作说起。
年幼的吴清源由于经常到北京的日本人俱乐部下棋,日本画商山崎发现了这个围棋天才,于是写信给远在日本的围棋大师濑越宪作九段,希望让吴清源到日本去下棋,从1926年到1928年,经过近三年的“考察”,濑越终于说服日本方面同意接纳吴清源。而此时的吴清源一家,由于段祺瑞政府的倒台,没了固定经济来源,又开始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吴清源也迫切需要能靠下棋生存的机会。
1928年10月,14岁的吴清源东渡扶桑,拜在濑越宪作门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