濑越宪作亲笔信力邀吴清源赴日留学-日本围棋大家慧眼识珠 诚挚收徒
2018年8月5日 经典棋文
围棋,作为一种策略性两人棋类游戏,中国古代称为"弈",西方名称"Go",流行于东亚国家(中、日、韩、朝),属琴棋书画四艺之一。
围棋起源于中国,从唐代始,随着中外文化的交流,逐渐越出国门。首先是日本,遣唐使团将围棋带回,围棋很快在日本流传。不但涌现了许多围棋名手,而且对棋子、棋局的制作也非常考究。
1919年肃亲王善耆与濑越宪作
日本棋坛高手如云,濑越宪作(1888-1972)当属是日本近代屈指可数的围棋大家,五岁时由祖父启蒙学弈,此后全凭自修成才。像他这样一直不曾拜师的例子,在日本棋坛可谓凤毛麟角。
濑越宪作
濑越宪作之所以被称为“围棋大家”“围棋高手”,这不光因为他棋力高强,更缘于他为中国日本韩国各调教出一位绝世高手,"二十世纪的棋圣"吴清源,"不死鸟"桥本宇太郎和"围棋皇帝"曹熏铉。
吴清源(1914-2014年),濑越宪作的中国弟子,对围棋有过人的天赋,对棋谱有过目不忘的能力,是世界围棋革命的推动者与实践者,有"棋圣"之称。他出生于福建省福州市,后举家迁入北京。11岁时就成为北洋军阀段祺瑞门下棋客,并以"围棋神童"出入段祺瑞府邸及北京中央公园(现中山公园)来今雨轩棋席。
吴清源
为了养活家人,吴清源后来在福建同乡的带领下,开始到日本人的俱乐部里下棋。
一天,吴清源和一个日本初段下了一盘棋,苦战数小时后获胜,引起在北京经营美术商品的日本人山崎有民的注意。山崎有民与日本棋院重要人物濑越宪作熟识,将"北京有个围棋天才少年"的消息告知,引起濑越的注意。
下面这封信就是1927年,濑越宪作写给当时年仅13岁的吴清源,热情邀请其赴日学棋。
从左至右依次是桥本宇太郎、濑越宪作、吴清源
信件译文:
谨启,前几日,通过山崎氏收到了你的来函,谢谢!我虽未有与你直接见面的机会,但过去从岩本氏那里听说你年纪虽幼,但棋力高强。这次,我又看了你与井上氏对弈的三局棋谱,更加敬服你的非凡器量。若是鄙人的健康与时间允许的话,我真想去拜访贵地,与你亲切切磋棋艺。然而事情可能不允许,我深感遗憾。
我急切盼望你身体强健,完成大礼后,到日本留学,从而共同不断地研究。愿你能在不久的将来荣升为名人。我的拙劣之作一、二册已寄到了山崎氏那里,在你来日之前,若肯为我研究一下,我将感到十分荣幸。你和刘氏下的二局棋谱,加上我妄下雌黄式的评论,已在《棋道》六月号上登载,同时综述贵国棋界现状的文章也冒昧登载于上。因此,务必请你谅解!
搁笔之时,谨拜托你向贵国的棋伯诸贤们转达我的问候。遥祝你身体健康!
濑越宪作谨具 5月16日 |
附件: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