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聂卫平为什么被称为棋圣?

本帖最后由 天马行空 于 2017-10-2 22:37 编辑

作者:lzhalzx  来源:知乎  2017-03-08

中国聂卫平被称为棋圣的原因,好多答案都说了,国家封的。可谓是非常官方,无可争议。但是这个“名誉棋圣”和其他一些“棋圣”不是同一个系统,自然也没法直接比较。

能够被称为棋圣,有那么几种可能性:

1.棋圣战的头衔持有人

这显然是最“水”的“棋圣”,中日韩都曾经有过棋圣战,不过中韩的棋圣战因为各种原因如今已经相继停摆,只有日本的棋圣战还在举办,至今已有40余年历史,是日本奖金最高的比赛,也一直被公认为最重要的比赛,然而即便如此,棋圣持有者说到底只是一个比赛的冠军,能夺冠甚至未必是就日本第一人,而且只是暂时拥有的头衔,并非终身头衔,不多说。

2.棋圣战五连霸后取得终身“名誉棋圣”头衔“

名誉头衔”制度是日本独有,能够连霸日本最重要的头衔五次,自然是一时豪杰,不过如果以一般人们心中可以称为超凡入圣的要求来看的话,依然还是不足。日本一共产生了两位名誉棋圣,藤泽秀行先生对中国围棋贡献巨大,“秀行棋圣”的名号在中国认可度可能比日本更高,但是单纯按照棋艺水平来说的话,秀行先生即便在棋圣连霸时期也称不上是当时日本最强。另一位名誉棋圣小林光一老师倒是确实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时候是多数人公推的世界第一人,但是世界第一绝不代表就是无人能敌,当时世界上有多位棋手足以和小林光一拼个不相上下。随着日本围棋的日益衰落,如今早已不是日本第一即天下第一的时代了,现在的日本第一人井山裕太也已经无限接近名誉棋圣的宝座,但是休说天下第一,就算目前他世界第八的Gorating排名都还有大把棋迷认为名不副实。这种程度的“名誉棋圣”自然也难以令棋迷感到这是真正的“圣”。

3.同代和后代舆论认可的“棋圣”

实际上这才是最符合一般人认知中的“棋圣”,棋圣不是如何去“获得”的,是所有人心悦诚服之后自发地叫出来的。中日围棋历史上有那么几位传奇人物被称为棋圣,无一例外都是源自当时或者后世围棋人的“舆论公认”,而他们的特征就是,不仅仅是强大,而且要远远的超越同时代的人,让其他人根本没有挑战的希望。包括吴清源拥有“昭和棋圣”的称号,也是得自他将当时所有顶尖高手打到降级以后舆论的称呼。这一份绝对实力上的要求才符合一般人对“棋圣”这个神圣的称号的幻想。而现代围棋高手自吴清源之后,虽然也有称霸一时的霸主,但是总体上是随着竞技围棋的发展而越来越进入多强并立的乱世,可以说除了李昌镐以外,50年来再无其他人接近这个标准,乃至以后这样级别的存在会更加难以出现。

然而舆论的问题在于它往往很难达成绝对一致,怎样才算“公认”?日本三圣除了道策毫无争议,丈和公认统治力逊色道策一筹,秀策很强却英年早逝,多少都有点争议。近到几年前吴清源逝世,日本各大报纸标题,或曰“昭和棋圣”,或曰“昭和的大棋士”,可谓舆论媒体在这个问题上自发站了一次队。

最后第四种,也就是聂老,国家给的终身名誉称号,可谓是绝无仅有。前无古人,可见的未来恐怕也难有来者——哪怕柯洁突然被master打通任督二脉,生涯再拿30个世界冠军,日后后辈舆论可能公认他尊为一代棋圣,但是也不太可能获得国家授予官方认证的名誉称号。这个名誉称号是国家对聂卫平对中国围棋做出的杰出贡献的肯定,和实力、统治力的关系,反而不大。

聂卫平实力强吗?确实很强,全盛期是世界顶尖之一,不过若是以前述第三条的“棋圣”标准去要求,那无疑差得很远。不说日本六超、韩国曹薰铉等人可以说和聂在伯仲之间,就算在国内,马晓春虽然在国际赛场上长期迈不过门槛,国内比赛可完全不惧甚至略胜聂卫平一筹。聂获得棋圣称号的关键因素是中日擂台赛上的连续3届主将清台,算上第四届共计11连胜。这也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但是并非不可复制——李昌镐在三国擂台赛上连续6届清台共计14连胜的铁门传说似乎更胜一筹。要理解为什么这样“区区一点成就”就能换到一个名誉棋圣的称号,就必须明白时代的背景,明白中国围棋对日本围棋多年来的苦苦追赶。

国运昌则棋运昌,反之亦然。中国围棋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动荡不安中走到了最低谷,而日本则在明治维新中迎来了现代职业围棋的曙光。中日围棋的逆差达到了有史以来的最大值:彼时日侨中的普通的业余爱好者,就能请出“中国围棋总后台”段祺瑞府上的国手,来一位二三线的普通职业棋手,就可以把全中国所有顶尖好手打到让子。好不容易出了吴清源这个绝世神童,却也只能忍痛送往日本:如果留在中国,不要说给他成长的舞台,连能让他生活的环境都不见得能保障。

解放后的中国围棋是幸运的,得到了陈毅陈老总的全力支持,围棋得以在百废待兴的新中国重新获得资源,发展起来。但是当1960年日本围棋代表团访华时,中国各大名手上阵还是惨遭横扫,在全部受先的情况下缴出了2胜1和27负的惨淡成绩,以至于第二年代表团的档次断崖式下滑:坂田荣男、桥本宇太郎这样的当时顶尖高手不再出场,转而变成了一些二三线的职业棋手,带着几位业余棋手来访——即便如此,中国棋手被惨虐的格局依然没有什么改观,可见对当时的中国棋手来说,顶尖高手和二三线职业甚至业余高手确实也没有区别,都是摸不到底的强大。当时五十多岁的伊藤友惠老太太八战全胜,打得“南刘北过”们找不着北,至今仍然是不可不提的黑历史:很欣慰如今我们已经强大到可以笑谈这段黑历史,而不是依然受困在屈辱中无法翻身。

追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陈老总希望中国围棋五年内战胜日本,这个带着“大跃进”风格的愿望倒也形式上达成了,到1965年中国棋手接连实现了分先(平等对局条件)对局战胜日本八段、九段棋手。这样的胜利是一个里程碑,却未能实质上改变中日围棋的差距——实际上这种车轮战近10盘才有一两次胜利,而且对手虽然确实是高段棋手,但是彼时日本围棋已经发生了“段位通胀”,普通九段棋手一样只是二线。中国围棋依然在面对业余日本棋手时都负多胜少。中间又经历了十年浩劫,从1960年算起中国用了20年,才实现了将对抗成绩从一边倒到大抵有来有回再到在这个基础上慢慢把业余棋手打出了日本代表团的名单中。

到1984年,中日围棋差距终于接近到了一个地步:此前连续数年的中日互访友谊赛,面对日队全职业的中坚阵容,中国队并不落下风,于是更高规格的擂台赛终于水到渠成。中国围棋终于有资格正面挑战日本围棋了.....然而,行百里者半九十,山顶的最后100米才是最艰难的。对于任何竞技运动来说,从职业水平到世界顶峰的这一段路,看数据可能只是很小的差距,实际差距则比从入门到职业更大。中国棋手已经可能对抗日本的二线乃至一线棋手而不落下风,但是面对位居整个棋界顶点的六大超一流们依然是一胜难求。这就好像刚有了歼10的中国空军对美国F22的羡慕嫉妒,好像中国田径终于杀进了百米飞人决赛,然后面对博尔特的高山仰止。

然后就是聂卫平的横空出世,就好像我们在2005年突然提前十几二十几年拥有了完全成熟的歼20,好像苏炳添第一次杀进决赛就打通任督二脉赢了博尔特一样,这样巨大的跃升,瞬间赶上乃至超过世界顶尖水平,是否会让人疯狂,会让我们自然而然的把“英雄”封神?

聂卫平赢了,而且连续3年作为最后一道铁门砍下9连胜,六大超一流除了非日籍的两位(林海峰台籍,赵治勋韩籍)不出场之外,小林光一,加藤正夫,武宫正树,大竹英雄轮流上阵却被聂卫平串烧,30年的苦苦追赶眼看到了最后却最漫长的一段旅程却突然就被告知漂亮地抵达了终点。陈老总临终时还念念不忘的愿望,终于实现了,中国围棋依赖一位英雄,正面击倒了日本围棋,这给国人心中掀起的波澜可想而知。1988年第三次成功清台之后,聂卫平被授予了“名誉棋圣”的终生称号,这一部分是对老聂棋力的认可,但是更多的是对他作出的贡献的认可。

平心而论,当时的国人对老聂棋艺的判断确实有点过于高估了,虽然在擂台赛上对各大超一流棋手连战连捷,但是事后看来当初老聂和六超应该是伯仲之间,连续取胜有心态、气势和运气方面的因素,并不是国人相信的当时老聂已经明显强于六超。但是要说对老聂贡献的判断,当初还估计得低了,除了赶上日本围棋的最后一个飞跃这一点,“聂旋风”刮起后,中国围棋热兴起,围棋的世界争霸阶段开启,这两项变化的影响之深远超出当时人们的预料,可以说现在围棋格局就是那时推动的。

所以说,老聂这个棋圣,是对“贡献”的回报,而他的贡献让他配得上这份荣誉,而这一切,对棋力的要求并不是关键,此棋圣非彼棋圣。

作者:知乎用户  来源:知乎

聂棋圣是国封的,国家体委给的名号,妥妥的用,没毛病。

不过聂老性格开朗,不拘小节,棋手都叫他聂老,他也不摆棋圣的架子。只有新闻媒体和广告上会有人用棋圣这个名号。  

其实聂老在棋界的地位比这个虚名要高大的多。

中国棋界可以称之为领军人物的一共也就: 聂卫平,马晓春,常昊,古力,柯洁这几位。常昊古力为聂老亲传弟子,柯洁是聂老再传弟子了。

就是这样一位棋界泰斗,他掀起了中国的围棋热潮,并不断培养领军人物,挑战日韩,最终让中国围棋重新成为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他当得起棋圣的称号。

-------------------------------------------------------------------------------

聂老也是绝对的天才棋手。

他不像吴清源和李昌镐那样从小就进入名师门下,专心下棋,而是在涨棋的黄金年龄被下放去种地。 就算这样,当中国其他棋手面对那时最强的六超一胜难求的时候,他把六超团灭了。

这种奇迹只有天才才能做到。

-------------------------------------------------------------------------------

棋圣是中国官方给的名号,只是一个名号而已,就像官定的孔圣人一样。

因为官方认为你够伟大,对中国围棋的贡献很大,给你一个棋圣的名号作为对你的肯定。

这跟棋圣比赛没有任何关系,这跟是否是世界第一也没有任何关系。

论国际比赛成绩,古力拿了8个世界冠军,但官方没有觉得他比聂老的贡献大,应该把棋圣这个名号让给他。

说到底,这个名号是官方给的荣誉而已。即不要因为这个名号强行认为聂老天下无敌,也不要因为这个名号抹黑聂老。

TOP

来源:知乎  沈听雪

很简单呢,凭借的是他在中日围棋擂台赛上取得九连胜,领军中国围棋在顶尖水平上追上围棋强国日本的杰出贡献。赶超日本,是当年周总理和陈老总留下的遗愿,对于中国围棋人来说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目标。聂卫平个人所取得的成绩,也成为了中国围棋的一个里程碑。正是为了表彰他的开创性贡献,中国围棋协会才授予聂卫平“棋圣”称号。理解聂卫平的棋圣身份,必须结合历史背景,否则会导致意识偏差。

下面多谈点,聂棋圣一生的痛——错失应氏杯。

988年8月20日,奖金数额高达40万美元的首届应氏杯世界职业围棋锦标赛在北京隆重开幕。这项世界大赛的创办者是台湾实业家应昌期先生,他自幼爱好围棋,在商业上有所成就的同时一生致力于振兴围棋艺术,并创造出了应氏围棋计点制规则。这次他斥巨资举办世界上奖金最高的职业围棋大赛,一是想让中国人夺得世界冠军(他很看好大陆棋手聂卫平九段和台湾籍旅日棋手林海峰九段),二是要推广他所创造的围棋计点制规则。这一规则相当富有特色。与当时中国的黑贴二又四分之三子和日本、韩国的黑贴五目半相比,计点制规则要求黑贴八点,相当于三又四分之三子和七目半,这是一个跨度很大的创举。现在的中日韩棋界已经将规则修改为黑贴三又四分之三子和六目半,基本与计点制规则同步,可以看出应昌期先生天才预见的合理性。但当年棋界则普遍觉得黑棋贴八点过多,对此还颇有微词。


与现在参加世界大赛普遍采取的成绩排位制和选拔制相比,当年对参加首届应氏杯大赛的人选采取了邀请制。名单由应昌期先生亲自开出,邀请了日本、中国、韩国、台湾、美国、澳大利亚的16名世界一流好手参赛,各自代表自己籍贯所在的城市。其中中国有聂卫平(代表北京,入选理由是中国围棋的领军人物,中日围棋擂台赛英雄)、马晓春(代表杭州,入选理由是中国最著名的天才棋手,公认为聂卫平的接班人)、刘小光(代表郑州,入选理由是当年中国国内比赛成绩最优秀的棋手)、江铸久(代表太原,入选理由是曾在中日围棋擂台赛上取得五连胜)四位九段出战该赛。这次比赛的开幕式放在了人民大会堂举行,充分显示出国家对这一中国人举办的世界围棋大赛的高度礼遇。

8月21日进行了第一轮比赛。聂卫平轻取美国麦克雷蒙七段;马晓春被日本老将藤泽秀行九段斩落马下;刘小光则在与日本加藤正夫九段的对砍中壮烈出局;江铸久苦斗七个小时,最后拼下了日本武宫正树九段。23日第二轮,聂卫平遭遇了中国棋手从没战胜过的日本赵治勋九段。四年前在访日比赛中聂卫平曾以0比2输给了赵治勋,早就怀了复仇之心。此战聂卫平发挥非常出色,奕来如行云流水,最后执黑中盘大胜,从此熄灭了日本棋界的“聂卫平世界大赛不行论”。而江铸久则大模样战法失败,中盘负于林海峰九段。另外两盘棋的结果分别为:韩国曹薰铉九段执黑 一又六分之五点胜日本小林光一九段,藤泽秀行九段执白七点胜加藤正夫九段。两轮过后,聂卫平、林海峰、藤泽秀行、曹薰铉四人杀出重围,正好是中日韩台一地一人。应昌期先生对这个结果非常满意,认为如此分布恰是代表了世界围棋的最高水平。另外,他对有两名中国籍棋手进入四强非常乐观,已经提前预测聂卫平和林海峰将会师于决赛。

同年早些时候,日本举办了富士通杯世界职业围棋赛锦标赛,这是历史上的第一个世界职业围棋大赛。该赛采取单淘汰制,最后日本武宫正树九段过关斩将夺得冠军。应昌期先生设计的应氏杯大赛不但奖金远远高过富士通杯,而且还规定半决赛将采取三番棋制,决赛采取五番棋制,以增加比赛的对抗性和精彩程度。

当年11月20日,应氏杯半决赛三番棋在韩国首都汉城拉开战幕。根据赛区安排,由聂卫平对藤泽秀行,林海峰对曹薰铉。赛前舆论普遍看好聂卫平和林海峰。认为藤泽秀行九段虽然曾蝉联过六届日本棋圣战冠军,但早已过了盛年,且近来身体又查出了癌症,刚接受完化疗,无论从实力和状态看都难以对如日中天的聂卫平构成威胁。而韩国曹薰铉九段的实力当时并不为中日棋界所熟悉,只知道他是韩国围棋第一人,但要说在三番棋中击败著名超一流棋手、新科富世通杯世界大赛亚军林海峰九段,能预测到这个结果的人并不多。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接下来就发生了。

开赛后,聂卫平遭到了藤泽秀行九段的有力阻击,在盘面上几度落后,甚至已经到了必败之境。但他沉着应战,抓住藤泽九段的失误顽强追赶,最后以两个最微小的一点之优战胜了藤泽九段。已经63岁的藤泽九段显示出了高超的棋艺,两局棋使出两个华丽的“靠”打得聂卫平措手不及,一举夺得优势。虽然他最终因为精力不济、频出失误而落败,但却虽败犹荣,赢得了人们由衷的尊敬。聂卫平也在赛后表示,藤泽先生不是输给了他,而是输给了年龄,藤泽先生永远是自己的老师。此时另外两名棋手的比赛也有了结果。韩国棋手曹薰铉九段发挥出色,漂亮的2比0战胜了林海峰九段。曹九段之名对于现在的围棋界和棋迷来说可谓如雷贯耳,是史上独一无二的“围棋皇帝”。可在当年中国棋界对他的了解却接近于零,绝没有想到他会连克王铭琬、小林光一、林海峰杀入决赛。人们普遍认为曹薰铉的取胜是侥幸,根本不会是擂台赛英雄聂卫平的对手。这种过分乐观的情绪在中国棋界和棋迷中漫延,后来也害了聂卫平,第一届应氏杯世界大赛的最终结果已经成为了中国围棋永远的痛。


应氏杯决赛五番棋放到了1989年举行。当时国内呼声一片乐观,认为聂卫平只是3比0还是3比1取胜的问题。不过聂卫平在赛前还是相当重视的,看了能找到的曹薰铉的几十张棋谱。实际上1985年的时候聂卫平曾访问美国,期间就经友人撮合与同样在美访问的曹薰铉下了两局。当时二人以1比1战平,没有给聂卫平留下很深的印象。如今再次研究了一下,聂卫平感觉韩国棋手普遍喜欢力战,曹薰铉也是如此,半决赛和林海峰的两局棋就是靠锐利的战斗取胜的。对于大局观超出众人且功力深厚的聂卫平来说,曹薰铉这样的棋似乎并不难对付。

应昌期先生出生在浙江宁波,因此他把应氏杯决赛五番棋头三局放到了浙江举行。如果聂卫平能以3比0夺冠,那是再好不过了,还能在家乡开闭幕式。1989年4月25日,决赛第一局在杭州开战。这盘棋是遭遇战,比较的是两位棋手的反应能力。令人遗憾的是,聂卫平并没有调整到最佳状态。他执黑先行,在布局时忽略了角上的一个根据要点,结果被曹薰铉机敏地抢占,此后整盘棋都翻不过身来,最终以三点告负。这一下子闹得国内舆论大惊,都在为聂卫平捏一把汗。然而重压之下的聂卫平却泰然自若,只是表示先前对曹薰铉估计错了,他的的棋很灵活,并不只是力战。休息两天后,于28日进行了第二局比赛。聂卫平胸有成竹,开局后就落子如飞,带得曹薰铉也展开了“闪电战”。这盘棋聂卫平奕得开阖自如,始终掌握局面主动,最后执白以九点之优取得大胜。赛后国内舆论界舒了一口气,转而对聂卫平的大将风度赞扬备至。应昌期先生请来的总裁判长、围棋泰斗吴清源九段也认为,第二局中师弟(曹薰铉和吴清源同出于日本濑越宪作九段一门)表现了少有的惊慌,这不是个好兆头。作为中国旅日棋手的先辈,吴清源甚至断言:“这次应氏杯,大约将归聂先生了。”


5月2日,第三局移师应昌期先生的故乡宁波进行。聂卫平一出众人所料,在执黑贴八点的重负下竟然稳扎稳打地和曹薰铉下起了细棋。而曹薰铉也表现出了灵活善战的风格,整盘棋都在主动抢攻,手筋连发,每个局部都取得了不错的战果。然而通算下来,却始终是黑棋好一点的局面,实在令人不得不佩服聂卫平掌控大局的能力。后面聂卫平滴水不漏地收官,直至以三点优势取胜,一举站在了决赛的制高点上。一时间中国的新闻界开始高声欢呼,大加报道。连赛前曹薰铉夫人郑美和去灵隐寺为曹薰铉上香祈胜也被奚落为:“曹夫人也不好好想想,中国的菩萨怎么会保佑南朝鲜人呢?”

本来应昌期先生是想把决赛全部放在中国举行,但是韩国方面不同意,而应昌期又对韩国棋院在半决赛时表现出来的组织能力不满,于是双方进行了旷日持久的谈判。结果,决定后两局于4个月后移师第三地新加坡进行。客观地说,聂卫平在取得2比1领先后,确实有些轻敌了,被一些琐事分散了集中力。相反,处于落后的曹薰铉显出了哀兵必胜的精神,更加发奋备战。据透露,曹薰铉回国后花重金专门成立了一个研究小组,为其出谋划策。两相比较,决战的天平悄悄发生了转移。

9月初,应氏杯决赛后两局移师新加坡再战。临战之前,发生了一个小插曲,极大影响了双方胜负的命运。在赴新加坡决赛前,聂卫平为了调整状态,放松情绪,没有和大部队同行,而是先到香港参加了一场桥牌赛。这本来是聂卫平在大赛前一贯的放松方式,可此次不知怎么搞的只有他一个人行动(据说是因为国家体委经费紧张),赛后也是独自一人由香港飞往新加坡。这期间就出了一个令人哭笑不得的乌龙事件。聂卫平不知道他所搭乘的航班要经停泰国首都曼谷,因此飞机到了曼谷时,聂卫平听不懂英语通告,看到有人下飞机,以为到新加坡了,就稀里糊涂地提着行李跟着下了飞机。当他在海关得知只是到了曼谷时,才发觉大势不好,赶紧又提着行李跑回原来的飞机。这一折腾让聂卫平跑得满身大汗,而飞机上的冷气又开得很足,一热一冷,到了新加坡后他就发烧了。


9月2日进行第四局时,聂卫平是带着重感冒上阵的,明显影响了水平发挥。这盘棋的布局和第二局一样,聂卫平的白棋形势一直不错。到了收官时,劣势下的曹薰铉硬抢官子下出无理手,让聂卫平有了一举获胜的机会。但他为了不给曹薰铉思考的机会而跟着应了一下,这一手被陈祖德称为是“近代围棋史上最可怕的随手”,从而被曹薰铉在局部便宜了整整三目,形势顿时逆转。在最后关头,聂卫平利用劫争拼死奋斗,却只差一个劫材而抱憾失败。终局时聂卫平以一点的最小差距败北,这一点却是让他痛悔终生的一点,因为以后再也不会有这样的机会了。9月5日的第五局聂卫平猜先选择了白棋,以自己很少下的武宫式“宇宙流”手法展开大模样作战。扳平比分的曹薰铉则气势高涨,见招拆招,机敏抢空,抓住聂卫平一着看似必然的缓手连发手筋,轻松将白模样击破,一举夺得优势。形势不利之下聂卫平企图追杀黑棋大龙,也下出了无理手。此时的曹薰铉心明眼亮,以准确地着法捕获了白棋5子棋筋,顷刻一切全休。兴奋之下的曹薰铉起身去了一趟卫生间。聂卫平则静静地思考了一阵,确认自己看错了棋,待曹薰铉回来后即示意认输。

就这样,曹薰铉取得了命运的一胜,捧得应氏杯和收获了40万美元奖金。他回国的时候,受到了民族英雄一般的欢迎。此后,韩国围棋异军突起,徐奉洙、李昌镐、刘昌赫等杰出棋手纷纷涌现,终于摧发了横扫世界棋坛的“韩流”。再观聂卫平,痛失应氏杯的同时也结束了他的围棋巅峰时代,此后竞技状态江河日下,再无复中日围棋擂台赛时的辉煌。而中国围棋,由于领军人物痛失历史机遇,也被连带着走上了一段漫长的蹉跎之路。

附件: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TOP

作者:知乎用户  来源:知乎

楼上说聂卫平不配棋圣称号的答案,简直可笑。

打个比方:假如武磊在12强赛剩下的比赛中场均进两球,独力刷出一波五连胜,将中国队从倒数第一拉入附加赛,并在两轮附加赛中场场上演帽子戏法,悍然将中国队带进18年世界杯决赛圈。你会不会觉得这故事太疯狂?

老聂当年的故事,比这还要疯狂得多。没经历过的人或许根本无法想象,他在三届中日擂台赛中一夫当关,万夫莫敌的表现,对于中国人民来说,是多么伟大的英雄壮举。

虽然他输掉了应氏杯决赛,但时至今日,中国已经取得的三十多个围棋世界冠军,没有一个能比得上老聂当初那11连胜的分量。

那11连胜,在中华大地上掀起了围棋热潮,培养了无数少年棋迷。二三十年后,他们中的很多人成为了社会栋梁,商界精英,而对围棋的热忱始终不改。他们对围棋事业的大力支持,砸下的真金白银,造就了从古力到柯洁这一波波的年轻冠军,造就了中国围棋今日的勃勃生气,繁华美景。

没拿冠军有什么要紧?圣德立于上代,惠泽被于无穷。孔夫子如是,老聂亦如是。棋圣聂卫平,当之无愧。

TOP

返回列表